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学习心得
赴小康营学习心得体会
潘家庄小学:王礼元
在2011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区组织到榆中县小康营学校学习导学案教学的活动。观看了小康营学校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室内布置了三面黑板,学生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每个组块都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头。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导学案教学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就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三、导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导学案编写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四、学生预习不可忽视
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应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和资料的搜集,完成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提问。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中,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
总之,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是一个“新”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个人修养,研究教材和课标,向优秀教师学习,写出更加符合学生学情,更容易操作的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2011-10-13
第二篇:导学案学习心得
导学案使用听课及研讨总结
董俊燕
通过几节课的听课及研讨,我认为,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几位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较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多数教师愿意尝试运用导学案上课,因为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1、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学习。
2、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三.鉴于本次听课学习,我对导学案的使用建议有:
1、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通过合作学习可知道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012-11-20
第三篇:导学案学习心得
导学案学习心得
北极镇中心校胡晓梅
3月14日——15日,我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塔河一小进行导学案的学习,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总之,我觉得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语文学案导学学习心得
语文学案导学学习心得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个重要的理念首次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以“学案导学”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导学案学习心得
导学案学习心得
灵石二小学 张俊萍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案例。我认为,教师的“导”是关键。它,是引路人,是指明灯,是方向盘。学生毕竟是学生,教师就是教师,无论怎样的课堂,教师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虽然课堂上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教师应该是课堂的领袖,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义之士。
导学案基本理念。“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学习体会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
一、两个针对性的交流问题,(1 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2、重点应该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3、这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可以
后移。自我检测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自我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自我检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读书体会
1、从初始学案教学,到实践学案教学,我感受到了学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实践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案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使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了部分变化。
2、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而且,更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能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精讲的能力。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验,深深感觉到作为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要求也提高了:
1、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内涵,能够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2、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备大、备精、备透、备活。
3、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高了:首先,要调控学生的动静结合。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同样也需要
理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要掌握好节奏。其次,要调控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的结合。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只有通过展示交流,学生才能有成功感、距离感、落差感;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
4、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自己的答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注意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
5、注意形式与实效。要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更好的发挥。学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
(1)最大的困惑:感觉自己站的不够高!备课时,难以熟练、恰当把握教学深、难度。
(2)学案编制的质量和实用性,往往会因为时间或编制者其他原因,使得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待继续培养。表现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很难参与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或讨论中,总是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部分学优生常顾及不到,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学案教学如何更好的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4)学案,作为有教师辛苦编撰并印制的一份资料,本应妥善保存,以备复习、查阅之用,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他因素,使
得学生用完即丢屡屡不鲜。每一次检查,部分学生“缺枝掉叶”,部分学生“尸骸无存”,只由极少部分学生能保存的较为完整。建议: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制学案、装订成册。
使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发散空间。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要有利于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能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甚至鼓励学生用重新组合的材料来思考新的问题,寻找出题思路和感受出题意图,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极大。
(2)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思考题和必要问题情境材料;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组建者”,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获取知识的技能。
(3)学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且有针对性。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拔高,令人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使人俯下身子摘桃子,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为成绩好的同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跑器,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学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并获得一定的成功,但也要利于部分学生展示才华,显示能力特长。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制两类训练题(能
力训练题,能力提高题)。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的改革和探索,我欣喜地发现,课改前后学生在运用语言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改进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