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变化调研心得体会
家乡变化调研心得体会
李剑锋 学号20140203019 电信1401班
虽然回家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回家我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总的来说是,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乡一点一点的在变化着。记得家乡以前的黄泥路已经渐渐的退去,一条条新建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家门口,路上也添加了照明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了。
童年的时候,在家乡玩的最多的是泥巴和各种昆虫了;穿的衣服大多是亲戚邻居给的,衣服上还有些小破洞。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手机上网,聊QQ,打手机游戏;穿的也是爸爸妈妈新买的衣服,新颖,漂亮。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现在,吃的每餐至少都有肉类了。而且也经常有“加菜”的节日可以过。
在以前,家里有辆单车都是很不错的了。然而现在,在路上看见的不仅是自行车了、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
现在,家乡住瓦房的也少了,住的基本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了,比如: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助手。
村里的小学已经装修一番,并且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学校里面新增了篮球场、塑胶跑道、还有学生饭堂。课室的桌椅不再向以前的了,黑板不再是以前的木板了。总的来说,很贴近现代化教育了。
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
从泥路,到水泥路;从瓦房,到楼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看着家乡的改变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我感到很欣慰。
第二篇:关于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导语】调研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家乡变化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改革政策,家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了。我的家乡是xx建德,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个小镇的一个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乡,农民占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种草莓为主要经济来源,草莓种植户从一开始在自己村里到扩展到外省。村里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主体:
我根据我的调查,从经济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娱乐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汪家村这十年来的变化。
经济水平:
十年前: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种草莓来获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当时的草莓市场不是很景气,只是靠种草莓,收入还是微薄的,家中通常还有人在外地打工赚钱。并根据一年四季,种相应的作物,来获取收入。
十年间:随着草莓市场的扩大,大部分的种植户了解了外省比如xx、xx、xx等靠南德省份草莓的销售量大,且这些地方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开始有几乎村民出去种草莓,一、二年下来,收入不少,远远比在村里种草莓的收入高。于是,接下来,村里的种植户知道了在外省能赚到更多的钱,大家都相继离开村子出去种草莓了。在外地种草莓的人大部分赚到了钱,也尝到了甜头,就持续在外地承包土地种好几亩的草莓。现在,很多在外省种植草莓的村民回来了。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名富裕了起来。
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还有比较陈旧的木头房,有些房子已经经受不起风吹日晒了,有些已经被废弃,面临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陈旧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电器。
十年间:一幢幢陈旧的房子开始拆迁,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重视物质享受,首先就是住房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也极大鼓励了村名们建房。在这十年间,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建成了,有钱的人家造了两三层的楼房,紧接着,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砖瓦房取代了,村子显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户人家也都配齐了,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渐渐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十年前:村与镇相连的路是水泥路,一到雨天就特别泥泞,村里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自行车都很难通过。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说什么路灯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十年间:在政府的补贴下和村民集体的建议下,从村里到镇上的这条路变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会泥泞了。村里的原来的小道也渐渐地被水泥道取代,扩宽了不少,别说自行车了,现在连小轿车都能通过。村里也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出去,就不会害怕看不到路了。因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教育:
十年前:记得我这辈和我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在村里的小学校里,那里设备部齐全,教室很小,学校很小,而且雨天的时候还会漏水,光线也不能充分利用。
十年间: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开始去镇上的学校上学,那里设备齐全了,教室大了,学习资源也更丰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外面学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错,而且一些还为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少贡献。使家乡更好的发展起来了。
娱乐设施:
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十年后:村里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里面有麻将桌,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简单的娱乐设施,村名在空闲的同时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娱乐,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方面:村里还建了一个服装厂,一些在闲暇时候的村妇们就可以去工作,获得一定收入,很方便,也使总体经济上升了。
小结:总的来说,这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村民们都在不断努力着建设我们的家,这是个和谐的村,我们会让我们的村更美好,我相信,五年后,或是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有更大的变化,人民的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篇二】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研,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研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研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研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研,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研。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研结果
据调研,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篇三】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20xx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位于xx市胶南市理务关镇,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住户面积350亩,315户人家,800口人。村固定资产3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丁书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谁投入的多,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利率能达到20%,也就是说,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00元,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减轻农民负担。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村里人可申请使用,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帮助村民盈利,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毕竟,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报销费用达60%之多,医疗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在出行方面,村里人近80%的家庭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公交车也逐步往村里发展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通讯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不有线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久村里就会看上高清的数字电视,这确实是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只有电脑的数量在村里还是一个空白,极少数的农民拥有电脑,主要原因是电脑价格居高不下,还属于高端消费,网络的普及程度已处于低潮,这也将是村里发展的一个方面。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当天参观村里的学校的过程中,把儿时的学校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学校面积并不算大,大约20亩地,明亮的教室和和崭新的课桌,与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相比,足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有一些差别。想象着孩时的那种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让我深深的陶醉在童年的梦境中,想象着我们当时想要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冲动和热情。
在和村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也有孩子说要回到农村继续为村里人做好事的。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生活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际的想象,希望他们将来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篇:关于家乡变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家乡新变化
从来没有过离开过家乡这么久,高考之后,我来到了祖国的西部——乌鲁木齐,这个我从来想来而没有来过的地方。也正是因为3000多公里的距离,拉开了我与家乡的距离,也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的家乡坐落在山东省西北部的地区,名字叫禹城市,虽说叫市不过是一个县级市而已。这是一个在中国2800多个县当中极为普通的一个。不靠山、不临水,也没有什么灾害,可以说没什么特点而言。如果勉强来说特点的话,禹城是鲁中地区通往鲁西北、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地;她是德州地区唯一一个县级市;她是历史上大禹治水的重要地区;也是德州扒鸡的发源地。这是一个普通禹城市市民所知道的,可以说算不上什么明显的特点,但是离开她一年之久,再回到她怀抱时,变感受到了几年来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坐着火车慢慢地进入这座久违的城市,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外来户了,真的认不出她焕然一新的面貌来了。走的时候,禹城火车站跟其他小县城的火车站一样,一排房子,一个车站,简陋之际,仅仅能够维持着本市的人民出门罢了。时隔一年当我再次走入这座城市,听着火车上的列车员的提醒“火车下一站到达禹城”,看着手机上的定位已经又回到那个离开的地方,但是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了。一排排房子没了,是一个有三层楼高的楼阁,外表被黑色的玻璃包裹着,透漏着现代而有点陌生的气息。怀着这种心态,走下火车,再也没有了要步行的台阶,随着电梯直接就到了火车站的出口。在出口也不再是挤挤嚷嚷的吵闹区,出口分叉为三个,左边是市区公交,右边是出租车,中间是步行及等候区,再也没有了一个小城市简简单单或者说简陋的样子,变得规整、现代。伴随着这震惊回到家中,然而我想错了,家乡这座小城市的变化还远不止如此。
在家乡的这段时间,在这座小城市里,我想出门不再需要骑电车,小区门口的公交车一辆接着一辆,各种单车摆放整齐在小区门口形成一种亮丽的风景线,不管是出远门还是进程,有着各种各样方便的交通方式可以选择。吃过晚饭出去散步,向着公园的方向走去猛然一回头,看到的不再是最高不过层的小楼了,而是晚上还在闪着弥红灯的高楼大厦,而我数不清有多少层。走在沿湖公园的路上,路灯从原来的一个简单的装饰变成了带有欧式风格的温馨路灯。从这座城市回到老家去看看,是最让我惊奇的。原来单行的车道也变成了4车道的柏油马路,乡村的公路也是一排排的路灯树立起来,路上车水马龙,宛然不像一个乡路。到村里的时候,看到的不是牛羊马车而是一辆辆现代轿车停在门口,看到的是村口现代化的健身广场。家乡的变化还有很多,不仅有火车站也有高铁站等等。
可以说,家乡在这几年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我震惊之余,我认为家乡的这些变化在无疑展示了中国这几年来的伟大成就,家乡的变化不过是中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中的缩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靠近。
第四篇:家乡变化的调研报告
家乡发展变化的调研报告
16级社会工作专业
走了25年的路,不知道是否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不知道是否有了自己规划的行动指南。不知道何时盲目的按照别人的思想走,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走了这么长的时间,却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看一看家乡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开始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农村社会结构开始分化,农民阶层出现多样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结合寒假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调研,本文我将从人、文、地、产、景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
“人”在我们专业中是指社会关系。在本文中我一方面是指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另一方面指的是邻里关系。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初中阶段也就是2005年的前后,我家乡的劳动力迁移由以前个人型流动向家庭型流动转变。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孩子外出读大学,父母就集体外出打工,另一部分是孩子辍学的较早,全家集体到城市去找工作,全家人挣钱在城里买房子安家。所以,村寨里面的实际入住的户数越来越少,我家的前面两户人家都是空的,邻居家也只剩下了一位老人在世。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这三类特殊群体,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的家乡农村妇女的女权主义普遍加强,女性外出打工的比例增加,反而让男性留守在家里。在调研中我了解到外出工作中男性的体力劳动重,而女性工作相对男性较轻松。另外就是农村,家里的田地较多,有的人家苹果、葡萄、梨等大量的经济作物,女性无法完成大量的体力劳动。接下来,我谈一下调研过程中邻里关系的探析。在我们接触的文献中对农村的邻里关系阐述中持积极态度的还是很多的,而我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个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在人们关系中的一个微妙的变化。都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时连自己的邻居是谁都不知道,而农村就不会出现这个状况,邻里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大家都会帮一把。以前如果自己家丢了一只鸡或鸭,肯定会说被谁谁家给吃了或者就说就胡同里的人给吃了,而现在如果家了丢了一只鸡或鸭而大家现在的反应是谁会要这么一只鸡或鸭,肯定是不知道跑哪去了。
二、文
“文”在我们专业中指的是区域文化。在乡村应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我们应该进行历史文化创意,在社区营造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而在这方面,我发现我的家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缺失。在我的家乡秧歌文化源远流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在抗日中非常著名的海阳地雷战和地道战,这些都是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之前的影片《地道战》以及16年播出的抗日大剧《大秧歌》,都是为了展现海阳的历史文化。然而《大秧歌》这部电视剧中融入了太多的抗日剧的元素,而秧歌文化未能在本剧中向全国观众更好地展现出来。同时,我发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自己地域文化特色慢慢地变得模糊了。家乡在11年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可以申请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去生活养老,修建文化娱乐广场,每晚7点钟很多人就会在那跳广场舞。
三、地
“地”在本文中指的是区域地界。我国在2006年《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以及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都有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制,加强农村社区营造,那么在我们进行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传统村落营造失真和城乡风貌难辨。在进行地产的创发和行销中我们要注意地理环境,保护发扬我们的乡村和民族风情。
四、产
“产”在本文中指的是我家乡的经济发展。首先就是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山地多改为种植板栗、桃子等,加大经济林的种植,增加农民的收入。早几年之前家乡就已经出现的干旱现象其中春旱明显,在15年是家乡最干旱的一年,上半年雨水迟迟未到,山上农作物干枯无收成,生活饮用水都快成问题了,农民四处去拉水,地里有的果树都干的快要死了,爸爸和村民在河道里到处打井,每打一口井都要花费2千到3千元,而打井队不管打没打出水都要收钱。经历了这次大旱,我们的村干部也立刻在河道修建拦水坝,存储河道水,以备夏季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家乡在经济发展中从以前建立大型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和炼油厂,因环境污染问题,现在都全部撤掉,以及在每个村寨都会放大的垃圾箱,每天都会有人专门的清理,同时也在大力的修建风力发电设备,在发展经济中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大樱桃田园樱桃花开时赏花,采摘季节引导游客到樱桃园品尝樱桃。每年国庆日,地雷战景区都会上演抗日情景剧,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五、景
“景”是指我家乡的景观,也就是公共景观,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生活的规划,以及家乡独特景观的营造。因为这几年的干旱在这次调研中,遇到我们城区用水出现紧张,县政府做出了农村水调往城区,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决定。这次的调水工程也绝对是一件大工程。这些年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注重养生。寒假在调研中遇到最忙的一群人就是护林队,他们天天在各大林区值班,不予许乱砍乱伐,在野外防火,严禁农民在风大的天上山炼地岩,并且要有人看护。在路的主干道中的都是杨树,在通往各个村的道路上种的是银杏树和榆树,都是为了给家乡多增添一点绿色。
走过了25年的人生道路,终于在这个假期好好的看了看那山水之间的海阳,从不缺少灿烂的生命。
第五篇:家乡变化的相关调研报告
家乡变化的相关调研报告
一、背景概况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仅学习我们的书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国家时政,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莫一方面的事件提出自己不一般的见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人事毕竟仅限于自己所处的学习范围,一般能加强知识能力,但实践能力有待欠缺。而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可以把我们的理论知识运于实践,同时可以更深刻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给家乡现实与潜在的实质利益。
政府对农民种植土地的减税、资助,政府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政府鼓励群众创业给予更多贷款的优惠;政府对农村残疾、老人、困难户的补助。可见家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已加快了发展的步速。为此,寒假期间我深入家乡对于家乡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及内容
(一)调研目的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走基层,看变化。
2、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农村的体现。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二)调研内容
1、深入家乡,选择所调研人和内容,开展实地活动
2、利用专业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提炼、分析。
3、就家乡变化总结经验
三、调研基本情况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比2011年增长15%,年均增长3%。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 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一方面我有很大的感受,我爸是个瓦工,很明显的爸的生活忙碌了,收入增多了-大多数农民有资金去改善土房。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
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2012年底,农村居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用起了冰箱、洗衣机、彩电等。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2012年通讯等月消费支出达200元左右,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12年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2012年多数用户拥有组合音响、相机、家用计算机、高档乐器。
(七)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近几年起,我村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升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不存在孩子不上学现象。
另外生活保障制度: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四、变化原因
我认为,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时代的需要——现在的新时代,年轻人老年人更需要旅游休闲的地方,更需要饭后散步的好地方。
2、供人们活动的场所太少——饭后习惯散步玩耍的人越来越多.我的想法和建议我建议农村再多建设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地方。比如:公园、广场等。现有的废地两岸可以利用,行整顿,先将其路段封闭,因为,这个路段车辆以慢慢减少,已失去了原先利用功能。可以将其路段的小路铺设好,作为公园的主道路,主道路旁应种些花花草草,铺设林间小道,放上几把椅子,再在草地中放上桌子,作为老人们打牌下棋的地方。在草地
中间插上提示语,如:“花草树木日日靓,文明也要天天讲。”“小草青青,足下留青。”等,这样又会添加一个供市民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冬天的农村格外的热闹,小朋友们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的很开心。银白色的雪把农村映的雪白。夏天的农村格外的阳光青春,金黄的麦田,青青的蔬菜,一切是那么的和谐。我喜欢我的家乡,喜欢这个美丽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