第一篇: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冷溶)心得体会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冷溶)
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对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跟时代新需求,提升民政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各族人民感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我的理解是:
一、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谋划民政工作。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表明不仅对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新要求,也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民政工作就要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在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民政自身建设等方面扎实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战略部署,围绕自治区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政策,重点从康养产业、养老机构、双拥共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为民服务。
二、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积极回应人民需求。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与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群众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密切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断强化民政便民、利民举措。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坚持分类施保;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程序,扎实做好门诊救助,继续加强“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工作力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医养融合发展;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协调解决军地历史遗留等问题;加快推进节地安葬、人文殡葬,绿色殡葬、惠民殡葬;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巩固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充分把握好政策导向,把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三、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在干部。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在加大履职保障力度,关心爱护干部的同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两个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区州党委加强作风建设“十改进”“十不准”要求,和区州十条规定贯彻落实,持续整治“四风四气”。加强民政法治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扎紧制度“笼子”,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的严肃问责。加强民政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严格依法履行各项审批职责,特别是社会组织登记、儿童收养登记等方面,要严格落实好相关法规,做到依法行政,打造一支为民爱民、扎实工作的民政队伍。
唯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我们的民政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
第二篇: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清醒、眼睛明亮;就是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重行重效;就是要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到底到位。那么,如何做到以上几点,深入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今年的极不寻常,也给予了我们深深的启示,面对X疫情的大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洪涝灾害的发生、经济发展的冲击,我们毅然迎难而上、创造奇迹与辉煌。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握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坚定不移、攻坚克难的伟大成果。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一尘不染”的重要前提。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总书记强调:“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理论武装头脑、实践展现成效,“执行力”是考验一名干部能否胜任岗位的有效印证。如果有了好的政策、好的规划、好的措施,但没有很好的执行力来抓落实,那么再好也变成了一纸空话。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实干才能出实绩,大量事实证明,那些敢于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干部终将脱颖而出,成为中流砥柱。要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地方、吃劲负重岗位去磨练干部,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干事效果好不好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目标和方向已经设定,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是我们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指南,坚决防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注重实践推动工作,是“一尘不染”的有力武器。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在强力正风肃纪、干净担当上下功夫。只有党员干部作风优良、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也才能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如何真正做到“严以律己”,就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守纪律规矩,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换届选举”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也是考验广大领导干部是否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重要时刻。具有“严以律己”的良好态度,做忠诚干净担当干部,是“一尘不染”的现实举措。
第三篇: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不仅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实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要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就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这既是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更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深刻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牢牢把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及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由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同党的注意力发生变化,这一正确论断很快被动摇,没有坚持下来,甚至错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斗争重新认定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致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严重失误,党和国家为此付出沉痛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之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沿用了这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历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我国现阶段实际决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段精辟论述,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原来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理所当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
先看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粮食的发展,最形象的说明就是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购粮证等。1993年,全国范围取消实行近40年的口粮定量办法,粮票、油票、肉票、购粮证等先后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讲“落后的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再看社会需求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以上两方面都说明,需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思考,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和表述。这里的关键,是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现阶段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期盼和需要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从社会生产力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还不够。从城乡区域发展看,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看,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3000万人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判断。
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历史性的、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变化,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一是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发生偏移。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个新表述讲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新要求,还必须看到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蕴含的“不变”,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把握住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了。二是必须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进行思考,从现实的社会运动上来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判断。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定,要跳出抽象的思想观念、状态表述、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个“不变”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因“变”而忘记了“不变”。这样才能使得出的结论站得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必须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思考,使这一主要矛盾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引领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不是一个纯概念的改变,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的重点工作,紧密联系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全局,紧密联系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要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合拍,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拍,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合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拍。四是必须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思考,充分认识这一新表述既不是一个狭义概念,也不是短期概念,而是瞄着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时间节点,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概念;
充分认识这一新表述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导向,还有很强的历史适应性和时间张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定要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问题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起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对初级阶段应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党的十五大报告曾经从9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出过深刻阐述。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来都不是单纯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因素来看的,而是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的,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涉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
正像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一样,在这一长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三是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定要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理性的判断。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篇:学习2020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心得体会
学习在 0 2020 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把握 正确的政治方向心得体会
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鼓舞和鞭策着广大年轻干部起而行之。年轻干部应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使用正确“导航”,练就过硬本领,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以“理论”导航,向着信仰的灯塔前行。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勇往直前,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这便是信仰的力量。年轻干部要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政治摆在首位,坚持不懈锤炼政治本领、增强政治意识、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匡正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思维,改正自己的方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找准信仰的灯塔,才能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才能“济苍生,安黎元”。
以“探索” 导航,向着创新的远方扬帆。当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每一名干部需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推动新发
展。年轻干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不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而要善于打开思路、敢于闯出新路,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要积极走出舒适区,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束缚,在谋划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在举措上高人一筹,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谋划发展新蓝图,以推动工作的新办法开创事业的新局面。发扬年轻的特点,扬起创新的“冲浪板”,敢蹚破题的“险水滩”,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以“实践”导航,向着能力的高峰攀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种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的磨砺,年轻干部要敢上基层一线“主战场”,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养分;要敢闯急难险重“大熔炉”,在复杂环境、艰苦岗位、关键时刻“壮骨”;要敢进岗位交流“练兵营”,在不同岗位开阔视野、丰富经历,在实践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用孜孜不倦地高水平奋斗拓展出生命的高度和宽度,为新时代交出一份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