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教与家风
关于家教与家风
作者风
最近身边的人在谈论电影《让子弹飞》,让我再一次想起姜文。对于姜文,我了解不多,虽然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是我喜欢的演员之一。我之所以喜欢姜文,是因为在我的心中,他是个男人,一个真正的汉子。他身上有至少每个男人应该具备的骨气,从他身上,我找到了那种只有真正的男人才有的悲天悯人的宽大胸怀。
听着大家的谈论,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家庭走出了这样一个既成功又极具个人特色的姜文?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种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决定的?这个话题在心理学界争论已久,在教育界及人们的心目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有一个好友,她是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我记得她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的一切皆因家长而起:孩子的懒惰依赖,是因为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孩子的不辨是非,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孩子的自卑,是因你不够耐心鼓励; 孩子的嫉妒敏感,是因你把家庭创设的不够温暖;孩子不懂父母苦心,是因为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喜欢抱怨,是因为他总被你挑剔;孩子不够善良,因为你也缺少同情心; 孩子的自私,是因为常被你溺爱;孩子的胆小,是因常被你指责谩骂;孩子的撒谎,是因为他常被你恫吓惩罚…… 细细想来,这话还真的很有道理。古人语: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未上课堂前就要上好真善美底色。一棵优秀的种子,如果放在杯子里,最多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最多是一盆好看的盆景;如果放在原始森林里,它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孩子的教育成长,也是如此,否则一旦形成坏习惯,再发展成不良性格,人生趋势将很难逆转。
所以,净化内部环境尤其重要。近珠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在家庭里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耳闻目染,有意或无意地模仿。
由于家庭环境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往往还更能真实反映家庭成员的人性和人品。孩子们如果社会表现出现突变,认真地找源头,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家庭突变。
从家庭再谈家庭,因此所有称职父母,在他年轻时谈婚论嫁,绝对不能忽视另一半的家教。无论何时何地,总有婚姻带有极强功利性,缺乏最基本诚性和责任感,则对家庭构成最大隐患。如何不让这隐患潜伏下来,最好方法就是好好看一看对方家风。家风是很难造假的。不是同路人,别进一家门。否则,很易给吃里爬外者可乘之机,酝成婚姻甚至人生的悲剧。
我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点绝不能小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孩子从小就是学着大人的样儿长大的,上学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家庭教育常常不只影响一代人。那些优秀的家长,不但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能保证隔辈人成才。因为他建立了好的家风,好的家教传统。所以,家庭教育将影响家庭的未来,不可不慎。
在生活中,父母的人格是一个家庭的软实力,这是被孩子吸收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从姜文的成功,我们可以感受到,是姜文家庭中所蕴含的温暖、好玩儿、乐观、尊重等,成就了这样的姜文。这种亲子关系的滋养,才是决定孩子人生的真正起跑线。
第二篇:家教与家风
家教与家风
建立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家语》到《颜氏家训》,再到《朱子家训》无不体现家教家风的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父母的道德素养、举手投足等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是非标准、思维模式和处事的方式方法,所以,孩子的良莠,追根朔源主要还是来自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子女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代代相承,便形成家风,因此,家风能呈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各家的家教家风不同,培养出来的子孙后人就不一样,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因此,父母长辈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好的家风。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家教家风的话题,希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代,重新唤起对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视。
一、什么是家教与家风 1家教
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通俗地讲,就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古今中外,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人对儿孙的责任除了“养”,还有“教”。2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及道德伦理品格等的总和。家风强调的是代际传承,是经过一代一代星火相传,相沿成习,最终形成属于这个家庭甚至家族特有的“家风”。因此,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
3家教与家风的关系
家教方式通过长久的积淀便会形成一个家庭的家风。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另立门户,这种家风的烙印便深深打在其脊髓里,继续裂变、继承并影响下一代。所以,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教与家风是先后承接关系,家教与家风的内涵互有重叠且相互影响。4家教家风具有传承性
优良的家风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言传身教的习惯,固定为一代又一代的处世风格。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进步与发展。
5家风的形成源自父母德行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目不识丁的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俗语云: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长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优良的家教家风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人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前面,意在提醒父母长辈要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的影响。
二、家教家风的现实意义
1家教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
2家教家风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3家教家风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要比单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家教家风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的烙印。
4家教家风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良好的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藉、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5家教家风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品质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三、教育之根在家庭 1教育的根就是家
一提起教育,人们往往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他们幸福的家,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
2家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当人们感慨“养子易,育子难”时,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孩子成长的第一次区分就是从“家”开始的,同是上帝赐予的小天使,有的孩子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所以,父母要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要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3正误家教三句话的对比 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的言行凸显的是家长的品德修养,会形成不同的家教家风,导向不一样的教育效果。譬如有的家长培养孩子的三句话是: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帮不了你,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就回家来。”(无私的爱,无尽的爱)而同样的教诲,有的家长所说的三句话就截然不同: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4家长是一种职业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家长”是一种职业。之所以把家长的身份用“职业”来表达,是因为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的,正是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敬畏和担当。“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父母和谐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5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效仿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
四、重视家教、端正家风
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家庭教育常常不只影响一代人。优秀的家长不但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能保证隔辈人成才。因为他建立了好的家风,好的家教传统。所以,好的家风是人生之宝,坏的家风是人生的恶疾,家庭教育将影响家庭的未来,不可不慎。
1父母长辈需谨慎自律
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种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的一切皆因家长而起:孩子的懒惰依赖,是因为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孩子的不辨是非,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孩子的自卑,是因你不够耐心鼓励;孩子的嫉妒敏感,是因你把家庭创设的不够温暖;孩子不懂父母苦心,是因为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喜欢抱怨,是因为他总被你挑剔;孩子不够善良,因为你也缺少同情心;孩子的自私,是因为常被你溺爱;孩子的胆小,是因常被你指责谩骂;孩子的撒谎,是因为他常被你恫吓惩罚„„在一位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更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2家庭环境需风清气正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也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同理,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是在家里学着大人的样儿长大的,上学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古人语: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未上课堂前就要上好真善美底色。家风不正的家庭,会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再发展成不良性格,人生趋势将很难逆转。所以,净化家庭内部环境,给家庭制定必要的规矩,给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让家风清正尤其重要。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务必重视建立良好的家风和环境的熏陶。
3家风建设需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中的精华渐渐融入到了新的道德建设中。因此,新时代的家教家风的建设与培养需要与时俱进。对于传统家风资源首先要进行分析,辨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过时的部分和尚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传统家风资源中过时的部分要进行剔除和抛弃,对于有价值的部分要进行转化运用。传统家教中需要辨析与舍弃的,主要指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比如,现代社会里,确立儿童的主体权利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传统家教强调父母与孩子的等级,把儿童视为私产,把惩罚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导致打骂孩子迄今仍然是中国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有清理这些反教育的传统家教糟粕,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时代发展到今天,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不仅是父母与儿童的要求,更是教育和未来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4家校共建要相得益彰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很可能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事实上,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一些家长的误解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学校是文化圣殿,是教化人的专门场所,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风、家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颗优秀的种子,如果放在杯子里,最多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最多是一盆好看的盆景;如果放在原始森林里,它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家教家风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家风的烙印,它会深深打在一个人的脊髓里,隐藏在一个人的品行中,并限制、制约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身教重于言教,而比身教更加深层次的是家风,比家风再深一步的是乡风,比乡风更深层的是区域文化,比区域文化再深一步的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了。可见,“家”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国民素质和社会的风貌。中华儿女,承载着祖先的基因,就必须传承祖先的高尚德行,脚踏实地、诚实做人。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让那些脍炙人口的家教家风成为家家之教,形成家家之风。
第三篇:家风家教
立家风 树德行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第四篇:家风家教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爱护幼儿意识。慈幼在中国古代即实现了由家庭观念转变为社会习俗和国家制度的过程,中国历代政府常将慈幼观念见诸政策和法令,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慈幼”与“王霸”基业密切联系起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家风的其他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
在一个良性社会里,政风、学风、民风、家风是相互影响的,端正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旧时代的家风家教,常常是糟粕与精华并存。
第五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但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着我和妹妹。我们家一直坚信勤为本,只要踏踏实实,付出必定有所回报,父母勤勤恳恳在乡下做着他们的小本生意,做买卖有点“大大咧咧”,零头不要了,称高了就这样吧,这个不值什么钱,你拿上用吧,因为这种经营风格,小本买卖做的红红火火,不仅供我和妹妹读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我当年读高中,也算是闻鸡起舞者,每天沉浸在题海战中,无论天气变幻,我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一心只读“高考书”,最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妹妹亦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两个本科生,这在村里是何等荣耀的事,父母一时间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现在想想,我和妹妹性格之中那些勤恳的因素确实是受父母持家的影响而来的。而且会影响我们一生,在我们一生中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我特别希望我能将这种积极的东西传给我的孩子。
谢谢父母对我身体力行的教导,你们也许是不起眼的小农民,却是我和妹妹人生最好的导师。
蔚村小学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
贺凤琴
期末接近尾声,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慢慢的闭上眼睛回想这个学期发生的点点滴滴,打扫卫生,做好报名工作,迎接孩子们到学校,安抚个别有情绪的孩子、常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适应学校、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的老师,每一次接到的任务都有收获和感想,因为这些收获和感想让人慢慢在教育工作上变得成熟和有经验。因为忙碌而充实,因为充实而收获,因为收获而成长,就因为如此才感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副班主任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对自己的要求;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2、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做好幼儿的习惯培养;
1、用心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2、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如喜欢含手指、翘脚、驼背、不喜欢喝水、饭前饭后要洗手、上厕所要冲水„„)
3、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4、练成喜欢睡午觉的好习惯、准点睡觉准点起床,不赖床。
5、对幼儿针对书本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
6、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在幼儿的教学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2、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4、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值得我沉思的一点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不够耐心对待。我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基本不让我担心,有些孩子还可以帮助我做很多事情,如传话、拉窗帘、关窗、放东西、整理作业本等等,因为他们的灵活、聪明把我误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行呢?每到脱衣服的时候她就在那发呆,不知所措,直到我来了她才慢慢的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不会脱衣服,我当时就在想其他孩子的聪明能不能分一点给她呢?老师如果不在呢,孩子你是不是不换衣服了呢?这孩子就是应变能力不够,胆子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确实是有点急,因为这急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几次对她急之后孩子就没找过我说不会换衣服了,我仔细观察这孩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找小朋友帮忙了,自己也学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完成几次自然也就会了。希望接下来的工作对孩子们的爱多一些再多一些,甚至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