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借贷主题教育班会总结[范文]
网络借贷主题教育班会
总 结 材 料
广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
五年制2015级16班 2016年11月13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主题
(四)参与人员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七)活动内容
(八)活动效果
一、活动背景
“河南郑州牧业经济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58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广州某高校女大学生,因为看中一件衣服,借贷1千元,一个月之后竟欠下7万元债务„„”随着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加大校园业务的疯狂扩展,一例例真实的恶性事件,引起了广大学生们的深刻反省和警惕。目前,广大学生对网贷业务的甄别、抵制能力仍有所欠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迫在眉睫。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念;
2、有效防范校园网贷风险;
3、加强学生对不良网贷业务的抵制能力;
三、活动主题
合理消费,拒绝不良网贷
四、参与人员
2015级临床医学16班全体同学、班主任李科志
五、活动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六、活动内容
1、班委收集同学们的网贷情况;
2、班主任李科志老师开展网贷安全教育讲座,告知同学们网贷的风险;加强同学们对网贷业务的甄别、抵制能力,使同学们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发起拒绝不良网贷的倡议,全班同学签倡议书;
活动照片
七、活动效果 本次班会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合理消费,拒绝不良网贷”深入人心,同时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使同学们懂得谨慎贷款、合理消费,认清各类网贷可能带来的风险,谨防受骗,学会自我保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上贷款的危害,并且加大了学生“防骗意识、强化理性消费”的自我教育力度。
第二篇:网络借贷的现实危害”主题班会总结
“借贷活动的现实危害”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6年4月12日 班会地点:教学楼522教室
参与人员:建D1413全体成员及班导 主持人:XX 班会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 班会形式:讲述、提问、讨论。
此处应有 一张现场图片
一、班会目的:
自2015年9月以来,“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数名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
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二、网络借贷络的风险: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三、班会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网络借贷的现实危害后,表示会谨慎进行网络借贷。同时会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篇:网络借贷的现实危害”主题班会总结
“借贷活动的现实危害”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6年4月12日 班会地点:教学楼522教室
参与人员:建D1413全体成员及班导 主持人:XX 班会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 班会形式:讲述、提问、讨论。
此处应有 一张现场图片
一、班会目的:
自2015年9月以来,“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数名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
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二、网络借贷络的风险: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三、班会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网络借贷的现实危害后,表示会谨慎进行网络借贷。同时会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二.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三.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四.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请大家要谨慎办理“网贷”、“小额贷”,切勿因他人劝说或被所谓的“好处费”等蒙蔽,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贷款给他人使用或为他人提供担保。如需办理“网贷”、“小额贷”的务必咨询家长和银行,谨防被骗。
第四篇:网络教育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远离网瘾——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教育目的:
1、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3、知道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班会过程:
一、班会导入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伤害。比如,我们部分同学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其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我们生理上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二、班会内容
(一)网络安全知识小调查
师: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
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
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6、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页面,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7、你曾经去过网吧上网吗?都做些什么?
8、你玩网络游戏吗?是哪一类型的?会模仿游戏里面的语言和动作吗?身边的同学又有没有模仿甚至经常谈论?
9、如果你的身边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或亲戚朋友,你能说说他们的表现吗?
师:看来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
据称,目前中国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其
一、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二,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其三,沉迷网络甚至网络游戏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还可能会让未成年人走进一个歧途:模仿游戏中的语言或动作,造成惨剧。
(二)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案例一:顺德容桂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嬉戏时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场景进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龚各自饰演一款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敌对角色,“战斗”进行中,小龚不慎用弹簧刀刺死了小彭。
案例二:四川省眉山市8个迷恋网络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杀得天昏地暗还嫌不过瘾,他们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一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年仅14岁的中学生,直致目标永远地倒下
案例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53团初中三年级的小伟,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在网吧迷恋上了一种叫“传奇”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父母想让他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一边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让他一直处在矛盾中,小伟认为是网吧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用匕首将网吧老板陈鹃捅死。
案例四: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流浪少年赵刚被杀,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而令人瞠目的却是: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
案例五:南京一14岁的少年为了上网竟改动学校作息时间糊弄父母,被发现后他竟然冲着父母大喊:“卖血也要上网!”
案例六:北京某校三位14岁的少年沉迷网游结伴出走,离家12天杳无音讯;南京一17岁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出走80多天,家长到处寻找,心急如焚。
案例七:一位母亲为了劝说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寻死相劝,不料母亲跳入江中,儿子竟视而不见,独自离去。幸亏武汉市水上公安分局龙王庙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相救,才未发生悲剧。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惨剧,你从中想到什么?你会怎样要求自己? 师:这些惨剧的发生,当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大军。根据最新统计的结果,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中,其中的260万人是网游成瘾者。此前,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结果显示,该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2%。“网络成瘾”已成为导致这批青少年家庭矛盾加剧和参与违法犯罪的诱因。
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师:刚才我们讲的都是过度沉迷网络造成的危害,但是,网络还是有许多的用途,它为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 尽览天下风云”;它为我们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网络。那么,如何才算正确上网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树立正确上网目的,制订上网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上网安全.上网之前先决定好上网时间以及上网目的。甚至可以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发送EMAIL时要保持礼貌和良好的态度。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自己的信息。更不可以随意约会网友。对于不明的邮件,一律删除,看到不良内容和网站,要自觉离开。
2、远离聊天室、游戏、BBS,及不良网站。
上网的时候尽量远离聊天室、BBS、不良网站,下载的时候尽量借助下载工具,如网络快车、网络蚂蚁、网络传输带等下载软件,提高下载速度。如果在网上阅读花的时间过多,可以重新尝试阅读书本及报刊,一来可以保护视力,二来可以控制上网时间。如果还改变不了的话,可以先把文章下载,等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看,尽量不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有针对性地从小事入手,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尽量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和同学、朋友交流,多参加班级和学校里的集体活动。
三、班会总结
网络给我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了清新亮丽的色彩,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给了我们释放情感的机会,但沉迷网络,其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务必要把握好自己,千万不要在这虚拟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五篇:网络文明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文明教育主题班会
高一98班
2013.11.18
一、班会目的:让学生明白网毒的危害性、拒绝网络不良信息、学会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文明上网教育。
二.班会准备:
1、多媒体教室,.2、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制作文明上网学习之路“通行证”。
3、让同学们寻找一些有关网毒的法律知识和一些案例。三.班会过程
班 长:互联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象征。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基本上都接触过网络。我想问大家。网络给我带来了什么?网络的世界是精彩的,面对精彩的网络世界,我们有时候又是无奈的。我们看得出,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危害。我们称为网毒。
主持人甲:帮助学生认识网毒的危害,与学生共同探讨网毒的危害性。主持人乙:一.不良信息向我们袭来
主持人甲: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裹挟着不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上不良、暴力、反动信息等内容。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对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实不足以抵御,侵袭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和心灵健康。据调查,有34.6%的青少年网民承认自己曾经浏览过不良网站,有4.9%的人承认“经常”去看。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废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主持人乙:二.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主持人甲:现场调查:请有玩游戏的同学举手?
主持人乙:游戏并不是不能玩,而是要适度及要选择。玩游戏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娱乐,不要沉溺于游戏中,不要玩暴力游戏等,否则,游戏就如电子海洛因一样,会使人越来越难控制好自己,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
第一组组长:案例1: 17岁的少年吴治(化名)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为了偷钱上网吧,他在通州奶奶家,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亲手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
第二组组长:案例2: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受到另一人的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
第三组组长:案例3:5月25日傍晚,四川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当地农民发现被人残杀后藏尸于一片玉米地里的流浪少年赵刚被。少年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第四组组长::案例4:(“虚拟游戏”变成现实惨剧)去年4月26日,德国爱尔富特市一名中学生开枪打死了13名老师、2名同学和1名警察后自杀,引起社会震惊。据调查,该学生整天沉溺于暴力网络游戏。
班主任:据专家统计,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所有犯罪的60%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中各种暴力游戏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警醒啊!
主持人甲:三.网络诈骗与犯罪危害青少年的安全
网络诈骗是一种新的诈骗与犯罪手段,有新的特点。对于社会阅历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尤其容易上当受骗。
第五组组长::案例5:海珠区某中学就读的15岁女孩小红(化名),平时喜欢上网用“QQ”聊天,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个网名叫“peerg”的网友,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久就见了面。今年7月的一天中午,小红接到了“peerg”的朋友“阿涛”的短信息,说他今天生日叫小雪出来一起玩,涉世未深的小红一听有得玩就一口答应下来,阿涛还特意叮嘱小红,多带几个女同学来。不明就里的小红遵照“阿涛”的意思又约了三名她的小学同学。当晚11时,小红按照事先约定带着同学来到了昌岗中路某卡拉OK厅门前,和“阿涛”及他的另两名朋友见了面,之后他们一起进了包房。玩了一会儿,“阿涛”的朋友“阿强”从包房外拿进来4盒软包装的橙汁,小红等四名女孩喝下不久,就先后昏迷不醒。小红等四名女孩昏迷后,“阿强”三人把她们先后带到了滨江西路的一家酒店内,开了两间房又叫来了另三名同伙,这六人分别对这四名女孩进行了疯狂的轮奸。中途有女孩清醒过来,又被强行灌下“醒酒药”而再度昏迷。完事后他们又抢去了四女孩3部手机、1只金戒指、1条项链。
主持人乙:四.黑网吧侵袭少年命
主持人甲:提问:请问有几位同学进去过网吧的呢?你们知道国家有关网吧的一些规定吗? 伟坚同学:展示有关法规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主持人乙:案例6: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主持人甲:案例7: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的惨剧。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
泳盈同学: 2002年11月26日,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 剑仪同学:2002年9月15日凌晨6时,湖南一少年在通宵上网后猝死网吧;
紫恩同学:2003年4月17日,南昌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网吧;
富顺同学:2002年4月17日,江西南昌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余斌,连续逃课上网2个月,在玩网络游戏时,因紧张激动在网吧倒地猝死。
主持人乙:(1)、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有哪一些?(请同学举手回答)
继平同学:青少年的自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学习压力过大,学生课余生活缺少乐趣,社会教育内容贫乏,一些颓废、低俗的文化流行等。
主持人甲:(2)、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有什么规定? 海杰同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主持人乙:(3)如果有同学或朋友邀你去网吧,你会怎么办? 继平同学:我坚决不去,并劝说同学不要去,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主持人甲:(4)、面对网络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许钊华同学:定时限量,请人监督,定时检查;注意力转移,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目标成就激励法;座右铭法。
主持人乙:五.文明上网、保护自己
谨防网络伸出的“黑手”。与学生共同探讨在上网是如何保护好自己。
1.不要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公开信息,提供给闲聊屋或公告栏等.2.没有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不要轻易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照片。3.当有人无偿赠给你钱物时,不要轻易接收。当有人以赠送钱物为由要求你去约会或提出登门拜访时,应当高度警惕,最好婉言拒绝。4.一旦发现令你感到不安的信息,应立即告诉你的父母或监护人。5.千万不要在父母或监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约会,即使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你去约会,约会地点也一定要选在公共场合,且最好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6.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因为一些别有用心者上网前往往用假信息资料巧妙地把自己伪装起来。7.“拒绝网毒、文明上网” 签名活动
网毒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可能出现一大毒瘤,只要我们染上它或不及时摘除它,我们的成长就会是灰色的。这需要有决心和毅力。下面,请有决心、有信心摘除这块毒瘤的同学,在我们发下的纸上签上你的名字,下定决心“拒绝网毒、文明上网”。
主持人甲:9.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四,班主任总结: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然而,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危害也是日益彰显,尤其是网吧,往往是各类恶性事件的原发地,不容忽视,对于青少年来讲,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我在这里提出倡议:
1、充分认识网吧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危害,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远离网吧,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诱惑。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网吧。
4、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青春期。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茁壮成长将是祖国明天的美好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网吧、远离伤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