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感受
大学生活感受
作为现当代大学生,徘徊在80和90之间的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学得更好,如何让自己成长为更容易融于社会的人。本来我们还该怀着希望好好憧憬一下美好未来的,但是现实让我们变的现实,其实这样更好,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在现阶段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好好安排大学自由、空闲的时间,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充实,有展示自己的资本。所以我采访了一位90年的,和我们是一样大的大一学生,是学英语专业的。也许他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许他也有点青春期的叛逆。在他身上我们也许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弱弱的骄傲或是反思一下,也许可以改变点什么。
因为以前听他抱怨过学校的种种不好,我就问他,你考的这所学校是你预期的吗?
他有点无赖地摇摇头说,“不是,不过由于分数的限制,也是没有办法的。谁不想考好一点的学校呢?”
我追问到,那在你上大学之前你预想过你的大学生活吗?你预想的跟现实是否一样?
他沉思了一会说,“恩…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至少在高中时是。但对大学生活还是有所期待的,希望自己在大学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提升,学习更多的知识。可是预期依然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的,但这更多的是由学校自身的硬件设施造成的,在教学资源和学风上还是基本符合我的预期的...我想我还是会好好地学我的本专业的(英语)”
“谁不想考好一点的学校呢”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人内心的希望。在高中时有多少人报艺体,学体育,学播音,学编导…想问问又有多少人是本着个人爱好和兴趣去学的?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文化成绩不高,为了考个好点的学校而学的。其实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报的西大的,好一点的学校师资会更好,学习环境会更好,认识的同学都要好一点。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自己,我们考虑的所有因素都是外部的,对外部的要求那么高,却忽略了自己是否在努力。是否利用好了身边的可利用资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惭愧,不过我从小就喜欢记者这个角色,我想我将来会为自己的这个梦想继续坚持的。
之前期待大学生活跟现实是有一点差距,可我觉得不是因为学校,而是自身问题。我们以前期待的是没有像高中那样严格的管理,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这两点在大学中是充分体现了的。而我们是怎么利用这些时间的?据我了解的同学说“上上课,逃逃课,上上网,睡睡懒觉,偶尔去去图书馆”。这确实就是我们的现状,哪还有埋头啃书的劲啊,英语也荒废了,考4级都还期盼着后面的6次机会,更不会像高中那样因为一个数学答案纠结一中午了。也许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地了解学习和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不知那时候为时是否已晚。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我们不适应的环境,充分利用好可利用资源,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说着“专业”,我就问他,你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学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我是因为喜欢英语专业才学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英语,希望能到国外看看,增长见识,在以前也上过一些英语的补习班。但也有其他的原因,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也在一步一步迈向国际化,需要与国外有更多的交流,这就需要更多的语言人才,就业应该还比较容易吧,所以就选了这个专业。”
其实这道题跟上到题有点相像,我们选专业不是单方面看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看下社会需求和实际用途。虽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没有太多的经历和时间花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还奢望能干出点什么名堂来,兴趣和实际是相辅相成的。
说完了预期,现在要问问他进大学之后的感受了,于是我问他,身在异地的感受和对集体生活的理解是什么?
他很轻松地笑了笑说,“因为高中三年就远离家乡(距离上高中比现在距大学还远些),还比较习惯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可是刚进学校的时候还是有些许不习惯,毕竟周围和你朝夕相处的同学都是不熟悉的。不过现在好多了,现在放假回家反而会感觉有些不习惯。呵呵…对于集体生活嘛,我觉得这个感受一定要和个体生活进行对比才行,各有千秋吧。集体生活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利他精神,和改良自身不足。有很多娱乐活动都是在寝室进行的吧,所以寝室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了大家娱乐的中心。这是小的集体生活,大的就不说了,整个社会都是一个集体。”
这是好多大学生的必经阶段,也是一个学会独立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刚进大学时,你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你,却又要朝夕相处,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像是故意要远离你一样,在这段磨合期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异常的孤独,很想每个星期都要抽空回去,感觉只有家里才是温暖的。但相互了解了后,大家的棱角会慢慢地磨圆,相互适应。成为没齿不忘的姐妹或者兄弟。记得有次班里搞活动,当我们寝室一起唱着SHE《老婆》中“朋友,姐妹,都已不够来形容我们的默契、骄傲、扶持与包容,请记得约定的旅程到永久”时,我满含泪光,我真的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感觉我们就是一个整体,很庆幸大家能有缘聚在一起。我想我们都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的。
接着刚进校时的感受,我又问他,你对现在的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他思索了好久,意味深长地说,“高中是黎明前的黑夜,闯过了这个黑暗阶段,就一片光明。可是冲出黑暗,被暴露在太阳下,却觉得有些刺眼,茫然不知所措。”
这点我与他有深深的同感,在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吧!高中时,在学校、家长的压力下,我们不得不头悬梁,锥刺股,没日没夜的学习,希望能快点熬出个头来。终于等来了高考,在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回报的时候,我们收到了那张通知单,满怀希望地踏上梦寐以求的自由世界,当进去后,我们却傻眼了,原来我们还是喜欢以前的高中生活,喜欢在别人的约束下生活,学习,就像老牛一样,在别人的鞭策下才能犁出让人满意的地。自由,无约束的生活让我们变得不知所措,唯一能做的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接着“茫然”这个话题,我问他,你为什么而迷惘?又是怎么解决的? 他想了很久,像是要慢慢搜集曾经的迷惘,然后缓缓地说“我很想在之后能考个关于历史政治的研究生,但因为我比较懒和自控能力差,无法专注于学习...以我现在的状态无论如何都是不行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一个计划。这是关于学习的,在感情方面也有些困惑,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都有着自己喜欢的人在身旁,有时还是有想谈恋爱的欲望的,但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偶尔还是觉得有点孤独。”
大家都会有迷惘的时候,有些同学是避而远之,有些却勇敢地面对。毕竟避而远之不是个办法,没解决的问题还是在那,所谓逃得过和尚逃不过庙,说不定
以后我们还会无可避免地碰到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得鼓起勇气去面对去学会怎么解决。
谈到了对爱情的迷惘,我就又问他,你对大学生恋爱怎么看待的?
“因为我没谈过恋爱,所以也没有太多的感触,不反对。只是觉得有感觉就争取在一起吧,这也许会激励双方更努力的学习,在更方面都能互相照顾一下,有个快乐的大学时光,说不定以后还真能是互相的另一半呢。但是大学恋爱得有个限度,不要花钱花的太多,用的毕竟都不是自己的钱,用父母的血汗钱去讨好爱的人,这是个很蠢得举动,也不要做出不该做的事。”
有句话说的好“若是大学不恋爱,肯定心理是变态”。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大学太恋爱的普遍性,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十七八岁到三十岁之间是形成亲密与孤独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建立友谊和爱情等亲密情感的重要发展阶段,一个人如果在这一阶段不能与他人进行深层的情感交流,就会陷入孤独和寂寞,而大学生活正处在这个阶段。所以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的,但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自控能力,以免过多地沉溺于爱情中不能自拔。毕竟在学校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我问他,你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的?
他笑笑说“学习是很重要的,在学校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有很多的社会上需要或者自己本身需要的知识。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要花更多心思在严肃的事物上,不要相信娱乐至死,醉生梦死,,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说来惭愧,除了上课,我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就2—3个小时吧。我们的课程比较多,但偶尔会去去图书馆看看英文杂志,或者在网上看些英文的新闻什么的,星期六星期天就去上上自习。其他的时间就跟同学出去逛逛。”
大学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要常常告诫自己学习是自己的事,都已是成年人,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看起来可能会感觉范畴有点大,我们能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不要等以后回头的时候后悔。让知识武装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了解了他的平时生活,我很好奇他这个问题:他一个月的开销大概是多少,他会觉得够用吗?
“1000吧,不怎么够。我的钱一般都花在吃饭上,所以才长那么胖的,嘿嘿…常常都是和同学互相请吃饭,每次大概是20-50元吧,而且不喜欢记账,我想男生没记账的天赋吧,所以有时候连钱是怎么花的都不知道,不知不觉就用完了,可能是吃了就到肚子里了,想要‘翻帐’都不行了”。
据我身边的80、90后的同学朋友们反映他们的钱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也许就是这些原因吧,太喜欢到处搜美食了或者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了。当我们吃了玩了之后,钱也用完了,喊父母再给时,我们会感到异常地内疚,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但是最近我把我用的钱都记账了,把收银条留着,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考虑一下了。“这买了有用吗?”“用的时间多不多?”“刚吃了饭,等一下还能吃得下去吗?”….考虑好了再决定买不买,吃不吃。这是个很节约钱的办法,希望能帮助得了各位钱常常“不知去向”的朋友们。
上个问题谈到同学朋友,我就问了他一个很多同学都会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
他斩钉截铁地说“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我是一个简单的人,别人对我冷漠,我会回一个更冷漠给别人,别人对我热情,我会回一个笑脸。”
这可能会被很多有社会经验的人嘲笑,笑这太太真,太傻了,以后要面对的人我们不仅要以笑脸去回复别人的热情,还要学会用笑脸去面对别人的冷漠,社会就是这样,把人所有的个性,想法都磨得圆滑,没有棱角。但没办法,我们现在毕竟还是大一,还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还没有被磨平,在能天真的这些日子里抓紧天真吧。
接着同学朋友再深入一点的问下吧,我问他,你怎样看待大学的友谊? 想了一会儿,他说道“怎么说呢,我周围的朋友确实很多,但是真心的却没有几个,还没有以前的多。我觉得大学的友谊还是比较纯真吧,大学毕竟不是社会,没有那些争权夺利(即使有,也很少),尔虞我诈。很多时候朋友在一起都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臭味相投,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在里面,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这让我想到了两句歌词“看上去朋友很多,知心的没几个”还有“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难交到真心朋友,那时因为人在小时候的观念的是差不多的,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价值观就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情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也许你觉得真诚重要,他觉得真诚只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的附属品。长大了,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我们关于一个事件的看法完全不同,怎么成为知心朋友啊,你永远无法了解他,他也永远了解不了你。这就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身旁的真心朋友了。
说过了上学期间的事,现在了解下他的假期吧,假期你会打工,自己挣钱吗? 他无奈地笑笑说“肯定想啊,有四个原因:第一是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第二能够赚钱为家庭分忧,第三暑期打工已成为大学里面的一种潮流,第四可以减肥。但是我老爸早就给我安排好了暑假生活,让我去学驾校,我想老爸这样安排还是有他的道理吧,他希望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用。但是考完驾校后我会考虑去打工的。”
现在大学不打工的人很少了,可能是受外国的影响,也许就是他说的潮流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肯定有它的好处,正如上面他回答的。我们想为家里分担些负担,证明自己可以挣钱了,让自己学会独立生活,省去父母的一份担心,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还可以锻炼下身体啊,打工总是需要我们到处跑跑的,这总比每天在寝室呆着不动的好,这也许就是他口中说的减肥吧。而对于现在家长给学生安排的各种活动,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他们为孩子们铺好了路,希望孩子们能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出众,这是中国家长的特性。孩子们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样家长更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让孩子的好的发展。
采访结束了,在问他问题的同时,我也进行了深深地反思。大学四年也许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灿烂,最青春的四年,也许也会是最堕落最糜烂的四年,为了不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老师的渊博知识,珍惜安静的自习室,珍惜广博的图书馆,珍惜与室友朝夕相处的日子。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被采访人:
联系电话:
第二篇:优秀大学生采访稿
做研究,要有自己的体系,要有别人替代不了的角度。
何祚欢
1941年3月 生于武汉
1959年 毕业于武汉一师
1963年 调入武汉市说唱团,专攻湖北评书。曾任武汉市说唱团演出队长、创作组长、团长、艺术指导
现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
理事。湖北
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曲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华中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武汉市
创作中心主任。一级演员。
作品
已发表和出版的作品计200余万字,研究文章近30万字,有专著两册,杂文、小说30余万字。
获奖
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短篇曲艺作品一等奖;
长篇评书《杨柳寨》获文化部举办“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
作、表演双一等奖;
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曾两度被评为“武汉地区十佳演员” 1989年3月 参加“中国评书
十大邀请赛”获“花溪杯”;
1991年 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
1992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 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
“不可替代意识”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也能理解,人人生而唯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重于泰山,而不是粗俗地一贯地谋出名呢?经过了何老师的一番谈话后,笔者认为,如同老早就为人们所接受的“忧患意识”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同样需要在心中树立起“不可替代意识”。
聊起何祚欢,人们每每想到的就是他讲评书一流,可惜,就像“了解钱钟书,大家只知道他博学而并没有注意到他也是个多识的人一样,其实他自己有很多观点,如写在人生边上的观点”,何老师也有许多还不为人知的方面。关于最近启动的《武汉城市记忆工程——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史》项目,他是这样说起自己做关于武汉工商业家族采访的原因:“我全身心投入《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史》这项工程,它对我在写书说书上带来的帮助已不重要了,而对这个城市来说是一次抢救性复原历史的机会。从每个人的口中记录一些谈资,积累的总和就是武汉的历史。它的紧迫性在于,这几年内不抓紧进行采访整理,有很多人就要告别人世,把历史的记忆带走。其目的是为后人留下研究武汉商业文化的原始资料。”是的,在这一点上,为武汉留住工商业家族史,他是第一个人,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缺口并及时补救的人。
在听何祚欢讲关于研究和教育的看法时,我们隐约感受到作为一个大家,其显现出的“不为人所能替代”的风范。由胡适论《三国演义》说起,再到中国新史学开山鼻祖王国维,他
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做学问,要像他们两一样,看待一个问题时有自己的体系,有别人替代不了的角度。”教育也应如此,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或老师的老师教的内容授课,在应试教育熏陶下的学生只求一个答案,那么学问永远都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记得我还跟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当老师了,教过拼音,教过修辞。我跟学生说这样是„b‟,那倒过来呢,是„p‟,记住了没有?大家都记住了。我用相声给学生讲修辞、讲顶真、讲重复,老百姓爱听,我就用这种方式教他们,大家就都懂什么是修辞了。所以说,不管用什么方式,懂了就是目的。真传就是一张纸!”
只有真正去思考、理解一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变着法子,横着说、竖着说、打乱着说,用自己擅长的、熟悉的和大家喜欢的方式传播思想。
“那何老师您是如何想到要写书的呢?”
“第一,如果照着别人写好的说书,那不是我的表达方式。第二,不能光知道说书,否则成了赚饭钱的工具;事实上,评书不允许只知道说书,譬如讲到中国古代朝代时,就有必要知道相关的知识,在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必然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这些都可以运用到评书中。而我思考的东西,我的认识和想象都成了我创作小说的来源。我希望,我的创作是不受时代限制的。”
影响人的艺术
笔者想,一个人如果活得唯一且不可替代,那么他一定有某些方面是走在前头并且影响着后人的。“一个城市,拥有老百姓自发热爱的家喻户晓的艺术家,是一种幸福。就像北京拥有侯宝林,天津拥有马三立,铁岭拥有赵本山,武汉也拥有何祚欢。”没有一个武汉人不认识何祚欢,武汉人听着何老师的评书长大。那为什么他能在武汉人心中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呢?笔者认为,首先他是一个能想得清楚和说得清楚的人。他的思想不是只狭隘于一个领域,而是在多个方面都深有见解。正如他所说:“所有的文艺家都应该是杂家,搞艺术的人决不能单一发展。”
何祚欢答学生问(略)
何祚欢是个随遇而安、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他说只要生活保持基本水平,工作匀速运动就可以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他秉持着自己的学习理念,以一个清醒的头脑时刻思考着,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和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武汉这座魅力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大学生活感受
大学生活感受
记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入学之初都会得到一张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让每个哈佛学子在大学里“知道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是自己不应该做的”,然后“沿着别人已经铺好的轨道而不是自己的速度快速奔跑”。然而,当我半年前初来乍到之时,却也曾向往过能有这样一份计划。
跨入大学校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迎面吹来是新鲜的空气。大学校园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熟悉的叮咛与嘱咐,做什么事都得自己来。丰富多彩是大学生活给我的另一种新的感觉。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团体,如院学生会,系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队等等。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活动,所以说大学生活每一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
2009年的9月我经历了大学中的第一个项目――军训。在军训的生活,我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苦中带乐。军训生活中,我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新的朋友。在我大学生活感受的白纸上画下了第一笔。
大学虽然远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但我却走进了友爱的天堂。在宿舍里,大家互诉心事,交换心得;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虽然我的大学生活只开始了半年,但我已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团结友爱的温暖的大家庭.大一的生活是多姿多彩,与紧张和学习繁忙的高中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我认为,大学的生活就是轻松度过,于是我渐渐忽略了自己的学习,直到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经过了一学期,回顾这个学期,我才发现我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学期.此时,我才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学生活虽然很自由,很精彩,但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得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就我个人而言,大学生活既自由,又丰富多彩,也有卸不下的责任。首先你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成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法律观的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你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然后是学会思考。人的思维活动丰富,你要学会思考问题,还有辨析问题的能力。因为人终将走向社会.最后是学会求知,这个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在大学里学会求知,就是有了自学的能力,脱离了老师,你仍然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你想知道的东西,知识是不断完善更新的,总有学不完的东西,但绝大部分东西都不是老师讲的,老师只是领路人罢了,让你知道怎么去学习,去掌握一本书的精髓。而不单纯是这一本书本身。因此,我认为在大学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相当中要。
这是我一个学期来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感想.我们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充分利用在大学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不仅要在学业上提高,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第四篇:感受大学生活
感受大学生活
姓名:刘勇学号:20132615班级:13级服装设计
走进大学快了一年有余的我,虽然仍怀着以前的激情,期待着自己的精彩,但是与梦想中的大学生活相比。当初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被学长学姐的热情接待和帮助感动了,于是,那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就出来了,那就是,到明年等我大二的时候我也要做接待的人员,因为现在我知道被带的人的感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感触颇深,这可能就叫“痛并快乐着”吧。
从高中步入大学,从少年步入青年的缘故,近期对自己人生的未来思考。每每想到大学毕业后,自己就要面临工作、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总会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你开始准备好了吗?
步入大学校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学校园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熟悉的叮咛与嘱咐,做什么事都得自己来。丰富多彩是大学生活给我的另一种新感觉,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简直就是快乐的天堂。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团体,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活动,所以说大学生活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
上课时间到了,有人晃张地边走边用早餐。厚得像砖头一样的课本永远是枯燥无味的,而老师却从来不在乎这一点,依然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课本翻页的速度如同一阵风吹来,哗哗地从第一面转眼间到了第三十面。课堂上睡觉者有之,坐在后排谈笑风声者有之,整天喊着减肥的口号而此时零食不停的女生有之。当然,也有被喻为珍稀动物的认真听课者有之,这一千姿百态的场面、这一对比鲜明的场景,为什么没有摄影师拍来拍呢?说不定能拿个世界摄影大奖也未为可知。
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平台,是成就人生梦想的摇篮,而在这关键的四年里,每位大学生要做的,恐怕就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积累一定的知识,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而这四年怎么过,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现在有些大学生迈入大学门槛后,很容易被大学表面的安逸生活所迷惑,四年过后,轻飘飘地走进社会,得不到认可,又会埋怨社会对自己不公。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最终顺利地踏入社会,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在这人生重要的四年中不留遗憾,靠自己的奋斗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最令我佩服,令人羡慕。
大学生活虽然很自由,很精彩,但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小的来说,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提着未来前途的担子;大的来说,我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得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决不可胡作非为。就我个人而言,大学生活也是如此。大学生活给我的还远不止这些,这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总之,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
我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带着自己的理想,步入了大学的殿堂。很多人说大学
生活是很轻松的,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过去三年的大学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忙忙碌碌。我的信念一直是把每次学习、每项工作作为一个对自己的考验,完成他们就像在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一样。完成一个又紧接着做下一个,而考验就来自于日常的学习、活动与工作中。所以过去的三年,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得到了锻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使自己的性格得到健全。
大学时光还要继续,未来的道路阳光与风雨兼程,也许远方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无论怎样,我们依然要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向,因为我们期待着苦尽甘来,我们憧憬着雨后的彩虹,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生活下去,不再虚度青春年华,我们对得起生活,生活也就对得起我们。相信自己,在大学这片无垠的土地上自由的奔跑,在未来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第五篇:大学生活感受
大学生活感受
十年寒窗磨一剑,那些刻苦铭心的日子如今仍旧历历在目。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深刻的理解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有意义,栉风沐雨我们一同走过,风雨同舟抵达美丽的大学校园。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是那么的激动,又是那么的神往……转瞬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三个月,我收获喜悦,收获成长,或许其中夹杂着泪水,但可在内心深处的是点点滴滴的快乐与成长。
在刚入学的时候,我曾经迷茫,大学是一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在这个舞台上我居然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在一次又一次的社团面试中失败,学习上更是不如从前得心应手,没有了中学老师的悉心指导,少了好多朋友。我开始怀疑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学吗?
也许是在一瞬间一同涌上的孤独与无助让我瞬间成长,我逐渐明白了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不论是配角还是主角,都有着各自的精彩,那我们何不努力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都渴望乐观积极而不是盲目冲动,大胆而不大肆妄为,敢说敢想而不空想,深思探究而不乱想钻牛角尖……那就让我们把握青春,在这里锻炼自己吧!在组织活动中留下你辛苦的身影,在社团活动中展现你最美丽的风采,在志愿活动中贡献你的一份力量。在这里你得到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人生最宝贵财富。
在这半年的大学生活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自己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对待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要用一颗仁爱的心,祝福别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因而奋斗是永恒的主题;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我们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追寻梦想的过程是苦涩的,但只有经过磨砺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内涵。不要让不安的心被浮躁占据,而是驾起灵魂的翅膀在校园里汲取知识,在不同层次的人群里学着更好地做人,四年的时间里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我们是始终坚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再远,没有度过寒冬不知春的温暖,也没有走过沙漠不知水的甘甜,没有经过失败不懂成功的喜悦。因为年少轻狂,我们很可能会失败,可也正是年轻给了我们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资本。只要我们满怀激情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我们终究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