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同济大学的红色景点有感
参观同济大学的红色景点有感
红色为伴
第一站我们去了校门口正前方的毛主席像,非常憧憬当年毛主席的飒爽英姿,霎时给我带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历史很多高校都有毛主席像,但交大,复旦的毛主席像手是背在后面的,而同济的毛主席像手是挥出去的,器宇轩昂。因为让雕像挥手必须经过严密的结构力学计算,否则雕像会倒下来或者手臂掉下来,只有建筑学科较强的学校才敢这么设计。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国立柱旁。大草坪正值换季播种,所以未近距离观赏,大草坪周围的梧桐树,几乎是同济校园最老的树木了,茂盛挺拔,斑驳陆离,有种经历沧海桑田的亲切感。在大草坪正中立着著名的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国立柱出自苏州明末清初的石木牌楼,1933年移至同济大学,木结构用于制作古建筑模型,石柱被就地掩埋。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本侵略军轰炸,好在埋于地下,未完全毁灭。2000年在校园整治中被挖出,材美工巧,实为难得,于是重新装顶,立于显要,以示纪念,并命之为“继往、开来”。但虽在远处,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历史责任感与危机感在警醒着我。
接着我们聚集在129烈士纪念园的门口,认真详细的走了一圈。在狭长的小道行走仿佛走到了上个世纪,一座座伟人的雕像,如尹景伊,殷夫和袁文彬等让我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们临幸了校史馆。它又叫做同创楼。建于百年校庆,由校友捐建。内部通过近千张历史照片、150多件实物、模型,系统展现了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在里面漫步,我们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认真的学习,更加了解了同济这所百年名校所走过的风风雨雨
若不是这次实践活动,我也很难专门去了解这些,参观这些,知道同济背后的故事。在这次短暂但意味深长的实践活动中,我踏过历史的足迹,感慨万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谨记“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同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奋斗。
第二篇:参观红色景点有感
调研目的:《红岩》这本书曾经感染、激励、影响了解放后出生的整整一代人,书中所展现的革命者的形象,已经深深植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底。在重庆,成为我们必去的地方。那里不仅埋葬着革命烈士的遗骨,记录着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更因为那里凝聚着我们国家的精英们,我们民族的脊梁为之奋斗的理想。而歌乐山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聚集了这样一批铁打、钢铸的志士们。所以,我们有必要亲自去参观“歌乐山烈士陵园”。
调研内容:“烈士陵园”座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中,是在原“中美合作所”旧址上修建的,主要由“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和杨虎城将军就义地的“戴笠公馆”三部分组成。“白公馆”即香山别墅,是国民党时期关押所谓“政治犯”的地方,我们所熟知的《红岩》小说中的主人公许云峰,就关押在这里的地牢里。地牢潮湿阴暗终日不见阳光,遥想当年这里阴森恐怖,四周岗哨林立,伴着入夜的山风,时不时送入耳畔的刑讯室的拷打声,让我们这些后来的参观者唏嘘不已,感叹志士们的坚贞。在白宫馆二楼关押陈然烈士的牢房墙壁厨窗里,我们看到了陈然烈士《论气节》的节选: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
在白公馆后面的松林坡上,沿着笔直攀升的石阶,可以到达戴笠公馆,这里是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家人就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杨虎城、张学良二位将军舍小义而取大节,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扶大厦于将倾,使处在危难中的国家出现了一线生机。“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使抗战在全民族范围内展开,更使处在困难时期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在全国的抗日战场上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大大的缩短了新中国建立的历程,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功臣。
从戴笠公馆下山,沿着公路我们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三面靠山一面临深沟,在《红岩》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原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我们所熟悉、敬仰的江姐,也就是江竹筠烈士就关押在这里。在关押江姐牢房的墙壁上,挂满了曾经在“渣滓洞集中营”关押的烈士们的相片,摆在第一位置的就是江竹筠烈士。这是一张很普通的面容,圆圆的脸庞,垂到肩部的短发,紧抿着的唇角和微微上扬着的眼睑,流露着宁静和安详。在信仰面前,她是一棵挺拔的大树,高昂着她那不屈的头颅。她用她那娇柔的臂膀,肩住旧时代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光明的地方去。
调研结果:行程结束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为了信仰,为了祖国的富强,不畏强暴,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这就是“红岩精神”。红岩儿女不老灵魂在支撑着这种精神长存。先烈们把这种精神和革命的火种交给了我们年轻一代,我们会接过火种,继续用“红岩精神”点燃它,使它发出耀眼的光芒,让红岩儿女的灵魂永远活在心中,永远跟党走!
第三篇:参观红色景点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景点心得体会
6月27日,在中心的组织下,我与单位的党员同志们一起来到了**县,在这里寻访前辈的奋斗脚印。
**县是一块有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304位共和国将军和元帅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电影《小花》中**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二战到解放战争,**县先后成为三个中央局、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十二个县级的党政机关所在地。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110多处。
在巍巍的**山,耸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碑,纪念着为解放这块土地而牺牲的一万二千位烈士。这里,有共和国原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碑铭--**英雄永垂不朽!站在这座庄严、不朽的纪念碑前,看着湛蓝的天空,白色的和平鸽不时的成群飞过,恍惚间,我仿佛看到在那兵匪横行、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广大人民在饥寒交迫下挣扎!在那茫茫的黑夜里,为了寻求解放,为了救国救民,**县的仁人志士、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红旗,撒播革命火种!巍巍**山上无处不洒有烈士的鲜血,滔滔淮河岸边无处不埋有壮士的忠骨!终于!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的新生!
此次红色之旅只要短短2天,可是,我们不只赏识到了**县美丽的天然风光,更圆了本人的红色梦想。现在硝烟散去,只留下庄严的纪念碑、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忆艰辛年代的黑暗和接受红色的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作为的后继者,我们要爱惜今天的幸福,**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将来的红色之旅却方才起头!我们要把红色的保守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工作、自律、学习等的永远动力!
第四篇:参观红色景点
参观红色景点
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当初修筑此炮台用了五年时间。寨墙台基系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构筑的,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花了白银5万两才购得。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1997年9月,胡里山炮台设立了荣光宝藏博物院,其中展出的一门小炮是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4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这样,胡里山炮台就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
鉴于胡里山炮台被毁,同治13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考虑选址建造新炮台。后来,几任闽浙总督在其给皇帝的奏折中,都提到要在厦门建造新炮台。如光绪11年(1885年)6月闽浙总督杨易浚就在一分奏折中说:“闻厦门炮亦无多,当与巡抚提督诸臣商酌,次第办理”。
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9月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建议在福建建造新式炮台,购买克虏伯大炮,当时着重在闽江口及厦门港。光绪皇帝依准,这是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第二年,卞宝第着手筹办。他一方面委托皋司(即按察使)奎俊与德商上海信义洋行谈判购买大炮事宜。不久,卞宝第死于任上,胡里山炮台的建造和购炮便无下文,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费。据当年估计,建造炮台、购买大炮,共需要30万两以上的大银。那时,兵饷积欠累累,京饷不能周转,福建银根很紧。于是,继任的闽浙总督谭钟麟决定停购大炮。没料到,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商人害怕利益受损,竟怂恿德国使臣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外交部兼外贸部)施加压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则以“合同已立,未便更张“为理由,责成谭钟麟 ”妥筹办理“。谭钟麟与同僚商量,请求清廷参照山东的做法,截留新海防捐税来补充购买大炮不足的资金。获得皇帝批准后,便改”停购“为”展办“。展办了2年,至光绪19年(公元1893年)5月,已有资金加上所截留的捐税还是不够买炮。于是,他一方面请清廷将新海防捐捐展延一年;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就是这样,资金还是不足,只好又向德商上海德华银行贷一部分款。正在此时,谭钟麟调任,他的继任人边宝泉依此照办,凑足经费。尽管购炮合同推迟了两三年才履行,但谭钟麟认为:凑足了购炮资金,购买了克虏伯大炮,对于加强海防有所帮助,而且也履行了合同,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底,2门28生克虏伯大炮由洋轮运抵闽江口起顿船厂暂放,再造方舟,于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转运厦门,由2艘军舰”琛航“、”靖远“号护航,由候补知县李麟瑞押运,监工张启正带着器具、工料和工匠到厦门,起驳上台、安置完妥。现在大炮炮筒尾部上端,清晰地刻着克虏伯兵工厂的徽标、厂名、编号、阴文”1893“及中文”左“、”右“、”后退“等字样,可见,这是专为中国生产的。
边宝泉于光绪23年(公元1897年)3月台票8日,邀请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北洋水师教习沙尔(德国人)及经销商上海信义洋行行主罗先苞(德国人)等人,前来胡里山炮台联合验收,得出炮台及大炮完全合乎要求的的结论,当即将新安装的28生克虏伯大炮每门演放3发,炮弹落在大担海面,致远25-26里,炮台毫无损伤,确属工坚料实。边宝泉于这一年12月18日,向光绪摆皇帝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2000年6月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处,给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寄来了一份德国克虏伯公司历史档案馆保存的资料-《1871-1912年出售给中国的大炮统计表》,资料表明,胡里山炮台的2门28生大炮为1892年订货,1893年出厂,编号为L/40C/86和L/40C/87;来函还附有5名中国清朝军官于1890年在克虏伯公司学习操纵大炮的照片。
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吸取了西欧各国特别是德国建造炮台的经验和长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成了一座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的大型炮台。台面不用岩石、水泥,而采用厦门民间的”三合土“,以防止敌方炮弹飞来,岩石、水泥被炸,成为杀伤的”弹片“。”三合土“即灰、沙、土拌以乌樟树汁、糯米浆、红糖、草纸巾,黏性极好,坚固无比,闽南称为”红糖三合土“。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炮台,既是欧洲款式,又保留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兵营 内22间房那拱券式的屋顶,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建设者们还考察、比较了各国各厂生产的大炮,最后决定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以秘密方法炼制精钢,所有构件一律用全钢,并为后膛炮,炮门另用横闩。价格虽然贵了一点,但不易损坏,经久耐用。所以,他们决定采购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
我们该如何去保护祖国的历史遗迹呢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而非开发性的资源 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
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著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
第五篇:参观红色景点感悟(最终版)
参观红色景点感悟
放寒假了,在忙忙碌碌的过年里,我和爸爸妈妈抽出一些时间,来到了武昌区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进行红色景点的参观和学习。
通过资料和讲解员的介绍,使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原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于1963年建成开放,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了馆名。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现展出的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
1926年11月下旬至1927年8月毛泽东在武昌时的旧居,于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开放,也成为农讲所的一部分。毛泽东旧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偕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即在此写成。当时在这里住过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故居为一坐东朝西的中式平房,砖木结构,三进三天井,面积为430平方米。一进右边用木制板壁隔成两间,为毛泽东及其亲属的卧室。1956年因修建武昌公园时将原房拆除,1967年按原貌重建开放,供来访者参观、瞻仰。
每一处“红色景点”,背后都有着鲜活的英雄人物、感人的历史事件。认识到革命先烈为争取革命的胜利,获得幸福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很多。缅怀革命先烈、铭记患难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处“红色景点”,就是一本活的教材和一个历史坐标,刻录着曾经的“烽火岁月”。有了这个教材和座标,后人才可真切认识先烈、直观感悟历史。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我们青少年活动、娱乐根本不差“场所”,什么网吧、游泳馆、溜冰馆、博物院应有尽有,“红色景点”只在清明时节才会光顾一次。殊不知,这些现代化的场所,除了给学生带来欢乐和知识之外,只会令他们远离历史。不少青少年学生不识雷锋、董存瑞等历史人物就是明证。今后,我将告诉我的朋友、同学、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让我们一起学英烈、知荣辱,缅怀英雄烈士,弘扬民族精神。
六(8)班 彭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