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汉中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结题

报 告 书

结题报告题目: 初中文言文阅读策略探究 工 作 单 位: 略阳县荣程中学 负 责 人: 张 琴 申 报 时 间 : 2014年11月20日

2014年 11 月 20 日

初中文言文阅读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文言文阅读策略探究 负责人:张琴

所在单位:略阳县天津职教中心

关 键 词: 初中学生 文言文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结题报告

摘 要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提出研究课题,比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增加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时代背景大都很久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困难。教师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极其重视,花了大量时间,用了很多精力,可学生却不能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纵观近几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赏析题往往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我们仅重视了课内的学习,而忽视了课外阅读,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一些文言读物;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文言文阅读兴趣‛指喜好文言文,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课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61篇。按说《课程标准》提的要求并不高,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在课内,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文篇目,错别字很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虚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服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2013年9月:课题确立和申报,完成课题立项申请表。2、2013年11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和分工。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课题负责人张琴把八年级(1)班(5)班作为实验班级进行课题实验。3、2013年12月:组织成员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我们课题组 6位成员共组织集体学习三次,主要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这几个话题,认真学习了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王传文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明确了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4、2014年1月:编制教学问卷,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我们在两个实验班发放课题问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找出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形成调查报告,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实施阶段:

2014年2月-4月: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初中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与能力。

1、课题参与教师上好实验课,并组织本组教师听课交流。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

2、编写文言文简易阅读教材及课外练习材料,增加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我们选择编写了一些简易、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杞人忧天、掩耳盗铃、宋人疑邻、画蛇添足、守株待免、鹬蚌相争等。将这些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定期布臵任务,定期检查落实,并利用配套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鼓励和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文白相间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题阶段 1、2014年5-6月: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2、2014年7月-2014年11月: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学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搜集有关资料,搜集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如:《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等。

2.调查研究法:编制初中文言文教学问卷,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3.语文实验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寻找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得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建立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先将课文重要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合作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课文提出问题,或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我们不断开发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使得文言文学习形式多样,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课堂上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古诗文教学采用朗读比赛形式进行,文言文故事采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敬畏到不害怕,再到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古诗文朗读由以前的没有节奏感到会断句了,能带着感情去读文章了。

3.完成了《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4.编写了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编辑了针对初中学生文言阅读水平的文言文课外阅读材料及课外练习题。增加了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5.撰写了有关的教学论文,杨峰老师撰写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张丽娟撰写的《设疑促兴趣 成就提自信》,李霞老师撰写的《名著导读教学心得体会》、张琴老师撰写的《古诗词意境摭谈》,张海慧撰写的《浅谈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李霞撰写的《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方法探究》。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课题在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学校以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老师们担心课题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影响成绩。所以,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热情不是很高。

2.由于经费等原因,本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够,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效。

在课题研究进行一段落后,我们要将较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不断增强,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3.《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钱梦龙,《中学语文教学》97.4。

第二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是经前郭县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的前郭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11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2014年12月结题。经过近四年的潜心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八九十年代,关于作文有序性的研究,主要有这样四种:一是重视“模仿”,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二是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探索出“作文分割训练教学法”和“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教学体系;三是重视“过程”的教学流派。有北京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的训练模式;有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所设计的“文体、过程双规训练”体系;有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 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立的“三线(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并行”的训练体系;四是重视写作“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写作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出现“乐写、会写”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

由于这些研究的自身缺陷,都未能够转化为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群体意识,这些研究的影响是有限的。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相关规定,本课题拟研究:研究初中生写作教学的写作品质、写作能力、写作知识,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科学构建,循序渐进进行写作教

学,使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呈现一种层递式的螺旋上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㈠理论意义

1.以追求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生存发展为宗旨,改变目前作文教学无序、低效的现状,追求作文教学的科学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质量。

2.通过研究中学写作教学理论,写作教学中的学生的发展理论,写作教学中的教师的作用以及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的学理认识,避免写作教学的盲目性。

㈡实践意义

1.通过可操作的教学序列的探索和研究,改变写作教学的无序状态,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

2.通过研究提高的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如,写作的教学情景的营造、个性化写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作用等,使写作教学细化、实化。

3.通过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形成教师自己的写作教学的特色。

4.通过研究写作中,学生心理、语言、价值观、审美情趣、情感等,达到写作教学中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㈠教师方面

1.研究出适合不同写作需要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策略; 2.构建初中写作教学模式;

3.构建写作品质培养体系、写作能力培养体系、写作知识教学体系;

4.探索适于学生发展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㈡学生方面

1.写作品质(包括写作兴趣、习惯、态度、情感等)的提升; 2.必备的写作知识的掌握,并迁移转化为能力; 3.提升写作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完成精神的塑造和人生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㈠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学习借鉴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方法、归纳研究法、分析综合方法、分类比较法。

㈡研究思路

选择实验学校,选择实验教师;对教师写作教学的内容、方式,写作兴趣、动机、作文水平、个性倾向等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报告。开展理论学习,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设想,改革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及实现途径,构建新的写作教学的新模式;科学的总结经验开展实验研究。

㈢主要采取的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由教研员作为组织实施的课题负责人,由校方领导参与领导组织研究工作。由语文组成员担任课题实施人员,共同协作,实施实验工作。

2.加强培训和指导:在课题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进行相关培训。

㈣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5——2011.7)确定课题,课题前测,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确定人选。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辅导讲座,研究实验班情况。

2.构建阶段(2011.8——2012.7)按照方案开展具体的实验,及时分析调空,在实验中探索,并总结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3.推进阶段(2012.8——2013.7)聘请专家指导,继续开展实验和撰写总结。及时分析调控,保证朝着研究过程的预定研究目标前进。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4.总结阶段(2013.8——2014.12)完成研究的结题报告,并请领导、专家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写作兴趣。

初中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和被赞扬的欲望,受到赞扬后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这一学科超乎寻常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写的很好,对写作充满信心,越来越喜爱写作,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再修改他作文中的缺陷。经过多次的修改,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学生就由“提笔忘字”转变成为”欲罢不能”了。

(二)确立合理的、可行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 初中三年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目标为: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初中三年作文教学阶段目标如下:

七年级:写清事物的全过程;用不同的顺序来记事;围绕中心来记事;抓住特征写景物;根据合理想象作文;记叙中运

用抒情议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作文;写叙事散文;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片断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场景。

八年级: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运用合理顺序说明事物;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写浅显文章读后感;简单的一事一议;写简短的演讲稿;片断说明一个小物体,一个画面,一处景观等;片断议论。

九年级:写观后感;一种现象一议;写抒情散文;写人物短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分析材料发表简短议论;对文章从词语、文句、段落及选择材料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修改;初中记叙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议论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说明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应用文综合复习写作。

以上学生写作的能力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育过程、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初中不同阶段写作能力的由低到高,文体训练的从简到繁,训练要求的从易到难,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因此,本实验要进行的所有作文,都必须有周密而完备的训练计划,既要注意到写作全程训练的连续性、层次性,又要注意写作各阶段训练的重点,训练要求,训练模式,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以克服过去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知识结构。构筑严密而科学的写作知识结构,是帮助学生从写作知识掌握到写作能力形成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只有良好的写作知识结构,才有助于学生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一旦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得以形成,相关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此,本实验中首先要有意识的传授“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

“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主要有: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笔记等。

2、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

3、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等。

4、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知识。

5、写作方法知识。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6、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语气、修辞等。

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这些写作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才能终其一生,受用无穷。

其次,要注意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真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成为学生审美的视点和写作的借鉴。

传达方式主要指文章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技巧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它的理解和把握,既能提高学生对对象化世界的筛选,材料的选取,想象的展开,景物的描写,语言的运用,风格的呈现等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而且还能从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是脱笔为画,落笔为诗的名篇佳作,其写作素养比比皆是,然而,由于欣赏习惯和写作修养的原因,目前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传达方式这一欣赏角度,往往有所忽视,已经淡化为教学结束时的一种点缀,简单的几条写作特点归纳而已,为此,本实验中,要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要有意识地将教读课文的艺术美感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为学生所效尤,从而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源泉。

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知识结构,除了注重传统的课内教学资源外,还尤其注重课外教学资源,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应成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实验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作文、写作文的意识,讲究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让学生在情感激发,兴趣诱导,思辨卷入,想象展开的状态下,多进行作文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提供结构化作文教学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用尽可能少的写作训练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写作训练任务。本实验从写作训练的实效性出发,将把握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探求一条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

首先,实验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各种文体写作的最一般的规律,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各类文章应该怎样写,并提供各种文体最基本最典型的模式,让他们模仿、借鉴。要让学生在“模仿——再造——创造”中快捷地提高作文水平。即先向学生提供写作某一类作文的最基本的写作套路,然后让学生阅读示例的范文,增加感性认识,再经过仿写训练,完全照搬此类作文的基本写作套路,加深对一般规律的切身感知,再经过再造训练,写出结构基本相同,写法有所变异的文章来,最后经过自由作文训练,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由模式走向变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来。

其次,实施“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一体化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种完整的结构,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受到其它三种能力的制约,加强听、说、读的训练,也是低耗高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听、说、读训练后,迅速向写作迁移,就能有把从“听、说、读”训练中获得的知识迅速运用到写作方面来,从而免去了单纯的讲授文章学、写作学来指导写作的枯燥做法,也可使语文课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增强了学生主动介入语文学习的程度。

(五)建立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训练内容、训练途径、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们几个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经过研究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了一条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这种模式的作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45分钟写出600字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作文强化训练活动。事实证明,自主高效作文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师生同命题

何谓自主作文? 就是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确定作文题目,选择自己感兴趣、有话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题目去写作。传统的作文写法是教师公布题目,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完全是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去写作,结果学生冥思苦想后才用

一、两节课甚至一周的时间把作文“熬”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一是布臵作文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时代气息的题目。二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其自主选题,发挥个人的特长,写出有闪光点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己选题,随时写作。

2.学生初作文

在自主高效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45分钟600字。刚开始训练时,学生们认为没有谁可以达到这种要求,经过我的现场下水文演示和学生模写范文体验后,学生终于在心底深处种下高效作文的种子。

在具体操作上,我要求学生这样分配时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10分钟,共用45分钟。时间一到,马上收卷,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紧迫感,逐渐养成高效行文的习惯。

经过作文实践证明,多数书写流畅的学生,40分钟就已完成600字文章,个别稍落后的45分钟内也都可以完成。

3.师生互评议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时要注意点拨学生巧妙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快速审题、构思。自主高效作文训练关键是思维的训练,因为自主高效作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和思维智能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快速思维训练后,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空前的激发,大多数同学都能在评议后快速地进入写作修改状态。

4.反思自修改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完成作文后由老师精批细改,任教两个班的教室要改完一次作文往往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评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写作的事,哪里还有什么激

情。针对这种情况,我摒弃低效的作文批改形式,代之以“学生自己修改──集体修改──教师浏览定等级”的批改模式。这种批改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又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鉴赏能力。

5.教师总点评

在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某一类作文的写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作文中某一区域中的“渔”,以后碰到此类作文时,就可以真正做到“如鱼得水”了!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写,教师改”、“精批细改”的陈旧理念中解脱出来,自主高效作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会给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春风。它能够成功地实现45分钟600字的写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训练内容的多样化:(1)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2)进行多样题材的训练。(3)进行多样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观察积累、思考分析、联想想象等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表达、修改润色等写作专门能力。

2.训练途径的多样化:(1)课堂作文训练。(2)课外作文训练。(3)文字作文训练。(4)口头作文训练。(5)网上作文训练。

3.训练形式的多样化:(1)大作文和小作文。(2)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3)指令作文和自动作文。(4)成立文学社团,编辑文学刊物,教师写“下水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在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教师方面

1.形成了符合我校实情的写作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尝试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条自主高效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师生同命题──学生初作文──师生互评议──反思自修改──教师总点评。自主高效作文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构建出一套初中写作知识教学体系

3.形成了适于学生发展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

在作文评价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情感交流,(二)学生方面

1.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品质

2.掌握了初中写作必备的写作知识 3.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完成精神的塑造和人生的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四年来,一直受到县、校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特别是得到县教科所的亲自指导,同时也得力于学校行政领导从人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1.本课题要求课题研究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成员显然达不到,导致有的论文质量不高。

2.由于有的研究成员承担有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跟踪研究上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

3.作文训练是个系统工程,写作训练体系内容多,跨度大,时间长,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是作文训练的根本目的。但在进行训练指导时,一个教学内容往往集中在一节课,或者是集中在一周内,在这一段时间里,学生是不是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是一个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克服这一差异,做到整体提高,需要任课教师有足够的个人智慧。

4.写作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怎样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并有机融入到教学体系中,还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工作。

总之,通过对《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写作教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育科研永无止境,我们会以今后的教学中去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逐步进行完善,使之成为操作性更强的作文教学体系。敬请教育专家们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三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所创作出的美诗佳词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光彩夺目。那千古名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诗人与我们之间产生共鸣。我们的祖先十分看重诗歌对人的教育作用,两千年前,圣哲孔子用自己的践行传播“诗教”。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学语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智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行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新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提升学生的学养,陶冶情操。

三、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古诗词现状调查、古诗词教学改革、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方法指导、测试等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提审其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开展了古诗词现状调查活动。我们从鉴赏兴趣、鉴赏原因、鉴赏方式、鉴赏能力这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去主动鉴赏诗歌。部分学生存在着不会鉴赏古诗词的现象。经调查,我们认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现状堪忧,我们需要从调动学生鉴赏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此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2)、向全体学生传授古诗词鉴赏方法,并打印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我们从怎样鉴赏古诗词,怎样规范答题,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分别表达怎样的主题等方面进行方法传授。通过讲授,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方法。

(3)、利用早读课时间,诵读、鉴赏古诗词,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2、放手让学生自己鉴赏,教师及时点拨。

3、注重方法传授

4、创设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诗词的兴趣。

(5)、开展古诗词专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四次古诗词专练,每次练习各有侧重,分别为:鉴赏形象、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的情感。通过不同角度的练习,希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抓住边角时间,以每日一首诗形式,带领学生鉴赏诗歌。

(7)、开展古诗词鉴赏比赛,调动学生鉴赏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8)、开展鉴赏文写作,通过写作,激发学生鉴赏积极性,提升鉴赏水平。

(8)、以月考为契机,及时分析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对能力提升较慢的学生要及时分析他们进步较慢的原因。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进行了课堂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中,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鉴赏诗歌,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珍视学生个性解读,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诗歌。从而通过自学、自悟达到真正解读、鉴赏

诗歌的目的。经努力,收效很好。既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荆丽娟老师在与黑龙江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诗词教学受到了黑龙江专家的好评。孙团结老师在组内同课异构中,成绩突出。所写诗词教学的教案和反思刊登在青河县中学教研杂志上。

2、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词,为提高其鉴赏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研究期间,我们利用早读课等时间,督促学生认真记诵诗歌,并及时督促检查,经过努力,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这为他们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3、经过反复诵读、鉴赏,初步调动了学生鉴赏诗歌的积极性。我们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通过诵读、鉴赏比赛,每日鉴赏诗歌,写鉴赏文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近诗歌、爱上诗歌,经过努力,一部分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心中泛起或悲或喜的涟漪。

4、提升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通过方法点拨、课堂赏析、专题训练、鉴赏文写作等内容的尝试,学生鉴赏诗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一部分学生拿到诗歌至少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

5、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审美情趣。

诗中的情感是丰盈的,哲理是深厚的。经常带领学生置身于诗歌的国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不自觉地学习到诗歌的道理,发自内心的享受诗歌的美丽,在这过程中,自热而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学生鉴赏诗歌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的道路上,我们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我进步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四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老师的讲解充斥语文教坛,极大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周末作业重复性、机械性的较多,学习成效很低,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能力。这种语文教学的现状,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严重脱节,已明显不能适应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2、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包含跨越时空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塑造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一门功课。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好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和了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做一个真正具有语文能力的人呢?为此,我们五井镇第二初中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在努力的实践语文教学新路,效果显著。

3、针对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从2006年7月开始,实践“课堂内外”这一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周末这个大好时光,使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链接,让学生在快乐的时光快乐的学习,让他们的语文世界因为生活而更加精彩,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因为实践而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面向社会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和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自然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发问、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1月,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宣传发动,建立组织,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材料。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内容上做好充分准备。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所学与课堂外兴趣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语文学语文。成果形式:理论记录、学习体会、讨论研究。负责人:王凤云 第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成果形式:阶段分析、经验交流、公开课、学生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个性培养数据分析。老师鼓励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主题阅读”纳入课堂内外,学生随时摘抄自己喜欢的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心的和感悟。负责人:张晓明

第三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并制订出长期进行的方案,进一步巩固提高。成果形式:各项研究记录、评价分析表、论文、结题报告。通过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有效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语文生活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尝试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更高的提升。使“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生活化”,不再是空洞的教育理念,而是真实的教育方法和学习习惯。负责人:景慧鸽

活动内容

第一学年活动重点:

1.推荐阅读名著、诗歌、小说的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1)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能根据每册书的课外阅读要求,分七、八、九年级三个时段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达到新课标规定的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

(4)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6)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和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自然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发问、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第一学期具体安排

(1)名著阅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

(2)同步读物(师生推荐)

(3)名作欣赏:臧克家、冰心、艾青、舒婷、汪国真、何其芳等人的代表作,普希金、泰戈尔的代表作。鲁迅的作品、高尔基的作品、法布尔的作品。郭沫若、老舍、胡适、巴金、沈从文、汪曾祺、冯骥才、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等。

(4)举办校园诗歌朗诵会;举办演讲比赛;举办现场作文笔会,通过校广播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举办“读书笔记”征文比赛;通过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具体安排

走进生活。通过 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1.选择你最关心的、最熟悉的某一特产(人物,名胜等)进行调查;选择你最关心的一些时事进行采访调查;选择你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思考等。

2.可采用访问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用小作文、分析卷、合理化小建议、广告等形式。

4.每个周一利用汇报课进行成果展示。

(二)第二学年活动重点:语文走进生活,又从生活中走进课堂。这其间,老师是细心的观察者和耐心的引导者。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要及时与学生对话,用真诚的态度与他们沟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真正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

第一学期具体安排:将语文与日常生活链接

1.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平日打电话、接待客人、写留言等,听说读写能力都能运用,适时指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家庭是小社会。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写出让自己真正动情的东西。与父母等沟通并记录交流过程。

3.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4.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在社会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二学期具体安排写调查报告、推荐阅读名著、美文·时文的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

(三)成果显示:(1)编辑《云帆》报刊,(2)编选《优秀读书笔记》,(3)“发现”报告会等。

保障措施:

(1)快乐周末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只表现在理论和口头上,应真正付诸与实践。语文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做法。学会总结反思,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汇报,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对自己学习经验有益的指导。不断进步,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2)在时间安排上,以学期为单位,利用好每个周末

(3)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周末语文学习及作业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4)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5)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6)聘请市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7)我校是市级规范化学校、安装了校园网,各项报刊、杂志种类丰富,电教设备齐全。学校充足的硬件设施,为实施这一课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8)我县地处山区,是有名的旅游景区,具有丰厚的课程资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我校自开展“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教学课题工作以来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收获:

1、培养了一批积极创新、善于反思,向理论型转变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近三年来,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周末语文教学实践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活动中得以张扬。多名青年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下成长为各级的骨干教师,并有大量的教学理论与经验在各级刊物中发表汇篇。冯春霞老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三等奖;《浅谈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李志勇老师的《读出生活 读出精彩》、《新课改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获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与探索》发表与省《考试》理论与实践版杂志;《新课改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三等奖;胡兰英老师的《让语文课成为德育教育的平台》获省课改优秀论文优秀奖。

等奖;赛获优秀辅导奖;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培养出一大批善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

由于课题的研究深入和实施,我校近三年来有众多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例如:学年,同学在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初中阶段成绩优异,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在进行对毕业的学生访谈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优异。

3、促进了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每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我们都发现,学生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师生积极互动情形多了,被动听讲的局面少了;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教材的学生多了,“默默无闻”接受的人数少了;积极动手实践的氛围浓了,危襟端坐的气息淡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生命平台,学生在学习方式中优势互补,感受到成功,品阅到了幸福,学校的课堂充满了朝气,凸现出了新课改的鲜活、灵动。这源于周末活动给了他们自信与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即将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着下面一些问题:

1、如何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反对“灌输”,提倡“探究”;反对保姆式教学,提倡大胆实践。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还不敢放手或者完全放手的现象。

2、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教学教研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更高层次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引领,因此我们探索的“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的实践研究缺少深刻性。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把这种快乐学习模式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打造每一个快乐课堂,同时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第五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南山中心学校

“探究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县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动态已被世人认同。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数学教学都十分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服务。我国目前全面展开的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参与生活问题的学习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有心人,重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小树立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立足校本教研,提高研究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进行“探究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的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式。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教材,小学数学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鲜活性。

4、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教育理念。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教育应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即教育生活化。

5、根据卢梭的活动建构理论。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

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2、探索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和具体实施,探索出能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适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六、课题研究方式与策略

1、研究方式

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课题组在每学期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2、教学策略

2、在每学期和每一学年分别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和实用经验,探索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为了保证课题富有成效,我们成立了分工明确的课题组网络。设立了实验专门电子邮箱,对实验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方便老师之间相互交流,老师们收集整理的各种资料(如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包等)可随时放入电子邮箱,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的数学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我们规定:每月必须举行一次实验教师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实验教师至少上交一篇课题案例;每学期课题组成员召开一次课题总结会,整理有关资料并作出认真分析;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课题阶段汇报,总结、提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4、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要求。如在低年级,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年级,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的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估方案。

5、实验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9月 —— 2013年4月)

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编辑出版有关论文、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2、以实验目标为依据,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写出研究性报告,邀请专家作成果鉴定,并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变成在生活中学数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借助生活,抽象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学习百分数,课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有化妆品某些化学含量的百分数;有学生成绩优秀率的百分数;有衣服标签上棉或化纤含量的百分数;食品上标有某种物质含量的百分数;新旧产品对比节能的百分数。有的百分数大于100%,有的则小于1%),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设法弄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在课堂上,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个个变得善说、善问。在互相的交流中,逐步明白并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用数学眼光捕捉并提炼数学知识,建立了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正是数学学习的现实感,让学习有了动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借助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质疑。在操作中思考、释疑。如人教版第十册,表面积变化活动课,学生在动手包装书本的过程中,尝试、讨论、比较得出要让包装纸越少,也就让书本堆积的表面积最小,围绕着如何堆积书本展开探究,最后得出堆积的长、宽、高越接近或相等时,让生活化的数学激趣,或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例题来设计课堂,吸引学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

上课时,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去尝试、摸索、讨论,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探索实际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练习时,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后练习,注重让学生自己了解信息,利用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时,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综合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各类比赛中,实验老师表现突出:

(1)撰写的多篇论文收入县级汇编:《利用生活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李鹏辉)、《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曾美凤)、《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郑丽华)、《合理利用生活资源,提高课堂效率》(赖桂连)、《浅谈低年级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范小金)、《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严佳梅)、《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邱丽)。

(2)郑丽华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放在长汀县教育视频网展示并获得省级录像课评比二等奖。

(3)李鹏辉老师制作的《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件在省级竞赛中获三等奖。

5、老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了21个资源包的开发,挂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

三年来,老师们积极探索,共同努力,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报纸、网站以及各种资料,通过优选、整理,完成了21个资源包的开发:《我们的校园》(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一年级上册)、《找规律》(一年级下册)、《统计》(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直角》(二年级上册)、《克和千克》(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三年级上册)、《重叠问题》(三年级下册)、《垂直与平行》(四年级上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

6、研究成果推广效果好。

为了在本校内进行推广、扩大实验,每班每周特增设了一节《生活数学》的校本课程,普遍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喜爱。

7、形成了一些文本资料。

下载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结 题 报 告 自2014年1月加入‚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以来,我们学校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保安九年制学校 张雪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兴趣教学法探究》 课题研究背景: 1、《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既让学生获得生物的知识理解,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生物的学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辉龙 课题组成员:罗辉龙、何汉威、傅伟邦、陈文轲、黄海英、何海威 执 笔:罗辉......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系李龙根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测试、控制等技术愈益向高、精、尖发展。为不断提高精密机械、测量仪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2010-12-13 8:32:001 推荐 一个好的课题结题报告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上级科研课题鉴定专家领导小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葫芦岛市二高中历史课题组 2014年9月28日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 自历史组申报的《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