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有感(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2: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跪着教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跪着教书》有感》。

第一篇:《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书心得

读《不跪着教书》反思教学“失”录

濉溪县南坪中心校

田振侠

(电话:*** 书于2011年12月10日)

内容摘要:“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就不要跪着教书”,对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要“不跪着教书”就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垫高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关爱学生,同时也要坚持原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用自己的铁骨丹心去塑造孩子的人格。

近日再次拜读了全国特级教师吴菲老师(原名王栋生)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感触颇深。其中写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看到这句话时,想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千百年来,“严师出高徒”成为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容易导致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关爱学生,而这种生硬的爱,又容易导致学生自卑感重,依赖性强,胆小怕事,个性压抑,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缺少心灵呵护,没有思想尊重的关爱太沉太重,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能承载得了吗?他们能从内心深处接纳吗?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但不意味着教师要“跪着”教书,特别是在原则性的问题面前。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尝试“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时刻怀揣着一颗“尊重学生的心”,做一个学生可信赖的大朋友,悄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我在班级进行过现场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应“亦师亦友”,事实证明这样的师生关系的确有益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我曾经和一位“双差”学生进行两个小时苦口婆心的交谈,之后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年后这个学生告诉我:是老师在那次谈话中谈起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让他油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产生某种信念改变了自己。老师的一次倾心长谈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沐浴了一种无话不谈的朋友般的温暖,产生被尊重后的感动,最终“产生了信任改变了自己”。这段教学经历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为师者走进自己,给予自己心灵对等的关爱。学生是一面面镜子,教师作出了深情投入,在学生身上便会反射出相应的真情回报。学生茫然时,老师做他们思想火把的点燃者,等待他们迷茫时的顿悟;在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做他们前进路上的向导,陪他们一起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在他们快乐或痛苦时,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分享喜怒哀乐。我们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不由自主的爱,它是一句真诚的提醒,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次心灵相通的交谈,这其中都充满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

二、垫高孩子,平等对话

但有时“蹲下来”教书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蹲下身子,平等的内涵停留在孩子水平,与其“蹲下身子”不如“垫高孩子”。这是针对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

情境而进行的反思:一天,我在台阶前与一学生谈话,学生的个子很矮,为了和我说话,他不得不仰着脸。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我蹲下身子,以便和他进行“平等对话”。没想到他突然跳上台阶,站在和我差不多平视的地方。当我问他为什么站那么高,他的回答干脆而认真:“站直了好和你说话呗,你可别把我当小孩子!”乍一看,这不过是件寻常小事,可是细想,他这样做也蕴含一定的道理。蹲下身子,强调的是成人与孩子平等,是成人采取主动地姿态;垫高孩子,强调孩子与成人平等,突出孩子的主动性,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具有主动精神的孩子,垫高孩子与成人对话,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促使老师把孩子当成朋友看待,享受成人的礼遇,如尊重、信任、文明礼貌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走向成熟,学会尊重和信任别人。

三、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但并意味着教师要“跪着教书”,特别是在原则性问题面前。正如吴菲老师所言: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下跪,我觉得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师的词典里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语。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针对校园事故、各种媒体和舆论对学校的负面报道和影响、某些“低素质”家长的错误观念等,无形之中把老师推到了“弱势群体”的行列,这的确束缚了老师的手脚,使老师“讳疾忌医”,在教学中抱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不敢或不愿意“管学生”,有时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做一些“花架子”博得领导、家长的所谓支持、理解和学生的欢心,这势必要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及孩子的真正成长和持续发展。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爱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只有爱生是不够的,还应教育学生从内心中尊师,尊师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现实社会中,会有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其他学生甚至破坏学习环境和秩序的学生。因此,师爱不是解决师生关系的唯一灵丹妙药。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要依法执教、以法治教,教师也可以用惩戒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惩戒要有“度”,这个“度”就是法律,不能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身体、损害学生心灵。

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但一定要坐直了,才能书写壮丽的诗篇。回想当年初涉教坛时遇到的几多不如我意或违背教育良知的事情,“青春年少”的我均能用脆弱的肩膀进行着“可笑”的抗争,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在未来的教坛生涯,面对现实生活中对教育教学不够礼貌的现象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面对那些有着极强可塑性的天真孩童,我坚信自己绝不会做跪着教书的教师,应该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重自己奉献的砝码,用自己的铁骨丹心去塑造孩子们高尚的人格和“侠肝义胆”,成为真正的“中国脊梁”!

第二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如下自我的想法:(不管对错,权当自我记录吧)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我这个老师真的能将这些美好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去呵护,引导他们拥有吗?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三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蒋玉兰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着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用心灵触摸心灵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不跪着教书》看到书名,我在思考着,可能书中说着一些关于教师怎样有思想、冲破应试束缚去育人的文章。猜测着这是一本说教味很浓的书籍,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又想着,为什么是跪着呢?是否意味着,在作者眼中,当代教师在他看来至少还没到“趴着”的地步呢?带着一份好奇欣赏着书本简洁的封面,一行文字映入我的眼帘“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反复将这段话读了几遍,每读一遍,心情就觉得愈沉重。怀着复杂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

第一章中的第一篇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震撼到了我,文章中记载着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读完故事,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假如是我见了小姑娘,会怎么做呢?可能我也会去询问小女孩“宝贝,你为什么把花朵摘下呢?”“恩,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花朵摘下后,她就是去了生命力,会枯萎的。”“我们还可以有很多别的好方法来让奶奶欣赏到大玫瑰。”等等。我想,小女孩听了我的话后,一定会伤心、难过,认为自己做了很糟糕的事情。

我又读下去,发现作者的学生就如我一般认为女孩的行为是破坏公物、不道德的行为。现代人渐渐听由着各种传统道德规则,缺乏了社会人所需的人性美及人情美,那多美丽的玫瑰也早已凋谢。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代蒙童读物中就把“孝”、“信”、“仁”放在“学文”之前,告诉孩子们,做人比学知识更加重要。那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每天对着孩子,有时,我都不知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的人。为了让孩子能长成更加“健壮的大树”,我们给孩子从小就开始剪枝,按着我们的意愿,把孩子的许多坏习惯都给剪掉了,慢慢地把孩子修剪成我们心目中的 1

“好树苗”。而从未去考虑孩子所犯的“错”的本意和初衷,把孩子美好的思想抹掉了。就像上文中所说的小姑娘,她没有成人的思维,只是为让奶奶能高兴一些,做出了摘花这样的错事。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懂得真善美。可我们很少认真想过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孩子的真实的思想。要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孩子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学龄前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你给予怎样的思想环境,她就会形成怎样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在当今大部分家长“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对于孩子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教育,更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

我经常跟我们班的孩子说“你们能原谅同伴多少次的无理取闹,你们的心胸就有多少大。”“小朋友都喜欢那些不计较太多,又会为他人考虑,愿意关心、照顾他人的孩子做好朋友,和他分享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心事。”每每说这些时,孩子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着小脑袋,可是,真当和同伴交往时,有往往把这些大道理抛之脑后。对于孩子,我们也应该向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耐心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为孩子良好的出发点而喝彩。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人性美、人情美,怎样才能做到人性美、人情美。

所以说,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孩子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2010年11月

第五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一针见血,读完耐人寻味。吴非老师在 “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人们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蜡烛等等等等……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怎么叫有思想?想到了这么个小故事《不要考100分》,这几个字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作用。”他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这么看来,两位大家对教育有着明确的理想,这种思想植根于对工作的信念,来源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观念;也因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

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下载《不跪着教书》有感(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跪着教书》有感(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篇1寒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从一开始的认同到叹息到思考,我的思绪随着一篇篇的随笔起伏着。在序言中吴老师写到的困惑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会为......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摘要 石 波 1、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出发,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在他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让他们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到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来读,其实,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我爱读的书也很多。只是一向对专业类的的书籍不大感兴趣,因为说教味太浓,读起来总觉得......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陈肖依)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涪江路小学陈肖依 2014,2) 刚拿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时,觉得书名很新奇,看了作者简介之后真心被吴非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推荐5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教学生涯的开始,我拿到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刚看到题目我有些不明所以:“不跪着教书”,从古至今,教师都是从崇高的,又何来不跪着教书的言论呢?我很惊诧,亦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这是这样的一本书,书的封面和序言写有这样一段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这是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的一篇教育随笔,很遗憾我并不熟悉作者,但还是被题目吸引了。我是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的,只有42页,并不......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龙河初中秦敬原 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