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深入学习、创新思维,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创新思维,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0年3月17日,学校召开了2010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上林校廷校长宣读了《焦作大学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郭伟杰书记作了《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林校长对今后的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规定》明确了育人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培养出具备我校特色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工学专门人才。郭书记的讲话阐明了学生工作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总结了以往经验,提出了面临的形式和问题,指明了学习和改进的方法。通过认真学习文件和讲话,回忆几年来从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深感自己距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1、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不能紧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2、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虽然能有新思路、新形式,但存在方法过于简单,不系统。
3、深刻意识到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系里三全育人氛围逐步形成,但缺乏切实有效地方法、手段。
4、对学生开展的各项教育、文体活动能够给与指导,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自身寻找差距,觉得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需从以下几 个方面完善自己。
一、必须深入学习研究,不断充实自己。
1、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
作为学生管理干部,要做大量的学生思想教育转化工作,特别要帮助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而既要自觉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又要系统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内外形势,关心时事政策,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同时,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用理论分析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要有勤奋学习的意识,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一位作家曾说:“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人越学习,就越感自身知识的缺乏,就会越不断地去学习积累,尤其是要在实践中学,才能丰富自己的才智,做好工作。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90年代出生的,成长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很少经受过艰难困苦,一般没有经历挫折,没有独立生活经历,但有思想敏捷,性格活泼,喜欢公益活动和社会交往,个性比较鲜明。这种群体特征,既有便于引导、易于组织开展活动的一面,同时对于管理教育者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管理干部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现在的青年大 学生,生活经历单一,敏感脆弱,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困扰,管理干部不管要当良师还要做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思想工作者要自觉的学习,并扎实地掌握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3、提高信息化意识和素质,能熟练使用网络
时代已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离不开的工具。网络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源和青年学生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也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
二、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帮助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只有细致地、全面地从总体上、个性上、变化发展上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实际出发,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工作中,要细心地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设法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特别对一些后进生,如果能做到细致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发生的征兆,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尤其我们现在提倡的“两知工程”,就是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这既是做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学支书记应了解学生中优秀分子(党员同学、学生干部)和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困难和有心理问题),经常沟通,给予特别关注和指导。尤其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不断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不妄自菲薄、得过且过,也不好高鹜远、急功近利;既不可以期盼什么、奢求什么、也不非要得到什么、回报什么;要做到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失之泰然,要把理性对待荣誉或对待挫折、失败视为必备心理健康素质之一。
三、必须注重学风建设,深入营造三全育人氛围
1、以宣传橱窗为载体,刊登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优秀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写给在校生的公开信,张贴优秀学生图片事迹、考研学生信息,积极促进学风教育。
2、经常性地举办各类专业知识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让学生参与药学系各类高精尖一起培训,开拓学生专业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从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入手,发挥学业导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药学系师资优势,以博士、硕士生导师为主要力量担当学业导师。经常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英语学习、制定考研规划和大学生活规划,充分发挥了学业导师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作用。
4、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入手,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在学生中成立了科研创新小组,参与老师科研团队的课题研究,通过不定期举办讲座,围绕课题进展设计问题等方式,为学生考研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必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力度
学生反映班级活动形式不丰富,拘泥于形式主义,尤其是理论学习更倾向于形式化,多数同学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加分,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固定,创新不够,活动不应只注重数量,应求质量。
今后在班集体活动、学生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改变方式方法,要坚持以高雅文化熏陶人、以文明养成教育感染人,以创新创业教育激励人,使育人工作形成药学专业特色。
五、必须投入全部的热情到工作中,才能有所收获
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所热爱的岗位,我愿意投入我全部的身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明朝吕坤有一段名言:“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弛则百兴俱废。”意思说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使事业兴旺,懒惰将使人一事无成。良好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信仰、志向、奋斗、开拓的综合表现。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干部,需要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困难,敢闯敢干的精神。
总之,我要始终记着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诲,用自己公道正直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加强学习、创新思维、深入细致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篇:用创新的思维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用创新的思维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事业要兴旺发达,国家要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振兴,则必须把全体人民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干部,要把一个部门或单位搞好,则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基本途径。
政工干部主要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有力武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鼓舞群众,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精神去凝聚群众的力量,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如果放弃思想政治工作,人们不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广大人民群众就不可能与党中央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目标一致,就不会有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奔小康的局面。党的领导也就不可能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在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的体现和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具体落实。政工干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根本保证,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所以说,政工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得到社会认可,就要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不断锻炼自己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树立创新意识。
一、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前提是观念创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要坚持辩证思维,批判地继承传统观念,科学地借鉴和吸收外来观念,推陈出新,融会贯通;要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吸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思考现实社会的最新问题;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观念,自觉确立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的超前意识,努力形成效益观念、利益观念,公开平等民主观念等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
观念创新要明确鉴别观念新旧的标准。这就是要看这些观念是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的创新,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所传播灌输的思想观念的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做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相统一,提高思想认识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相统一,调动人的积极与发挥人的创造性相统一。
2、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进一 步强化服务群众的观念,要努力把服务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统一起来。
3、确立超前意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满足于对已经发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的疏通和化解,而应当努力把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发生变化的规律,抓住思 2 想认识问题产生的源头,通过超前教育和有效预防,减少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科学合理决策,减少人为制造的思想问题,要加强信息搜集和预案研究,及时解决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廉政建设,尽量避免少数领导 干部的腐败行为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4、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一是确立“市场”观念,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要接受这个“市场”的检验和调节。二是树立效益观念,就是既要讲投入也要讲产出,既要重视长远效益,间接效益,也要重视眼前效益,直接效益。三是强化利益观念,就是关心群众 利益,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观念。四是树立公开、平等、民主的观念,做到办事透明,人格平等和尊重民意。五是树立信息观念,就是树立扩大信息交流,加强信息引导,积极提供信息服务的观念。六是树立系统论的观念,就是注重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观念,即做到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宏观把握中注重微观,在服务大局中创造特色,在关心群众中引导群众。
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是为了更完整更有效地保证这个内容体系的实现,并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内容体系中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人的需求,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把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方法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支撑。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迅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广大干部群众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日益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都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渠道、载体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手段、新途径、新渠道和新载体。
方法创新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善于组织集中性的宣传战役,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内容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渗透在各个方面和环节。注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思想教育融入经济、行政、法律、管理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环节,坚持加强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与改善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
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就是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科学、实用而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是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有力支撑,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的桥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要着力做好:构建领导与检查机制,构建 4 动力与激励机制,构建预警与防范机制,构建各类信用与群众参与机制,构建疏导与养成机制,构建学习与培训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使各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作用进一步发挥,合力进一步增强。
政工干部担负着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繁荣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方一地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各项事业的兴与衰,社会局面的治与乱和基础组织的强与弱,所以新世纪呼唤创新型的政工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思想见解,大力倡导:要政治清醒,不要迷失方向;要善待群众,不要忘掉根本;要勤政为民,不要忘记宗旨;要求真务实,不要虚妄浮躁;要开拓创新,不要墨守陈规;要服从大局,不要各行其是;要团结共事,不要貌合神离;要清正廉洁,不要以权谋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体谅人,具备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真正用创新的思维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政工干部,圆满完成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唐山市人民医院
王宝利 2005年12月8日
第三篇:创新途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途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刘卫方张承东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061001)
——沧州师专数学系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文化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学生思想既简单又复杂,这就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几年来沧州师专数学系党总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通过“主题教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题教育
1、主题教育的提出与含义
2003年一场“非典”影响了全国,对高校来讲更是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同时他也在考验着每一个人,使人们对生命、生活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近三个月长假的无奈和无聊,严重影响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返校后让学生在这场与“非典”的斗争中思考些什么?收获些什么?让大家经过“非典”长假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和启迪,所以数学系党总支推出了第一个教育主题:“‘非典’使我们成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祝贺同学们平安归来!”的人生思考的教育主题。通过这一主题教育,使广大同学体会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全体人民抗据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的信念,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使大家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崭新和深刻的认识,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谓主题教育就是根据某一阶段工作中心和学生思想倾向,推出一个中心教育主题,明确主题后,首先由一名系领导就这一主题进行讲解,然后全系各班团支部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形成一个教育氛围 , 达到教育目的。
2、几个典型“教育主题”举例
自 2003年以来数学系党总支共推出了30余个教育主题,下面就列举几个典型“教育主题”。
一是针对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迷茫、无所适从、随波逐流等思想倾向,而推出的“调整心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立志修身,精学求真;诚 1
信笃实,图强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
二是针对个别学生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被退学等典型事例,在全体学生中进行的 “‘网络’是现代智者获取知识的桥梁,‘网吧’是现代庸者逃避现实的温床。亲近网络远离‘网吧’是当代大学生明智的选择”的专业思想教育;
三是针对学生浪费严重、不体谅父母等现象而推出的艰苦朴素,自立自强的主题教育。让学生算两笔账:⑴经济账:个人总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⑵你对父母的体贴度占父母对你关爱度比率;
四是针对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氛围不浓 而推出的“遵纪守规,严明纪律;博学苦读,严谨学风;诚实守信,励志修身”为主题的学风学纪教育。
五是针对入冬后上操难,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而推出的“克服懒惰,战胜自我,坚持锻炼,强身锤志”的意志、品质教育主题。
3、主题教育的反响与效果
主题教育在数学系已形成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引起了兄弟系的共鸣。实践证明每次主题教育都达到了良好效果,系团总支副书记苏庆雪同学说的好:“ 主题教育目的明确、观点新颖、意义深邃、实践性强,是我们易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希望系里坚持搞下去,使我们受到良好的实效教育”。
主题教育的开展使数学系党总支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时有章可循,更加具有针对性,变空洞的说教为具体思想行为的指导,达到指导学生思想行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不反感,易于接受,并在互动中受到教育。
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提出与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不但是看这个民族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而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是准社会人,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加上他们在大学阶段以前主要精力都
放在了升学上,学习以外的事情都由家长和老师代替包办,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又大都是在父母身边,老师和家长看管的紧,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弊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压力的放松,远离父母的管教,独立处理日常事务的增多,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生活很难自理,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问题学生,厌学学生和退学学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守则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2、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其意义。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实际,在充分征求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人士的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它既不能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一个好的思想行为规范应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训练可以达到,切实可行。二是它能体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三是其内容应包括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及其它具体规范细则。
具体规范条款应包括:
政治思想
①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②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思想内涵,并努力践行。
③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关注家乡建设。
④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具有探求知识、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
⑤具备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⑥心理健康,善于与人合作、沟通。
社会公德
①文明礼貌,举止得体。
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③爱护公物,尊重他人。
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见义勇为。
⑥对社会、家庭有责任心,感恩父母,关心他人。
其它具体规范细则应包括校园内、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餐厅、宿舍、待人接物及其它方面等内容。(详细条款略)
3、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效果
①在全体学生当中进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规范,使大家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二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三是学期末总结。
②利用牌匾、宣传栏、黑板报、《数学之声》小报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各项条款深入人心,使学生对各项条款的内容耳熟能详,达到自律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以使各项条款的践行落到实处。
③学期末每个学生、各个班级都写出了一学期来践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体会报告,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履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规范、反省、总结,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说脏话的不见了,图书馆、教室喧哗的没有了,教室、宿舍沉积垃圾、餐厅加塞儿的不见了,而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多了。04 —1班班长麻春燕同学是这样说的:“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好像变了一个人,彬彬有礼,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大家都积极地参与班级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心情特别舒畅,学习也有了劲头儿”。
④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需要纠正的任务很艰巨,但靠学生自觉自愿的改正又很难,要想使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必须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一方面成立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监督小组”,对发现的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定期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并听取学生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评价,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建立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机制,一是请老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对规范的意义、作用及
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请遵守规范较好的学生谈体会、谈认识,起示范作用。三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或者每周至少三次集体学习规范,定期组织检查,让学生对规范的内容吃透、理解,耳熟能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遵守。否则,学生对规范的内容都不了解,那就更谈不上去遵守了。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在相关场合制作匾牌,利用班、团会议、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大力倡导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一个人人践行、处处可见、相互监督全体学生思想行为的良好气氛。总之通过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⑤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但靠道德的约束、自觉地遵守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必须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是否遵守“规范”、遵守“规范”的程度作为学生评选先进、入党、综合测评的重要条件,确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⑥树立纠正不良思想行为的信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改正自身不良习惯的信心。的确,要想短时间内纠正十几年来形成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是不容易的,但过去形成的习惯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应该明确在纠正自身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改正了不良的习惯,同时也锤炼了意志和品格。主动接受老师和其他人的监督和提醒,逐渐使遵守“规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⑦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对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要求,更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于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所以大学生形
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首先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⑧把提高文化素养作为养成良好思想行为的基础。
一年多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了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文明规范,使大家明确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二是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三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四是学期末总结。
总之,针对大学生思想比较复杂又简单、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型、前途感迷茫和社会意识不强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开展主题教育,对大学生理清思路、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针对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生活行为习惯有所失范、约束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特点,在大学生中开展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训练,对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提高文化素养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可以说“主题教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新形势下不失为两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刘卫方1975.6 女汉族河北河间政工师系团总支书记
张承东 1663.10 男汉族河北东光高级政工师系党总支书记
第四篇: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附属中专 刘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总书记勉励青年大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识、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时代内涵,为高校深化创新德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辅导员需要深入思考,选准主题,以励志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高度”、以诚信教育稳守学生“行为尺度”、以感恩教育唤起学生“心灵温度”,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德育工作新挑战
1.价值观多元,功利化倾向明显
“90后”大学生自幼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广泛,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新鲜话题,对各种舆论观点司空见惯,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但受社会一些不良环境影响,也呈现出追求物质享受、看重经济利益、价值选择趋于功利的特征。青岛大学张瑛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3的受访学生选择把“享受生活”“赚到大钱”作为人生最大的成功价值。“白富美”“土豪”等流行词汇的膨胀式传播就印证了这些特点。
2.崇尚个体价值,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较弱
“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渴望关注、追逐个性、敢于公开表达意见诉求等特点,普遍运用微博、人人网等SNS社交平台和微信等IM软件随时随地表达观点。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明显 “以自我为中心” 的主张,注重个体价值,崇尚个人自由,关注个人感受而容易忽视他人意见,对传统的大学班级、年级等集体归属感有所降低,协作能力较差。
3.心理较为敏感脆弱,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是典型的“独生子女”一代,也是“网络一代”。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锻炼,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业上或者生活上遇到问题,容易陷入茫然、愤怒或逃避等不良状态。特别是长期依赖网络生存,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成为难题。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咨询中比例最高,达到18.3%,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上述新特点的出现和网络环境下社会价值观念纷繁复杂的新形势,都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在德育主题上,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丰富时代内涵、尊重“90后”大学生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多接地气,避免“高高在上”“虚无缥缈”。二是在德育手段上,单向、生硬的灌输说教方法已无法产生有效影响力,强调互动、体验、分享式的新型教育手段需要尽快普及。三是在德育载体上,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流行时尚元素特别是新媒体都应当得到广泛应用,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心理。四是在德育内容上,针对网络“谣言”“真相”“揭秘”一类容易扰乱大学生思想的信息,应当坚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向,深入挖掘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度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用“精品”抵制“糟粕”。
加强励志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高度”
1.励志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方向,实干奋斗成就人生精彩业绩。“励志”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激励心志, 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由此可见,以立志成才、矢志奋斗为主题的励志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之钙”。可以说,励志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2.大学生“志力”不足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开始盛行,部分媒体为赚取点击率对“官二代”“富二代”等现象过度报道,助长不良风气蔓延,使得大学生群体出现严重“志力”不足、志向迷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奋斗精神缺失,部分大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即开始产生自我放松、享受生活、“混个毕业证”的心态,在大学沉迷网络游戏、娱乐话题,自诩为“学渣”“吃货”,生活作息混乱,失去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劲头。二是思想素养不高,部分大学生自私自利倾向严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忽略了自主劳动价值,而习惯用拉关系、走后门等进行不良竞争;也有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追求,思想不够健康,热衷于一些低级趣味的事物。三是心理问题高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已从20 世纪80 年代的23%、90 年代的25%,跃升至近年来的30%以上,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杀率也越高。意志薄弱、不堪压力、情绪不稳定、消极悲观等问题日益凸显。
3.开展“90后”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励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多停留在读书、讲座和一般性号召层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往往存在滞后性,忙于应付“危机”而疏于畅通“源头”,加之市场营销学、成功学兴起对“励志”概念的泛化、形式化、庸俗化影响,使大学校园的“励志土壤”贫瘠。基于这些问题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励志教育应从“顶天、立地、指南、正骨”四个方面深化创新。“顶天”就是赋予励志教育时代内涵,增强引领性和感召力。当前要以“中国梦”统领励志教育主题,引导大学生把大学梦、专业梦、成长梦与中国梦紧密融合,通过主题班团会、演讲比赛、网络微记录等方式讲梦想、秀梦想、晒梦想,汇聚励志正能量。“立地”就是把励志教育与学业、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新生适应教育、优良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举办基础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素质能力竞赛,使大学生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成功靠本领实现的观念,不断丰富学识和才干。“指南”就是树立生动的励志榜样。抓住大学生喜爱“追星”、乐于模仿的特点,发掘学校名师、杰出校友、青年创业者、投身基层一线毕业生等各类优秀群体的成长故事,通过报告会、分享会、人物访谈、“1+1”导师帮扶等方式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树立目标。“正骨”就是培养励志骨干团队。将学业成绩拔尖、创新能力突出、担任校院主要学生干部和品行端正、广受师生认可的优秀学生以团队方式组织起来,开展“先锋引领”和“学长引航”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声势,营造朋辈激励、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强诚信教育,稳守学生“行为尺度”
1.诚信教育的内涵和发展阶段
“人无信不立”。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集中表现在忠诚于革命理想信念、“五讲四美”的优良品德和服从国家毕业分配的大局意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高校诚信教育也逐步向考试诚信、个人信用诚信和网络行为诚信等内涵发展。近年来,包含“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建立,高校诚信教育内涵也与时俱进,向着学术研究、人际交往、就业选择、消费方式和“自媒体”平台意见表达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化。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社会诚信危机出现频发和泛化趋势,给尚处于思想意识不成熟期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大学校园诚信危机频发:一是以论文抄袭为代表的学术诚信问题,部分学生通过信息量庞大的网络平台轻而易举“拼接”课程论文甚至是毕业论文、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对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的认识停留在肤浅层面。二是以骗取和拖欠助学贷款为代表的经济诚信问题,部分学生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常以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为由不按时还款。一项调研显示,高达18.3%的学生不准备按时还贷,69.6%的学生对于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表示“可以理解”。而据某银行统计,在贷款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贷款学生去向的高达45%,逾期未归还贷款率达40% 以上。三是以发布虚假信息获利为代表的网络诚信问题,活跃在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因侥幸心理、猎奇心理作祟,容易出现盗取游戏账号、转发谣言和其他不良信息、敲诈“淘宝”商家等行为,这类情况虽数量不多,但随着互联网开放性的加深有增长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3.开展“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网络环境全面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高校诚信教育亟需做到宣传、管理和惩戒“三管齐下”,标本兼治,着眼长效。一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社交网络、话剧、微电影等方式加强对校园诚信概念的解读和诚信危机事件后果的警示;开展师德标兵、“诚信之星”评选和事迹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诚信教育教学课程,不断丰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诚信教育的理论深度,使诚信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全覆盖,并入脑入心。二是健全制度管理体系,结合新问题制订大学生诚信规范特别是网络诚信具体要求,约束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记录档案和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使诚信表现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对社会公益服务的享有权密切相关,用“他律”促进学生“自律”。三是强化监管约束力度,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骗取贷款、散播谣言等行为从严监督、从严处理,综合运用校规校纪、国家法律提高触犯诚信底线的“风险”和“成本”;在评奖评优等活动中进行“诚信答辩”、用诚信一票否决制倒逼学生守牢诚信底线。
加强感恩教育,唤起学生“心灵温度”
1.感恩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意识是为人处世的起点,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是一个人品行修养的集中体现。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深刻转型、分歧增多、矛盾激发的特定背景下,高校能否坚守精神家园和道德高地,用触动心灵的教育不断唤醒学生情感,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胸怀感恩、乐善好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情感“冷漠”的表现
概括来讲,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个体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关系上。一是与父母沟通存在障碍,许多大学生与父母电话的主题基本是索要生活费,问候与交流话题较少。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二是与教师、同学交流信任不足,电脑和互联网在大学宿舍的普及在方便学习生活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在网上“热聊”,却与身边老师、同学缺乏面对面沟通,甚至同宿舍的也依靠手机短信、QQ交流,师生友情得不到健康发展,感恩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三是对社会缺乏回馈精神,许多大学生生长在“6+1”式的家庭环境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获得而不善回馈,对社会不公正现象表现较为愤慨,但往往抱怨居多,思考自身责任较少。
3.开展“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在考评学生方式上,仍停留在考试、评分、排名等指标化层面,客观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和功利化思想。加之高校扩招以来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质量均大打折扣。当前,高校应站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格”的高度,着力做好感恩认知、感恩养成、感恩实践三个环节教育。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认知。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感恩节”“母亲节”等国际性节日,大力宣传感恩精神内涵和典型人物事迹,使学生内心得到温暖。二是创新手段,引导学生塑造自觉的感恩养成。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家长信、祝福视频录制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形成感恩教育合力。开展奖助学金评选公开答辩、公开展示,组织获奖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励志与感恩的共融。发挥学生社团、网络交流小组的主动性,形成浓厚的自我感恩教育氛围。三是拓宽平台,引导学生投身积极的感恩实践。深入挖掘学校人文传统和社会组织资源,探索建立覆盖校内外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在关爱他人、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过程中将感恩意识内化为自觉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大学德育的核心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一批又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大学生群体,高校德育工作惟有与时俱进、常抓常新,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
第五篇: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古人云: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是因材施教。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此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一简述。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学校的基本使命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只要大学存在下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校的基本政治工作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牵肠挂肚的工作,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在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理论深度,贴近现实生活,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事理,受到教育。
三、班级管理内容
A 思想政治教育
其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体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校风、学风;劳动、卫生;审美;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
B 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上课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等;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及奖惩等管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一视同仁,从严要求,按章办事,耐心细致,严肃认真;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要从头做起,持之以恒。
C 学生班级建设
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
D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知识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达成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为要努力做到“四勤”:
脑勤,多琢磨班里的事,想方设法提高管理水平。
眼勤,多观察、多了解。
口勤,多讲班级管理的事情,多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多与学生谈心,多嘘寒问暖。
腿勤,多到班里,宿舍里走走转转。尤其是新生班,要尽快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能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熟悉你,你也不认识学生。
四、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德育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过程中,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
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如何创新有效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题分析判断能力。相比较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还需要各方面努力研究和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系
陈建飞
2008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