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真、两全、三味、四境 ——我的语文教育理想” 学习心得
“一真、两全、三味、四境 ——我的语文教育理想” 学习心得
在凯杰中学听了王爱华老师的讲座,很为她的教育热情和教育理想折服。王爱华老师先后被授予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第八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等称号。她给人这样的印象:清秀,却不柔弱;文静,又充满热情,透出时代的风范和朝气。
语文的世界是真切的、真实的、真心的、真诚的,所以语文的本质就是“真”!王老师以为语文课堂应注重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是成名教育,亦不仅是成才教育,更是“成人”教育,语文教育应注重对真正意义“人”的培养。引导儿童读好文,做好人,写好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通过语言文字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语文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语言学习就是滋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育就是为“终身精神发展打底”。历史性课文,开拓了儿童的精神疆域;古代诗歌,陶冶了儿童的审美情趣;现代散文,提升了儿童的精神情怀;寓言童话,增长了儿童的自由精神。精神是人为之人的本质。有了精神,人才可称作人。美好的人性是“来自内心的对他人与生命万物真正的善行,是一种‘人道’,它使我们超越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拥有的爱心,具有经典性,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拥有了善行,拥有了人道,才是精神的人,是真正意义的“人”!语文教育就是精心地呵护儿童心中已经蕴藉的美好的人性的种子,或者让美好的人性的种子占据他们的心房,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语文教育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理应为人类造福!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一种担当,就应该把儿童培养得更纯洁,更善良,更美好!
语文教育要培养真正意义的“人”,必须追求“两全”其美的语文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就是“一个都不少”,使得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实行精英教育,实行贵族教育,实行放弃教育。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其价值就在于“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享有他们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上课时,要调动全体儿童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大多数儿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收获,要让不同学习程度和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儿童在课堂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教师能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及学习需要。
二是“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使得每一个儿童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在听说读写等诸多领域得到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他的心灵才是健康的,精神世界才是美好的。只有面向全体的教育,才是人道的教育。“两全”:语文教育的自然追求 :每一个天使都拥有飞翔的翅膀,因为任何要求、训斥等外加的压力不能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儿童的心灵深处,深深地埋藏着的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获得未知的自信心,才是最为珍贵的学习动力。从真诚的内心世界出发,维护、呵护、养护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进取心!有“情”的教育,能使孩子从教师那儿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转换成学习的内部诱因和主动学习的背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在用真情营造的教育中,才会有人性、人品与智慧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
“小学语文‘三味’课堂”,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缺乏 “语文味”,课堂就迷失了自我,就找不到语文教学的“根” ;失去了“儿童味”,课堂就了失去了自主,找不到语文教学的“魂” ;忽略了“家常味”,课堂就失去了本身,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
其主要策略:
首先是理解儿童。现有的情感水平与文本倡导的价值观产生了矛盾,现有的情意态度必须顺应文本的情意目标。
其次是相信儿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儿童一定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那时他们也一定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的主人再次是发展儿童。儿童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文本的复读机和复印机,仅仅停留于积累、记忆层面的阅读教学是浅薄的,甚至是扼杀儿童的创造力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儿童味”为核心,融合“语文味”与“家常味”的“三味”课堂特征是:儿童学会阅读。引导儿童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探究。对话意味凸显。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在对话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领悟文本深刻意蕴。个性化阅读彰显。在不断相互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儿童阅读彰显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小学语文“三味”课堂的景观,是自然、精爽、智慧,富有素朴的美感。王爱华老师倡导“三味”课堂,就是要追求“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的教学境界,教出自然的、和谐的“言语人”。“三味”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三味”兼顾,“三味”俱全!
四境”:儿童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从规范到创新:规范“语境”,为准确表达提供“范型”。规范语境需要重视朗读指导;规范语境需要锤炼教学语言;规范语境需要适时读写结合。
从悦纳到亲近:调适“心境”,为自由表达提供“牧场” 表达需要是表达主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是内部动机产生的基础,表达教学力求让儿童明确表达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从使命到召唤:儿童已有的优秀作品,满足文学少年的展现欲望是对儿童表达最好的“召唤”教师也是表达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其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表达水平
从单向到多维:
开放“课境”,为善于表达提供“甘霖”,课堂表达指导,是儿童表达能力发展的主要源流,唤起已有经验是前提,开拓思路是关键,教师的指导应逐步培养儿童快速成。
王爱华老师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精神与思想。”作为老师,她将这种思想理解为:爱,热情地做,投入地做,创造地做!她早已不仅为实现自我而追求,她是真诚地为了教育。她的“一真”,“两全”,“三味”,“四境”与其说是教学思想,毋宁说是教育的理想。是教育人对语文教学的追求,语文的道路上,总会有困难,但更不缺少希望和力量,语文的理想,我将继续一路追寻。
第二篇: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三个月学完六年语文课程
今日学堂校长 张健柏
在张钟瑞的学习安排中,数学采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课本,由于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很快,用了两年不到时间,刚满七岁就已学完小学六年12册数学课本。学完后就没有继续学数学,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语言学习(英语和汉语)。作为逻辑思维训练的手段,学习数学很有必要,但是我认为也没有必要精益求精,不停地学,今后有机会的时候复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我2005的认识,现在(2009年)我认为数学的学法需要改变,12岁的时候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就够了,不需要提前学,更不需要天天学,先让孩子过语言关最要紧(英语和语文)
很多家长很关心我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何方法。平常我很少介绍语文学习的原因,是因为我的语文教育观念与现有的教育体制差距很大,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我也需要时间和实际教学结果来验证自己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因此这两年的语文教育,都是只做不说,让一些比较熟悉的家长还以为我只关心数学和英语,不重视语文学习!
实际上我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远比数学和英语更重要,学起来也更困难。语文教育的成败,几乎关系到孩子一生教育的成败,也是孩子一生能否幸福和快乐的基础!
语文不仅是思维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是成长教育,是一切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教育!决非“语言+文字”=语文那么简单。真正的语文,是“语=口能说”----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笔能写”,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思维训练,语文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认字组词(这是很容易的),也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非有口无心地念书。进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惜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以为学语文就是认字组词,就是写作文,感觉上好像很容易。国内所谓重视语文教育的父母,无非就是鼓励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和文学作品,上一些作文训练班,并无具体而系统的语文教育理念。
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系统,基本上把语文作为字词训练,很少考虑思维训练,更缺乏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其结果就是我国学生的语文教育水平的整体低下,不少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会写一些“学生腔八股文”。一些大学教授呼吁要重视我国青年人的中文水平能力不断下降带来的危机。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语文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思维上,文化上的缺失,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已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数的恶果(其中之一是网络成瘾现象),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育可能造成没有文化的一代人!不能不让人担心。
另外,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也不太可能学好:有些学生升到小学高年级后数学学习有困难,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学习有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基础不好,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过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看不懂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和书籍,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少儿时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
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初中及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西方国家在k12基础教育阶段中,一贯强调的就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考,三分之二的考试内容是语文(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剩下的是数学(很浅,仅仅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程度)。这种对语文的重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美国大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后备人才,一大批思维良好的年轻人,因为良好的语言教育,准备好了向任何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可是美国即使到了大学,依然不强调“专业”,依然强调思维和价值观教育。
耶鲁的校长说过:如果我们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居然成为了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就是耶鲁大学教育的失败。说明美国的教育家们,非常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以及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
而中国:语文教育十分失败。一方面是教育者,教育官员,家长们都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把语文当成字词教育,强调“文学性”,强调“字词之美”,玩文字游戏。几乎没有人注重语文的思维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同时,极为弱智的“英语教育”,又占用了中国孩子大量的时间,一样采用“背单词,学语法”的“字词学习模式”,没学好英语,但严重影响我们孩子的母语能力。网络上大量无厘头的语言,就出自我们这个“辉煌无比”的教育体系栽培。
同时,我们在“数理化”学科上的重视,在“技术科学“上的重视,根本没有带来相应的成果,只是培养了一大批思维能力低下,只会死板地工作的打工仔。因此,我们不能不自己来把语文教好。
正因为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我才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本就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不能作为入门教材使用。小学六年12册课本,其核心任务就是围绕两千多个汉字打转,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教纲要求也仅仅是“认识三千五百个汉字,会写三千个”的要求。这种语文学习的弊端很大,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六年语文学习的结果,仅仅是学会了一大堆汉字,在思维品质上不但没有长进,反而退步。大多数的学生,思维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所谓我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没有思想,缺乏思维品质等,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当的后果!
我在大学里遇到一些纯文科的学生,面临问题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有序地分析和处理,脑子乱成一团。所以社会上有人很尖刻地说“大学中文系的学生90%是废物”。这句话可能有些偏激,但是它反映的就是我们的中文教育一定有严重的问题,破坏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采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给孩子学习。只有在具备真正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才可以使用我们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作了解,以快餐方式迅速地过一下!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绝对不同于普通小学课堂教育,只能把课本当作一种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绝对不能把“国家语文教材”直接作为语言教材使用,更不能把这套教材学六年,否则本来很聪明的孩子就会被教傻了。
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小儿的语文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完全采用自己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自行选择合适的各类教材,以大输入,大信息量为原则,以思维训练和文化教育,价值观为主体,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结果证明,学习效果非常良好: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也非常好,词汇量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日常交流中表达的语言句子长度和复杂度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知识面比较广阔。在此语言基础上,孩子八岁的时候,才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结果只用了三个月,就学完了小学六年全部12册的语文课本。
最令人满意的,是预期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带来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开始正式教育前的小儿(五岁半时),是一个精力充沛,没有一刻安静的顽皮儿童。这种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没有方向和持久力,注意力往往比较差,上学以后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是强行压制,结果造成孩子个性上的障碍,在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同时要保护孩子的活力,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种看似矛盾的个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才有可能做到。
两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张钟瑞很活跃,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后,不停地在三层楼上串上跳下没个停。但是上课时却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最有意思的一次是老师们要参加李践的“行动成功学”培训课程,把他带去一同参加,结果从早上9点到下午六点整整一天,刚满7岁的他像大人一样很有次序地听完了全部的课程,肯定有很多内容是他听不懂的,但是他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让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就是思维力提升的结果。
孩子的整个语文学习内容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复杂,特别对于12岁以前的教育,由于此阶段的特殊性,必须采用最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升儿童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热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然采用代价昂贵的各种教学工具和多种复合媒体教材。
相反,如果年龄已经达到12岁以上,仅仅通过文字阅读就可以提高,只要采选合适的内容,有良师指导就可以了。而媒体手段就变成次要的!我对孩子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核心,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一:经典诵读:台湾王财贵博士倡导的经典诵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做。我认为华文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在孩子启蒙的早期就开始经典诵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也是掌握中华文化思维的必要手段。而且通过经典诵读,还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改善大脑的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达到中国古人所说的“教化”之功。所以张钟瑞的语文学习,经典诵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是教法有所不同,没有单纯采用“小朋友,跟我读”这种较为简单的诵读法。为了达到有效的大脑思维训练,采用了变速诵读,变声诵读等手段,效果较为良好!另外,在学习的内容上也略有分歧:我认为简单地回到[四书五经],回到儒家,可能并不是现代人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所以我的经典诵读理念,并不是以[论语]为主的儒家经典为主,而是更为灵活一些,更关注“四书”之外的其它学派!特别是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即使是儒家,我觉得思想更丰富完整,更重要,更有价值,也更具有现代意义的是荀子,但是现在的经典诵读中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二:国外原版百科全书和科学历史类读物: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经典诵读的价值,并不在于返古复古,除了可以提升大脑的思维品质外,还希望达到把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结合,因此儿童教育必须体现中西并重的原则。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并不在于其手段和方法,关键是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以百科全书为代表的西方儿童教育,把认知的重点从童话和文学作品引向大千世界,引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引向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培养了孩子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绝对不是读几本课本所能相比的。而我国学生无论课本还是课外阅读,均以文学作品为主,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个人品味,缺乏有序的思维训练,更缺乏广博的知识结构。我认为这是我国与西方现代教育差距的思想理念上的原因。因此,基于与西方现代教育接轨的想法,百科全书就是张钟瑞语文学习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如从学习的时间上来说,是耗时最多的课程,也是思维训练中“自然主义思维能力”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一律不采用国内编写的可读性很差,学究气十足的百科全书,而是直接采用多种版本的英美原版百科全书及各种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电子版视听百科教程,同时配置良好的音像系统。投入固然很大,但是教学效果的确特别好!特别是超大的信息量,满足了儿童时期大脑迅速发育的要求!一部1个小时的自然百科DVD影片就有一万字左右,采用问题式,研究性学习法,一般需要正式学习两至三天。还经常采用快速播放的手段,对于孩子适应海量信息,快速思维和快速阅读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是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方式(语言都是相通的)。
三:电影大片
电影课是今日学堂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估计很少有家长会考虑把电影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从一开始就把经典大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教育内容。当然,在孩子看来并非学习,而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欣赏体验。家里收藏有近两千部影片,选出其中合适的作为语言和思维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良好工具。
作为语言教育的工具,电影大片的功能并非是提供一个语言场景来模仿。实际上,如果仅仅作为语言模仿的对象,电影影片主要是对话体,并不是很合适。采用配解说词的纪录片会更好,所以我对“看电影学英语”之类的东西总是有些怀疑。我选择电影大片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扩张文化视野,这也是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因此用于语言教学课程的电影大片,显然不能随便选用。选择上应有明显的倾向性,影片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否值得推崇,是选择影片首要的问题。一些历史和文化影片,是选择的一个重点,其次还要考虑儿童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亚历山大]的传记影片已经看过三个版本,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电影等。另外,电影课决不是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了事,而是利用电影手段来整合儿童的思维力,深入理解其内容和价值,并解决孩子的疑难。因此在观赏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方式和不断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是最为关键的!否则沦为普通的看电影录像,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了!
12岁以前的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从以上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可以让孩子真正把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在交流中应用自如。通过六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足够吧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阅读者了(我们的传统教育机制里,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数只有5%)。十二岁以后,文学和历史,文化类的作品,将成为扩充阅读的主流,把孩子的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拉回到关注人类自身和自我内心,进入到内省和自我认识阶段。这对于养成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这部分教育内容还未开展,这里不多说了!)
附注:关心我们语文课教学方法的可以看我博客中[千万不要读文科系列千万不要读文科一:中国学生专业选择和文科教育问题],以及我亲自授课的语文课堂纪录---[今日学堂论语课讲记]张健柏讲论语 第一讲 现场讲课记录
第三篇:元谋县工商局一学二讲三访四查强化理想教育
元谋县工商局“一学二讲三访四查”强化理想信念和从政道
德教育
今年5月份以来,元谋县工商局结合本局实际,讲求方法,积极在全局开展以“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活动,创新性的采用“一学二讲三访四查”的方法开展教育,使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均有了明显改善,并以此为契机,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学”即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反腐倡廉资料,通过学习《实施纲要》等文件资料、出“八荣八耻”板报、树立身边典型等多种形式,从正反两方面给予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增强了理想信念,提高道德素养。“讲”即局领导亲自讲课,通过课前认真准备,集中授课的形式,使大家深受教育,全系统写出体会文章114篇。
“访”即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听取企业、经营户及监督员等对工商局或工商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调整工作方法,使工商职能的发挥能够适应广大企业、个体户发展的需要。
“查”即认真对照“五不准”、“两个禁令”等,检查自己在思想上是否树立远大理想,牢固构筑了拒腐防变的防线;在工作上是否以群众利益为重,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在生活上是否存在享乐主义的不良倾向。
二〇一一年四月九日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 《我的理想》 教学案例
习作三 《我的理想》 教学设计
高新二小 杨巧珍 第一课时(指导课)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畅谈理想,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树立远大的理想观。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拟写写作提纲并按照提纲内容写习作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收集名人小时候的理想故事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
1、教师作简单自我介绍。
同学们还不认识我吧,那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姓杨,你们可以叫我杨老师,我来为难高新区第二小学,教六年级语文,我特别喜爱老师这份工作,这就是我。
2、学生作简单自我介绍切入话题《我的理想》
现在你们认识我了,老师现在想认识你们,请同学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让老师认识认识你吧!(2-3个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学生做自我介绍时教师引导问:你长大后了想干什么,)
你们发现老师刚刚都问了他们一个什么问题,(你长大后了想干什么,)是的,那么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就是你的理想,也就是我们今天习作的内容。(板书:我的理想)
二、习作指导
1、俗话说得好:“人无志而不立。”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板书: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你的理想。(自由畅谈理想,尽量多人说。)列举一些学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你觉得当个什么好呢?
总结: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崇高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很有意义。
2、(1)理想背后多故事
其实理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鲁迅先生开始他的理想是想当一名医生,远赴日本求医。后来,在一次偶然之中,他发现医术只能救助中国人的身体,而不能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再比如:老师小时侯,非常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梦想有一天也能站在讲台上。再加上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就想早点参加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考上了师范,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
孩子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板书:为什么),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2)理想远大须努力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记得巴金也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为了实现理想,很多
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那么,为了实现理想,你准备怎么做呢,(板书:如何做)请同学们四个人一个小组,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你该如何做呢, 学生讨论为了理想,应该怎么做?
(多读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现在就好好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3 总结: 为了实现你的理想,你要好好学习,时刻把自己的理想记在心上,不说一句空话,不浪费一分钟,让自己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4、明确习作要求
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想把你的理想写下来,在写作之前,请同学们读习作要求,说说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明确习作要求)
4、列提纲
那么,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该怎么谋划的呢,我这里给同学们做个提示: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略写)中间: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何有这样的理想,(详写)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有怎样的行动,(详写)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
5、品读范文
三、总结
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把自己是怎么做的写实在,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们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教学板书: 我的理想 是什么
为什么(真实)如何做(具体)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我的理想”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学生往往都会说些大话、空话,为了避免步入这样的困境,我以口语交际课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教学时,我首先用故事感染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接着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该怎么去做,就这样,从聊天似的谈话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我看来,习作指导不单是在技巧上,而是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力,从内容上入手,写作的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第五篇: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张健柏
题记:语文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远比数学和英语更重要,学起来也更困难。语文教育的成败,几乎关系到孩子一生教育的成败,也是孩子一生能否幸福和快乐的基础!因为语文就是思维教育,是文化教育,也是价值观教育,个性养成教育,是一切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教育!
很多家长很关心我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何方法。平常我很少介绍语文学习的原因,是因为我的语文教育观念与现有的教育体制差距很大,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我也需要时间和实际教学结果来验证自己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因此这两年的语文教育,都是只做不说,让一些比较熟悉的家长还以为我只关心数学和英语,不重视语文学习!
实际上我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远比数学和英语更重要,学起来也更困难。语文教育的成败,几乎关系到孩子一生教育的成败,也是孩子一生能否幸福和快乐的基础!
语文不仅是思维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是成长教育,是一切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教育!决非“语言+文字”=语文那么简单。真正的语文,是“语=口能说”----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笔能写”,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思维训练,语文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认字组词(这是很容易的),也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非有口无心地念书。进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惜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以为学语文就是认字组词,就是写作文,感觉上好像很容易。国内所谓重视语文教育的父母,无非就是鼓励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和文学作品,上一些作文训练班,并无具体而系统的语文教育理念。
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系统,基本上把语文作为字词训练,很少考虑思维训练,更缺乏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其结果就是我国学生的语文教育水平的整体低下,不少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会写一些“学生腔八股文”。一些大学教授呼吁要重视我国青年人的中文水平能力不断下降带来的危机。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语文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思维上,文化上的缺失,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已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数的恶果(其中之一是网络成瘾现象),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育可能造成没有文化的一代人!不能不让人担心。
另外,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也不太可能学好:有些学生升到小学高年级后数学学习有困难,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学习有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基础不好,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过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看不懂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和书籍,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少儿时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
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初中及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西方国家在k12基础教育阶段中,一贯强调的就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考,三分之二的考试内容是语文(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剩下的是数学(很浅,仅仅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程度)。这种对语文的重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美国大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后备人才,一大批思维良好的年轻人,因为良好的语言教育,准备好了向任何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可是美国即使到了大学,依然不强调“专业”,依然强调思维和价值观教育。
耶鲁的校长说过:如果我们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居然成为了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就是耶鲁大学教育的失败。说明美国的教育家们,非常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以及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
而中国:语文教育十分失败。一方面是教育者,教育官员,家长们都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把语文当成字词教育,强调“文学性”,强调“字词之美”,玩文字游戏。几乎没有人注重语文的思维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同时,极为弱智的“英语教育”,又占用了中国孩子大量的时间,一样采用“背单词,学语法”的“字词学习模式”,没学好英语,但严重影响我们孩子的母语能力。网络上大量无厘头的语言,就出自我们这个“辉煌无比”的教育体系栽培。
同时,我们在“数理化”学科上的重视,在“技术科学“上的重视,根本没有带来相应的成果,只是培养了一大批思维能力低下,只会死板地工作的打工仔。因此,我们不能不自己来把语文教好。
正因为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我才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本就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不能作为入门教材使用。小学六年12册课本,其核心任务就是围绕两千多个汉字打转,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教纲要求也仅仅是“认识三千五百个汉字,会写三千个”的要求。这种语文学习的弊端很大,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六年语文学习的结果,仅仅是学会了一大堆汉字,在思维品质上不但没有长进,反而退步。大多数的学生,思维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所谓我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没有思想,缺乏思维品质等,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当的后果!
我在大学里遇到一些纯文科的学生,面临问题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有序地分析和处理,脑子乱成一团。所以社会上有人很尖刻地说“大学中文系的学生90%是废物”。这句话可能有些偏激,但是它反映的就是我们的中文教育一定有严重的问题,破坏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采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给孩子学习。只有在具备真正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才可以使用我们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作了解,以快餐方式迅速地过一下!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绝对不同于普通小学课堂教育,只能把课本当作一种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绝对不能把“国家语文教材”直接作为语言教材使用,更不能把这套教材学六年,否则本来很聪明的孩子就会被教傻了。
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小儿的语文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完全采用自己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自行选择合适的各类教材,以大输入,大信息量为原则,以思维训练和文化教育,价值观为主体,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结果证明,学习效果非常良好: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也非常好,词汇量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日常交流中表达的语言句子长度和复杂度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知识面比较广阔。在此语言基础上,孩子八岁的时候,才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结果只用了三个月,就学完了小学六年全部12册的语文课本。
最令人满意的,是预期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带来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开始正式教育前的小儿(五岁半时),是一个精力充沛,没有一刻安静的顽皮儿童。这种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没有方向和持久力,注意力往往比较差,上学以后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是强行压制,结果造成孩子个性上的障碍,在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同时要保护孩子的活力,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种看似矛盾的个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才有可能做到。
两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张钟瑞很活跃,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后,不停地在三层楼上串上跳下没个停。但是上课时却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最有意思的一次是老师们要参加李践的“行动成功学”培训课程,把他带去一同参加,结果从早上9点到下午六点整整一天,刚满7岁的他像大人一样很有次序地听完了全部的课程,肯定有很多内容是他听不懂的,但是他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让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就是思维力提升的结果。
孩子的整个语文学习内容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复杂,特别对于12岁以前的教育,由于此阶段的特殊性,必须采用最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升儿童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热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然采用代价昂贵的各种教学工具和多种复合媒体教材。
相反,如果年龄已经达到12岁以上,仅仅通过文字阅读就可以提高,只要采选合适的内容,有良师指导就可以了。而媒体手段就变成次要的!我对孩子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核心,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一:经典诵读:台湾王财贵博士倡导的经典诵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做。我认为华文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在孩子启蒙的早期就开始经典诵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也是掌握中华文化思维的必要手段。而且通过经典诵读,还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改善大脑的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达到中国古人所说的“教化”之功。所以张钟瑞的语文学习,经典诵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是教法有所不同,没有单纯采用“小朋友,跟我读”这种较为简单的诵读法。为了达到有效的大脑思维训练,采用了变速诵读,变声诵读等手段,效果较为良好!另外,在学习的内容上也略有分歧:我认为简单地回到[四书五经],回到儒家,可能并不是现代人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所以我的经典诵读理念,并不是以[论语]为主的儒家经典为主,而是更为灵活一些,更关注“四书”之外的其它学派!特别是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即使是儒家,我觉得思想更丰富完整,更重要,更有价值,也更具有现代意义的是荀子,但是现在的经典诵读中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二:国外原版百科全书和科学历史类读物: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经典诵读的价值,并不在于返古复古,除了可以提升大脑的思维品质外,还希望达到把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结合,因此儿童教育必须体现中西并重的原则。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并不在于其手段和方法,关键是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以百科全书为代表的西方儿童教育,把认知的重点从童话和文学作品引向大千世界,引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引向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培养了孩子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绝对不是读几本课本所能相比的。而我国学生无论课本还是课外阅读,均以文学作品为主,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个人品味,缺乏有序的思维训练,更缺乏广博的知识结构。我认为这是我国与西方现代教育差距的思想理念上的原因。因此,基于与西方现代教育接轨的想法,百科全书就是张钟瑞语文学习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如从学习的时间上来说,是耗时最多的课程,也是思维训练中“自然主义思维能力”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一律不采用国内编写的可读性很差,学究气十足的百科全书,而是直接采用多种版本的英美原版百科全书及各种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电子版视听百科教程,同时配置良好的音像系统。投入固然很大,但是教学效果的确特别好!特别是超大的信息量,满足了儿童时期大脑迅速发育的要求!一部1个小时的自然百科DVD影片就有一万字左右,采用问题式,研究性学习法,一般需要正式学习两至三天。还经常采用快速播放的手段,对于孩子适应海量信息,快速思维和快速阅读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是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方式(语言都是相通的)。
三:电影大片
电影课是今日学堂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估计很少有家长会考虑把电影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从一开始就把经典大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教育内容。当然,在孩子看来并非学习,而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欣赏体验。家里收藏有近两千部影片,选出其中合适的作为语言和思维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良好工具。
作为语言教育的工具,电影大片的功能并非是提供一个语言场景来模仿。实际上,如果仅仅作为语言模仿的对象,电影影片主要是对话体,并不是很合适。采用配解说词的纪录片会更好,所以我对“看电影学英语”之类的东西总是有些怀疑。我选择电影大片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扩张文化视野,这也是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因此用于语言教学课程的电影大片,显然不能随便选用。选择上应有明显的倾向性,影片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否值得推崇,是选择影片首要的问题。一些历史和文化影片,是选择的一个重点,其次还要考虑儿童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亚历山大]的传记影片已经看过三个版本,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电影等。另外,电影课决不是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了事,而是利用电影手段来整合儿童的思维力,深入理解其内容和价值,并解决孩子的疑难。因此在观赏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方式和不断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是最为关键的!否则沦为普通的看电影录像,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了!
12岁以前的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从以上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可以让孩子真正把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在交流中应用自如。通过六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足够吧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阅读者了(我们的传统教育机制里,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数只有5%)。十二岁以后,文学和历史,文化类的作品,将成为扩充阅读的主流,把孩子的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拉回到关注人类自身和自我内心,进入到内省和自我认识阶段。这对于养成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这部分教育内容还未开展,这里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