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棠依旧,初心不改
海棠依旧 初心不改
2016年,距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整整40周年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又败了,一年一年,怀念着看花的人儿,重播着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一辈子践行党的章程,遵守党的纪律的。每一朵花散发出的芬芳,都是不可逾越的人格魅力;每一丛花展示的欣欣向荣,都是民族团结的力量。
在学习优秀党员事迹时,总觉得不能感同身受、植入心田,时间久了,甚至渐渐忘记他们的容貌,为此倍感惭愧。是我的敬党之心不够忠诚吗?还是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不够坚定?亦或是我并不能够做一名合格党员?当种种质疑袭击自己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深夜里西花厅那勤恳工作的身影,随风飘落的海棠花,十里长街的哀恸。不,我不能质疑自己,我还要秉持这满腔热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为同学、为社会服务,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是刻在骨子里,融进血液中的,是像周总理一样以身作则,不为外界困扰,坚守革命的初衷,将为人民服务刻画为自己一辈子的行为习惯。
“两学一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处在校园里的我们,如果不是组织发放学习资料、校园内部查阅学习资料,说实话,很难有系统详细的个人传记类学习,尤其是当代优秀中共党员先进事迹。为此我看过焦裕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两弹元勋等很多很多电视剧,每一次都告诉自己不哭不哭,我长大了不能再哭哭啼啼了,可是看到他们为党为国为人民如此忘我的工作时,我的眼睛还是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41集的《海棠依旧》远远不能阐述周总理的一生,不能诠释他对人民深深的爱与牵挂。剧中有很多孩子叫周总理“爸爸”,这是领导人和蔼可亲的一面;对于亲人的探望宁可自掏腰包也不愿受国家一点照顾,这是人民公仆自律清廉的品质;面对阶级敌人和国外政治压力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这是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写照。我永远相信,晚年的周总理躺在病床上,望着白雪皑皑下海棠树,落下的泪不是怀念海棠,是对祖国未来建设的担忧,是对自己未完成事业继承的担忧,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切多么令人心疼。他总说“再多做一点,我们得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今,海棠花虽已凋谢,但香气犹存,这是作为共产党人甘于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不止的凛然正气。
今天的我们呢?新世纪的年轻同志,我们要怎么做一名合格党员呢?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流言纷扰时保持一份冷静,紧跟党的领导,向身边的群众解释说明我党的方针政策;在网络暴力肆虐的时候保持一份冷静,绝不参与,爱护他人,维护一份安静的网络环境;在社会生活中文明守纪,牢记党的教导,孝亲敬长,爱护幼小;在工作岗位上,牢记党规党纪,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这大半年来,一遍遍的学习党章,对比自身行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待每一位同学的充满耐心,积极解答他们的问题,做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在毕业前夕值好最后一班岗;践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不盲目跟风,散发言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保持求真的心态,积极学习党的新政策,结合本专业进行思考,理性规划自己的人生。当然,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也有很多不足,有时候还是缺乏勇敢,见到不对的人和事不敢出手阻止;有时候内心不够坚定,质疑自己的选择和处事方法;有些时候原则不够明确,和家里人的消极言论没有争辩到底,甚至志愿服务有些欠缺。总之,在各个方面的存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的价值观,就是我处理事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合理安排时间,踏踏实实的践行党的精神,将党章里的一字一句刻进骨子里,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将其坚守一辈子。最近,随着马原理和毛中特的进一步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内心的不强大,行动的不利索,深刻认识到“和稀泥”的坏处,正在努力改进,要做到坚守原则,积极进取,服务他人,逐渐进步。
海棠花开,初心依旧。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正如盛开的海棠花,看得人心里很温暖,它古朴大方,不张扬,但又不失艳丽,花与花之间很团结,所以它生长得很茂盛,一年又一年,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坚定地向着理想前进。
第二篇:《海棠依旧》观后感
海棠花开,初心依旧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竞相绽放,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汇成一支牵神动魄的交响曲,这是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中一再出现的画面。剧中的周恩来说:海棠花质朴而不失艳丽,它们很团结,所以生得很茂盛。很明显,这里的海棠花已经与神仙、贵妃,与断肠、思乡之类的传统寄托无缘,而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意蕴。正是这一意蕴,成为了我们探究人民总理精神本质的一把钥匙。
片中以海棠花那样的质朴风格,真实再现了周恩来自1949年进京到1976年逝世的实践历程,力求在多个侧面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展现人民总理的崇高精神境界。看这部片子,人们对于总理的所有记忆,如浩然正气、两袖清风,赴汤蹈火、临危不惧,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举轻若重、无微不至,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都从意识深处激活,情不自禁地在音像与历史的穿梭回荡中生发感动、净化和思考……
然而,周恩来何以能够在风云变幻中表现出如此高贵的品质,何以能把共产党人之为共产党人的伟大体现到如此令人景仰的高度?作品告诉我们,最深刻的动因,就是那种融入整个生命的人民主体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早在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立下“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的远大志向。正是在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实践中,他才得以和毛泽东等其他共产党人一道,探索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锤炼出为人民服务所需的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
剧中的人民群众,无论是八奶奶作为个体表现出的深明大义,还是抗洪、抗震群众作为集体表现出的奉献牺牲,都是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一句“我们的人民多么可爱”,就是周恩来人民主体观的情感化表达。只有确立这样的主体观,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邢台大地震时,周恩来赶到白家寨慰问受灾群众。当他发现群众面对寒风时,便立即让群众转过身去,自己则站在迎风一方对群众讲话。这不是艺术虚构,而是取自邢台人民至今仍在传颂的历史真实。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这类不经意、不做作的自然举动,才格外真实、深刻地表现出人民总理为人民的赤子情怀。它毋庸置疑地表明,在人民总理那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仅仅是抽象的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情感、情绪直至无意识层面,成为一种本能地支配行为的精神。什么叫群众观念、什么叫群众路线,什么叫人民公仆、什么叫人民领袖,从周恩来身上可以得到典范的回答。我们不难理解:西花厅那灿若繁星的海棠,就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周恩来心系海棠,正是他心系人民的诗意升华。中国共产党95载血雨腥风,那些勇于抗争的革命历史使我们历历在目。未来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行动的出发点。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甘当公仆、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正是用自己的一生的诠释了“不忘初心”,最后,人民记住了他、国家记住了他、历史记住了他,他的纯粹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有道是“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这,正是《海棠依旧》发出的热切呼唤。
第三篇:海棠依旧有感
《海棠依旧》观后感
向龙鹏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我们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在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这是邓颖超生前缅怀周恩来的一段话。
是啊,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整整40年过去了,人们对周恩来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不但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淡薄,反而是与日俱增。近日,随着央视《海棠依旧》电视连续剧的热播,亿万人的内心再一次荡漾起情感的波澜。周恩来喜欢海棠花,建国之初,他偶尔看到西花厅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这个院落,在这里一住就是26个春秋。每当海棠花开时,周恩来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他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吸一吸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苏东坡咏海棠诗中的名句。海棠花红白相间、芳香四溢,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周恩来喜欢海棠,更有着与海棠一样的高洁情操。
这种高洁情操,体现在廉洁的家风上
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就制定了“十条家规”,其内容是:
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看望;
二、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
三、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让别人代劳,自我服务;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许说出与他的关系,更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从进北京之初立起,周恩来都带头坚持,并督促家人严格遵守。周恩来的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入伍。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家乡淮安想把周恩来的祖屋重新修缮一下,周恩来得知后告诉弟弟周同宇,只要他还当总理就不许修,现在不许,将来也不许„„周恩来的严于律己与清廉家风,除了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是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著有《爱莲说》名篇,并把“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贯穿于《周氏家训》之中,教导后人中为民者要“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要“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周恩来自幼熟知《周氏家训》,受到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从《周氏家训》到十条家规,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清风正气,成为留给后代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也为之敬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脉中,这是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脉延续、走向辉煌的根本。
这种高洁情操,体现在严格的自我修养上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人们所景仰,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还在青年时代,他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贴着自己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他都要到大立镜前照照,以正仪表、养气质。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周恩来更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注重个人修养,铸就高尚的人格。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办公室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其内容为: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70多年前写的这份“修养要则”,内容全面、内涵深刻,将党性修养的要求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高度的历史自觉性和主动性,闪耀着真理和人格的光芒。更难能可贵的是,周恩来一生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人格化身。一次,周总理会见外宾后已过中午,就在钓鱼台国宾馆吃了顿饭。餐后递来的账单只收了成本费,他得知后马上问宾馆领导:“别人吃饭也都按成本算账吗?”宾馆领导回答:“当然不是。因为您是总理,是我们全国的管家人。”周恩来说:“管家人更应该守本分。”于是,亲自对照菜单补齐了饭钱。事情虽小,却体现了周恩来公私分明、严格自律的高风亮节,也立起了“管家人更应该守本分”的党内规矩。从周恩来的身上,我们无数次感受到信仰之真纯、谋国之忠诚、为民之赤诚、干事之笃实、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深刻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海棠依旧观后感
海棠依旧观后感:海棠依旧,不忘初心
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隆重上映,作品以大事铺陈背景,从小处刻画细节,给我们再现了一位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以周总理为主要视角,为我们再现了新中国至建国以来的主要事件。作品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主要国家战略,并辅以革命情谊、爱国热情、人民生活、个人情感等生活琐事,用极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以新中国发展为主干,以周总理工作生活为旁支的华丽画卷。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新中国变化的海棠花开,让我们感受了周总理人格魅力的海棠依旧。,花开不败,初心依旧。作品生动地呈现了周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己任,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周总理所住的西花厅中种满了海棠,这也是毛主席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喜爱而特意的安排。作品中,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多次提到苏东坡在《海棠》中所写:“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花开的美景不仅仅是作品中时间流转的标志,更是对周总理个人品格的隐喻。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而这正是本剧名称的含义,经历雨疏风骤,处理家国大事,周总理的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依旧,保持着革命家实事求是、坚守初心的革命情怀和心系群众、为民奉献的工作热情。
《海棠依旧》令人动容之处数不胜数,周总理处事的智慧和果决,待人的真诚和无私。有很多孩子叫周总理“爸爸”,这是他和蔼可亲的一面;对于亲人的探望宁可自掏腰包也不愿受国家一点照顾,这是人民公仆自律清廉的品质;面对阶级敌人和国外政治压力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这是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写照。而全剧中让我最为感动的莫过于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之间的深挚感情。因为贯穿在这种感情中的,既有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也有互相的理解、扶持和温暖。在最初的革命岁月中,正是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使得他们走到一起。在新中国建国时,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努力才从南京成功请到了孙中山先生遗孀宋庆龄先生。特别感人的一处是在周总理前往亚非会议时,由于多方阻挠,邓颖超在家中担忧周总理的安全。养女孙维世特地前来陪伴。聊天时孙维世说邓颖超是伟大的革命女性,而邓颖超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伟大的革命女性一定不像自己一样,丈夫在外如此担忧。这句话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一方面邓颖超担忧丈夫的安全,焦急不安,另一方面内心又觉得国家人民是第一位的,应以革命事业为先,为自己的这种担忧而感到有些羞愧。这种矛盾与真实被刻画得十分动人。
我们刚刚度过了建党95周年庆,未来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守住初心就是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信仰、一心为公、甘当公仆、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正是用自己的一生的诠释了“不忘初心”,被国家,被人民,被历史所铭记。
海棠花开,初心依旧。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在任何时候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血肉联系;做到不忘初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白为官,谨慎用权,干净干事。新一代共产党人更应该树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强意志,牢记共产党人为什么、图什么、干什么,方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当前“两学一做”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看《海棠依旧》,学总理精神
看《海棠依旧》,学总理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6年7月初,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8点播出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看了以后使我深受感动,周恩来总理生前平凡的感人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1976年1月7日深夜,从昏迷中醒来的周恩来总理微微张开眼睛,看见守候在床边的吴大夫,微微地说: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这是周恩来总理一生中最后的一句话。周总理一生关心别人,就在大脑已经有很少思考能力的时候,关心的还是他人。1月8日,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0年过去了,全国人民永远怀念周恩来总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再现了周总理生前自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与世长辞这一历史阶段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平凡事迹。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党员干部向周总理学习怎样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向周总理那样,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故事中演到周恩来总理在1961年5月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调查时,看到老区群众饿得吃树皮后,心情极其沉重,当一位社员在会上说:周总理,如果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三年群众会被饿死。周总理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非常感谢这位农民敢说真话。周总理郑重地向大家作检讨,说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正因为强烈的人民公仆意识让总理感到深深的愧疚,正因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作风让总理心中感到惭愧。周总理情系人民,关心群众疾苦,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周总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实事,处处依靠群众、事事为了群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周总理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情怀。1966年3月8日周恩来到河北省邢台地震灾区视察,当余震突然袭来时,周总理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身边的一个孩子。体现了周总理把群众的生命安危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崇高品质。看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感动?看了《海棠依旧》这部连续剧,我相信: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应该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更应该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了解群众,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在战火硝烟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周总理得知北京市区的交通拥挤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不便时,周总理深入基层,亲身体验交通拥挤情况。经过问卷调查,制订出符合民意的交通线路规划;当暴雨降临时,周总理亲临现场指挥分洪工作,最终抵御住洪水的袭击。这就是我们新 中国的周总理,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周总理总是出现在哪里。广大党员干部,看了《海棠依旧》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把自己的一生精力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海棠依旧》这部电视连续剧给我们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明了学习方向,非常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和学习。全文:(约1100字)
经开区 谢庄小学 教师 :台德成
写于2016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