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7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 读下面的词,完成2l一22题。(共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你认为下列哪些词语运用得最为精妙? 妙在何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答题指南: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名句赏析类 设题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解释诗句的含义。2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他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 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说。答题指南: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表达技巧鉴赏类 设题形式: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他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结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运用表现手法。如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 答题指南: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做分析。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新题演练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这两首词都以“破阵子”为词牌名,意蕴填词,试举例说明它们在声韵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两首词都以“破阵子”为词牌名,但所写内容截然不同。请写出两首词不同的思想内容。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答案 这两首词的第一句都用四声结尾:剑、社;第二句最后一字营、明,都是ing韵。第四句都是eng韵。(任举一例即可。此题旨在使学生对词的音乐美有所发现和感受。)辛词描写了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壮志难酬的遗憾、无奈之情。晏词描写了在清明时节醉人的美好春色里少女的情思。辛词属豪放派词风,词的语言、内容、形象等都豪放、壮美。晏词属婉约派词风,词的语言、内容、形象等细腻、柔美。新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词(曲),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这两首词(曲)的异同。请你再写一句有关秋的诗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答案 相同之处:题目相同,都为“秋思”;书法的情感相同,都是思乡之情。不同之处:马致远的描写对象是游子,范仲淹的描写对象是边塞将士。描写内容不同的,马的描写对象是写进了球的悲凉,以此衬托游子的孤独寂寞之情;范的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抒发了将士的思乡之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写出作者什么心情,好在哪里?(3分)(2)两文都是些饮酒,一个既饮酒,一个未饮,比较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写法: 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也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即借大海的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气魄,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有人认为是“花”因“感时”而“溅泪”,“鸟”因“恨别”而“惊心”;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本人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惊心”,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比较好,为什么?(1)第二种理解好。我认为是诗人因感伤时势、怅恨人间的离别,见到美丽的花也落泪,听到悦耳的鸟叫也感到惊心。花香鸟语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但诗人现在却观花反落泪,闻鸟声反惊心。诗人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突出了诗人心情的沉痛和忧国思家之情。(2)第一种理解好。花因感伤时事而落泪,鸟因怅恨离别而惊心。这里使用的是拟人手法。连花都为时事的动荡而感伤落泪,连鸟儿都为人间的别离而叫声凄凉,何况人呢?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之沉痛,忧国思家之情之深切。
一、“诗眼类” 设题形式: 河南省近年考查的有用典、情景交融、对比、以声衬静 ◆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答题格式一般为(顺序可以调换):(字词句)含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几处早飞来的黄莺忙着抢占向阳的“暖树”,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争”“啄”,将“莺”和“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从思想感情或写法方面谈一谈。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情感)。思想感情: 练习: * *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名句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蕴含哲理)直接抒情句所抒发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2007年 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句所抒发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2006年 名句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蕴含哲理)运用典故所 表达的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05年 考查 内容 所选 诗词 考试 时间 河南省近三年来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 1.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并注意抒情的方式。2.品析诗词精妙的语言,体会写作技巧运用的妙处。复习重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借助典故,含蓄抒情。(3)诗人的自我形象中寓含情感。„„ 诗词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含蓄委婉 下列诗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寓含了什么情感?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了边关雄浑、苍凉的独特景象,暗含了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意欲成就功业的抱负,同时也寄寓了他们久别家乡和亲人的悲凉心境。用什么方法来体会景中之情呢? 方法探寻(找出所写意象)(确定意境特点)(定好感情基调)(体会诗词主题)1.诗中有哪些意象? 2.构成什么样的景? 3.寓含什么样的情? 4.抒写谁的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007年,河南省中考B卷第22题)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①“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②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写景理解的策略: 描写之景+联系诗歌思想感情(2005年河南中考试题第24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向秀的典故,抒写了对亲朋旧友流落、贬谪的无比伤痛之感;以王质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事全非时恍若隔世的无限怅惘和伤怀之情。)1.能准确叙述典故:朝代、涉及人物、主要事件。2.体会运用典故,诗人想表达什么?
3.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 方法探寻(诗词中借用典故来抒情,往往能避免直白,使表达更含蓄、委婉,加深了诗歌意蕴,增强了感染力。)诗人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让自己担当重任,报效边疆。这样表达,避免直白,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下列诗句用了什么历史典故? 作者借典故想抒发什么情感?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诗词语言精妙 1.从品析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入手 2.从品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入手 3.从品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 „„ 品析精妙语言 “钟”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大自然对泰山的偏爱,突出了泰山的神奇和秀丽。“割”字,就将山南山北阴阳不同、昏晓不同的奇特自然景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泰山之高大足以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陆机 1.所品析的词语要加引号。2.要说清楚该词语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3.回答是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2006年南京市中考题)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 1.先说清本体和喻体。2.根据两者的共同点,概括出所表现的对象的特征。3.体会所表现的感情。比 喻 注意事项 具体分析例句 修辞效果 例句 辞格表达效果 修辞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表现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山河破碎和对自己坎坷经历的慨叹和伤感。更生动、形象地抒情和说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交待清楚将什么事物人格化了。2.通过拟人手法,想表现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3写出了什么感情 拟 人
第二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感悟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感悟能力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的人,他指出:教学的目的在于把人培养成为“完全的人”,即“精神之能力”与“身体之能力”的“和谐发展的人”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3卷,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88页
语文本身具有很强的审美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感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语文教学中的“美”给予全部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美的语文世界里欣赏感悟美,从而领悟学习语文的真谛,真正地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并热爱于语文,钻研语文。
一、应用多媒体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文本语言本身就可以产生美,但美的感受还必须经过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感受,需要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多媒体的
二、体会画面美
三、形象美
四、意境美
五、情感美
六、结构美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