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环保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环保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结合本人从事环保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当的结果,必须依靠发展才能最终环境问题。一是根本转变发观念展。要把环境保护放在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总局中来把握,全力推进源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的观念。要克服发展就是单纯追求gdp增长的错误观念,树立绿色经济发展观。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市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实现的,特别是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生活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工艺技术落后导致的排污强度居高不下等等,这不仅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必然会影响株洲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将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又符合生态环境的规律的机制制度,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走循环经济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转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要抓好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强能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和综合利用,推进企业内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推进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合,使企业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集中布局对环境影响大的重化工工业项目,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合理确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形成区域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三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过去一个时期,我们考察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单纯看gdp,这导致了发展的误区。国际研究表明,国家发展有四类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实物资本和自然资本。如果在经济增长中其他资本增加了,而自然资本减少了,总资本量可能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如果单纯用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可能导致不计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后果。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政绩考核范畴,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一是要保证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公开发布全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开政府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让人民群众了解当前我市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政府为此做出的努力。要认真落实《株洲市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管理试行办法》,依法公开企业排污行为,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二是要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为环保献计献策,鼓励群众对违法排污企业检举报告。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支持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要大力倡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电子污染等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发展环保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广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扶持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占领市场,逐步让绿色消费观走进千家万户。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保事业跨越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污染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不够先进的结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环保事业跨越发展。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要抓住国家在未来3年投入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市重点污染源治理的资金扶持力度。要将环境保护资金纳入 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全市经济增长逐年递增,特别是要加大环保科技投入。要根据全市主要污染源产生的原因,统筹制定环保科技研发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清水塘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彻底解决清水塘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力量对化工、冶金、火电等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开展科技攻关,走依靠科技进步减少污染和发展生产。二是要加快技术更新。株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许多大企业是国家在一五时期投资兴建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使得我市工业生产无论是单位产品还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一些原材料都远远高于沿海发达地区。必须抓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坚决淘汰资源浪费大、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能源和资源及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利用的技术,发展高新产业。三是要改善能源结构。我市工业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电、建材、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火力发电、有色冶炼和化工三个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89.5,烟气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77.9,氨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92.5。必须在这些高能耗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逐步拆除中小燃煤锅炉,消减燃烧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物排放量。尽早规划建设核电站,取代火力发电。制定合理的能耗源价格,鼓励企业和市民使用清洁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从生产源头消减污染物产生量,减少末端治理成本。
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更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环保工作既要靠治理,更要靠制度。必须把加强环保机制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株洲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环境质量政府责任机制。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某一个职能部门是不可能胜任的。要按照《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党中央关于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重要精神,把保护环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环保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治理任务的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同时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和公示制度,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 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好不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都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首先是经济损失巨大。其次,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三,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第四,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同周边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处理不好 会成为外交摩擦的隐患,还会影响我国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解决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明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室内污染和白色污染等问题。
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4、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要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5、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这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尽可能减少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其自发倾向。政府为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6、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参加有关全球环境问题公约和议定书的谈判和相关项目的合作。国际交往中需要处理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人类21 世纪的基本任务。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要发展,就不能不提经济。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首先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毁林开荒、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正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求我们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做起。同时要发挥群众的力量,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
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的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环保跨越式发展?一靠机制、体制创新,二靠科学技术进步。今后技术进步应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既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政府部门应当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这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政府为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起到引导促进作用,还要通过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推动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 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顺应自然是我国千年来的文化思想精华,科学发展观是对其的升华与补充。只有尊重自然,争取与其和谐发展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才能长久得,稳定得发展下去,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看到,在城市的建设中,已经开始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对资源的回收以及对污染物的处理,环境问题也有所改善。虽然不能过分乐观,而且有些地区的环境问题还在日趋严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使越来越多的人致力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一定会有得以解决的一天。
第三篇:时代光华: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学习课程: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87 单选题
1.环境保护有哪些重大意义: 回答:正确
1.A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B 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3.C 对民族的生死存亡、文明的持续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有重大作用
4.D 以上答案都正确
2.从水环境质量来看,我国有多少大江大河属于劣五类: 1.A 25%
2.B 30%
3.C 35%
4.D 40%
3.劣五类的水质指的是: 回答:错误
1.A 有极少使用功能的水体
2.B 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的水体
3.C 有很大使用功能的水体
4.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我国有多少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 回答:正确
1.A 60%
2.B 70%
3.C 75%
4.D 80%
5.生态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回答:正确
1.A 水土保持
2.B 水源涵养
回答:错误 3.C 调蓄洪水
4.D 以上都包括
6.环境问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 回答:正确
1.A 发展不足
2.B 发展不当
3.C 以上都对
4.D 以上都不对
7.我国在发展中存在两大基本矛盾,分别是: 回答:正确
1.A 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2.B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环境约束的矛盾
3.C 以上都包括
4.D 以上都不对
8.在法制方面,我们国家当前面临哪些问题: 回答:正确
1.A 一些地方对落后生产方式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阻挠环境保护的正常执法
2.B 一些地方的执法部门不能够严格执法
3.C 企业守法不自觉,违法现象比较普遍
4.D 以上答案都包括
9.发展一般有哪两种发展模式: 回答:正确
1.A 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
2.B 科学的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3.C 以上都包括
4.D 以上都不对
10.主要污染物包括哪两项指标: 回答:正确
1.A 二氧化硫即大气指标
2.B 水方面指标 3.C 以上都包括
4.D 以上都不对
11.以下哪些是政府在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 回答:正确
1.A 一些地方存在环境不作为
2.B 违规批准危害环境的建设项目
3.C 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环境重大损害
4.D 以上都包括
12.领导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哪些措施: 回答:正确
1.A 地方政府每年要向人大汇报,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
2.B 省级政府要确保出境水质断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C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
4.D 以上都包括
13.对于环境违法企业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回答:正确
1.A 用法律手段加以制约
2.B 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守法企业给予奖励
3.C 以上都包括
4.D 以上都不对
14.和平发展首先是什么的发展: 回答:正确
1.A 红色
2.B 绿色
3.C 黑色
4.D 以上都不对
15.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回答:正确
1.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B 最高人民法院
3.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4.D 以上都正确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心得体会
——绵州路中段社区冯椿森 2014年4月9日城北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党员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幸福和谐新社区”的一次关于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一次大型活动,会上梅校长通过了五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
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统战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
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 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统战成员的本领。新形势下,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
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者的形象。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统战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统战工作的落实。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从思想上
深刻地领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观的正确把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身边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就自己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后的感悟收获,浅谈以下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现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
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
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工作者,我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解决,因此,我要立足本职、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完成做优、做好、我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做好队伍管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作为队内安全管理人员,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员工起到良好的表率带头作用。
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供热服务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进取,在上级领导正确指引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我们的供热服务工作。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国推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中国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和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当前的思维惯性、体制惯性和经济发展惯性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绝非易事。我们虽然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但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怎样
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怎样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却不是发展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换句话,今天出现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和问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非经济因素造成的;今后要实现科学发展,如果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理念、决策、人才、制度做保障,那是万万不成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不是解决发展本身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为科学发展提供政治、文化和社会保证。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生态,也很难保护自然生态。
一、理念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但是要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理解和落实,必须有其他相应理念相支撑、相配合。一是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主体是人民大众,制定政策措施基准是保障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少数人的权益。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质,为其成长、成才、成就事业提供公平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不仅仅要为当代人负责,更要为子孙后代负责。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会有效解决为什么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用老话说,就是解决了立场问题、情感问题。二是要树立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生存于自然的环境之中。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必须珍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我们开发建设的时候,当我们劈山填海的时候,当我们排放污染物的时候,是否会触及你对破坏自然的伤痛,是否会引起你对自然报复的警惕,是否会唤起你对人类共同家园、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感?有没有这种意识、这种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决定着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三是强化实事求是的理念。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码应有的理念,但
当前确实又是很难做到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真实发展的问题,坚决克服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杜绝搞假大空,坚决制止数字造假。同时,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宁可放慢速度、降低位次,也不要没有质量和效益或低质低效的发展。强化实事求是的理念,就是要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地区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不搞投机取巧。四是强化持续长远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哪一项都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摈弃传统的大干快上、立竿见影模式,克服当年红、现得利的急功近利思想。科学发展不能看一时之力、一事之功,而是看谁看得远、谋得深、持得住。精雕细刻出精品,十年磨剑天地间。如果只顾当年、只想当届,如果只想多出政绩、快出政
绩,那就很难实现科学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科学发展是为下届后任的发展,是为子孙后代的发展。
二、决策保证
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如果决策一旦失误,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不必讳言,从政府角度,以往给国家造成损失的最大原因是已经发生的决策失误;毫无疑问,目前影响科学发展观有效实施的最大危险是可能继续发生的决策失误。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化决策机制改革,在落实科学发展中首先做到决策科学化。一是切实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决策。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判明是非、做出决策的根本标准。确定战略、新上项目、制定政策、选人用人等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来取舍。二是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制定决策。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必须充分论证,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能
搞长官意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不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前在决策环节上既要解决情况不明、研究不透、急急忙忙乱决策的问题,以提高决策质量;更要解决上知下晓、明睁眼露、一拖再拖不决策的问题,以提高决策效率。三是按照法定程序和行为规范来执行决策。决策执行率低、执行效果不好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同时,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决策一旦做出,各方面要严格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努力克服朝令夕改、前定后改的问题,更要克服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五年、十年规划”的问题,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三、人才保证
产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科学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企业家的发展理念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决定企业是否坚持科学发展。因此,培养一大批有科学发展观理念和能力的企业家,把推动科学发展变成广大企业家的
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必须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资源环境的保护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的转换升级都迫切需要提高我们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是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的率先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选拔和任用真正理解和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在中国文化背景和现行体制条件下,有没有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如何选拔培养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迫切。一是必须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来选人、用人,拓宽用人渠道,改革选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客观性、公开性、科学性,坚决克服选人用人上的“近亲繁殖”、论资排辈,最大限度地消除用人上的“潜规则”,实施用人上的阳光工程。二是要提高用人标准。要把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能力比较强、脚踏实地按科学发展观干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建立淘汰机制。要提高干部素质,就必须解决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企业、社会其他组织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只有党政机关一直是“铁饭碗、铁交椅”,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一种社会不公。建立淘汰机制,不在于淘汰多少人,而是要通过这种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制度保证
说到底,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必然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靠深化改革、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做保障,不能靠“人治”,不能靠搞运动,不能靠行政命令。除了前面我们谈到的科
学决策、科学用人也必须有制度保障外,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一是深化以转换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型,使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体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必须明确,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亲自开发、亲自建设,更不能亲自生产和经营,而主要是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为科学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抓紧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取消或弱化速度和总量指标,强化质量和效益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二是建立资源和环境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提高各类主体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成本,并强制执行有效补偿制度。三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四是改革招商体制和对外开放模式,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
和水平,让对外开放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服务于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在一次分配中向职工工资倾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二次分配中向农村、向资源环境保护、向科技创新、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在增值税转型,开征资源税、环境税,改革房产税、知识产权转让税等方面大胆探索,为科学发展建立起强有力的税收激励和约束机制。
xiexiebang.com范文网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安吉县教科研中心书记
汪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同志的学习,有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立正确工作方法。学习科学发展观特别要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清醒的认识教育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大事。我们要弘扬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在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上要有新的探索和举措。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
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好今后的教育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指导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当今社会是知识迅速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信息几经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终身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变成了一种需求。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教科研中心是学习的地方,教科研中心的管理者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自身的学习就显的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学习管理者对单位的学风作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的管理者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单位的学风。第二,我们的学习水平决定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前途。第三,我们是否好学,决定我们的单位是否能够成为学习型的单位。因此,我们必须养成一种不但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达到奔跑的目标,在学习中调整方向,在学习中把教师引导到一条崭新的、正确的、通向光明和正确的路上。
二要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教师的本领。教研与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与教学只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整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作为我们教研员必须面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教研员需要潜心研究,改进教育研究方式手段,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深入课改第一线,关注教师实践,关心实际发生的事,从教师实践中归纳提炼,升华出理论,并检验理论,从而使理论更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指导力。理论的源头在实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案例为载体,立足校本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我县目前教育的实际,缩小和周边县市的差距,满足老百姓不但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顺应形势创新思路,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调研反思的优良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对备课组建设的研究,对新课程的研究,对新高考的研究。通过研究反思方法,通过研究创新思路,通过研究提升水平。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自律能力是一个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能力强的人可以摆脱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在敬业和道德路上稳步前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要经常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并把这种作风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09年4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