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沐浴春风
——重庆市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研讨活动学习体会
11月17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如期举行。朱永新、王林、王荣生、陈鸿铭、蒋军晶等老师从群文阅读角度向我们展示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
重庆市沙坪坝滨江小学陈慕阳老师执教了《读读寓言故事》。教师不紧不慢,亲切自然的语言,更像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寓言的奥秘。在共同阅读中,总结出寓言的阅读方法;在自我阅读中,运用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
如果说寓言故事注重的是孩子们对于寓意的理解,那么陈鸿铭老师执教的《爱》就是在不断地积淀孩子对于爱的理解。从几组题材不同的文章中,让孩子们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显然难度很大,但陈老师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打破了这一难度。小组合作形式,分层次阅读字数不一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总结。整堂课上,老师没有过多的追问和太多的引导,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感悟关于爱的话题。对于阅读,陈鸿铭老师更关注对于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在和孩子分开时,他以送礼物的形式,把不同的文章,送给每一位孩子。这一细节,震撼着对于阅读课茫然的我。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群文阅读的概念!孩子们有了多元阅读,建立网状立体知识结构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台湾式的群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阅读课的差距和希望,也让孩子们真正有所获。如果说《爱》是带着孩子们走进全新的阅读课堂,那么余晓娟老师执教了《雷雨》把二年级的小朋友带进了插图中、课文里。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孩子们在文中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绎朗读,感受是的韵味和快乐。不同的地域,对于阅读课仅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虽各有风采,但台湾式的阅读教学,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课堂。
如果说前面几位老师领着孩子和与会的老师沐浴了春风,那么蒋军晶老师给孩子们带去的却是思维风暴。在《创世神话群文阅读》中,蒋军晶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着孩子们在不同国家神话故事的比较阅读中,感受神话想象的民族性、地域性;感受人类原始智慧和心理结构。并在阅读中带着孩子们一起领略“自我发问”、“推论”等阅读策略。在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中,更是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思维碰撞,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其说这是一堂阅读课,不如说是思维的碰撞与展现。
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阅读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这是一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的有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
让阅读给孩子们带去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这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呢?蒋老师把它称之为“群文阅读”。而后根据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概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则教学案例,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蒋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
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
“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让我们也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感受群文阅读,感受语文课堂静悄
悄的革命
发布日期:2012-11-28
浏览次数: 241
字号:[ 大 中 小 ]
——新区二小参加“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2年11月24日~25日,新区二小推荐崔怡红副校长,千里迢迢赶到重庆,参加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由新阅读研究所和树人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活动。研讨会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进行。开幕式上,各级领导及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和激情澎湃的讲话。紧接着,重庆市沙坪坝区优秀教师,杭州市青年名师蒋军晶以及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陈鸿铭先生依次向与会者作了群文阅读的示范教学,如同接受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洗礼一样,让参与者们亲身领略了群文阅读的风采,深刻领会了群文阅读的价值。看着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引领下,40分钟内阅读三篇以上相同主题或相同文体的文章,不禁叹为观止。群文阅读是在以往单课单篇教学基础上的创新,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量,而且真正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到极致。
除了课堂观摩,我们还聆听了儿童文学专家王林博士的报告,他为我们具体解读了群文阅读的概念、意义与实施要点;台湾儿童文学研究所林文宝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台湾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向大会作了题为“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演讲,慷慨激昂、耐人寻味„„ 领导的期望,专家的呼吁,让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有一股暗流汹涌的冲动——尽语文教师的职责,大力推广儿童阅读!
第二篇:重庆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沐浴春风
——重庆市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研讨活动学习体会
11月17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如期举行。朱永新、王林、王荣生、陈鸿铭、蒋军晶等老师从群文阅读角度向我们展示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
重庆市沙坪坝滨江小学陈慕阳老师执教了《读读寓言故事》。教师不紧不慢,亲切自然的语言,更像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寓言的奥秘。在共同阅读中,总结出寓言的阅读方法;在自我阅读中,运用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
如果说寓言故事注重的是孩子们对于寓意的理解,那么陈鸿铭老师执教的《爱》就是在不断地积淀孩子对于爱的理解。从几组题材不同的文章中,让孩子们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显然难度很大,但陈老师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打破了这一难度。小组合作形式,分层次阅读字数不一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总结。整堂课上,老师没有过多的追问和太多的引导,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感悟关于爱的话题。对于阅读,陈鸿铭老师更关注对于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在和孩子分开时,他以送礼物的形式,把不同的文章,送给每一位孩子。这一细节,震撼着对于阅读课茫然的我。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群文阅读的概念!孩子们有了多元阅读,建立网状立体知识结构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台湾式的群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阅读课的差距和希望,也让孩子们真正有所获。如果说《爱》是带着孩子们走进全新的阅读课堂,那么余晓娟老师执教了《雷雨》把二年级的小朋友带进了插图中、课文里。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孩子们在文中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绎朗读,感受是的韵味和快乐。不同的地域,对于阅读课仅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虽各有风采,但台湾式的阅读教学,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课堂。
如果说前面几位老师领着孩子和与会的老师沐浴了春风,那么蒋军晶老师给孩子们带去的却是思维风暴。在《创世神话群文阅读》中,蒋军晶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着孩子们在不同国家神话故事的比较阅读中,感受神话想象的民族性、地域性;感受人类原始智慧和心理结构。并在阅读中带着孩子们一起领略“自我发问”、“推论”等阅读策略。在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中,更是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思维碰撞,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其说这是一堂阅读课,不如说是思维的碰撞与展现。
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阅读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这是一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的有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
让阅读给孩子们带去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第三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群文阅读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群文阅读心得体会1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听说一个全新的名词——群文阅读。两位老师从群文阅读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阅读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于教授细致的分析了群文阅读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王晓娟老师执教了《谢尔诗中的“不可思议”》。王老师不紧不慢,自然亲切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孩子们在诗中想象画面,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感受了诗歌的快乐与“不可思议”,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谢尔。四川泸州的小学语文教师吴群执教了《孙悟空成长的启示》,细致的分析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孙悟空从一个狂妄自大的石猴最终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斗战胜佛,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低谷与高潮时他的心理成长变化等。在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中,更是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思维碰撞,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学习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落实“群文阅读”的前提是选好文章。教师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进而才能进行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大量的去阅读,去寻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对大量的文章筛选之后给学生去读。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此次素质讲坛群文阅读研讨活动,带给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去读书,然后带领孩子去读书,用阅读给孩子们带去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群文阅读心得体会24月20日,阳光明媚,在这美好的这日子里我很荣幸参加了“焦作市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这个年轻教师学到了很多,可谓是收获颇丰。尤其是来自全市十三位老师的现场课,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在此之前,对“群文阅读”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群文”,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这也仅仅是从字面上了解“群文”。通过这次的听课,从视觉听觉都真正的感受了“群文阅读”的魅力之所在:
一、“群文阅读”是对教师能力的再现。
首先,教师要想教好“群文阅读”,必须自己要有巨大的阅读量,只有先武装了自己,才能有条不紊的指导孩子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次的听课中,每个老师都向孩子们推荐了三篇文章,这都是教师平时在课下多阅读多积累的结果。反之是选不出有代表有意义的文章。其次,教师还要选择与孩子年龄或学段层次相适应的文章,只有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次研讨会上,执教的教师来自不同的教学阶段,从低到高,也让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到每个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再次,群文课也必须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所谓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虽然是群文但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上,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长发展规律。最后,群文课都有自己的主题。教师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在这些文章中提炼出主题,让生围绕主题阅读、思考、完成作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主题必须新颖、易懂、易把握。这次学习中每个执教老师的主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复》《走进神话》《童年成长》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必须学会联系,更要留心。
二、“群文阅读”是锻炼孩子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群文阅读”打破了过去只教一篇的教学模式,而向我们展示的是多篇教学。这是对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转。正如“群文阅读”这四个字那样,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同时这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考验。就语文本身而言,就是让孩子学会语言文字,能够独立去阅读的科目。“群文阅读”的过程就是老师把阅读思路讲给大家,孩子按照老师出示的作业,独立完成其他的文章,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学倾听、学合作、学记录的习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群文阅读”是教育上的大势所趋。
随着教育的发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南方先进的教育思想逐渐流入北方,的确对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所以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充电学习,适应万变的教育。
群文阅读心得体会3我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安排了三天的学习:聆听群文展示课;群文参赛课;听专家报告,以及参观特色学校活动。
这次到重庆的学习,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求知者受益匪浅,就“群文阅读”来说,我从原来的毫无概念到现在有了浅显的认识。学习回来的这段时间里,我翻看自己的笔记,回忆听讲座的过程,思考如何整理此次的学习总结。
还记得当时的主题“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我们确实是带着对“群文阅读”的疑惑而去,其实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是带着更大的疑惑而回的……群文阅读如何教?它的确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输入到共同参与,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群文阅读是一种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模式。
如何来学习群文阅读?每个人有不同的形式,我们是用“拿来主义”,还是另辟蹊径,还是否定现在的课本教材的单篇阅读呢?
在王林老师的一席话后,我稍许明白,群文最重要的是在多文本的比较中发现新的观念,并非否定现行的教学模式,群文不是要我们去打翻现在的常规,只是对现在教学的补充,在同步课文的前提下拓宽孩子的阅读量,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观摩课中,李玉贵、祝新华、将军晶等老师从群文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玉贵老师,她的声音很轻柔,语速不快,拥有典型的的柔声细语。课堂上,她与学生的关系迅速拉近,整节课围绕“我对老人的看法”展开,形式变化多样,课中,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意见调查表”让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学生也在老师不断的激励中各抒己见。我真的感觉,一个好的引导者会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在引导中,李玉贵老师喜欢用“是这样吗?他说的对吗?有没有别的想法?等等这样贴切的语言,引导孩子有辩证考虑问的想法,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天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群文参赛课。六位老师各具风采,其中来自河南商丘的曾谨老师让我印象较深,也许都是河南的老师,让我们在听讲过程中格外注意,她的选文是小诗,让孩子通过读小诗,抓住诗中关键词语来猜小动物的名称。她整节课幽默风趣,孩子们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课堂气氛十分温馨。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巴蜀小学,听了一节综合实践课”今天我当家",学生动手设计方案,小组出谋划策,课堂十分活跃,让学生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学习来源生活,学习服务生活的真谛。
此次学习,带给我的是全新的认识,每一天的经历,也都是一笔无形中的财富,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能和身边的同伴们一起努力,多读书,读好书,上好课每一节课。
群文阅读心得体会45月25日,在高新区皇台小学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活动。通过学习与研讨,大家对群文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使我受益匪浅。
一、走近群文——打开全新阅读视野
这两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我们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实上,我们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这次学习,让我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二、走进群文——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研讨观摩活动中,徐伟歌老师执教的《语言的对称美》,任斗资老师执教的《文章中的反复》,在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三、展望群文——行进中的思考
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我们老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止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学生读《秋天的怀念》,可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读《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学会怎么面对别人的错误,他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当他们面对生活时可以运用阅读时所学到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由我们老师、家长来决定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哪怕他们的选择不够完美,可能他会走一段弯路,但他收获了快乐,谁能说弯路上就没有让人期许的风景呢?
一直欣赏林文宝教授对阅读的独到诠释: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和游戏,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细细研磨林教授这段感言,我们不难得出,儿童的阅读,其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娴熟,阅读时间的把握,要靠“大人”来引领。我们老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就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四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听课心得体会
听了重庆沙坪坝小学许丽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和西南师范大学李玉文博士关于“群文阅读”的讲座后,我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以《故事的情节顺序》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中,许丽老师用简洁而又亲切的语言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在不同的童话故事阅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们带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李玉文博士的讲座让我初步明白了“群文阅读”的特征。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从她执教的课中,我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次,群文阅读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阅读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这是一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
第五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关于群文阅读的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听说一个全新的名词——群文阅读。两位老师从群文阅读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阅读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于教授细致的分析了群文阅读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王晓娟老师执教了《谢尔诗中的不可思议》。王老师不紧不慢,自然亲切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孩子们在诗中想象画面,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感受了诗歌的快乐与不可思议,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谢尔。四川泸州的小学语文教师吴群执教了《孙悟空成长的启示》,细致的分析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孙悟空从一个狂妄自大的石猴最终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斗战胜佛,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低谷与高潮时他的心理成长变化等。在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中,更是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思维碰撞,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学习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落实群文阅读的前提是选好文章。教师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进而才能进行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大量的去阅读,去寻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对大量的文章筛选之后给学生去读。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此次素质讲坛群文阅读研讨活动,带给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去读书,然后带领孩子去读书,用阅读给孩子们带去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