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教师
致教师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在实验之中,需要课程工作者、教材编著者、校长和教师,还有莘莘学子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辛勤耕耘,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就课程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三个原则: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根据这些原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在介绍“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进一步指出:“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这是一些颇为讲究的规定性话语,特别是具体到本模块,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大家可以细细体味。大致地说,是广阔性与有限性的统一;是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我们将在后面的介绍中进一步展开。
以下将分三个方面和老师们交流,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迅速发展,并产生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本教材就是按照生物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和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来编写的,是进一步具体地来体现其意义和价值的。
1.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如选择课程内容的三原则,时代性放在了首位,它既体现在必修内容之中,更体现在选修内容之中。教育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科学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创造和革新中不断前进的,而且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发展的速度都快,影响人类的生活更为深刻。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教材呈现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基本上是在微观方面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而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则更多地反映了在宏观方面的与时俱进。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仅是学习本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取得成功的需要,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追求。
2.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科学与技术,如同两个互动的车轮,它们的协调和飞速运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中叶,马克思首先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随后,科学通过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其规模和速度与日俱增,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模块的教材,既重视基本的科学原理,又重视了原理如何转化为技术,技术又如何推动科学的新发展。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渗透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安排之中。我国的科学教育,其弱点之一是对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这有长期的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鄙薄技术,贬之谓“奇技淫巧”的历史原因,更因为中国迟迟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历史已经掀开了崭新的篇章,我国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正在推动经济的发展,迎头赶上国际水平;而其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几乎和国际同步。今日的生物科学教育,理应更重视生物技术教育。在此次课程内容改革中,技术已升格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本模块教材的内容,把技术放在了重要位置,甚至包括了若干重要的科研或生产的工艺流程,这对大多数教师都有再学习的必要。对于学生来说,并非要求他们具体掌握和应用,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会较深切地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树立科学与技术互动的观念。
3.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人的社会化,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科学技术内在的矛盾运动促使其前进外,更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发展,健康的增进和疾病的防治,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国家防御能力的提高等诸多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催生着许多新领域的开拓。本模块的教材,并非仅介绍纯粹的生物科学技术,而是紧密地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紧随其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而生态工程则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综合科学技术,是一项宏大的国民工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我们的课程贯彻始终的教育目标。
4.深化热爱生物科学技术的情感,发展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共设置了三个选修模块,分别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求。本模块明确地指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因此,可以估测,在学校选课指导机构的指导下,选修本模块学生的绝大多数,将是有志于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类和应用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地说,他们喜爱生物科学,对与其相关的专业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有较好的数、理、化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及科学探究能力。本模块教材编撰的广度、深度等也据此而定位,否则,学习会有许多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知和探究能力上,具有较好的基础,需要深化和发展。热爱生物科学技术情感的深化,应该是从感受、认同转向内化的水平。生物课程标准曾指出:内化(或领悟)水平是“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接近或达到这个水平,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专业的选择,若摇摆不定,在选课制度下,将贻误时机。发展探究能力,则是另一种情况。鉴于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中学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并非专业学习,实际操作的实验探究不可能很多等,发展探究能力将比较多地集中在学习资料的收集分析、撰写专题综述、口头交流、讨论或辩论等方面,并辅以适量的、可行的调查或实践活动。但决不可因此就轻视发展探究能力,上述这些探究活动,恰恰是高年级的、有明确志愿倾向的学生能够做和乐于做的活动。
上述四方面的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针对本模块的特殊性而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及的课程的总目标的方方面面,都应在本模块教材的教学中予以贯彻。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
●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
●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其中“简述”为8项;“举例说出”为6项;“关注”为2项;“讨论”为1项。也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防止本模块的学习成了听专题报告,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的机会。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既新且专,实例层出不穷,有时缺乏权威的鉴别,科学和技术的新概念多,又多在形成之中,各家不一,歧义颇多。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最好的办法是请各领域的资深专家撰稿。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实验教材,各个专题分别是由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撰写的。基因工程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敖光明教授执笔;胚胎工程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忠诚教授挥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由北京大学的高崇明教授撰写;生态工程则由中国农业大学程序教授领衔;细胞工程分别由河北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年轻专家编撰。上述诸位各是该方面的专门学者,应能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提及本模块的教学建议时,曾指出“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若非专家,恐难主持“专题讲座”,“专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专家之题。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教学内容能否适于高中教学使用,必须由专家把关,但不能苛求专家熟悉中学生及他们的学习特点。中学的课程资源状况,师资状况,对专家来说,也较朦胧。为使教学内容有较好的适用性,我们选请了若干位优秀中学教师,一对一地和专家共同切磋。书稿之敲定,经历的过程是专家──中学教师──专家,再由编辑会议统成。鉴于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适用性的“度”,甚难把握,尚须各地教师增减、调整。
(3)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这里的有序性,主要指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有序性。由于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似不可能在各专题间寻求其系统和有序,主要体现于每一专题中各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由于每一专题,有各自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特点,或对于学生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各专题的“序”,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程式,只能是依矛盾的特殊性来处理。如基因工程,何谓转基因或DNA重组?并不需要一开始就下什么定义,首先要有相应的“工具”才行,事实上基因工程成为可能,也是由“工具”的突破开始的。而细胞工程则是从植物的微繁技术的应用和动物的人造皮肤的实践开始;生态工程则是从长江洪水和石油农业的实际问题开始,这都符合学生的认知始于感性的原则。胚胎工程与上述均不同,鉴于必修内容中基本上缺少动物胚胎发育的基础知识,因此从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生物学过程和原理进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已见诸于各种传媒以及法律法规的介入,教学内容直接以“论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上述,只是举其大者,在各专题教学内容内部的有序安排,老师们自可一目了然。
(4)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这是考虑到本模块的新和专,通常条件下,学生不可能亲历实验和探究,这就要求在有很大限制的条件下,仍能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本教材首先是努力解决可读性问题,因为阅读是基本的自学方式。为使学生可读,教材在通俗、有层次、有丰富的实例方面下了功夫。其二是尽可能设计了一些实验、模拟实验(或制作)、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参与决策等活动。其三是加强讨论、思考和探究、辩论、撰写专题综述等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参与某些分子水平的实验。总之,我们不希望本模块的学习,变为听专家演讲、教师讲解的单一教学模式,教材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呈现方式
(1)每个专题都有切合专题内容、引发学习兴趣、概括内容主旨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彩色题图,力求使学生燃起求知欲望,留下深刻印象。
(2)本模块的绪言与另两个选修模块不同,题为:《生物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前言,是由领导和组织我国有关基因组测序工作的著名专家之一杨焕明教授撰写,并亲笔署名的。给学生生物科学技术历史的凝重感和生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感染,而“生命是数据的”的提示,更洋溢着时代气息。这对未来将从事生物科学类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增添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3)每个专题的起始,都列有《科技探索之路》的专题。它们依次是: 《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胚胎工程的建立》 《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 《生态工程的兴起》
它们大多以编年史的方式,简述了各领域的发明、发现和学者的贡献,以加深学生对科学历史和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4)每个专题均备有丰富的实例,技术是科学原理和方法、工艺的结合,产品是其最终结晶。实例中又特别突出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今日的学习和为国家兴旺发达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
(5)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实际操作。教材呈现和学生学习上会有许多困难。鉴于此,教材就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有许多简化:一是较多地采用图解式的技术流程,使之简约、清晰;二是较复杂而精细的技术,附有专栏《生物技术资料卡》,或文或图,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避免加重负担。
(6)为方便学生参与和发展思维能力,教材的正文中插有《讨论》的专栏,旁栏中也设有《?》《寻根问底》《求异思维》《异想天开》《小知识》等栏目。既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望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7)为使学习的成果能及时巩固,并有所发展和提高,本教材强化了总结性的活动,在专题或分专题后分别设置了如下的栏目:
《思考与探究》,设在分专题之后,相当于作业,及时巩固和提高; 《拓展视野》,设在分专题或专题之后,体现科学技术无止境;
《专题小结》,设在各专题之结束,融知识、技能、观念于一体,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进展追踪》,设在各专题之结束,列有追踪内容的提示,是学生撰写综述报告的参考。通过追踪,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感受科学技术永不停止的步伐;
《网站链接》,提示若干网站和网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书目》,列有可资参考的若干书籍,其中包括撰写各专题的专家的著述,读来更有亲切感;(8)和其他模块的教材一样,注意图文并茂,搭配得当。本模块以图解和照片为主,其中有一部分照片弥足珍贵,系作者或相关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
(9)呈现方式的图解概括如下。
三、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这本教师教学用书,每个专题都设有“教材分析”,每一个分专题都设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等具体的教学建议,因此,在这里,仅就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方面,给老师们一些提示。
1.结合本模块的实际,贯彻课程理念和目标
本模块只是高中生物课程六个模块之一,局部应该体现整体的要求。课程理念的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应体现。尽管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仍不是专业教育,而是在这一个方面强化生物科学素养,因此,不可要求太多太高,仍要面向选修学生的总体水平,只要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来不应很困难。
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知识的新而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而由于这些专题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紧密联系,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上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反过来,这又会促进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教学应该把握好这一契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基本的生物科学技术概念的教学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揭示了一些新的原理、原则和规律,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新概念。虽然,本模块并非生物科技的专业教育,但选修学生的大多数,是有志于生物科学类专业学习的。为了选择相关职业,为报效社会作准备,对新的生物科技概念的了解,对他们是重要的,也是能接受的。不应把本模块的教学变成泛泛的科普,或资料的搜集浏览。教学的过程固然要通俗易懂,学习的过程需要博览广记,但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对基本概念(不论是科学的还是技术的)的理解和把握,将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3.落实生物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功能的教育
几乎每一个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都展示了科学的创新,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又催生科学的新进展,从而更广阔、更深入地影响社会生产、生活,乃至于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现代生物科技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却甚为辉煌,且集中展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热爱科学技术;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尝试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对生物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抱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对本模块教学的较高要求,应该是统率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灵魂。
4.切实组织好讨论、辩论、综述等学习活动
由于不可能安排较多的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除少量的调查、实践等活动外,经常的是讨论交流,甚或辩论,还有查找并分析资料,撰写综述报告等。这些学习活动,切不可放任自流,需要精心安排与组织,一是要有时间保障;二是要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或创设讨论的情景;三是每次活动不宜雷同,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四是强化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也就是说要精选若干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重视这些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5.充分利用活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 这里说的“活”,就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广阔的农村、牧区,就种植着转基因作物;进行着植物的组培;实施着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有些地方正进行着生态重建或生态农业。大中城市的近郊,也有许多设施种植或养殖。至于商品市场转基因的食品、药物逐渐在投放。而大众传媒几乎天天有涉及现代生物科技进展和应用的报道。所有这些,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其纳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去,现代生物科技不是“象牙之塔”,而是现实生活。在面向现实生活的同时,还要登临信息高速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这有利于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
6.指导学生练习撰写综述报告
练习撰写综述报告,是本模块的重要学习活动,也是难度较高的练习,需要教师切实的指导,谨建议如下。
(1)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本模块学习过程中至少要写1~2篇综述报告。要求是:既要做,又不可负担过重。
(2)每一个学生的选题可以随学习的进程,分期分批地确定。这就使学生在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也使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至于过分集中而负担过重。
(3)综述报告不应该是复述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是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在其中某一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或引申,这才有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4)综述报告的撰写方式应有基本的要求,如有明确的主题(题目不可太大),对主题的意义和价值的简述,层次清晰的内容、结论或讨论,主要参考文献或资料来源等。如果是以调查为基础的综述报告,则需要有调查方法和数据的处理等内容。
(5)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综述报告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并和学生交流。综述报告的成绩应成为学习本模块总成绩的组成部分。
(6)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学术报告会、墙报展示或编印成册等方式,进行交流。7.本册教师教学用书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模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第1专题基因工程,在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时,考虑到这既是起始专题,内容也较深,为使教师教学时便于驾驭,作了概括性描述:“折射创新与发展的光辉”,“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体现‘简约、形象、诱思’原则。这个概括也适用于其他专题。为避免重复,其他各专题的教学内容特点均采取分节介绍的方式。
尊敬的老师们,上述介绍和建议,仅供参考。这是一门新课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需要教学实践的丰富和检验,期待着您的补充、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致教师》
致教师
下鲍学校·张永红
与您在一起
我总有一种需仰视的感觉 您的伟岸
向来如慈母严父一般
小学之时
我如一条柔软的青藤 依附着您
在您的庇护下得以茁壮成长
中学之时
我犹如一只雏鹰
在您严厉与鼓励的目光中 我的双翼得以丰满 使我有了一种
总想振翅高飞的感觉
大学之时 您如太阳一般
将自己的光和热
无私地 给与了我们
使我们终成参天大树
而此时的您呢 只有满头的银发 依然是两袖清风
这时的我才真正懂得 老师是多么的伟大
我多想唱一首给您的赞歌呀 我多想献一首给您的诗篇 “蜡烛”、“粉笔”、“园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给您多少赞誉都不为过呀 我的父母 我敬爱的老师
第三篇:致教师
【致教师】
外人看来稳定不累
心中苦闷谁能体会
收入不高假装富贵
有点文化天天开会
加班加点吃苦受累
假期培训亲人难会
号称奉献自我陶醉
回到家里倒头就睡
过年过节空手而归
不让家教不能受贿
涨点工资全民反对
优秀专家还说延退
一到月底囊中羞愧
早出晚归心都操碎
既然很累为啥不退
除了这行啥都不会
其中艰辛自己品味
再说多了都是眼泪
是教师的就转发吧,看看我们教师的力量
第四篇:致教师
《致教师》读书心得
开学初,我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致教师》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章深有感触。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他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课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
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吧!热爱课堂吧!热爱学生吧!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用自己的犹如岩浆般滚烫的心,让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为了教育理想,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籍,而是教育本质要求。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借用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第五篇:致教师
我对“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的感悟
刘爱军
朱永新教授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其实是每个人对生活称心如意的感知和体验。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做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呢,在接触新教育之前的确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所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做一位老师如何才能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一、首先要在工作中寻求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首先来自每一节课的成功,正如窦桂梅老师说的:把课堂变成梦想开花的地方。抓住课堂,让学生“信其师”,才“亲其道”,课堂上老师风趣幽默,流畅高效,学生自然积极应答。每节课能有这样的“高峰体验”,随着铃声响起老师的身心是充实和愉悦的,当教学成绩优异,当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敬重,老师的内心是成功和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就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哪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都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越大,老师的幸福感越强。教师为了每个学生能够早日成才,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徐特立老师曾经说过:“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一个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会通过给学生以快乐得到快乐的回报而感到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
二、其次,教师真心对待学生也是幸福的。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爱会促进教师幸福感的形成,也是满足教师幸福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海中驰骋。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许多学生都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份情感。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教师节之际,收到学生们的一份份贺卡,虽然礼薄,但教师感到的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幸福。学生的爱与成人的爱相比,它更加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中电话铃声不断,问候声、祝福声不断传来……此时,你就会感觉到干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真心对待学生要做到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商场里卖玩具的柜台边,有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女儿在选购。突然,小女还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位妈妈很奇怪,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为什么哭鼻子呢?当妈妈蹲下身字安慰孩子时,这才发现:从孩子的视角看,看到的竟全是来往顾客的腿,而那些新奇的玩具,她根本就看不到。这位妈妈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孩子,觉得孩子的表现不可理解,好在她终于蹲下了身子,才明白了一切。由此可见,从成人的视角往往无法准确地解读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蹲下来”解读孩子。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使教师感到幸福。
其次,在工作中寻求发展与提高。面对年复一年的工作,如果只是一味重复,再香醇的美酒也会被冲淡如水,再强烈的激情也会消失殆尽,保鲜的方法只有寻求自我的发展与提高。教师离不开教学,当教学中遇到问题,积极研究。在学习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也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职业幸福的教师。新教育实验希望教师对于日常教育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这种反思是通过包括阅读、写作和教学在内的行动来完成的。
工作是繁重的、琐碎的,是辛苦的。但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孩子的纯洁可爱,可以体味孩子的创造和快乐,可以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我们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最后,我想说每位教师都要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回报就是幸福的来临。当然生活是复杂的,有时不随自己的意愿变化。所以,我们每个人还要有“甘于平凡,不甘于平庸”的心态。
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精彩,实现辉煌,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