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0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的灵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金融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配合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金融工作。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以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中心,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让人民满意。实现质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金融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发展观要阐明的就是两个命题: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两个命题看似简单,但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趋向科学,并不是从经院式的研究中得出的,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甚至是充满失败、痛苦、灾难的历史过程,在总结教训中得到启示并深化的。所以,要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这一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
(一)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发展战略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实现工业化当作发展的主要内容,采取了一种片面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把注意力集中在投资上,认为资本不足导致投资不足,进而造成增长不足;并且认为随着增长而带来的社会收益会逐步惠及一般民众,普通民众会因经济增长得到工作和其他经济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分配,即形成所谓“渗透效应”。
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沿用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其特点是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以及对环境的高污染。发达国家只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长期以来消耗着世界70%以上的资源和能源。随着经济增长,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日益暴露。与传统生产模式密切联系的是浪费性的消费模式,以鼓励浪费性消费来刺激生产,大量的产品经过短暂消费后很快转变为生活垃圾,加快了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的退化进程。
这种发展战略的缺陷在于:一是关注发展的手段而忽视了发展的目的,无视普通民众的需要;二是把环境当作可无限获取的资源,而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延续下去所必须的外部条件,以及其作为生产资料的有限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战略的确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主要有:资源耗竭、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贫富悬殊等。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基本上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曾经走过的道路。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这是国内目前对发展观最权威的定义。同时,温总理指出我国在发展思想和战略上存在的偏差: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负效应实际上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越来越成为国际问题。一个国家的资源有限,当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必然要寻求全球范围的资源渠道,国际争端、战争等等通常由此引发。而且世界资源同样有限,据专家测算,如按美国的主要资源人均消费水平,全球能源和石油储量只够我国消费66年和30年。近年来,我国资源进口和对外资源性投资的增加,引起世界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成为某些国际势力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口实。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受到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温总理所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看到并提出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而直接的原因应当是2003年爆发的全国性非典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以及党中央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四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说的是四个方面的含义,实际上还是两个命题: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与联合国体系所阐释的发展理念在实质上是一致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明确几个观点: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以人为本”,把整个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框架由过去注重物的增长转向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说就是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关系总体性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是普遍的个人。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这是强国之本,立国之基。发展经济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不发展经济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和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没有全面、协调的问题,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对发展的要求。全面、协调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指的是发展不能片面或畸重畸轻,主要指的是“面”上的含义。全面、协调发展要通过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实现,通过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制度来解决各种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来理解,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协调是第二位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使发展难以为继,主要指的是“线”上的含义。可持续性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习惯于靠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透支资源来扩大经济总量,这是造成经济效益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根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普适性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大到国家,小到每个部门、单位,都有自己的发展问题,都要有自身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当然,具体的部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与经济社会的不完全一样。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任务。当前,农发行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有助于我们研究和选择正确的改革模式和发展战略,实现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农发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农发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仍然是两个问题,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
(一)几个基本认识。
1、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从农发行角度谈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宏观层面,农发行的办行方向和经营活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个目标相一致,从农发行的业务特点看,更直接的是保护和满足广大农民的利益需求。二是微观层面,农发行的运作和管理应当使全体员工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使员工得以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对核心问题的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和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仅要按照职能定位努力拓展业务,延伸业务链条,而且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管理,改革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二是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以防范信贷风险为前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要努力增收节支,实现有良好效益的速度。
第三篇:金融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分行网点转型工作
调研报告
一、本次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为有效贯彻科学发展观对银行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我行营业网点转型的进程,分行网点转型调研组围绕营业网点的功能分区、营业环境、业务流程、营销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我行重点网点、他行优秀网点进行了调研。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营业现场等多种形式,分行调研组对我行营业网点转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学习了兄弟分行和其他银行网点转型的先进经验。此次调研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深入发掘网点转型的实质和内涵,总结出若干推进我行网点转型的重要措施,对加快我行营业网点的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我行网点转型的现状
自2010年下半年启动营业网点转型工作以来,我行先后开展了低效网点撤并、跨区域网点划转、业务人员配备、“一点一策”网点转型方案审议、网点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
(一)网点整合优化基本完成
2010年下半年,我行对辖属网点进行了整合优化,撤销了81家低效网点,划转了42家跨区域网点。现有653家网点按级别划
分,分行营业部1家,一级支行45家,二级支行176家,分理处318家,储蓄所37家。通过整合优化,我行网点总数大幅减少,网点布局得到优化,基本实现了网点的行政区划管理。
(二)网点转型方案初步形成
按照《网点转型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网点的储蓄存款规模和个人优质客户数量,我行将辖属营业网点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区域理财中心、综合理财网点、综合理财网点、其他营业网点。对于上述四类网点,分行制订了差异化的网点装修改造方案,配备了相应的业务人员。
对于拟转型为区域理财中心或综合理财网点且有装修改造需求的网点,一级支行制定“一点一策”网点转型方案,党委审核通过后递交分行网点转型审议会审议,并按照“网点转型方案确认函”的要求组织实施网点转型;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点,“一点一策”网点转型方案由分行网点管理办公室审核,一级支行按照相应要求组织实施。
目前,分行召开了四次网点转型审议会,共审议35个网点的转型方案,审议结果全部为同意。在35个网点转型方案中,拟转型为区域理财中心的网点有27家,拟转型为综合理财网点的网点有7家,拟转型为独立理财通道的网点有1家。
对于拟转型为区域理财中心的50家网点,分行四次审议会共审议27家,尚未审议的网点有12家,无需分行审议的网点有11家。
(三)网点人员配备基本到位
分行人力资源部公布了现有网点的分类清单,其中区域理财中心46家,综合理财网点199家,独立理财通道303家,其他营业网点103个。参照不同类型网点的业务数量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分行为全部网点定岗定编,配备了相应的业务和管理人员。
(四)网点制度建设逐步形成
自网点转型工作启动以来,分行开始了网点转型的相关制度建设。目前,分行已经实施《网点转型实施方案》,起草了《营业网点业务分区流程》《营业网点行政事项变更操作规程》、、《网点转型审议会工作规则》、《营业网点选址及装修改造操作规程》等网点管理文件,正在开发网点管理信息系统(nmis)、联网液晶屏等网点管理和营销系统。
三、我行网点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行网点的转型工作推进比较顺利,网点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总行和分行党委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点布局不尽合理
从营业网点的地域分布来看,市区网点的数量较为合理,但部分新建高档生活区内未布臵我行营业网点;郊区网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覆盖效果一般;县城的营业网点数量偏多,且大部分网点的效益较差。此外,部分商业、居民密集区没有设立网点或网点密度不够,与他行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与经营业务量
相比,部分网点的营业面积偏小,不具备改造的价值;而部分网点营业面积过大,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物理空间,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个别网点相距太近,周边环境无较大规模的居民区,且附近无停车场所,经营效益不高。
(二)网点功能分区简单
我行现有网点的功能分区普遍较少,大部分网点只有现金业务区、自助银行区和休息等候区,缺少非现金业务区、电子银行体验区、综合理财区、产品展示区等重要区域,无法有效分流低端客户和低效业务,无法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三)网点装修改造滞后
我行大部分网点的改造时间在2005年以前,有的网点甚至十几年未经改造,这些网点的外檐和内部装修陈旧,与同业优秀网点在外观上的差距较为明显。按照分行《网点转型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分行完成了绝大部分区域理财中心和亟需改造综合理财网点的装修平面图审议,但由于总行一级标志视觉识别系统和视觉形象方案尚未确定等原因,我行无法设计营业网点装修效果图,亦无法开展招标等装修改造工作,不能快速推进包括网点搬迁与改造在内的网点物理格局转型。
(四)业务流程尚未梳理清晰
营业网点确定分类后,分行为各网点定岗定编的配备了业务人员,一线业务人员基本到位。由于业务流程尚未理清,销售人
员无法发挥销售职责,营业现场管理不清晰,存在有人无事的现象;非现金业务和小额现金业务仍在高柜办理,低柜人员和自助机具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调研中发现,网点节假日的业务量远低于正常工作日的业务量,他行优秀网点通常选择节假日停业,而我行全部营业网点均在节假日(春节除外)正常营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力等资源的浪费。
(五)对网点转型认识不到位
基层行普通存在“网点转型即网点装修改造”的观念,重视网点装修,轻视业务流程改造、营销队伍建设、员工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改造。部分基层行管理者对“网点为什么要转型、怎么转型、转型有什么好处,不转型有什么不利”等不甚了解,对网点转型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网点转型的进程。基层行对网点转型知识的普及宣传还有待加强。
(六)人员队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改革后,各营业网点的营销岗位人员基本配臵到位,但相关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尚不能满足网点转型的要求。
网点转型的出发点是人员的转型,最终落脚点也是人员的转型。由于我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管理尚未运用,作为从不同角度配合与推动网点转型的一线员工及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尚不能适应网点转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集中表现为一线员工技能仍以交易处理型为主,营销知识、篇二:公司调研报告
内蒙古送变电公司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掌握理论精髓,体现实践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收到实效,根据内蒙古电力公司党委《关于印发内蒙古电力公司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方案的通知》(内电党组[2009]4号)要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围绕电力公司和公司党委确定的调研题目,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深入基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了影响公司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当前现状
自2007年以来,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了二十多项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营造出了有利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为公司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有利的管理基础。为了提高企业在全国送变电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内及区外市场,公司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完善了市场开发体系,努力与电力体制改革的环境相适应。公司内部形成“以市场开发部牵头,各分公司参与”的市场开发格局。让市场意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同时公
司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推行了项目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车辆管理改革、四部联审摸清公司经营状况,调整工程取费办法等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目前这些改革措施正在为企业提高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由于公司始终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管理,公司的管理漏洞越来越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管理费用大大降低,公司、分公司效益及员工收入保持平稳,职工队伍安定团结,特别是公司购臵了450吨吊车以及创建了内蒙古恒鑫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这两件大事、实事,正是送变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送变电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在送变电公司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两年来,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6000元/人〃年。职工收入保持平稳,平均达到73000 元/人〃年。公司先后荣获2007“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8年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由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大型房地产与建筑业500强企业信息发布会,内蒙古送变电公司再度榜上有名,综合实力由全国建筑业500强第234位提升至135位。
二、目前公司存在问题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公司把解决全体员工所关心的、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做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问题主要有:
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还需加强,员工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增长表示担忧。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精髓,部分员工还是无法领会和掌握,与实际工作不能紧密结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的能力。
㈢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内蒙古电网建设的影响,电力公司无法启动年初电网投资计划,网内市场形势严峻。公司当前所干工程均为去年结转工程且即将全部竣工,各分公司施工任务严重不足,如果网内基建工程再不启动,公司下半年将面临更为困难的局面,全年的经营目标将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必须积极开拓市场,确保公司全年有效工作量,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㈣结算工作始终是困扰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尽管当前工作已有进展,但未根本解决。区内工程单位造价偏低,工程款不能按时到位,结算相对滞后,大部分工程项目竣工多年,工程尾款得不到拨付;资金回笼困难重重,外欠民工工资数额巨大。
㈤一些项目部对外协队伍的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办法,使公司的效益流失。项目部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特别是对于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把握不好,不能很好的贯彻项目管理承包经营责任制,导致成本增加甚至亏损;
㈥目前我公司的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㈦公司的三定工作已经结束,但绩效考核还未充分发挥真正作用,按劳分配原则执行力度不够,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还有待加强,因小失大的教训偶有发生;
㈧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力量急需提高。目前公司技术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公司缺少大学学历以上专业对口的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和专家级的技术核心,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施工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㈠加强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澄清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科学发展是高层领导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等消极模糊认识,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落实电力公司党委和我公司的中心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搞好本职工作、保持公司的发展、稳定结合起来,努力解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理念、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
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公司的科学发展。
㈡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开创市场开发新局面
面对目前十分困难的市场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市场开发部门,要全力以赴争取和占有市场份额,确保我公司在网内市场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要借助集团公司搭建的平台继续加强区内风电建设市场的开发,加强项目的前期跟踪和服务,掌握风电项目的建设信息,扩大各发电集团电源项目市场,让各分公司加强风电工程自揽力度,不能在等待和观望中白白消耗,坐失良机;在积极自揽工程的过程中,同时要克服“重揽轻干”思想,要求各部室、各单位必须加大在建工程管理力度,俯下身去抓现场,特别要在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标准化工地建设,外部关系协调等方面下功夫,在公司的管理体系、设备更新、人才引进、项目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把来之不易的工程干的更加出色,赢得业主的信任,为今后的市场开拓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㈢增强责任意识,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容不得丝毫懈怠与疏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公司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围绕施工生产,实施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特别是要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篇三:扩大金融信贷规模服务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扩大金融信贷规模服务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我市作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活动开展正在有条不紊地有序推进。根据分管工作,就进一步扩大金融信贷规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调研。
一、xx年一季度信贷投放情况
xx年以来,全市金融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季度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非常积极的势头。xx年一季度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2.94亿元,较年初增加37.77亿元,同比多增27.25亿元,同比增长18.15%,为历史之最。同时,信贷结构均衡合理,新增贷款行际间均衡增长,中长期、短期贷款均衡增长,各行业贷款均衡增长,市区及8县(市)贷款均衡增长。
二、当前信贷投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贷投放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一季度我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37.7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信贷增长总量。与此相对应,一季度全国信贷增长速度超乎想象,预计4-4.5万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0-90%。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长、前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李扬的话说是增长的“可怕”。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市刚刚提速的信贷投放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一季度末全市企业存款同比少增8.28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9.92个百分点,表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支付能力有所下降,这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市金融机构中除几家涉农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略高外,其他金融机构投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偏低,其中工行为10.01%,中行为7.71%,建行为16.14%,交行为 27.33%。一季度,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445笔,金额4.72亿元,同比笔数下降20.88%,金额下降12.88%。
三、全力扩大金融信贷规模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市信贷投放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还是要靠发展,在发展中把问题转化为机遇,用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我市信贷投放势头良好是在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呈现出的局面,一方面体现了我市金融机构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地、主动地寻找信贷投向目标的动力,多为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大多金融机构对于“难贷款”的问题,普遍归结于项目不多、企业不佳、担保不足、风险难控,多是要求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培育优质企业,改善信用环境,而少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深入市场去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而当一笔先前的信贷投放出现风险的时候,却急于找政府解决。这说明,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投放的可能风险比可能收益更为敏感,宁可放弃可能的收益,也不愿去承担可能的风险。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主动寻找市场中的信贷目标,不愿开动更多的脑筋去尝试金融产品创新,眼里只盯着大项目、好企业,只因循守旧采用老套路、老方法,更多的是只愿意接受风险低、收益也较低的项目,背靠政府和大企业的大树好乘凉。
造成这样一种局面我分析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金融机构都是条条管理,地方政府不能影响高管的任免,上级行的制度要求是地方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唯一标准,上级行对于风险的严格要求是地方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管理的方向指引。要改变地方金融机构的这样一种经营风格,我们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加强和金融机构上级行的沟通,建议他们适当放松风险偏好,加强对**地区的支持,尽量把**纳入各项新政策、新措施的试点,尽量扩大**分支机构的权限,使得**的金融机构在和其他地市进行竞争时,获得一些比较优势,能够尽可能调动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心得体会
——绵州路中段社区冯椿森 2014年4月9日城北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党员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幸福和谐新社区”的一次关于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一次大型活动,会上梅校长通过了五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
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统战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
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 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统战成员的本领。新形势下,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
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者的形象。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统战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统战工作的落实。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从思想上
深刻地领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观的正确把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身边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就自己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后的感悟收获,浅谈以下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现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
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
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工作者,我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解决,因此,我要立足本职、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完成做优、做好、我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做好队伍管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作为队内安全管理人员,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员工起到良好的表率带头作用。
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供热服务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进取,在上级领导正确指引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我们的供热服务工作。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国推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中国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和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当前的思维惯性、体制惯性和经济发展惯性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绝非易事。我们虽然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但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怎样
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怎样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却不是发展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换句话,今天出现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和问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非经济因素造成的;今后要实现科学发展,如果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理念、决策、人才、制度做保障,那是万万不成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不是解决发展本身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为科学发展提供政治、文化和社会保证。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生态,也很难保护自然生态。
一、理念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但是要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理解和落实,必须有其他相应理念相支撑、相配合。一是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主体是人民大众,制定政策措施基准是保障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少数人的权益。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质,为其成长、成才、成就事业提供公平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不仅仅要为当代人负责,更要为子孙后代负责。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会有效解决为什么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用老话说,就是解决了立场问题、情感问题。二是要树立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生存于自然的环境之中。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必须珍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我们开发建设的时候,当我们劈山填海的时候,当我们排放污染物的时候,是否会触及你对破坏自然的伤痛,是否会引起你对自然报复的警惕,是否会唤起你对人类共同家园、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感?有没有这种意识、这种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决定着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三是强化实事求是的理念。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码应有的理念,但
当前确实又是很难做到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真实发展的问题,坚决克服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杜绝搞假大空,坚决制止数字造假。同时,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宁可放慢速度、降低位次,也不要没有质量和效益或低质低效的发展。强化实事求是的理念,就是要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地区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不搞投机取巧。四是强化持续长远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哪一项都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摈弃传统的大干快上、立竿见影模式,克服当年红、现得利的急功近利思想。科学发展不能看一时之力、一事之功,而是看谁看得远、谋得深、持得住。精雕细刻出精品,十年磨剑天地间。如果只顾当年、只想当届,如果只想多出政绩、快出政
绩,那就很难实现科学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科学发展是为下届后任的发展,是为子孙后代的发展。
二、决策保证
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如果决策一旦失误,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不必讳言,从政府角度,以往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最大原因是已经发生的决策失误;毫无疑问,目前影响科学发展观有效实施的最大危险是可能继续发生的决策失误。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化决策机制改革,在落实科学发展中首先做到决策科学化。一是切实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决策。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判明是非、做出决策的根本标准。确定战略、新上项目、制定政策、选人用人等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来取舍。二是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制定决策。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必须充分论证,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能
搞长官意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不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前在决策环节上既要解决情况不明、研究不透、急急忙忙乱决策的问题,以提高决策质量;更要解决上知下晓、明睁眼露、一拖再拖不决策的问题,以提高决策效率。三是按照法定程序和行为规范来执行决策。决策执行率低、执行效果不好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同时,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决策一旦做出,各方面要严格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努力克服朝令夕改、前定后改的问题,更要克服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五年、十年规划”的问题,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三、人才保证
产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科学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企业家的发展理念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决定企业是否坚持科学发展。因此,培养一大批有科学发展观理念和能力的企业家,把推动科学发展变成广大企业家的
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必须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资源环境的保护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的转换升级都迫切需要提高我们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是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的率先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选拔和任用真正理解和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在中国文化背景和现行体制条件下,有没有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如何选拔培养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迫切。一是必须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来选人、用人,拓宽用人渠道,改革选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客观性、公开性、科学性,坚决克服选人用人上的“近亲繁殖”、论资排辈,最大限度地消除用人上的“潜规则”,实施用人上的阳光工程。二是要提高用人标准。要把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能力比较强、脚踏实地按科学发展观干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建立淘汰机制。要提高干部素质,就必须解决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企业、社会其他组织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只有党政机关一直是“铁饭碗、铁交椅”,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一种社会不公。建立淘汰机制,不在于淘汰多少人,而是要通过这种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制度保证
说到底,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必然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靠深化改革、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做保障,不能靠“人治”,不能靠搞运动,不能靠行政命令。除了前面我们谈到的科
学决策、科学用人也必须有制度保障外,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一是深化以转换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型,使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体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必须明确,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亲自开发、亲自建设,更不能亲自生产和经营,而主要是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为科学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抓紧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取消或弱化速度和总量指标,强化质量和效益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二是建立资源和环境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提高各类主体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成本,并强制执行有效补偿制度。三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四是改革招商体制和对外开放模式,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
和水平,让对外开放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服务于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在一次分配中向职工工资倾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二次分配中向农村、向资源环境保护、向科技创新、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在增值税转型,开征资源税、环境税,改革房产税、知识产权转让税等方面大胆探索,为科学发展建立起强有力的税收激励和约束机制。
xiexiebang.com范文网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安吉县教科研中心书记
汪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同志的学习,有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立正确工作方法。学习科学发展观特别要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清醒的认识教育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大事。我们要弘扬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在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上要有新的探索和举措。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
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好今后的教育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指导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当今社会是知识迅速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信息几经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终身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变成了一种需求。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教科研中心是学习的地方,教科研中心的管理者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自身的学习就显的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学习管理者对单位的学风作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的管理者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单位的学风。第二,我们的学习水平决定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前途。第三,我们是否好学,决定我们的单位是否能够成为学习型的单位。因此,我们必须养成一种不但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达到奔跑的目标,在学习中调整方向,在学习中把教师引导到一条崭新的、正确的、通向光明和正确的路上。
二要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教师的本领。教研与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与教学只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整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作为我们教研员必须面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教研员需要潜心研究,改进教育研究方式手段,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深入课改第一线,关注教师实践,关心实际发生的事,从教师实践中归纳提炼,升华出理论,并检验理论,从而使理论更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指导力。理论的源头在实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案例为载体,立足校本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我县目前教育的实际,缩小和周边县市的差距,满足老百姓不但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顺应形势创新思路,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调研反思的优良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对备课组建设的研究,对新课程的研究,对新高考的研究。通过研究反思方法,通过研究创新思路,通过研究提升水平。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自律能力是一个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能力强的人可以摆脱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在敬业和道德路上稳步前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要经常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并把这种作风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09年4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