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第一篇: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 “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这个充满大学问的小山村,至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党的97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新城区人社局的干部们怀揣着对红色革命圣地的憧憬来到了延安,开展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梁家河此行不仅向我们再现了总书记在这里的七年知青生活和成长历程,还诠释了青年习近平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和意志品质。

到达延安的那天,是个闷热的夏日正午,乘坐大

巴车前往梁家河的路上却一直阴雨绵绵,来到梁家河村村口时,风歇雨骤,我们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徒步进山,重新体悟了这一段总书记当年走过的村路。

一、梁家河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

步行进入梁家河村,听老师为我们讲述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岁月。这个小山村,就是总书记立下为人民奉献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伟大思想,我们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

因此,梁家河精神是新时期我们党宗旨的集中体现,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诞生于知青岁月的特殊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坚持和传承的时代精神。今天,我们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开创各项

工作新局面。

二、梁家河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党员最多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背离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丢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总书记在陕北生活的七年,年少的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这黄土地上艰苦生活的步步磨练,锤炼了他坚忍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志存高远的情怀,并最终使他成为为我们所敬仰的领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书记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只有经历过挫折、面临过困境,才能学会迎难而上,不怕艰险,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继续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同样的,总书记这种“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成就了他,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收获了革命前辈者缔造的“真经”,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直至我们全体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完全贯穿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

新的历史时期下成长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落实为人民服务必须把弘扬梁家河精神贯穿其中

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发扬梁家河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批评和指正,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行风。

首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诚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时刻以青年时期的总书记为楷模,积极学习、学会学习,静下心来学习。我们都应像总书记那样,抓紧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求上进。通过学习,来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指导实践。

其次,时刻贴近群众换位思考。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自觉把求真务实、提升效能作为高度的自觉和习惯。我们提倡要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要结合自身的工作,不仅把最多跑一次放在心里,更要抓在手上,加快追赶超越步伐,读民意,知民情,汇民智,真正做好“人民群众的五星

级服务员”。

最后,坚持迎难而上,抓好解决问题这一核心。我们的工作,是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查找自身问题,积极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需求。作为破解“民生九难”的一位工作者,要学会分析就业难所产生的根本原因,抓住企业和劳动者的心理,从提供就业机会和扶持创业两方面同步下手,将政策落到实处。

2.2017年6月30日,在建党79周年之际,局领导组织我们全体党员来到延安梁家河,亲身感受了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实地观看梁家河的文物设施,倾听老师精彩的授课,以及小组讨论学习,仿佛亲身走过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也真正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次梁家河之行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应该牢记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极学习习总书记的优秀品质,将之运用到工作学习之中。

一、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培养刚毅坚强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被迫上山下乡,最初是以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来到了梁家河,因为留在北京的

后果可能更差。一个不满16岁的少年从生活优越的大城市,一下子来到插队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没有亲人的陪伴,连饭都吃不饱,常人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但是,他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一是过了“跳蚤关”,无论跳蚤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过了“饮食关”,粗粝的杂粮咽得下、吃得香;三是过了“劳动关”,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过了“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融入到乡亲们之中。身处逆境中能够有坚定的意志,殊为不易。联系到自身,大多数我们青年干警的成长经历都相对顺利,遇到挫折相对较少,这尤其需要我们努力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勇于正视未来人生可能遇到的低谷和困难,锤炼出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进取,做到厚积薄发、聚沙成塔。

通过老师讲解,我了解到习总书记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伊始,就带着重重的一箱书。青年习近平在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名篇名著涉猎众多,比如《中国古代思想史》《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等,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到自身,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只要想学,是不愁找不到书籍文章等知识来源的。但是学习又常常是零敲碎打,有时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把手机阅读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这虽然能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但无疑会对学习的系统性造成影响。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精神,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安安静静地多读几本好书,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知识爆炸年代守住学习的耐力和定力。

3.习近平同志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这个陕北的小村庄,这个习总书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这个给了他人生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018年6月30日,我们新城区人社局组织全体干部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我怀着崇敬心情,坐上了开往延安的火车。随着慢慢接近延安,关中平原大片大片的充满绿色的广袤田野慢慢变成了满是沟壑的黄土丘陵,看着这逐渐变化的景色,我的心情也慢慢激动了起来,因为我离总书记插队的地方“梁家河村”越来越近了。

梁家河村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习总书记下乡插队生活了7年的地方。我们沿着席总书记当年进村的路线徒步走进两家河村,看着沿途的田野和村庄,仿佛切身感受到了当年习总书记和知青们在这弯弯山道满怀希望和憧憬赶赴梁家河

的情景。

来到梁家河村,我们首先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在解说员的仔细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梁家河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实。从中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克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看着村史馆内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

我们随后又参观了知青井、沼气池和知青旧居等,特别是参观了知青旧居,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土窑洞,窑洞里有一张大通铺式的土炕,土炕上有一张小桌,小桌上放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一间窑洞住了好几个知青。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总书记依旧不忘学习,随时随地都一面进行着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抱有坚定地信念,不放弃最初的梦想,不放弃心中的希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

品质,使自己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学无止境。

在梁家河村的七年,总书记在山沟沟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跟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真正了解到村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梁家河村当时的日子是艰难的,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习总书记用自己勤劳和智慧,改变了村庄的旧貌,让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对比着旧时的照片,看着村庄现在的面貌,我内心感慨万千,村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过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刻地体会到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当知青的七年,深深地扎根农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向习总书记学习,珍惜每一寸时光,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手头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学习,用心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办事;还要做到“始

终把群众放在心中”,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始终把群众地利益放在首位,做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

4.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到习总书记曾经生活锻炼过的地方——梁家河村,实地参观学习。在动身前将《梁家河》一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对印在封面上的一席话印象深刻,“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段话是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封面的照片上,总书记与他年轻时的小伙伴走在梁家河村子的道路上,总书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已年过半百,写满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

在前往梁家河的路途中思绪万千,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抗外敌入侵、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不同时期展现出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现在又有了新时代的梁家河精神。透过车窗,看着黄土高原独特地貌,梁家河地理位置在陕北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偏远小山村,却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评价,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心中有些许疑惑、不解,这次终于有机会到梁家河实

地寻找答案!

进入延川县城文安驿镇,步行5公里就来到了习总书记生活过7年的梁家河村。沿途看着路边的一草一木,感受到在习总书记带领下梁家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情淤地坝、沼气井、知青井,这些都是当年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修建起来的;参观习总书记居住过的三处窑洞,看到炕头上简易的煤油灯,这些场景对我触动很大,心中的疑惑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新时代下梁家河精神:为民情怀、责任担当、不忘学习。

一、为民情怀。习总书记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写了四封回信。每当得知梁家河有了新的变化,他都感到非常欣慰。1993年9月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曾回来探望梁家河的父老乡亲。2009年他在延安视察工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年的村民代表一起,共话乡土情谊,共商村子发展之计。2015年2月13日,他专程回到梁家河看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当晚,他在延安主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国贫困地区脱贫问题确定了大政方略。他走访的是梁家河村民,牵挂的是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温饱问题、富裕问题。

二、责任担当。习总书记把个人生活融入到梁家河村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把个人责任与村民生存和发展紧紧

联系在一起。从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他就把村子发展的责任担在了肩上。当年,在陕北因为缺少燃料,做饭、照明都是令人头疼的事,在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导,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三、不忘学习。在梁家河那段艰苦日子里,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与思考,白天干活、夜晚挑灯夜读。习总书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着农村的落后习俗,也为偏远的小山村的村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

这次赴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让我内心受到了启迪与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新时代梁家河精神为指引,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5.“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总书记一句看似平凡却又内涵丰富的话语,吸引着全体党员们走进梁家河,去实地了解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而深刻感悟他那满腔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这种崇高的目的,在建党97周年之际,区人社局全体党员和非党的科级(含

顶岗)干部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在梁家河村,大家认真参观了村史馆、知青故居,亲眼目睹了总书记当年知青插队时开挖的水井、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打的淤地坝、住过的窑洞,以及他带领大家创办的磨坊、代销店、缝纫铺和铁业社等。追寻总书记留下的光辉足迹,心中充满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切身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强不息,为人民做实事,勇于创新,竭尽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崇高精神。

一、坚持学习,提高本领

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尤其可贵的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条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不断锤炼自身,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城人社铁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一切为了人民,事事想着人民

习总书记说,“梁家河的插队生活,让我看到了

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习总书记把给他获奖的三轮车换成了村民最需要的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当年,总书记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有这样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在这件事中,我们学习到总书记那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因地制宜,实干担当

囿于地理条件所限,黄土高原草木植被稀少,长期以来当地农村缺乏必要的生火材料。为破解这一现实难题,总书记立足实际,认为发展沼气势在必行也十分正确,于是他自费到绵阳学习,回来后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帮助村民彻底走出这一大困境。赢得了村民的赞赏和真心拥护。习总书记还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

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牢记“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一天的学习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梁家河精神的丰富内涵给予我这样一名民主党派干部以极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梁家河精神,做人做事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同时在工作中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工作,努力用优异的工作实绩做一名让领导满意,群众认可的新城人社铁军。为建设幸福新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2018年6月30日,新城区人社局组织局党员干部到梁家河知青旧居和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现场教学。第一次参观梁家河,怀着一种敬仰而又激动的心情,同大家一道来到了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学习。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是习主席当年知青插队劳动的地方。是总书记挥洒了7年青春的第二故乡。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总书记

记在梁家河切实践行着延安精神,“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30日清晨,我们从西安出发,大约用了五个小时路程,到达了文安驿镇。大巴车行驶到离梁家河村约四五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村子容纳不了太多大巴车,需要我们乘坐电瓶车进村,但大家为了切切实实体验梁家河精神,毅然决定徒步五公里走进梁家河,虽然现在的梁家河已经铺设了水泥马路,但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和两侧的山坡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的偏僻,大约走了50分钟,我们到达了村口,从总书记当年组织村民打的那口水井开始,依次参观了村史馆、沼气池、榨油坊、裁缝店、铁业社和当年的知青旧居。

通过此次的实地参观学习,并结合阅读《梁家河》,我真切感受到少年习主席如何从北京来到梁家河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在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苦岁月里,是怎样克服困难,又是如何坚持边劳动边学习,学以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设身处地的未老百姓谋幸福谋发展,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在生活中的难题。并且梁家河知青生活让他学到了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了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在习主席22岁离开梁家河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了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我们这一代

青年干部,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何其幸运,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主席的艰苦磨炼令人动容,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工作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认为凡是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工作中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人生舞台,我们要立足现实岗位,切实为民服务,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党员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的为帮扶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其次,学习习主席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之心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好学的状态,开阔个人眼界,增长个人见识。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主席常看砖头一样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学习,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通过学习增长本领,通过学习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

这两日的延安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参观学习后,我决心以这次参观学习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习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忠诚于党,为人社事业更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7.2018年6月30日,按照局统一安排,我局全体党员一行前往总书记知青时期插队劳动的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总书记这样深情地评价梁家河村。走进梁家河,参观梁家河村史馆,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这里,总书记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学问。极度贫穷、饥饿、跳蚤骚扰、重体力劳动、风雪严寒侵袭,长时间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精神压抑,没有几个下乡知青能够挺住熬得过来,而他顽强地走过来了,这里磨砺了他坚韧的生活意志。他学会了修身向上的学问。桌子上、土炕上到处摆着书籍,劳动再苦再累,都要抽出时间看书,书中的感悟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坚定了未来理想道路。他学会了心怀群众的学问。在艰苦的岁月里,他最了解乡亲们需要什么,就是摆脱贫困,生活得到改善,为此,他一心一意为村里干实事,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建沼气池,用先进的理念管理,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使贫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关心爱护群众,“一声声喊我小名”,与群众亲切交流,群众就信任他、爱戴他,简单的道理,能坚持做到很难,他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坚定了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与担当。他学

会了自强自立的学问。他因一些原因,一直入不了党,但从不气馁,多次申请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后,认真履职,踏实肯干,积极上进,一步步走过入党、提干、推荐上大学的奋斗之路,没有靠什么关系,靠自己努力奋斗,实干苦干赢来了人生的丰硕收获。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生活经历和个人收获,散发着做人做事的大精神,即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梁家河因演绎、彰显这四种精神被人们所敬仰,新时期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学习弘扬这些精神,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踏踏实实、用心用力地做好当前本职工作。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名普通党员,弘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尽职尽责地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履行好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我们党组织才有生命活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民服务,当好“店小二”,争做“五星级”服务员。一方面向外服务,树立人社部门社保经办的良好的外在形象。耐心做好服务企业和社会群众的服务工作,树立文明窗口形象,把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思想和精神贯彻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赢得群众的口碑和信任。另一方面对内服务,设身处地关心关爱每个同志,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班前班后都要想到,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件小事,一个难题解决,对于同事来说都是被关怀,是温暖,是组织

的感召,通过服务,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

我们基层党员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2018年为庆祝建党的97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党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理念。我局党组织带领我们走进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插队的地方——梁家河。

当我们步行在五公里的路途中,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在他不满16岁时,从北京的城市走进坑坑洼洼的泥土地且又是那么偏远的农村,在那个温饱都是无法保障的年代里,这个偏僻的农村更是荒凉。住在破烂的窑洞,吃着难以下咽的糠饭,可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他亲自带领大家一起谋事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群众都是靠天吃饭。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

如今,村民的饮用水源主要还是当年打的“知青井”,“知青井”旁,一块上书“饮水思源”四字的石碑矗立;村口的“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1975年10月接任梁家河村支书的石春阳,对村里大事小情如数家珍:“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都吃上白馍馍;1988年,村里通了电,村民更多知道了山外的世界;2000年,全村一次性退耕还林1532亩,村民不再上山种田,改为种树……”等等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从中很受教育和启迪:

首先,我要做到凡事要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时刻与群众紧密相连,更应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直在窗口单位工作的我,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就是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成功与否。

第三,做好 “五星级店小二”,情系群众,为

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如何办理事项的群众,而此时的群众是带有一些情绪的,在我们掌握群众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用耐心热情的态度给其解答各类问题,但有时还存在一些不耐烦的情绪。在深刻学习了习总书记切身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精神后,以后我们要转变身份,以群众的角度体会他们办事难的问题,并解决群众的难题。再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让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的政策,享受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在遇到政策之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后,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上级部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群众关心的问题。

通过这次体会学习,我们要以梁家河为榜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一些事项,当好人民群众的“五星级服务员”。

第二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一书主要讲述了总书记从1869年1月至1975年5月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及其深刻感悟。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梁家河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启蒙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的圣地。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品读了这本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纪实文学《梁家河》,感同身受,感到特别亲切。这是一部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感召人的心灵教科书,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

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品读《梁家河》,就是要从中感悟书中梁家河精神,也就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蕴含总书记为民造福、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全篇贯穿“初心”、“为民”、“奋斗”、“实干”四个关键词,对于新形势下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要体现到认真学习上。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常看书,吃饭时看,上山放羊时也在看,这种爱学习、爱读书的知识品格不仅是习近平的人生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的好学精神,沉下心来,消除浮躁心理,加强学习,读书修身,厚积薄发,聚沙城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服务群众,搞好工作守好学习的耐力和定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到推动追赶超越上。习近平当选梁家河支部书记后,凭着实干苦干的精神,带领村民修大坝,挖水井,建立沼气池,种植蔬菜,干了梁家河乡亲们几十年想干却没有干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习近平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新时代,新征程,当前处处回响追赶超越的奋进足音,在落实“五新”、“三区四化”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将梁家河精神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担当作为,创先争优。总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每一个中国人要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说:“当领导要一碗水端平。”为民做事,就要公道。在梁家河为村民分配救济粮时,为了公平公正,习近平带领全体村民挨家挨户查看存粮情况,根据存粮多少进行分配。这样做不仅让群众接受、信服,还影响身边一批人做事多动脑经、不能有私心,不仅要把水端平,还要让碗里有水,从注重公平到提高效率。立足当下,当梁家河成为一种精神,少年习近平身上闪耀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实干担当、一心为民”的品质跨越时空,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

第三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是对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生活的真实写照,更真实的反映了梁家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缩影的变化。

习近平在梁家河生活了七年,可以说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作为一个“北京娃”,怎么样适应这里的环境,怎么样学会在这片土地上生存,那可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道尽的。

初到梁家河,知青们首先要适应的就是这里的劳动强度,还有无处不在的跳蚤,露天的厕所,洗澡的不便。而对习近平来说困难还不止这些,村民的议论偏见,“黑帮子弟”的帽子,都是压在他身上的重担。但是这些重担都不能压垮他,甚至他在成长中变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积极向上都深深的震撼到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打水坠坝一事。习近平在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为梁家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习近平有心改变梁家河贫穷落后的面貌,希望通过这项新技术让梁家河人不再挨饿。但是打水坠坝,阻力不仅仅来源于技术的空白,更来源于农村人民宗族思想,因为王家的祖坟正在堤坝位置。

习近平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退缩,因为他深知这是在为农民办好事。同时他做事也讲求方式方法,在技术问题上,他查阅当地水文资料,请教水利部门专业人员,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标准;而在劝解乡亲的问题上,他一直以来的“团结观”帮了他。他请王宪平帮忙,王宪平在听了他的详细计划之后,愿意替他出面劝说自己的叔伯们。打破壁垒不容易,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中,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诚意,也感念于习近平平常的为人处事,终于放下了芥蒂。

打坝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但是最困难的事情解决之后并不是就能高枕无忧,后续的工作如果不能按照计划完成也会前功尽弃。习近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身先士卒,主动承担在抽水泵出水口铲土的工作,苦活累活抢着干。终于坝打成了,现在这块坝地仍然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

这也让我想到了来延长阿青的那些北京知青的事迹。延长作为陕北的贫困地区,粮食短缺严重,尽管有乡亲们的关照,知青们还是填不饱肚子,再加上对农村环境不熟悉,甚至出现了误食“猪尾巴草”中毒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农村,男女老幼都要下地干活,知青们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就算是在垫着布,手、肩膀还是磨破了皮,甚至是血肉模糊的。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停下来,直到结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茧。而现在,当这些知青们再次返回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无不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我们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一代知青们的身上,不仅仅学到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修身持己的品格,更学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为这个世界做好事。

第四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非常普通的一个小山村,这样的山村在当地非常的多,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总书记在该村曾插队也就是下乡7年,使梁家河村的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正是总书记在该村的插队,并且持续的关注,使梁家河村的声誉日渐高涨,加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梁家河同样也是巨大的受益者,梁家村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使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也就是总书记讲的那句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另一方面,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过去的村民变成了公司的员工,领上的工资,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村民都住上了楼房,有了医保,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习总书记刚到梁家河的时候,是非常的不适应,不只他不适应,所有的知青均不适应,我们一般的人从城市到农村就不适应,何况从首都到乡下是更加的不适应,一个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一个是在农村中也算中下条件的村庄,总书记讲需要过五关,第一关是跳蚤关,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有跳蚤,跳蚤咬了非常的痒,一抓就破,并且还会化脓;第二个关就是饮食关,那个时候,村民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吃肉就像过年,五谷杂粮什么也吃,炒的菜没有什么油水,这还是好的情况,年景不好的时候有的村民靠外出讨饭渡过困难,另一个原因,知青不会生火,尤其是延川县农村没有煤,烧的是柴火,当时,也没有什么好柴,就是地里的秸秆和杂草,每次烧饭都需要生火,秸秆和杂草关键是不耐烧,看见多不一会就烧没了,有时候饭还没有做熟,柴就没了,只能吃半生不熟的饭,那个叫苦呀!所以,知青们刚开始无法适应,这也是正常的;第三个关就是生活关,村民们一年也不洗几次澡,上厕所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夏天苍蝇乱飞,冬天冷的不行,况且知青们在北京时,有父母照应,到乡下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有个缝缝补补的活,还需要边试边做;第四关就是劳动关,知青大部分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到的乡下,在城里没有进行过高强度大负荷的劳动,一到乡下,每天从事高强度大负荷的劳动肯定是受不了;第五关就是思想关,从一开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激情,真正到了乡下,看到的和所做的有巨大的反差,思想上想不通,再过上生活中的不适应,起早贪黑的劳动,方方面面的差距,知青们是不适应的,必须过思想这一关,只有思想上认识上想通了,才能安下心来,脚踏实地,边学习边劳动,真正在农村干点事情。这五关过了,也就说明知青完全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也就成为农民的一分子,也就真正是一个合格的农民。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待的时间最长,正是因为在梁家河待的时间长了,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也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立下了大志,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帮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帮助农民解决吃饭住房入学看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读梁家河这本书,一方面,我们对我们的过去要进行客观的了解,我们目前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不是随随便便就取得了成功,是我们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决策,是我们千百万各行各业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亿万农民兄弟发奋图强的结果。另一方面,正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锻炼了我们的领袖,锻炼了我们的习总书记,正是在梁家河,总书记坚定了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讲: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至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不愿意到乡村,从许多伟人的成功轨迹来看,在艰苦的地方,可以锻炼人的意思,可以锻炼人的高尚品格,可以使普通人的走向成功,可以使普通的人走向伟大,古人的一句诗也是更好的诠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用近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此心得的结尾:我人生前一步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过学习《梁家河》一书,使我收获颇丰,使我工作更加努力,使我更加坚定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我们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习总书记年青时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是的宝贵经验。在这里,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他坚定的信念,伟大的情怀,终生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体系,也正是在这里形成的,时刻记住为人民群众服务,做好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总书记的人生道路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通过对《梁家河》纪实文学的学习,认为总书记的人生道路,是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是一条认真学习,埋头苦干的道路,是一条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并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社会,不怕艰难,永远向前的光明之路。

我们紧跟党中央步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身为村干部,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工作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上级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我和村两委会一班人,努力学习,实际工作使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五组贫困户赵敏学,因患肝硬化,生活无法自理,家中缺少劳动力,无经济来源,眼看着一家人生活走向绝境。在县帮扶干部,镇包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作为党员,村干部,又是乡村医生,更有责任挑起担子,我们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政府医疗卫生扶贫的政策,多次联系西安市九院为患者提供有利条件,后经唐都医院两次的住院治疗,赵敏学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费用通过上级“四重保障”完成报销。她的女儿幼教学校毕业后,无固定工作,我们学习教育扶贫知识,联系相关部门,并配合她本人的努力,被接纳为镇公办幼儿教师,家中所有的困难得到解决,同时赵敏学在政府的资助下稿起了苗木种植。一家人于2017年年底稳定脱贫。

一组村民滕小伦,四十多岁,年青丧妻,儿子上高中,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流水不畅,渗漏十分严重无法居住,本人也因生活环境困难而破罐破摔,失去生活信心。我们村干部共同学习,危房改造脱贫相关知识。村支书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学习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结合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精神,组织帮扶干部,包村干部,落实方案,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经过近半年努力,八十平米的砖混结构平方已建成。道路畅通环境良好。贫困户滕小伦感动地说“是党的扶贫政策挽救了我,挽救了我的家庭,我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现在儿子已在大二读书,得到应有的教育资助,我决心在今年内脱贫。”

“学以致用,学以促用”,也是《梁家河》一书的内含所在,我作为农村干部结合本次实际,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了一些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应归功于党,归功于总书记思想体系的引导,在今后的日常中,不管面临多大困难,不管前边道路有多么曲折,我都要以总书记足迹为榜样,坚定信念,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牢牢地把自己应担的责任担在肩上,永远做一个让党,让人民群众,让总书记放心的共产党员。

滕寨村支部:滕小弟

2018年7月18日

下载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当我伸手接过《梁家河》时,瞬间被封面上习主席及一行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感染了,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 如饥似渴的读完后,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梁家河”精神的热潮。我怀着对党的核心和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认真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8月8日下午,党支部召开了关于开展学习《梁家河》动员会。党支部书记在会上向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及管理骨干详细介绍了《梁家河》一书的相关背景,并组......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通过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梁家河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因此,我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