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时间:2019-05-12 12: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第一篇: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我今年68岁,年轻时体弱多病,在求医用药时也用了体育疗法,早年曾学练过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马礼堂老师的养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同时,本人也深爱太极拳和气功文化,从1985年开始,先后订阅《气功》、《中华气功》、《中华养生保健》《长寿》等杂志,连续至今,从未间断,并按年度合订成册,以便阅读和收藏。多年来从中吸取了大量有关太极文化的滋养。

为了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我选择了太极拳作为濡养身心、升华自我的内容,从1996年开始习练国家体委编创太极拳系列规范套路,有拳有剑,有刀有扇,在拳架套路上化了不少精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疑虑!徘徊!感叹健身之路怎么会如以艰难,就正在这一筹莫展,求师无门之际,有幸拜读了蓝晟老师在2004年发表在《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中秘传内功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指导文章,内容丰富,言简义深,深入浅出,实为指导练拳之真言,真给我拨开了迷雾,指引了明路。惜此良机,毅然报名参加了太极文化进修函授班。接到函授教材后,就如饥似渴地全面游览了一遍,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太极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别有洞天。从此我便潜下心来,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顺序渐进,仔细研读,揣摩教材,对照光盘,在习练中体悟。一年来在内功心法的潜移默化中,本人的身心状态焕然一新,对太极拳的认识大为提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走出误区 复归太极

㈠走出习练拳式“越多越好”的误区。确立专一心念、一门深入地探研内功太极拳(老六路)。总结以住,所学练的太极拳内容太多太杂,今天学这,明天练那,体内无法形成有序化,更不可能出什么功夫。通过这次学习后才懂得,修练太极境界就如同从“船”普渡一样,如果你练了很多太极拳套路,那就好比你同时踏上许多“船”,这时“船”就无法运载你了,你也就永远无法到达太极境界的彼岸。

汪老师的功夫好,一生也只研究老六路一个体系的内容,所以练出的功夫纯正,所达境界至高。“贵在专一,这就是规律”。这才让我迷途而知返,坚定了信念,而选乘太极文化(老六路)这只最快的好“船”,立即起航努力驶向内在舒适,无我无为,全体透空之境界的彼岸。

㈡走出太极拳“不过如此”的误区。坚信传统太极文化之深厚底蕴和无穷奥妙。重新全面认识太极拳的真正的含意,坚持整体为本,内外兼修,意形同练,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重在拳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修练阴面内容(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气之内外混化),如此久习久练定能积累无形无象的深层功夫,而达至高境界。

㈢走出练拳“只练拳架”的误区。遵循内功理法,拳术,道统融为一体,内外同修,阴阳互孕的行拳规律,以求重新认识和体悟太极拳真正的内涵。对照过去所练太极拳,有架无术只是空描,形体动作先入为主,占握(占领和把握)了意识领域,让太极的运动规律和内涵无法渗入,失去了内功理法和行拳心法的引导和催化,所以无法找到内在感觉和身心体悟,其结果也只能“练拳不练功,到了场空!”而真正的内功太极拳(老六路)之内功理法和行拳心法是太极拳(属阳面,可视可见的形体动作)、太极术(属阴面,内在神、意、气、神为主宰,意在先,内气催姿势)、太极道(指身心锤练,心性修为,舍已从人,超凡大度等等)的融合体。其中太极术更是内功心法的髓核。练拳,练术、还要修道,拳、术、道一起耕耘,才是真正的性命双修,才是真正的复归太极。

㈣走出练拳“拘谨、刻苦、紧张、急躁”的误区。坚持放松随意,自然柔和,内心愉悦,气血流畅通体舒泰的太极状态下练拳,循序渐进地进行锤练。学拳不怕慢,要一招一招地学,这一招学会了(理法为一了)、学熟了(阴阳一体了)、符合标准了再往下学,直到学完为止。我是用了一年时间学完整个套路的;第二年回过头来,再从头细读精练,这时定能从中学到更多更深刻的太极内涵,年复一年,才能积聚内功,才能充分领略太极之无限境界。

而“急切求松,刻意追求,意念过重,揪着心练拳”。其结果只能是“意与愿违”,因此,练拳首要营造一种特殊的神、意、气和形体阴阳互根的状态。意气才能真正达到纵松,横散,一身舒适,身体自然会变得空灵,在这种状态下练拳,必将事半而功倍。

二、起式播种 开启太极

学拳练拳必须遵循内功理法,行拳心法之大纲,从预备,起势、走架到收架,一招一术,相辅相成,理法渗透整个套路,内功贯穿首尾相应。研究和习练太极者,当始终如一,辛勤耕耘之。

㈠预备活动、站庄筑基——本人在练拳之始,都按排10分钟以上的准备活动,伸展肢腿,舒展韧带,接着练习抱月式站庄(混元庄第一层功夫),按规范要领调整好身心,练内外相合和中正安舒,面露笑意,松静安详,形成“若有若无,心包太虚,天人合一”之意境,这样就能为练拳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㈡起势是播种——播种直接关系到收获的多少和优劣。“太极者无极而生”,要把起势之前的无极庄当作身心意识方面的调整重要内容,从而使自己迅速进入无极状态。

⑴无私无欲的身心调整:清心寡欲则自足,自足则无私无争,神至虚万物和。忘记自身形体(无我),忘记生活追求(无为),无为而心静,心情更趋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自能进入无欲无求的状态和境界,此刻思维宁静而专一,气血流畅而无滞,起势的意念一萌动,神意便催动内外之气敷布全身,意气充实到形体,引促形体而变化,动作也就产生了。

⑵松散通空的意识调整:松散通空是每个练拳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应当在心静无为的前提下,让意气在纵向的松落体随横向的展散,才能实现真正的松散通空。才能悉知其中一身舒适之奥妙。“太极混元调整法”,“三道气圈松散法”本人实践应用后,效果都很理想。

三、行拳耕耘 运化太极

“耕耘者,必当精神耕细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好(不过多追求收获,)但最终必然有更多的收获”。研读教材必须由粗读、细读、研读、精读、百读不厌,才能从中吸取理论指导,传承太极精华;行拳心法更要揣摩,体悟,潜移默化,百练不倦,也才能从中得到太极真谛,而功夫上身。本人在练拳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⑴太极经典理论和行拳心法是指导行拳走架的灵魂。太极拳修练过程中逐渐理解并运用——二目廓视,茫点,鹘星,身中垂直线,三道气圈,身备五弓,九曲串珠等太极术语;以及理解运用——“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意气君来,骨内臣”,“凡此皆是意”,“刻刻当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由着热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明”等等太极功夫之境界。太极经典中的深刻内涵。理就是法,法就是理,理法不二,理法如一。因此,习练太极就必须反复研读体悟《太极论》、《十三势歌》、《密授歌》等太极经典理论,进而用来指导练拳实践,本人在练拳之余,坚持学习背诵这些经典文章,“着熟”这些内容,练拳时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应用自如”了。

⑵“意在先”“以意导行”是行拳走架的要诀。意在行拳中担当“令行禁止”的重要角色,故有“凡此皆是意”和“重意不重形”、“运用在心”之说。太极拳对“意”的运用,发自胸部的“十字中心”(中丹田),“有心不用何时晓。”因此初学重点就应放在“意领拈出”用意识引导动作一招一式都以意识引领形体而运行,久练自会“招中有术”。经过一年的练拳的实践,体悟了内功太极拳之用意的奥妙,颇有心得。①用意练意有目的——“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练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养生保健,而不是为技击制人。目的明确,自然别无邪念。②用意练意有玄机——“意行过半形始动,形停意在行”。意念之功是有意识地将意与形分为一阴一阳,而又使之相合于一环之中(意念弧)进行交替更迭的转换与衔接。恰当把握意念起止的时机,久练娴熟后,自能从中体悟安闲自在,舒适惬意奥妙无穷的意趣和韵。③练意、用意要合度——意念不可不及,意必须心中清清楚楚,意路明确清晰、气催姿势心中了然,气势自然混元;意念不可太过,刻意太过则气机不畅,形体僵滞,失去圆活。而恰当地把握用意的规矩和尺度自然会拓展出一片悠游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之境来。这就是“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的完整体现。④练意用意注重形象思维——通过“借假修真”,“意念造型”,“借物想象”(如掌中小气球,孔雀、琵琶、棱子、三道气圈,大镜及钟锤等)以引导这些特异物质形象的出现,在这“无中生有”的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和引伸各种内劲的出现,使之产生“沾、连、粘、随”;“刚柔相济,弛张相间”;身备五弓“空四梢”、“气圈松散得混元”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⑶行架练拳必须多体会“心中一静”的感觉。拳架变换时的“心中一静”是阴阳互孕和神意气自现奥妙的生发地。心不静则意不专,意不专则内气催姿势的感觉出不来。如何做到“心中一静”呢?意想胸中的“十字中心”,当动作转换之间隙,意气从“十字”的上下左右四个方面,向中央集聚,或“十”字缩小到无,这时意念一空,劲源的气势松散而出,循拳势走向而弥散,气势运行会自然而鼓荡。

⑷行拳走架必须多体会“松散通空”的感觉。从“无意到有意”必须在“松散”的基础上“意气”才会出现,“内功”继“松散”而进入“通”的阶段,才能身心放松地,特别自然地练拳。才能体现太极拳松柔艺术的风采。这些全靠“内气催姿势”使每个形体动作,在不用力地,不经意间,被神、意、气的力量给催发出来的,这种力量就是由内外气交融的“内功”,在松散的状态下,自然呈现的一种内在感觉。

⑸行拳走架中多体会太极拳“神、意、气”内功之整体悟。要想练出“神、意、气”之功,整体性是唯一的诀窍——就是要时刻按照太极拳理法练拳,在走架中充分体现“开合相寓、内外结合、上下相随、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阴阳互根”等指导思想。具体方法是:在行拳走架中强化“一身备五弓”、“三道气圈”、意念造型”等方面的训练。本人运用这些方法和诀窍修练一年以来,自感内气外气混元,形恍而气荡,练拳时有大量的内气在流动,自身好像在一个气团中从容不迫行拳走架。真有一种“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身心体验到了在“神意鼓荡任气催行,足移手出全然不知”的太极佳境中,行拳走架那种无限舒适之美感。

以上五点,本人始终运用落实,并贯穿在行拳走架的全过程中,并以此指导练拳实践。总之,内功太极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果非常显著,自己可算为练拳健身寻得了捷径。

四、收势收获 复归无极

“广种不收则劳而无获”,“练功不收则前功尽弃”,由此可见,收势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当收势之后,周身内外一片寂然,宜心平气和,心包太虚地静养3-5分钟,从而让周身气血,各归其位,全无阻滞,全体透空,其养生健身之功,定能事当而功倍。习练内功太极拳(杨式老六路)一年以来,本人收获确实很大。总而言之是“走出误区、认识提高,目的明确,方法对路,内在感觉,日趋显著,养生健体,指日可见”。突出来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懂得“用太极拳保护自已”的道理,明确“我命由已不由天”的深义。常怀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平和的人,以“超凡脱俗,当事无争,宽容大度,舍已从人”之准则,来升华自我,优化自我,尽善尽美地完成一生之使命,怡养天年,以现自然之道和太极之真义。

⑵每次练拳我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并能在轻松愉悦,安闲自在舒适惬意的养生意境中练拳,并很快有明显的内在感觉。练完套路后,满口金津玉液,咽下而滋润五脏六腑,身心不知疲倦反而觉得精神饱满,余力培增,大有再来练一遍的余兴。

⑶原患“慢支”不翼而飞,“肠胃疾病”不治而愈,健康素质获得整体性地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临床检验结果正常。智力及记忆力、应对事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呈现良性逆转趋向,灵感和灵觉频频出现。

五、终生体悟 传承太极

传统的太极文化底蕴深厚,奥妙无穷,学之不完,练无止境,欲求滋养身心,必当锤炼终生。为充分享受太极文化雨露的滋润,今后一定要抓住关键,锻炼悟性,开启灵性之光,让灵性之光照耀自己的太极修炼之路,并体悟,感受太极之美妙境界。

⑴恭敬师长,尊师重道。“饮水而当思源”今天有缘结识并习练内功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全亏了汪永泉、魏树人两位老师将百年以来一直秘不外传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内功心法完整地继承下来,并公开社会,造福于人类。蓝晟老师更办起“太极文化进修函授班”大力推广,广泛传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理法和行拳心法,让我从内心尊重和感激您们!杨式太极拳之真谛来之不易,我一定倍加珍惜它!传播它,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

⑵学拳“修拳”,领悟妙趣。“学拳容易,修拳难”;“学而不修,难悟其妙”;“学拳修拳,内功积聚”。修拳不止,就是不停地修正自已不符合太极拳理法要求的神、意、气、形。学会自我审查,自我对照,一招一式地规范和纠正神、意气、形的练法,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适应太极拳之“意识隧道”的规律;全面理解运用神、意、气,使自己能切切实实地自由运化太极之阴阳互根的规律;同时,争取在适当的时候参加太极文化面授班,以求得到明师指点,纠偏返正,以求获得原汁原味之太极真谛。

⑶修练“太极内功”,体悟太极妙境。在招熟懂劲之后,要进一步探索和修练“太极内功”以求滋养神、意、气、平日节欲静养,以摄肾气,使内气充足,精力旺盛,气势充沛一身舒适,真正达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正气存内,延年益寿”的太极境界;进而,感受和体验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智慧。

⑷期待成为太极文化的“受益者”和延续太极火种的“传承者”。学拳练拳一年来,只能算是刚刚步入太极文化(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殿堂之门,但今后修炼之路将更长,更加艰难,必须用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太极文化之真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生修拳、练拳,将自己溶身于太极文化血脉长河之中,并进而成为一名太极火种的传承者。

以上仅是本人参加函授一年来学习体会和练拳感情。其中的认识和看法定有错误或欠妥之处,万望同道予以指正垂教!(全文完)

下载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