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简爱》随笔
读《简爱》随笔
汉语言文学1701李丹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简爱》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女性,当时的19世纪不像现在倡导人人平等,在那时流行男尊女卑,女性是不被尊重的,但夏洛蒂•勃朗特与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在小说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简•爱出身于牧师家庭,并在幼年就成为孤儿,寄养在舅舅家。不久舅舅里德先生病死,简爱受尽表兄和表姐妹的欺侮。里德家是个男性中心的家庭。舅舅死后,里德是一家的中心,他歧视母亲和姐妹,虐待简•爱,冷酷无情,专横残暴。一次他与简发生冲突,舅妈便把她锁进红屋子。红屋子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标志,是禁闭之所的象征。
后来,舅妈里德太太把她送进洛伍德慈善学校。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但她受不了那里的寂寞、冷漠,于是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庄园主——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但他敢作敢为,深奥神秘。在罗切斯特举办的家庭聚会上,简意识到自己已爱上罗切斯特,不久她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婚礼前夜,简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结婚用的面纱,然后把面纱撕成两半。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年前娶了梅森先生的姐姐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
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庄园,饥饿劳累,最后晕倒在牧师恰巧也是自己表哥圣•约翰家门前并获救。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就在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旷野中罗切斯特的呼喊。于是她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同时还带来了一笔从叔叔那里继承的遗产。当简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已被疯女人贝莎放火烧成一片废墟。罗切斯特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赶到农场,向他倾诉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两年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被治好,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降临人世。
我被深深震撼:简的感情是多么丰富而又理智。当我们深爱一个人时,很多时候,为了怕失去,我们委屈自己,不敢说出心里的话,甚至忍受自己在他眼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简爱不能忍受。纵使她不美丽,贫穷,卑微,但她也是有自尊的,她渴望平等。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像简爱一样选择离开。简爱是勇敢的,是不屈的,是顽强的。简爱这位传奇女子让我敬佩了许久,同样,书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也让我感动了很久!
有人认为罗切斯特对爱情不忠,既然已经和梅森小姐结过婚,总是梅森小姐患有遗产性的癫狂病,那罗切斯特也该照顾梅森小姐一辈子吧!至少他们曾经相爱过,并且梅森小姐也不想自己弄成这个样子!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罗切斯特也不例外!如果说让罗切斯特放弃与简爱之间的爱情,与那个已经没有人性、没有爱的梅森小姐在一起,这只会使罗切斯特与简爱陷入痛苦的深渊,这才是对爱情的不忠。
她虽然看似是强硬的,但她也是温柔的,在强硬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包容的温柔的心。时光如箭,岁月如梭,当满头青丝幻化白发,曾经尖酸刻薄的姨妈躺在病榻上时。简爱忘记前嫌,认真照顾。虽然直到最后姨妈也没有改变对简爱的看法,但简爱丝毫没有怨恨,依旧尽心尽力。当简爱知道爱人罗切斯特是有妻子时。她没有责骂,只是以离开的方式保存爱的尊严。得知罗切斯特为救妻子双目失明时,简爱又以宽容而温柔 的心包容了他曾经的欺骗。也正是因为简爱的包容所以最终获得了幸福。而现实中的我们也是需要一颗宽容的心,如水的宽容,原谅他人的错误,不耿耿于怀,又何不是对自己的“宽容”。
简爱拥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像是一本古老的书值得品读。每一种品质像是一种花纹,在蝴蝶从污泥中飞起的时候炫烂。所以让我像简爱一样做一个如水的人吧。干干净净如清水,清快明亮似小溪,有容乃大若江洋。
作者用了十三章来描写简爱的成长,而简爱遇到罗切斯特先生并且爱上他,以及简爱从罗切斯特先生那里感觉到他可能也爱她,只用了短短的四章。
简爱的成长缓慢悠长,而她的爱情则迅猛直接。她和她的爱情站在那里,等着一个一个的过路人,她会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爱情放逐出去,用来试探那个人是不是可以用来爱与被爱的。
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从未遇到过爱情并一直保持理智的简爱明白这是命运的垂青,她稳步向前,大胆出击。她知道这是爱情来临的信号,爱情,或者说是爱情的想象很快滋润了简爱,她渴求已久的甜蜜原来是这样的滋味。或许坎坷,或许艰难,但是最终,她等到了。
但是如果罗切斯特先生换成另外一个人,或许也没什么不同。只要他条件不是太差,他都可以用来承载一份早就准备好了的爱意。
像简爱一样的文艺青年,心里一直对这个世界有着美好的期待的。他们或许有些势利,看不起所有的粗俗与穷困;他们或许有些戏剧性人格,在外人看起来有着太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他们或许太容易动情,毕竟他们手持渴望爱情的火把那么多年,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深渊。
但是,仍会有不少文艺青年会不断地走上这条道路,或许还会更多。可能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可能爱情也并非那么美好。但是后者带来的甜蜜的确抵消了不少前者的负面影响,况且,在大多数人可以美好的时候,去追寻另一样美好作为点缀,又有何不可呢?
简爱是文艺小说里边的文艺女青年,她们执着地欣赏生活的美好,毫不畏惧地追逐那些可以为己所用的光芒。即便在天寒地冻的风雪天里,只要一盏橙黄色的钨丝电灯,她们也坚信生活的凋敝里,有着金沙般的细雪做点缀。
文艺青年之所以相信爱情,就是因为他们相信爱情能够战胜野蛮。倘若作为爱情的信徒不能为此和生活据理力争的话,那么又怎么能获得一种战士般的荣誉感呢?
简爱,就是一个对爱情深信不疑的文艺青年。
第二篇:读《简爱》
读《简爱》
多年来,很多人都对《简爱》做出了研究。然而,无论对它质疑还是肯定,独立、倔强可以说是主人公性格的基石,《简爱》的反传统是人们所共识的。
简爱讲述的是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她出身低微,长得也不漂亮。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摆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叙述模式:“灰姑娘模式”。一名卑微的家庭教师身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希望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庄园主。疯妻子出现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简爱,为了维护爱情的合法性,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和罗切斯特,最后在庄园被毁,疯妻子自焚,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时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取得合法妻子权利和人格的独立。
里德家是个男性中心的家庭。舅舅死后,里的是一家中的中心。他歧视母亲和姐妹,虐待简爱,冷酷无情,专横残暴,一次他与简爱发生了冲突,舅妈便把她锁进了红屋子。红屋子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标志,是紧闭之所的象征。就在这里,出现了她的另一个幻影。当她看到那镜中之像时,她回忆自己的命运,周围人物的丑恶,并决心从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走。苏珊吉芭指出:这一“镜中之我”正是小简爱的另一面,它代表着疯狂,反抗和复仇。在这里,“红屋子”是父权家庭紧闭女性的特征。
桑菲尔德庄园是一个古老的家庭,对简爱来说,也是一个囚禁之所。罗切斯特赠给简爱的项链、耳环、戒指看似为定情信物,实则暗喻枷锁。罗切斯特试图把她打扮成一个贵妇人,成为简罗切斯特的私有财产。简爱拒绝把自己当成“家里的天使”,她要变成她自己,不属于罗切斯特也做天使。正是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又一次发出了不平的声音。她说:“谁也不知道,除了政治叛变,还有多少其他的反叛发生在芸芸众生之中。一般人都以为女人应该平静处事,可是女人也有男人一样的感受。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们一样,需要发挥她们的才智,需要有一定的用武之处。她们遭受了太多太严酷的束缚,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也会跟男人一样感受到痛苦。如果那些享有更多特权的同胞们,说他们做做衣服,补补袜子,弹弹钢琴,绣绣衣袋就够了,那就未免太目光短浅了。如果他们要谴责或者嘲笑那些想要超越世俗,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东西的女人,那他们也太缺乏考虑了。”正是在令人压抑窒息的家庭气氛中,简爱呼吁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能和男人一样自由支配。
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尽管生活很艰辛,可简爱坚信: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人生!她努力的学习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终拥有独立的财产和心爱的人。一幕幕的情节都催人泪下,使人更加坚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试着勇敢坚强地生活,尽管很辛苦很忙碌。也有时很拼命,却充实美好。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夹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人生需要挫折的挑战,那才是完美亮丽的人生!人生是多变的,也许它犹如瞬间吹过的风却给了人们从未有过的爽快。也许它如挂在天空的彩虹,却创造了世界上最美的奇迹!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怀抱着《简爱》它给我的不止是这些.我深深地明白:我应该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虽然天空没有我的足迹,但是我飞过!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人生。
第三篇:简爱随笔
随笔《简爱》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夏洛蒂出生于1816年英国约克郡索恩托的牧师家庭,排行第三,曾子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从童年起就酷爱写诗,与艾米莉·勃朗特及安娜·勃朗特并称“勃朗特三姐妹”。她们姐妹三人经常在聚在一起,如饥如渴的读书,绘画和写作。书本开启了她们的心扉,提高了她们的学养;多难的生活使她们早熟,善于洞察世情;独特的经验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于是当她们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的时候,世界文学史上便奇迹似的在同一年,同一个家庭诞生了三部传世之作;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
《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身无分文又是弱女子,是双重的“低贱者”。然而她热忱刚烈,童年时曾和表哥、舅妈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曾因为渴求更丰富的人生而勇敢地放弃了自己已有的“饭碗”。在桑菲尔德状元,她也意志坚定的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并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
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简·爱是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虽然,她只是书中的人物,她坎坷的经历,她顽强的毅力,她不屈的精神,无时不在鼓舞着读者,不要向所谓的命运屈服。
第四篇: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在这之前,我已经听说过,就一直想知道简爱这个貌不惊人的弱小女子是怎么样为自己赢得尊严和爱情的,而今天,终于要揭开谜底了。
打开书架,取出那本叔叔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当约翰表哥又一次无缘无故得教训她时,她愤怒的指责他像罗马的皇帝,大声斥责他的凶恶,并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恶棍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她是勇敢的,不仅因为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而是她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书中,她对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反抗有了一个定位:“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只要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我现在同你讲话,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她的愤怒,她长期忍耐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她爆发而出的话语正是她反抗精神的折射。简爱的精神,它的灵魂的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她的形象美丽而光彩夺目!
第五篇: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1
古人云:“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因此,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则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当我合上简·爱时,我已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女主人公一波三折的悲苦命运,深深触动了我,她让我相信人生是不可预期的,但她的坚强,独立,自尊,不甘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更让我看到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命运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无论将来路程走得多么艰苦,我们都应该坚持,无愧于赋予我们伟大美丽生命的父母。要知道: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我想,我们不应该只看小说中有关的简·爱的故事情节,更应该学会女主人公的坚强,这才是我们看这本小说的真正目的。感谢夏洛蒂·勃朗特用心塑造了简·爱,更感谢简·爱用对生命的诚挚和坚定谱写了永恒,简·爱让我真正领略了人生的真谛:坚强的活着就是一切美丽的开始。
读《简爱》有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简爱》的书,对此我深有感受。
这本书是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女孩,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平等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简爱在舅母家生活得十分不好,从小受过表哥的掌打脚踢,就连仆人也看不起她,不喜欢她。就在表哥又一次打她时,她开始了反抗。后来他去上了学,又做了家庭教师,还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我对这本书的感悟非常大。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在那个时代,男女地位不平等,但一位一出生就十分不幸的女孩儿,却在一次受到欺凌时,做出了反抗。她性格直爽、开朗;她不断追求自己的爱;她勇敢地追求平等与自尊。她是一个有自尊、智慧和不平凡的女性,更是我们的榜样!
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位好女孩儿是怎样的。
我爱这本书,我爱的不只是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越看越想看的内容,更多的是简爱的直爽、开朗的性格,和不断追求自己的爱与平等和自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