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

时间:2019-05-12 12:5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

第一篇: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

重温红色经典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江西,一个孕育了革命的地方;江西,一座谱写了无数英雄事迹的地方;江西,一个开辟了中国新历史的地方。在这一片红土地上,英雄的故事代代流传,在这一片蓝天下,红色故事永难忘怀。3年前,我踏上了这片红土地,带着无限的激情与向往;2年前,我离党更近了一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断的提高自己;1年前,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坚持不懈地向党靠近。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6月2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首映式。而我,由于总总原因,却是在现在才遇到了它。不是想像中枯燥的重复着一些已知的故事,不是所认为的说教式的教育片。平实的叙述,娓娓道来的故事,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便突破了厚重的历史时空,透过荧幕深深感染了我。让未曾经历过那段激情岁月的我也不禁随着故事的情节而感动、澎湃。

《红色故事汇》通过一集集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虽然仅有短短的30集,但我们仍旧形象的了解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的经历,以及坚韧的革命精神。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建立起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先辈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一样,红色是江西永不退色的颜色。

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气息。八一广场上高耸的八一起义纪念碑、难忘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朴素而又平实的小平小道……第一次,我那么近距离得感受到革命的气息,在这座英雄城。《红色故事汇》无疑再次让我重温了党的发展,让我知道了很多不曾知道故事,更是对我有一种激励。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的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通过影片,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与高尚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

《红色故事汇》,借着这一个个短小却难忘的故事,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红色故事会》,带着那一个个感动又坚毅的故事,引领我们重温党的风风雨雨;《红色故事汇》,讲述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江西这片永不退色的红色土地。借由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满怀激情,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第二篇:红色故事会观后感

一部历史,一份责任

——学习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红色故事汇》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红色故事汇》是一部教材,是对党员教育形式和载体的有益探索;

《红色故事汇》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只学习观看了数集,却让人深受教育,倍受鼓舞,更感受到了肩上重重的责任。

看《红色故事汇》,我熟记了许多革命先辈的豪言壮语:“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此以后我把一切交给了党,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同志们!十分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

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我能丢弃一切,唯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

看《红色故事汇》,我知道了更多红军和革命先辈的故事:“重上井冈山”、“小平小道”、“胡耀邦与共青城”、“为了红军的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井冈母亲——曾志”、“将军农民——甘祖昌”、“长征渡船记忆”、“活着的雕像——施奇”……

看《红色故事汇》,让我的心灵经历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接受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客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著,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看完《红色故事汇》,留下了一份感动,更增添了一份责任感,作为一民大学生村官,我应该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实实在在地接触群众,多与他们交流思想,主动了解群众的困难,了解群众的诉求,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第三篇:红色故事会

红色故事会

为响应全党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观看了江西卫视的《红色故事汇》栏目。《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段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路啊!这条路,有多少人为之奉献青春!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与顽敌抗争。枪林弹雨中,他们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拼搏,去奋斗。无数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红旗举起来,继续奋力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更加应该积极学习,学习我们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我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我看了江西电视台《红色故事汇》节目。因此,我对红军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让我的心灵经历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纬绩。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看《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我们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树起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

做为我们年青一代更应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应该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岗山精神和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在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

第四篇:重温红色经典《沙家浜》有感

重温红色经典《沙家浜》有感

历史上真正的沙家浜是与京剧中的沙家浜有出入的。但这并不妨碍京剧《沙家浜》对于我们追忆先辈,激发爱国热情的愿望。

一、真正在沙家浜发生的历史故事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地处江南的常熟城,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炮火的轰炸,离常熟不远的水乡小镇——沙家浜,也危在旦夕。然而,沙家浜保安大队长胡传魁,却在隆隆的炮声中,与自己已有身孕的姘头黄春举行着婚礼。远方炮声隆隆,百姓群情激愤,抗日呼声高涨,为胡传魁张罗婚礼的阿庆嫂也不失时机地鼓动着胡传魁的抗日热情,胡传魁迫不得已壮别了婚场,带着人马赶赴常熟抗击日寇去了。

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奉命亲赴常熟与国军守备营长魏国良共商抗日,保卫常熟,被无诚意的魏国良拒绝。由于魏国良的轻敌和日本鬼子的强大攻势,常熟失陷了。

胡传魁的人马在常熟城门外龟缩了一夜,待他认定常熟已是战后的一片空城,摸入了城内大发国难财时,被日本兵发现一直追到沙家浜,逃进春来茶馆,阿庆嫂急中生智让跪地求救的胡传魁躲进了装水的大缸里,骗过了日本头目小野躲过大难一场,胡传魁从此对阿庆嫂感恩不尽。

郭建光等十几个伤病员在县委程书记的安排下,由阿庆嫂接应,秘密通过了日军封锁线,住进了离沙家浜不远的红石村。

此时,很少回家的刁德一奉命只身归来。刚进沙家浜便相继遭到逃兵和土匪的一绑再绑。阿庆嫂在刁管家的请求下,用激将法使胡传魁主动上山去和绑匪见面,最终救出了刁德一。回到家中的刁德一,背着父亲宴请了胡传魁和绑匪蒋福顺,并在他的极力说合下,几经周折蒋福顺归顺了胡传魁,当上了保安大队的副队长。知情后的刁老太爷一气之下失聪了。以教书为名的刁德一的这些反常举动,和日本人的翻译、刁德一东洋留学的同学官邹寅生对刁家频繁的拜访,使阿庆嫂对刁德一的真实身份和此次回沙家浜的真正目的疑惑重重。

沙四龙学练枪时走了火,伤病员小王不幸受了伤。阿庆嫂为他购买治枪伤的金创药时,被来药店为父亲购药的刁德一发现了,令他不禁疑窦丛生,从此,阿庆嫂进入了刁德一的视线。

为了掩护郭建光赴常熟开会,阿庆嫂答应带刁老太爷去常熟看耳病。刁德一闻讯后把消息透露给邹寅生,意在借小野之刀杀带有枪伤的郭建光和白秀成。阿庆嫂沉着机敏地应对着小野的纠缠,护送高建光开会回来的白秀成生擒了小野,解救出阿庆嫂一行人。刁德一借刀杀人之计落空了,一向痛恨日本人并深信刁德一的蒋福顺对刁德一抗日之真假产生了疑惑。落水而逃的小野气急败坏,逼使邹寅生一起向自己的上司黑田长官谎称沙家浜有大批的新四军,黑田下令出兵扫荡沙家浜。郭建光接到情报后立刻组织伤病员离开红石村向芦苇荡转移,并准备联合胡传魁和日本鬼子打一场巷战,但在巷战中,胡传魁未战先逃,带着他的一路人马去了刁德一临行前留下的地点等候刁德一的接应。而蒋福顺的人马却因胡传魁的逃战陷入困境,弟兄们死伤严重,多亏郭建光的部队突出重围赶来相救,蒋福顺才幸免一死。从此蒋福顺痛恨胡传魁、质疑刁德

一、对有救命之恩的郭建光刮目相识。

刁德一派人接应了胡传魁,亮明了自己系国军的真实身份,并奉旨收编了胡传魁的保安大队为国军所属的忠义救国军。胡传魁被委任为司令,刁德一则做了参谋长。二人率这支忠义救国军耀武扬威地重返扫荡后的沙家浜。

为了摸清刁德一及其所控制的忠义救国军抗日之真假,郭建光派蒋福顺回沙家浜见胡传魁和刁德一,并转达其共商抗日之诚意,刁德一将计就计,一边说服胡传魁出面在春来茶馆和新四军商谈,一边通知了邹寅生和小野,预谋再次借刀杀人。当小野和邹寅生突然出现在茶馆时,阿庆嫂巧用计向郭建光与白秀成报了信,二人成功脱险。留下了胡传魁成了小野的战利品,为争取胡传魁、孤立刁德一,小野押上胡传魁回了常熟,刁德一再次借刀杀人的计划又落空了,反而要低三下四地亲赴常熟从小野手中保回胡传魁。

郭建光郑重宣布了上级的指示:全体伤病员守留并发展江抗力量,随后带上白秀成和蒋福顺去周边一带做发展江抗的工作,找回了蒋福顺打散了的弟兄,又说服了白秀成的师父白衫道人让他的千百弟子跟随新四军。同时,又找到了被国军发配到山上看守据点的原国军常熟守备营长魏国良,击毙了欲谋反的崔排长,促使有爱国之心的魏国良率部队投奔了郭建光。转眼间,郭建光把江抗发展壮大到六千人左右。而刁德一能掌控的还是胡传魁的几十个人马。刁德一开始从暗地转向了公开,他逼红石村的百姓下湖捕鱼以诱出芦苇荡里的伤病员,提前赶到红石村的阿庆嫂急中生智,让沙四龙利用从刁小三手中夺来的枪“鸣枪报警”。刁德一的“诱蛇出洞”计划被鸣枪报警破坏了,气急败坏的他决定“逼蛇出洞”,强迫被抓的百姓向芦苇荡里的伤病员喊话,并威胁百姓如不见伤病员走出芦苇荡便开始毙人……

此时,外出发展江抗工作的郭建光回到沙家浜,闻讯立刻带领蒋福顺的人马去刁家大院放了一把火,刁德一看透了这是“调虎归剿”之计,不但不撤兵,反倒疯狂的下令准备枪杀被抓的百姓。阿庆嫂此时也脱身于红石村,迅速找到邹寅生,利用他和刁德一之间的矛盾说服了邹寅生让小野带兵去了红石村。刁德一发现了远远而来的日本汽艇,只好忍气吞声地抢在日本汽艇到来之前放了被抓的百姓,撤离了红石村。

不获而返的刁德一深信是阿庆嫂搬来的日本人,他对阿庆嫂的猜疑惹恼了胡传魁。刁德一只好以不再找阿庆嫂的麻烦为条件说服了胡传魁答应了他的又一个计谋:全线封湖,并由他全权负责。刁德一在春来茶馆布控,阿庆嫂的行动也受到严密的监控。封湖也使芦苇荡里的伤病员的疗伤、甚至生存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就在这时,战士小王染上有大面积传染性的伤寒!郭建光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动,他背上小王冒险闯出芦苇荡,闯进常熟城,与白秀成一道逼邹寅生进入日本人的医院为小王实施抢救,并令医生拿出了所有的抗生素。小王获救了,但负责临时关照小王的茶馆小伙计阿福因染上伤寒死去了;护士小凌自知染上了伤寒,怕再扩大传染悄悄的投水自尽了……

两只绿色的芦苇棺木载着两个年轻的生命漂向水的远方……

已正式加入新四军的蒋福顺不忍封湖带来的困境,与带着无限愧疚的小王擅自出了芦苇荡,摸进了戒备森严的红石村弄到了两袋粮食,归途中,为了掩护蒋福顺,小王毅然暴露了自己把敌人引开终至被乱枪打死。寸步不离春来茶馆的刁德一,不得已去了红石村下令枪毙了那两个失职的哨兵,杀一儆百。而胡传魁此时已被邹寅生接走去了常熟为陈丽丽过生日。借此良机,阿庆嫂派阿贵找来黄春和胡大,说服了二人去常熟城寻医看胎,黄春坚决要求阿庆嫂陪同去常熟,无奈之下监控阿庆嫂的刘副官只好放行。回到春来茶馆的刁德一闻之大怒,喝令刁小三紧追阿庆嫂并跟踪其后。

进了常熟的阿庆嫂安排黄春、胡大去见胡传魁,自己则巧妙的摆脱了刁小三,见到了程书记紧急商议如何救困在芦苇荡多日的伤病员。黄春在见到胡传魁后被他一顿痛骂后一气之下撞死在常熟街头,望着快要生孩子了的黄春的惨死,胡传魁悲愤不已,下令收兵开湖。功亏一篑的刁德一对红了眼的胡传魁万般无奈,封湖就此宣告结束。

刁老太爷不期而归,看到刁家居然变成军部,胡传魁则住进了自己的房中,气绝身亡。默默于亡父灵前的刁德一接到了上方的指令及其指责,他决定采取最后也是最恶的行动,火烧芦苇荡。

胡传魁为了保命答应了邹寅生从速与其表妹陈丽丽成婚,彻底投靠日本人。刁德一的船队向芦苇荡进发,数百支火把投向芦苇荡,燃起漫天火焰……企图烧死伤病员。

看守阿庆嫂的刁小三发现全体伤病员竟安然无恙的潜藏在茶馆二楼!刁小三惊慌失措地跑去告密,刁德一带着人马迅速包围了春来茶馆,却搜查无果。气急败坏的胡传魁赶到茶馆痛斥刁德一,在俩人的唇枪舌战中忠义救国军撤离了春来茶馆。

全部潜卧在春来茶馆房顶上的伤病员正举枪待战……

胡传魁与陈丽丽的婚礼在刁家大院举行。全面反扫荡的枪声就在胡传魁的婚礼上打响了,江抗战士分四路把刁家大院包围起来,为胡传魁张罗婚礼的阿庆嫂一挥白手巾,枪声四起,刁家大院成了锄奸抗日的战场。

大战告捷,沙家浜重见天日。

郭建光率领江抗队伍告别了沙家浜,赶赴全面反扫荡的新战场……

二、京剧《沙家浜》的感悟

京剧《沙家浜》是文革时期八大样板戏之一。故事的大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他们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其中,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在第五场《坚持》中 18个伤病员在药穷粮尽的时候,仍然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超群的机智摆脱了困难,养好了伤病,从敌人手中夺回了沙家浜。他们那愈挫愈勇的信念与永不言败的精神充盈着我的心灵,让我深受感动。并在唱段中以慷慨激昂的曲调与念白完美地表达出来了,“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这种面对无限艰险困难毫不畏惧,想方设法地用聪明才智解决的精神几十年后依然被我们所崇尚和学习。这中间,还有一段对白令我感触颇深,那便是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据说这是老作家汪曾祺几易其稿的得意之笔。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没想到从这里还能学到许多人生奋斗的真谛。

在最后一场中,痊愈的伤病员组成了英勇的突击排从敌后直插沙家浜,其中战士们的翻飞动作可谓让人大饱眼福。特别是最后一名战士,只见他先是急促地先前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双手背后,高高地临空跃起,仅用脑袋虚点了一下与他一般高度地墙头,便飞了过去,动作潇洒飘逸得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令我惊叹不己!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武生在舞台底下一定下了不少苦功。这不正是我们学习知识所要的精神吗?

《沙家浜》是一部现代京剧,在完整地看这部戏的前后,我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一些传统京剧,例如“四郎探母”。这些传统京戏如果只撷取其中的一小段来听,尚觉其唱腔优柔华美,无论西皮的铿锵高昂,还是二黄沉郁凄凉,但时间一长我们便接受不了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唱腔拖得太长,我们又无法完全理解其中句子的含义。相比之下,现代京剧的唱的部分明显减少了,而对白部分则是普通话,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更容易接受的。而颇受我们拥戴的流行歌手周杰伦,他的许多歌中间也有传统京剧的影子,例如《双截棍》,其节奏更加明快,歌词更加易理解,琅琅上口,所以很快便在我们青少年当中广为流传。不过,无论是现代剧还是传统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都有着广博精深的知识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体会。西皮二黄品国粹,唱做念打赏艺美。

读完了整个剧本,我思考了许多,感受了许多,也得出了两点小结论:

一、沙家浜人民群众之所以与新四军伤病员战士有着鱼水深情,是因为他们能够相互帮助。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现在,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美好的世界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守卫好我们的祖国,更要铭记中华民族历史上这光辉的一页!

三、沙家浜的红色革命故事给后人的追忆

其实,在那段艰苦的岁月,有着太多这样的事迹了„„

记得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名字我不太记得,但是故事情节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面。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在长征途中,大家没有了干粮、没有水,剩下的唯一可以吃的是一个小小的苹果。大伙没人咬一小口,全队几十个人,没人真正地吃一口,大家只是舔了一小口,生怕自己舔多了其他人没有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折射出在艰苦岁月,大家坚持不懈,互帮互助,共度难关的团结一心,不畏困苦,排除万难的精神。因为这样的精神,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是啊,也正因为坚持、因为信任、因为互帮互助,党才可以更好地、更快地消灭敌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这这样一个和平时代,更应该学会坚持,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争取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当代大学生,为党的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观《红色力量》有感

观《红色力量》有感 Thoughts on Red Force

今天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红色力量》,讲述的是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足迹,特别是他在河北正定县的那段岁月,也促使着我参加完活动后从网上搜索着有关正定县的故事。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常胜将军赵云故里。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曾是有名的贫困县。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河北正定县工作,1983年任正定县委书记,当时的习近平年仅30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进行分类、汇总,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以大布告形式在各生产队、机关、学校、工厂张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3月29日,“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全国各地人才开始关注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正定,许多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来人来函要求到正定工作,为正定的经济腾飞出力。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

习近平同志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

习近平同志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起用县社商品生产中一批崭露头角的改革者,为他们清障除卡,让他们领路示范,从基层“挖”出人才。根据“人才账”对每人所学对号入座,合理安排工作,让他们“人得其所、才适其用”。(以上五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1981年,恢复研究生考试。能够在1982-83年间,有此设想和做法,可见习近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全国各地开始重视知识分子,开始引进人才,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了,而习近平同志重视选拔人才的做法至少比全国早了十多年。

人才是一个地方飞跃发展的一大法宝,必须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必须让人才得其所适其用,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既引进外来人才,又从内部挖掘人才,让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又要把熟悉内情、被埋没的人才或者崭露头角的有志有才者启用起来。内外兼修,不但充实了新鲜血液,也促使内部人员积极向上,增强了活力。

反观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真的让人不敢苟同,出台的引进人才的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地方官员曾坦言,自政策制定以来,没有一个人才是按照这个规定来引进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制定的文件有问题,不切实际,不实用,只是应付公事,没有实际调查。这样的地区何以发展?

有理想有信念,这是前提,但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落在纸上,要落到实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得再好写得再棒,不去实际执行,或者无法实际执行,不过是一纸空文。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制定任何政策都是一样。

《红色力量》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有远见卓识,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富民兴国之道。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长,一个地方有好的官员,一个国家有好的领导人,这是家庭之幸,地方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下载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温红色经典——观《红色故事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红色摇篮》有感-(定稿)

    观《红色摇篮》有感 看了《红色摇篮>>,使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毛泽东。一代领袖毛泽东颇具传奇色彩,他的预见能力,指挥作战能力等等让人赞不绝口。毛泽东从湖南一个偏僻山沟子......

    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感(合集)

    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10体11 石威 11351020 清明三天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

    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感(精选合集)

    观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张伊人 清明节三天,我们一行人来到驸马巷7号的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生活、学习的地方。在......

    观红色之旅有感

    缅怀先烈事迹,树立正确人生观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交付......

    红色故事会初赛主持稿

    红色故事会初赛主持稿 男:尊敬的各位学长,学姐。 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男:欢迎大家来到“重走抗战路,永驻民族魂”红色故事会初赛的比赛现场。我是主持人李跃升。......

    红色故事会活动总结

    二二四团中学红色故事会活动总结 根据关于开展“唱响兵团精神 月屯垦戍边事业共奋进”二二四团首届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的通知要求结合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安排。为激发广大......

    红色故事会主题演讲稿

    红色故事会主题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早年接受革命影响,在开封......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怀着对红军的深深敬仰,我认真观看了江西电视台的《红色故事汇》。观看这个系列的节目后,我对红军以及红军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也更加感受到我们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