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5篇

时间:2019-05-12 12: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

第一篇: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

精品学习文档

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

【一】

近日,我先后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两本书以不同的叙述方法讲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完整历程,书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真情,无不让人敬佩和感动。

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让人不禁追问,小小的梁家河到底蕴藏着什么大学问?在完整读完《梁家河》之后,才明白梁家河就是代表着基层,代表着与群众最近的地方,而越接近群众、越贴近基层的地方,越是蕴含着大学问、大智慧。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积极追寻自己的“梁家河”,去到基层的沃土上历练、成长。要到基层去寻找初心。人生的脚步不断前行,只有内心笃定才能不偏离方向,始终如一。我们有很多干部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谋生的“金饭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将工作作为自己争名夺利的工具,以权谋私,堕落腐化„„类似种种,无不是丢失初心的典型表现。20xx年,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时曾深情的说道:“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总书记用七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扎根基层,在和群众的接触中,才能在内心找到清晰的目标和答案,才能明白为什么共产党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为人民服务初心的源泉。

精品学习文档

要到基层去磨练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实证明,越是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越能考验磨练干部的毅力。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不愁吃穿,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当看到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时要过“四关”,经受身体和思想上双重的痛苦,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文字上的轻描淡写所能体现。但七年的基层磨练,没有击垮习近平,却塑造出他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是检验干部的“练兵场”,只有能经受住成长时的挫折和苦头,在能在大浪淘沙中真金璀璨,成为思想过硬、意志坚定、作风务实的合格干部。

要到基层去了解实际。习近平在回忆知青岁月时,曾坦言在陕北插队的生活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实际”二字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却往往容易被假象所遮掩、被盲目而忽视。我们今天有很多干部容易犯脱离实际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政策的制定者,在出台政策之前缺少到基层的深入调研,做出决定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结果导致政策和决策不仅无法在基层得到落实,还对基层的干部群众造成伤害。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需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时时基层去掌握一些真实情况,只有真正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主持和推动工作。

要到基层去实践所学。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现实、面对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是干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所悟的好课堂。习近平在梁家河担任支部书记期间使梁家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始终不放弃读书和思考,并善于在实践中钻研的精神。他带领群众大办沼气,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精品学习文档

带领群众打坝修地,创办铁业社等,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种敢想敢干、善于学习、善于实践的精神正是当下干部所缺乏的。相比于以前,今天的干部有着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更广泛多样的学习渠道,更应该力求知行合一,主动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去,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二】

通过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深入群众和踏实工作。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群众记在心头。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作为老干局的工作人员,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离退休老干部,我们始终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工作中做到爱老、尊老、敬老,以对父母那样的亲情,对老师那样的崇敬之情,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想老干部所想,帮老干部所帮,解老干部所难,热情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成为真正的老干部之家。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群众最重实际、最认实干、最敬担当。总书记当年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筑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的作风和担当的精神,让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当前,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县委老干局包联棕溪镇黄土村,在包村帮扶工作过程中,始终做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精品学习文档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胸怀担当、主动作为,出主意、想办法、多渠道,智志双扶,增添内生动力,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打好扶贫攻坚战,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廉洁贯穿始终。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群众最痛恨腐败与不公。领导干部任何一项决策或工作部署,都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地方的发展。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才能不被权力、金钱、私欲蒙蔽双眼,才能真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三】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描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历程。从习总书记梁家河的7年成长战斗岁月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历经一番苦难。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充满过多的期望,也曾有过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梁家河》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通过深切感受青年时代的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我们更应该奋发向前,努力拼搏。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精品学习文档

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xx份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我们青年干部,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二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也正是怀着一颗赤诚为民之心、不断依靠群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必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学习。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和与群众的交往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要勤于思考,做

精品学习文档

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个有思想的人。

四是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创立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只要做的事是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那就是大事。而我们现在有些青年人,整天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我们青年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当前,西安正处于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西安的建设和发展为我们青年干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勇于担当,为建设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

今天,我有幸捧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慨万分。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翔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书的封面有习近平同志的这样一段话“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有大学问的地方”。书中描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经历和感悟。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成长都需要一番所谓的“痛苦”经历。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有

精品学习文档

过多的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其实主要原因不在社会在于我们自身,我们总是抬头看月亮看星星,却缺少双脚坚实的行走在土地上的心。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感受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面对土地贫瘠,百姓缺吃少穿,吃水、烧菜、照明都困难的现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他在梁家河这几年,紧贴黄土地,紧贴老百姓,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要问老百姓做点事,要让群众们过上好日子,为此苦思求学,带领群众打淤坝,发展农业生产,建沼气池,铁业社......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这种在困苦中奋起的精神,为百姓谋福祉的豪迈。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就消磨意志,把自己变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习近平同志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我们现在不用从事重体力劳动,读书的条件要远远好于当时的条件,确把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世界。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所以习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从而更好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精品学习文档

坚定信念,提高党性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党员。【五】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与我所见陕北风貌是相似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依山而建的窑洞,也见证着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

这些事,还保留着当时的温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并不是空话,这是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是在见到当年的后生如今变成60多岁的老汉的慨叹,也是当下牢记使命的映照,纵然岁月流逝,依然想再停下车,深情地看看这梁家河的山山峁峁......窑洞里的故事已是当年。知青院外沼气池旁窑洞外墙上的八个红色大字,得有40年了吧。这是第一次回到梁家河的感叹,而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当我们逃离了生活的苦难,却也在这个漩涡里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深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也和梁家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理想与现实的对视,北京娃与村里娃的碰撞,团结观与乡村道德的形成,酸菜里的情怀,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亦是真情。饮水思源,叫一声小名。铁锁、黑子、王栓、随娃......难以忘怀的是大家在一起的艰难岁月,但弥足珍贵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村支书的担子一肩传一肩,做好一个村支书,一旦坚持原则,必定会伤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会让个别人心中不舒服,会得罪人,但是只要行的端、做得正,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不能开的口子坚决不开,始终坚持原则,就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更重要的是学会扎根,精品学习文档

当干部的身上就要留住泥土味,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支书心中必须要有一本账,村民想什么、最需要什么,就要干什么,才活得充实。

续写故乡,发挥联动作用。这个被誉为习近平第二故乡的小山村,从陕北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市时提到:上世纪60年代,十几岁的他,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时光,生活十分贫困,但最能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尽管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今,“一个梁家河带起来,千万个梁家河跟上来”,认真向梁家河学习,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而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了?可曾想过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该拾起怎样的理想信念,该如何做到实际,深入群众,续写新时代的辉煌......【六】

梁家河,黄土高原上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隐于一条狭长的沟道里,因有了习总书记的奋斗史而变得伟大,总书记青年梦想的地方,可以说是梁家河的贫瘠成就了习总书记,贫瘠穷苦的生活越能磨砺出不屈的人生。

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是国家进步的灵魂。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用于担当,自强不息,这是习总书记那一代知青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放眼当下,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而当下青年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伟大道路而不懈奋斗、为伟大梦想而竭力追求、为伟大工程而勇于奉献。只有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责任担当,不忘时代使命才能勇立潮头,绽放青春。

精品学习文档

梁家河的七年是意义非凡的七年,是习近平触摸乡土农村的七年;是他读书养志、志存高远的七年。他始终坚持如一,热爱读书养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知识青年的楷模,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向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勤劳、奉献、责任应该成为青年人应有的品质,时代需要标杆,青年人应扛起祖国前进的大旗,勇往直前。

【七】

近期,认真研读《梁家河》,自己感慨颇深,也是自己受益匪浅,感受到习总书记亲民情,体民意,为民办事情怀。

一是群众关系密切。习总书记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利用农闲时间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了解村里每一户的生活情况,村民也愿意到他的知青窑洞里听古经,慢慢相互熟悉,相互帮忙,与梁家河村民打成一片,群众关系好。二是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总书记来到梁家河,虚心向村民学习,大到生产种田,育苗锄地,小到家庭生活,烧火做饭,向领家老大娘请教,亲手学会了腌制酸菜等本领。这一切都展现了总书记尊重劳动,尊敬人民的情怀。三是热爱人民。总书记梁家河七年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生活,从细小东西学期,做饭,砍柴,离开梁家河之后,一直与村里保持书信来往,了解群众生活情况,自己出钱资助村民到福州看病,过年还不忘给村民邮寄年货,所做一切都体现了总书记的爱民情怀,时刻不忘人民群众。四是服务于民。总书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他通过自己劳动实践,发现问题,带领群众打井,改善群众吃水问题;打淤地坝,切实增加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同时也治理了水土流失问题;外出到四川学习引进沼气技术,解决了群众烧火照明问题;这一切都是总书记服务于民的最好体现。

精品学习文档

梁家河精神让我感悟颇深,我要以总书记当年知青生涯为榜样,在城棚改工作中,要把群众记心头,为群众利益着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努力把城棚改工程做成利区利民的民生工程,为航空城品质提升和阎良追赶超越做出贡献。

【八】

在认真阅读《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表现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感染。

通过阅读,我认真了解到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被这其中蕴含的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所触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里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

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扎根在基层农村青

精品学习文档

年干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强筋健骨,能更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有益贡献。

正是这七年艰苦而又生动的时间磨练,使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铸就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从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中,读懂了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人民之福,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梁家河是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逻辑原点、实践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起点就在梁家河。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练,锤炼了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优秀学习榜样。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在学习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高度清醒、感情上高度切近、行动上高度同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

精品学习文档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学习中要突出融会贯通,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所展现的优秀品质精神能传承和发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看齐追随,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践行“梁家河”精神热潮,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同时,还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贯彻省市新发展理念,推动沙河营镇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九】

近期,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梁家河》一书,该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1969年初,xx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xx月离开。在这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习近平得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每当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习近平在梁家河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这是情之所系,更是志之所立。

个人的成长轨迹,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命题。造福立根群众,最

精品学习文档

终是为了造福群众。“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干部与心中的梁家河距离有多近,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就有多强。梁家河”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更代表了党的“初心”体现的是共产党人没有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党在成立之初的信仰和承诺,也是党在奋斗前进道路上的职责和担当,更是党回望过去时的反思和检讨。这种“梁家河”情怀不仅仅是习总书记的,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

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握有一定权力之后,官气越来越重,架子越来越大,态度越来越冷漠,结果是官越做越大,离群众却越来越远。欲望也便潜滋暗长,在名利浮华中背离了初衷,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远离了心中的“梁家河”。这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的行为是法律和党纪不能容忍的,而这些人最终走上了审判台,教训极其深刻。

不忘初心,炼就对党的忠诚品格。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绝对纯洁、信念上的绝对坚定、政治上的绝对清醒,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忠诚意识,扎紧权力制度笼、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纪律作风弦,坚决防止思想蜕化、权力越界、行为堕落,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党性原则的守门员、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

不忘初心,锤炼对群众的忠厚情怀。党的执政基础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缺乏为民服务的观念,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就是空谈。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答不答应、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

精品学习文档

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相印、共甘苦、同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的“梁家河”,就是牺牲小我、为大多数人谋福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初心永不改变;纵使道路征程万里,唯忠诚永不动摇。不忘初心,是对历史的敬意、是对使命的延续、是对梦想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听党话、为党谋、跟党走,在坚定初心中锤炼忠诚品质,做到对党忠诚一辈子、为事业奉献一辈子、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全面小康的目标、民族复兴的梦想定能如愿实现。

【十】

“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首发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该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新华社西安5月2日电)

《梁家河》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用细腻地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其中蕴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中华复兴的梦想。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把好手”,“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榜样。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

精品学习文档

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在心中、落在实处,在选拔干部时多到基层一线了解干部的口碑和政绩,多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在制定政策时,多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把握群众意愿,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责重山岳,能者当之。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总书记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敢啃硬骨头的担当进取力量,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真正把那些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来的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让那些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的干部失去市场。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苦,是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当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老百姓吃水、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面对现实之苦,他没有怨言,而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事实证明: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只要肯吃苦、有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作为组工干部,就

精品学习文档

是要从《梁家河》中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地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同时,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急难险重的实践中去淬炼、去升华,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打淤地坝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儿,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xx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历史一再证明:威信只能从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做出样子而来,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凝聚起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十一】

梁家河,塑造了习总书记坚强的革命意志,她也因习总书记和远近文明。习总书记的所作所为,实践了我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梁家河的发展,检验了我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

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待了七年,这七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

精品学习文档

了沼气池、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带领梁家河的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的种种事迹,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不怕但责,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担起自己所应的担子。勇于创新,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修建起全省第一所沼气池,我们更应该应运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为老百姓创造财富;勇于实践,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为人民服务,为他们讲解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勇于实事求是,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切不可脱离实际,反而更要结合实际,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扎实的为老百姓谋福利;勇于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我们切不可忘记学习,用更多的知识去改变村貌民情。

我们今后更应该扎扎实实的,扑下身子、不怕担责去在农村工作。把每一位村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去解决他们的心中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十二】

《梁家河》5月2日发行,我拿到书已经是20日下午。单位组织党员共同学习前我已争分夺秒读了一大半。意犹未尽,共同学习时又过了一遍,感触又深了一层。

我是一个生活在西安的陕北人,虽然在这已经学习工作了将近十年,但普通话依然说不好,平时不太想说话,开口方言调,担心人听不懂或者干脆说觉得方言确实有点“土”。看了《梁家河》我几次抿嘴长笑,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大陕北方言也洋气了一回。

精品学习文档

集中学习完很多党员都表示一定要抽时间去梁家河看看,我虽然没去过梁家河,但是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书中描写的很多情景我都见过或者说亲身经历过,以前老为自己户口本上的“农民”身份自卑,这一刻,我只想在额头上写几个大字---我是农村人,我来自陕北。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xx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这不在于“梁家河”这个地方,任何一个我们奋斗过的地方都是我们自己的“梁家河”。

【十三】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

精品学习文档

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精品学习文档

【十四】

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们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还能感觉到当年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多么恶劣。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年的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他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精品学习文档

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十五】

山沟沟的梁家河,僻处延安以东70公里,离延川县城20余公里,到了文安驿镇,还得往东南行进5公里路。在习近平同志插队的上世纪6、70年代,梁家河交通不便,若从西安返村,需费时3天,还得在延安住一宿。当年,习近平同志就曾到延安北郊康坪村知青点借过宿,与北京知青挤住一个窑洞。梁家河因北宋时梁姓人到此,依河聚居而得名。现如今的梁家河,有山梁无河流,只有一条沟渠。黄土高原少雨干燥,难得有雨时,沟渠里才会积些泥水。狭长的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土坡,依坡挖出的孔孔窑洞,就是村民的家了。灰褐色的窑洞,这是陕北的面孔,也是梁家河的表情。1969年1月,梁家河的陋窑土院,迎来了习近平等xx位北京知青。自此,xx岁的习近平,在纵横的沟壑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粪拉煤、打坝淤地的农民生活。

时穷学不辍,地偏心应远。在梁家河这样偏远闭塞的山村里,很容易使人浑浑噩噩、怨天尤人、虚度年华。而习近平同志在度过一段不适应的时光后,很快就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这个远离喧嚣和浮躁、远隔世俗和功名的地方,静下心来,在漫漫长夜、煤油灯下,读了很多砖头厚的书籍,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厚积了发展的动能,也给村民留下了一道最美的风景。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引经据典,意味深长,十分耐读。令人钦佩

精品学习文档 的功力,竟源自这么简陋的窑洞,确是宁静而致远,仿佛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图景再现。

梁家河岁月,几抹欢柔,几许酸甜。端详旧物,我们领略了困境坚强,领悟了鱼水情缘,领会了行之惟艰,敬意流满心间。

【十六】

5月21日,县委统战部集中组织全体干部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梁家河》全书xx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当日下午,一口气看完,感触良多。该书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xx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当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精品学习文档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第二篇:学习梁家河精神材料

学习梁家河精神材料1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蕴含大精神。今天,我们探究和弘扬梁家河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延安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等方面。

矢志不渝的信念。“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真挚为民的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习近平与乡亲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区一辆三轮摩托车,延安把它分配给延川县。因为习近平表现优秀,县上把三轮摩托车奖给他,但他觉得不实用,就设法换成了群众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机、钢磨等生产工具。他心里装着乡亲们,乡亲们也惦记着他。在铜川当工人的村民李印堂带回一点大米,让母亲蒸了一碗白米饭端给习近平尝尝。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上大学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前来送行。离开梁家河后,他一直牵挂着乡亲们,多次帮助生活困难的乡亲,先后4次给乡亲们回信,两次回村看望,每次回来自己花钱给每家每户带礼物。2015年春节回村看望乡亲们时,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务实担当的品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习近平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一次公社给村里派发了一批救济粮,到底把粮分给谁?他为了把一碗水端平,带着支部成员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家里的粮囤,最终确定最缺粮的几户群众为救济户,乡亲们心服口服。当年,看到村民买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要到10多里外的文安驿镇来回跑,他就在村上办起了代销店;看到妇女们白天在山里干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他就办起了缝纫社,既解放了妇女劳力,又解决了村里人的日常需求;他还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劳动生产需求,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当年,在陕北这个地方,因为缺少燃料,做饭、照明都是令人头疼的事。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道,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正如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带头实干的作风。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总是走在前、干在先,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当年,看到村民在山上种庄稼,土地瘠薄、广种薄收,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却打不下多少粮食,他就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看到村民吃的是河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水井,第一个下到井里掏泥土和石头,打出了一口大口井,让全村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建沼气池时,他带领几个青年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去挖沙子、背水泥……正如乡亲们说,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二)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梁家河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注的都是为民的底色,折射的都是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不变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总书记初心情怀,就能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认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梁家河精神是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情感基石。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先后走出了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代领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播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一片黄土地,两代领航人。不同的领袖,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时代,共同的使命,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无论是在梁家河插队时主动融入群众、“能团结人”,还是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都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就能更加真切地体会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增强维护总书记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梁家河精神是补钙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为我们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树立了标杆。正如总书记所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就能更加自觉地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梁家河精神是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励志范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梁家河是习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正如总书记所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总书记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就能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三)作为梁家河精神的发源地,延安将坚持从梁家河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忠诚核心维护核心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梁家河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l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增强对这一伟大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讲政治体现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落实到推动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从严治党等方方面面,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以实际行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不断汲取为民的力量,在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确保今年高质量整体脱贫。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将心比心,像关心自己子女上学和父母看病一样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像关心自己兄弟姐妹生活一样抓好就业社保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筑牢公平正义底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汲取奋斗的力量,在转型发展追赶超越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能源、农产品、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优势,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转型文章,实施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破解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明显制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不断汲取创新的力量,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延安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一招,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沟道思维”惯性,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深化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激发社会活力、增添发展动力,真正使党中央部署的每一项改革任务在延安落地落细落实。

不断汲取革命的力量,在自我革命自我提高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发扬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始终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把革命工作搞到底的拼命精神,着力提高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省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坚持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给全党、全国人民呈现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延安。

第三篇:梁家河学习观摩体会

梁家河学习观摩体会

汽车历经六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最终来到了想往已久的,我们___曾经插队落户七年之久的大队梁家河村。作为“知青一词,因家中曾有过姊妹“上山下乡的经受,加之读过如:肖复兴写的《69届学校生》韩静霆写的《凯旋在半夜》等反映学问青年上山下乡的书籍,便略知当年青年插队时所受的一些苦与难,然而当亲身目睹到梁家河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仍旧为之一震,很难想象当年___在此条件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

现在地处陕北穷乡僻壤的梁家河,历经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___的目标奔跑。曾经在梁家河担当大队党支部书记近两年的___同志说过:“插队本身是一个标记界定的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假如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

听同行的一位师傅讲“知青插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月的产物。虽然取消了高考,让初高中毕业生参与上山下乡的决定与科教兴国战略相悖,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经过艰苦磨砺的这一代人中,又造就了一大批能人,到上世纪八九十年月,很多插队知青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复原高考后进入高校吸取学问,把握本事之后,或成科技人才,商界精英,或政坛才俊,有的还成为治国理政的领袖。而他们正是从国家最基层的生产队里过来的。

但是同样插队,不同信念不同的收获,胸怀远大抱负,有着坚决信念的青年,把插队当或走近农村,亲近农民,磨炼自已,增加本事的另一座学校,有的则悲天悯人,蹉跎了青春年华。

由此可见,人是要有信念和精神的,人有没有信念,信念是否坚决,是能否干成事业,或成幻想的关健。

学习梁家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要学习______当年带领梁家河人立志转变贫困面貌的坚决信念和拼搏精神,以及敢于闯禁区开先沙的创新战略,二要学___在担当党支部书记时,为人耿直,公道正派,公私分明,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作风。三要我们应当从___人生成长经受中,从梁家河人身上,吸取最珍贵的养分,坚决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抱负与民族愿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生抱负而永不懈怠。

第四篇: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一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范文二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泞路横七竖八,水沟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戏称为“搪塞村”“纠纷村”。如今,老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是政府的关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的气魄。

你的公心有多强,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总书记一直为人耿直,处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我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回想起我考选上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年龄较大了,要我培养物色一名村书记候选人。一名与我关系较亲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断然拒绝。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几个群众评价高、文化水平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后生仔”推选上来。事后,几个老党员见到我就说:“爱民,这事做得好呀!

第五篇: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一书的出版发行顿时引起所有全党上下学习的热潮,根据上级安排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已经成为了近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梁家河》一书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的党性教材和人生宝典。全书主要从多名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出发,生动讲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这本书我是利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的,细细回味,真的是深受震撼和冲击,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的敬仰。

习总书记说“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梁家河---这个地方培养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

《梁家河》一书通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板块,为我们讲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一遍一遍细细研读之后,我觉得全书给我以下三点体会:

一、逆境造就坚强的意志

总书记是当时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光阴,锤炼了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塑造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

二、群众观念造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七年知青岁月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深深打动了这位京城知青,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正是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完成了总书记人生的一次次蜕变,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的感情,也铸就了今天他更加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基层历练造就了担当的意识。

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每一件事都是由强烈使命感驱动着,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告知自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员干部需要向总书记学习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要为人民办实事!日常生活中,坚持读书、修身,不断地练就自己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同时要用习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下载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梁家河精神学习体会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群工委员 席锋涛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青年基层干部......

    学习梁家河精神[优秀范文5篇]

    篇1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共五则)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2015 年,总书记回陕西考察,第一站就是梁家河。《梁家河》一书正是以此为切入,讲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近7 年时间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

    党员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党员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赣州市委作出"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

    学习延安・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延安・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5月16日至18日,镇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

    学习十九大精神及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精神及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2018年6月14日,公司组织我们全体党员来到了习总书记曾经插队的地方---陕北梁家河接受红色教育。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习总书记奋斗过......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领袖精神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领袖精神小小梁家河,蕴含大学问。纪实文学《梁家河》以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以及朴实的话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始终投身于为更多人民谋幸福、为......

    梁家河精神心得(合集五篇)

    【篇一】梁家河,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这里是习近平同志当知青时插队落户的地方。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习近平同志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普通知青,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