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水浒传武松有感
读《水浒传》“武松斗杀西门庆”有感
鱼洞二小四年级七班 马江蓠
近段时间,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宋朝年间,官逼民反,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替天行道,为民除害的梁山好汉反抗当时黑暗统治的故事。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以后,我仿佛看到了当时当官的贪污受贿,横行霸道,任人唯亲。老百姓苦不堪言,艰难度日的情景。其中“武松斗杀西门庆”这一回让我义愤填膺,怒火难平。
这一回写了武松相依为命的哥哥武大郎娶了个美若天仙的妻子潘金莲。潘金莲和富翁西门庆通奸,武大郎发现后火冒三丈的去捉奸,被西门庆打了出去。事后,西门庆怕武大郎找人报复,为了自己长期占有潘金莲,听从王婆阴险毒辣的计谋,将武大郎害死。后来,武松为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在这个故事里,武松光明正大,有英雄气概,在哥哥被杀后找齐证据,把西门庆、潘金莲告上公堂,原以为官府会为他主持公道。无奈社会黑暗,审判官已备西门庆用重金收买,导致上诉无效,武松最后采用暴力手段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冤死的哥哥复仇。而西门庆则相反,因为贪色,不惜用一条人命来换取。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下,武松只有用暴力解决问题。但是,武松为人光明正大、刚正磊落、敢作敢为值得我们学习。× 20 = 400
第二篇: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
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
(一)《水浒传》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讲的是:武松在景阳冈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之后,不听别人的劝告,还是上了景阳冈,在景阳冈上遇到了一只凶猛的打老虎,大老虎想吃了武松,武松就用自己的铁拳头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
在《水浒传》中描写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我最喜欢武松,武松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敢不听别人的劝告,一个人独自上景阳冈是因为他有勇敢的性格和过人的本领,所谓艺高人胆大。在景阳冈上,他独自一人用自己的拳头打死一只老虎,这也能说明,他是一个力大无比,武艺高强的人,这更说明艺高人胆大。要是换了别人,别说打老虎了,老虎没吃他,他自己可能先被老虎吓死了。
艺高人胆大。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做出一番大事,首先要用高超的本领。比如说,高空王子阿迪力,可以在几十米高的高空中走钢绳,还能在钢绳上做出倒立、劈叉、倒行等高难度的动作,他有那样的胆识,也是因为他从小就连就了高空行走的本事。
《武松打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艺高人胆大。
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
(二)《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108 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当我读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我被武松为民为除害的品质打动了:蒋门神抢施恩的地盘,施恩热情招待武松,并告诉了武松,武松听说蒋门神抢别人的地盘,一气之下,一路上喝了十几碗酒,几下便把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蒋门神终于不干坏事了。
记得那一天,我正放学回来,到了马路边,我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呆呆地站在那儿,并焦急地跺着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走过去仔细一看,这老奶奶满头白发,双手挂着拐棍,还戴了一副墨镜,嘿!原来这老奶是个盲人!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她不过马路的原因了。我想:这老奶奶不能过马路,又是个残疾人,怪可怜的,我还是去帮一帮她,扶她过马路吧!我走近几步,又退了回来,想:她既不是我外婆,又不是我奶奶,我凭什么要扶她过马路?我正准备走,可转念一想:老师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吗?我还是去帮帮她吧!我又走了几步,停了下来,想:我为什么要帮一个陌生的奶奶过马路呀?反正会有人扶她的。哎呀!我心里的两边又战斗起来了,我该听谁的呢?我焦急得不知怎么办。这时,我想到了醉打蒋门神的开松,他乐于助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当时下定决心,也要像武松一样成为大英雄,我笔直地走向老奶奶,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我们也要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
(三)《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其中的一位武松棒打猛虎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过了,武松这响亮的名字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第三篇:水浒传武松篇
伪英雄假好汉——武松
武松在水浒中几乎是施耐庵着墨最多的一个英雄人物,与其有关的故事占了《水浒传》将近十回之多。这一角色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来进行人物的塑造,因此现代有不少人认为武松是水浒里的第一英雄人物。但个人认为他不仅不算是英雄,甚至连平平常常的一条好汉、善良的人也算不上。
武松其人不仅自私而且自负,心胸狭窄、冷酷无情、精于算计这是武松身上特别大的毛病,其实说到此会有不少人反驳,但我们可以试想武松从人物出现到六和塔出家之前这些时间里他的事迹。打虎,他若不打虎便要葬送于虎口;被逼的,斗杀西门庆则是为兄弟报仇;醉打蒋门神,则是为黑吃黑的金眼彪施恩出头,武松因为施恩的好处为其充当了打手的角色;大闹飞云浦,他若不杀杀手便会被杀手所杀,最后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统统杀死,此三人与其皆有仇怨,杀死他们为情有可原,但后来张都监满门一十五口无辜生命也被其杀害,可以说非常之残酷。分析种种事件翻遍水浒我们无法找出武松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英雄之举。武松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性,而且做事非常缜密极有分寸,若事件与武松本人相关则卖力去做,可谓快意恩仇;与其无关之事则避而远之,实则为一老油条老江湖的行径。因此,武松根本谈不上英雄二字。英雄本身是什么?是一种正义感,而这个正义感则是凌驾于个人私利之上的,即使与其无关,也会行侠/
5仗义,但反观武松与行侠仗义有关的事情在水浒中并无一件。
不妨做如下分析,武松身上有些毛病,假如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你也不会喜欢他。景阳冈打虎:武松打虎之前晃里晃荡走入酒馆,当酒店小儿说了句瞧不起他酒量的话时,武松便要把酒馆给掀了,这也体现了武松平时之豪放,欺压善人已成习惯之举,此一役看出武松即好面子又虚荣的一面。
不可否认,说起拳脚棍棒武松能耐确实很大,景阳冈打虎开启了武松的传奇之旅。后来武松回到阳谷,也间接的促成了潘金莲悲惨的下场,可以说与武松关系极深,原本潘金莲被清河县的张大户贬给了武大郎,后来因不堪破坏搬到了阳谷,潘原意武大尽管再不堪与其好好过日子,并无其他想法。但武松的出现让潘春心大动,看武松高大威武,再看武大三寸丁谷树皮,因此为后来情逗武松埋下了伏笔,一番事件过后使得潘金莲的欲望被压制的越发旺盛,终与西门庆成苟且之事。武松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武大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本,西门庆、潘金莲恐武大对武松揭露其奸情而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将其杀死灭口。所以有时我们看武大有这样的兄弟倒成了他的催命鬼。武松后来到清河查清原因后,又经过缜密策划,知其中王婆是主谋但并没有被杀,原因在于武松还想通过合法程序解决,因而保留他的都头位臵,所以留下王婆活着做证人,因此这是武松在名利驱使下心思缜密。
武松后来被刺配温州城下到大牢,说到此,武松确有一点幸运,因为他赶上了管监牢的金眼彪施恩,施恩恰恰有求于武松,于是便出
现接下来的醉打蒋门神,表面看是铲除恶霸,其实想想这个过程我们会明白,快活林此地搁现在而言即为商业黄金地段,原先金眼彪施恩在此开的快活林酒吧,其实就是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之地,后来黑社会势力将门神与张都监(搁现代而言张都监即是公安局局长)勾结抢占了没落的官二代施恩的地盘,快活林被夺,施恩并不甘心,但又惹不起公安局长,所以,若想夺回这个地方,必须以黑吃黑,不走官面才能有机会夺下,因此他需要找更大的黑社会后来,于是就找到了武松。(注:金眼彪施恩,施恩什么意思?即是给你一点小恩小惠,金眼彪则是眼神好,知道谁有用,所以此人绝非善类),他用武松是想利用他赶走蒋门神夺回自己的地盘,其实仔细想一想,施恩与蒋门神没有什么区别,一对恶霸都不是什么好人,假设此事反过来,施恩占了快活林,蒋门神使招激武松,武松也会卖蒋交情,去打施恩,因此,武松在这里也是善恶不分,因此,武松醉打蒋门神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为黑势力出头,黑吃黑,他作了其中打手,并不是什么光彩的角色,谈不上扶贫济困,铲除恶霸,只不过施恩给了他钱,给了他恩惠,后来张都监记恨此事,开始陷害武松,最后武松大闹飞云浦,而武松报仇是《水浒》剧里的一个戏核,比较集中的展示了武松这个人内心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被黑暗的现实逼的忍无可忍,此时可以看出武松此人的杀戮心,他杀人之心特别旺盛,张都监等人被杀后,又 杀死张府无辜的一十五条人命,最后杀张都监夫人的刀都卷了,把这些人都给杀光了,后来许多文化评论学者,在看到此处时都觉得惨不忍睹,武松杀完人后蘸着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什么意思?杀
人跟打老虎一样,人还不如老虎,杀一只老虎费半天劲,杀十八条人命玩似的,这些人在武松眼中一文不值,武松这种杀戮,那十五人与他无怨无仇,最后被残忍的杀掉,这其实是他的一种思维,要报仇就报个底,要痛快,所以武松这些所谓的英雄事迹里面没有一项是有充分正义感的,也没有一项是出于快意恩仇的天性所为,因此武松是一个遇事很计较,完全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然后处理一些事情有分寸感,也精明,算计自己的利益,所以武松在这方面不愧是个老江湖。
后来武松上了梁山,他能耐确实很大,人家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武松有本事,武松在上山后,其老江湖也得到了体现,他判断事情能知道大概,重阳菊花会之前他相当崇拜宋江,可是宋江说招安之后,武松对招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这样出身中下层的,尽管是做过都头这样的武官,但是在官员这个体系中,自己很难斗的过他们,经过与张都监等人接触后,他知道这个体系是黑暗的,很难有他的容身之地,所以他很清楚的明白,招安对自己不见的有什么好下场,后来迫于无奈跟着大部队了,征方腊时,武松单臂擒方腊,灭了梁山一盏灯,应该说立了大功,但此时的武松体现了超人一等的清醒。武松不肯回京,回去以后也恐难逃一死,所以后来武松老死在钱塘江下的六和塔,活到八十岁。武松心里知道,自己双手沾满这种鲜血,再来到那个体制内,肯定也不溶于这些官僚,而这些官僚也会因为他能耐大或者对于他这样的人忌惮三分而害他。所以武松索性老守田园,武松在这点的算计上,对个人的利益盘算上,应该说比宋江这些人更彻底,宋江有个大的野心襟怀天下想封妻荫子,而武松不是襟
怀天下的义士,也不是那种救济苍生的大英雄,他只是一个能力超强,维护个人利益的这么一位平平常常的人士。武松的一辈子都在辛辛苦苦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正因为他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这点事他摆弄的特别透彻,他在这个层面上已超越了宋江和卢俊义,最后反而得到了善终,我想这个也是武松的聪明之处,所以说武松并不是个英雄,而是一个有超强能力的、聪明的凡人。
第四篇:水浒传—武松相关情节
《水浒传》武松相关情节
武松,梁山排位十四,星号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因其在家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武松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的性格: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来到景阳冈,突然跳出一只老虎。武松抓起哨棒。老虎先是一扑,武松闪过。老虎又把腰胯一掀,武松又躲过;老虎把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过。武松抡起哨棒,用尽全力一劈,可哨棒劈在树枝上,断了。武松只得空手按住虎头,用脚猛踢,用拳猛打,终于打死了老虎。
2、武松斗杀西门庆:
因嫂子潘金莲药鸩武大郎,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一横,西门庆吓了一跳,认出是武松,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楼下,跌得发昏。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
3、醉打蒋门神:
武松因杀了潘金林和西门庆为哥哥报了仇,并向衙门自首,因此被发配孟州。到孟州后按照规矩新到的犯人要挨一百杀威棒,小管营金眼彪施恩从中调解,免了武松的杀威棒,并因此好吃好喝的待他。意欲让武松帮助他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武松得知后施展神力震惊施恩,施恩当下与武松结为弟兄。打蒋门神前武松提出一个要求,出城后凡是遇到一个酒店,必须请他喝三碗酒,因此十二三家客店过去,武松也就喝了三四十碗酒,快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醉意,却装成十分醉,径直走到店中故意找事,蒋门神听到后大步赶来,武松迎上用“玉环步,鸳鸯脚”踢倒了蒋门神,然后踩住蒋门神,一顿重拳,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武松教训了他一顿,“你把抢来的客店还给人家,今天就离开快活林 再不许回来!”快活林酒店又归还给了施恩。
4、大闹飞云浦:
张团练欲替蒋门神报仇,买通张都监设计把武松陷害打入死牢发配恩州。行至飞云浦,武松识破张都监两个手下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想杀自己的诡计,在飞云浦牌楼前一脚一个把两个公人踢入水中。然后撕开手枷,赶下桥一拳打翻蒋门神的一个徒弟,抢过朴刀,将他搠死,又追上另一个问清是张都监指使的缘由后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他觉得不解气,于是决定回孟州杀死张都监。
性格:武艺高强,勇猛无敌,不畏权贵、有仇必复。
5、血溅鸳鸯楼:
武松一向在快活林帮施恩看场子,谁知有一天孟州城的都监,姓张的,派人带了贴子来取武松往州里走一趟。他是牢城管营与差拨的上司,武松只好跟着去到州城。拜见已毕,张都监对武松爱敬有加,并许将来把丫环玉兰配给武松。武松受此殊遇,誓愿报效张都监。有天晚上武松正在月下舞棒,听得墙外有人喊捉贼。武松心想张都监如此待我,他家里有贼我一定要帮他打捉。于是提了棒就往前厅奔去,谁知倒被都监家奴给拿下。都监及时出现,在武松房里搜出了平时都监的亲戚送给武松的一些金银细软于是把武松绑赴官府,再次发配,目标恩州牢城。途经飞云浦,两个公人正想和对面来的蒋门神的两徒弟下手杀害武松,倒被武松一刀一个解决。武松问出一切都是蒋门神和张都监的奸计,蒋门神仗着姐夫张都监的势力又夺回了快活林,所以一定要杀武松解恨。于是武松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心道: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恶气!回到张都监家里,男女老少一个不留,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将张都监和另一个狗官也杀死,拿过桌上的酒壶猛灌一通,然后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逃出城外,直奔十字坡,投奔张青和孙二娘去了。
性格:武艺高强,勇猛无敌,敢作敢当、有仇必复,不畏权贵但滥杀无辜。
第五篇:《水浒传》人物评析:武松是个“被英雄”读《武松打虎》有感(模版)
武松是个“被英雄”
——读《武松打虎》有感
读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回后,武松的意气和胆量、慷慨和义气深深感染了我,同时也被他酒后打虎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武艺所折服。但是,当我们因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而尊崇他为英雄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文中其中两个细节:
一、“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二、“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细细考量这两个细节之后,我们就不由发现,武松有被英雄主义之嫌,最起码在这一回是这样的。
一个人酒兴的时候或许吐真言,或许行为不理智。而刚好,以上所说正是两种表现,言不慎,行不当。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武松个性,因为这种个性才造就了武松的英雄本色;或者也有人认为,英雄不是完美者,正像人性不是完美的一样。但是,我个人认为,英雄所为应该是由英雄本人的善性所引导的,而武松则相反,他的打虎所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面子、怕人耻笑,是他个人的劣根一面去引导所致。因此,我觉得武松是做了一件英雄主义的事情,而他本人却是被英雄化了,成为了一名被动英雄。
把武松这种表现拿到今天现实生活来说,当我们对一些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等义勇行为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究这些行为后面的真实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赞叹。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被英雄主义的人,例如一些官员,危急时候表现得奋勇当前,大义凛然,但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的呢?我们往往发现他们是迫于压力、迫于面子,硬着头皮“带领”群众,而与平时群众上访吃闭门羹、人浮于事、推卸责任的表现形成极大反差,可以说是反常行为,因为危急时候万一有什么闪失是最容易丢“乌纱帽”的。当然,他们那时候表现出来的“义勇”总是会被放大放大,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传为佳话,于是他们一个不小心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因此,对于英雄的判定我们就应该要实事求是,坚决从人性出发。特别对于媒体们,政府部门们,不能不负责任和急功近利,昧着良心和事实制造一个英雄
出来,装门面、填空洞,刻意树立所谓的楷模,忽悠欺骗群众。事实上,英雄这个词涉及到精神层面,假如“被英雄”泛滥了,那怎么对得起那些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烈士、真正的楷模呢?如今,我们的社会物质上的造假掺假已经相当可怕,如果连精神层面都造假掺假,冒着道德风险,那还有什么人性可言。或许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果,给人们带来可参考的道德追求价值,但一旦谎言被识破被揭穿的时候,又有谁会相信英雄,相信道德,相信媒体,相信政府?
所以说,英雄本来是一个高尚的词语,但“被英雄”多了,英雄就会贬值。正如之前所说,英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纯洁善性所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因为表面做了“英雄主义”的事就可以成为英雄。因此,我们应该要回归人性真善美的本质,做一个主动的真英雄,以负责任的态度去评判一个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