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胡锦涛主席“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主席“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心
得体会
“五四”运动辉煌90载,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前夕,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各级团组织回顾过去、了解历史,帮助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号召当代青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条希望,指明了当代青年前进的方向,对于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把伟大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深入理解贯彻“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我部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
一、集体理论学习
对于“五四运动”精神实质和基本经验的了解仅靠文献文字的记录略显枯燥单薄,为使成员对其有快速直观的认识和立体生动的印象,我部组织成员观看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负人民的重托,不辱历史使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历程的资料片。
通过资料片的观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能没有创新意识。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鲜明风格和政治优势。同样,我们这些将成为未来中流砥柱的广大青年们更应该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精髓。
二、座谈讨论交流
通过资料片的观看,我部成员对“五四”精神都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但思维与理念需经碰撞才能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我部负责人带领大家回顾了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并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做了简短介绍并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了讲话精神,详细解读了胡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向同学们传达了党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分析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支部成员参与互动,热烈讨论。
同学们普遍认为作为在校大学生,对祖国最好的贡献就是勤奋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基础。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青年人,不能忘记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不能忘记那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能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能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为国家富强而奋发图强,我们责无旁贷!
正当我们祖国日益强大,繁荣昌盛的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传承五四精神,缅怀革命岁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发愤成才、创造崭新业绩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青年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
2012年5月10日
第二篇:2016学习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16学习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领会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给予了概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壮哉斯言。青年最富有梦想,最富有朝气,在“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岁月,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期,广大青年临危不惧、奋勇争先、开拓创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曙光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今天,经济崛起与社会转型两大历史命题横亘在青年面前,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土地上,之所以要凝聚青年同心共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原因有二:一是当下社会大变革中的青年“有点烦”,面临“成长的烦恼”;二是价值多元时代的社会共识“有点乱”,让青年成为“迷途的羔羊”。
方此之时,青年更应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人生所向。既有远大理想,又要务实肯干;既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又要看到问题解决的必然性;既要追求当代青年的个性飞扬,又要肩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唯此,方不负青春梦一场,人生走一遭。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的确,理想虽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体面的工作,领一份优厚的薪水。但若没有了理想,青春将黯然无色。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追寻的不正是一种更丰盈的人生,更纯粹的精神高原吗?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之利、一时之失,眼界更宽、胸怀更广。有理想,更要有行动。任何不付诸行动的理想都是空谈。如果人人坐而论道,海阔天空,理想如何实现?社会如何转型?中华民族如何复兴?中国梦如何实现?大志者大为,小志者小为,但我们都可在生命的旅途中,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青年,不仅要当一个理想者,更要做一个建设者,因为,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进步一大步。)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学考察,出席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鲜明地回答了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北大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近一个月来,北大先后召开全校中层干部大会、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五四理论研讨会,迅速在全校掀起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本网特刊发评论员文章,以引领师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讲话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深刻领会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理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高校用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统领办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加快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有利于在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构建共同价值,形成价值共识,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的正能量。
要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凝聚着全党全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符合大众化、通俗化要求,让人记得住、推得开、用得上。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与“五讲四美三热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以往我党倡导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对这些价值理念进行了高度凝练和升华。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既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使中华传统美德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辩证对待、合理扬弃。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同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相斗争的一面,又有同世界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狭隘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积极扬弃和现代超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人人参与,人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 于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首先,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北京大学始终坚持实践育人,多年来已经形成运转良好的育人平台和育人特色。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学术科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扶贫支教、就业创业、勤工助学、骨干培训、海外实践和军事训练等行之有效的育人平台,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开展“三个倡导”活动,引导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逐渐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其次,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北大独特的校情校史决定了五四精神就是北大传统,北大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要把核心价值观与北大传统、北大精神有机融合,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空气养人”的浓厚氛围。再次,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党的建设。要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建、促进党建。
高校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高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高校教师要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高校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潜心治学、倾心育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教育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各门课程之中,既言传又身教,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科学认识、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专业研究方面,高校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梦的强大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需要重提文化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已在全国兴起新的热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是面对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一种文化自觉。
核心价值观的阐释需要重提文化自觉
任何社会共同体都是文化共同体。核心价值观反映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与追求。核心价值观的阐述与建设,是文化自觉的体现。人是符号动物,人类生活依赖符号价值的认同而生存。人类早期生活的礼仪、图腾、宗教、村落习俗等,都是不同文化群体所看重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结果是塑造了一种规范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的意义世界。所以,文 化自觉,其实是一种文明自觉。不论是那些古老文明国家,还是现代民族、那些成熟的现代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如此。一个民族对核心价值的解释,关乎它的文化传统、社会理想、行为秩序,构成了它的文化优势与特性。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述,“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在50个以上的世纪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中国人没有停止过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将厚德载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理念,反映出儒家文化传统的哲学理念,其价值自觉与文化自觉是联系在一起的。从文化复兴到19世纪,欧洲社会进化、进步、启蒙理性的理念,同样具有很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觉”,最终形成“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的文化诉求,支撑、影响了现代化的进程,成为一种文明遗产。
今天,在全球化以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提出来,既包含了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肯定与追求,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认同。
面向全球化,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
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把不同民族日常的经济与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全球化的开放性来展示不同国家的“伦理风景”——使各民族找到文化观照的“镜中我”。这是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球化现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世界各民族已处于跨文化、跨民族的学习、比较阶段,孤立生存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我们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发展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政治自觉。
以文化自觉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有问题意识。中国社会转型正呈现出多阶层价值秩序的混乱。郭美美事件、“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雷振富事件、厦门公交车爆炸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等问题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显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失范、信仰缺乏。凝聚社会共识,要解决好底线秩序、底线伦理的问题。底线伦理,就是中国文化讲的“和而不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界限。为此,我们特别需要形成“市场化社会”的文明秩序,重建敬业、诚信的“礼义之邦”。
以文化自觉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教育为基本途径,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教育是文化的再生产和价值观的塑造。教育,要启发人生活的意义与理想,(它应包括国民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价值观塑造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教育的重心应是与全球文明相接、与文化传统相接的人文素养,要让年轻一代真正领悟、体验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使之成为民族的文化工程。培育以公民素质提升为基础的新习俗、新风气,落实到社会个体、群体的日常习惯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只靠文化产业园的产值是堆积不起来的,更不可能只靠媒体工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创造出来。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一种价值观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没有价值观的力量,就不会有文化影响力、文化吸引力。
以文化自觉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推进制度、制度文化的完善。最成功的社会治理,是将文化融入制度,用制度体现文化。我们要探讨“什么样的制度能培养成好的习惯、好的管理风尚?如果大家都只相信潜规则,那就说明制度管理的无效。价值观、习俗、道德的认同,应重视制度、制度文化的培养。如社会保障制度、公共产品的均等化、社会分配制度等。通过不断完善与公平、法治相关联的基本社会制度来重塑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中观、微观的制度、规则。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价值内涵的贯彻,既表现为制度文明的结晶,又成为社会和个体正向的价值追求。
以文化自觉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把价值观学习与心理建设结合起来。制度、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文化自觉,意味着要文化个体依然会直面很多转型期的利益冲突、会 面对很多无奈的选择及心理纠结。核心价值观学习,应该走向信念、信仰的层面。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意义的中国人,对人、社会、历史的认知框架,不是西方的“主观”“客观”二分体系。中国的世界观,更像是一种基于“内”“外”的思维维度。中国人懂得更接近“内”的概念——“心”这个范畴。如“将心比心”“心平气和”等词,是把“心”作为自我、人际关系、内外平衡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国古人谈及的“诚、正、仁、爱、恕”等,恰恰就是今日社会所追求的真诚、共存、和睦、温和、宽厚,其文化语境包含了自我体验、心理修养与道德伦理的认同。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以文化传统的“智慧”来引导伦理生活与心理生活的平衡,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公民素质,形成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慎海雄: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青少年 领导干部 文化工作者身上下功夫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他要求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落细、落小、落实,可记、可学、可行
伏尔泰曾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在中国梦振奋中国心、全面深化改革启幕扬帆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促人奋发,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无可辩驳地表明,一个民族,有着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有前途和希望;一个国家,有着全体社会成员认同并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有良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反,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的命运。国家的崛起,经济等有形的物质成果是表象,文化才是深层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核心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
正因为如此,要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风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是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
“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之所以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因为践行价值观最基础的主体是个人。一个社会,公权力所及的范围是有限的,价值观大量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深处,落脚在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琐碎小事,恰恰是在小事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择善而从、从善如流。中华传统美德之所以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灵,广播于庙堂到草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规范具体而明确,从“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标准,到“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从“忠孝悌慈爱”的为人之道,到“恭宽惠敏信”的为政之要,实际上就是落细、落小、落实,可记、可学、可行。
落细,就是要针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细节抓起,从习惯养成做起,持之以恒、不断校正。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上,目标要细,要求要细,责任要细,措施要细。只有各种条文规则极具操作性,才不致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细节上暴露的问题,也容易发现和解决。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从细节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能让“沙子”影响我们的大业。
落小,就是不能大而无当,而是要把握价值观传播的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离你我他并不遥远,就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要通过对各种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的传播,让人们真切地感到,在我们这个社会,好人毕竟在多数、正气终究占主导;与其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如你我他身体力行,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重信然诺、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要从具体行为入手,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自觉将爱与善播撒,让向上向善向美的良性互动更多涌现,让核心价值观变成社会主流。
落小,还需防微杜渐。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在价值观的培育上尤其如此。“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不拘小节、“积于忽微”,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整个价值观的扭曲乃至道德的沦丧。一个社会的风气形成,也同样如此。落实八项规定,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坚持反“四风”,实质也是从小处抓起,倡导社会风气的改善。
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美好的氛围取决于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重在知行合一。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信用记录,健全征信系统,惩戒失信行为,强化核心价值观内外约束力。
要在三个重点群体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还必须抓住三个重点群体。
一是青少年。习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寄托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我们要着眼于青少年成长的生理特点、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价值观。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少年总是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学校、社区中,他们的价值观还不成型,因此家风、师德、社风等对他们价值观的建构极其重要。
二是领导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树正气必先正官风。这不仅是因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是抵御“四风”的精神之盾,更在于领导干部的言行作为,决定着社会风向。
三是文化工作者。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工作者培育核心价值观责任重大。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文化人,不仅要“才华馥比仙”,更要“气质美如兰”,始终意识到,自己创造的文化产品,是恶俗还是崇高,是促狭还是开阔,是偏激还是平和,对全社会的价值观影响巨大。文化应该成为产业,但文化产品不能金钱至上。文化是用来育人的,要用道德能量唤醒社会良知。文化工作者如果放弃了价值自觉,遗忘了社会责任,那就如韩愈所说“琬琰易羊皮”——将绝世美玉去换成了廉价品,将助长全社会价值观的迷失。
今天如何做一个文化工作者?总书记的故友、河北作家贾大山就是一个楷模。据贾大山的学生康志刚回忆,贾大山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用清凉祛浮躁,正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针。希望全社会携手共进,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第四篇:关于胡锦涛主席五四90周年的重要讲话感想
关于胡锦涛主席五四90周年的重要讲
话感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送给当代青年最真挚的一份节日祝福,体现了中央对青年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说,一遍遍诵读胡锦涛总书记给支教团的回信,感受到总书记深切的关怀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建团90周年之际,总书记又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清华大学的同学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一直十分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时给我们提出殷切希望,今天总书记又为我们送来节日祝福,让我们倍感振奋,真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学生寄予的厚望。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青年节之际来到同学中间,今天又一次与青年学生共庆盛会,满怀着对青年学生的期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说,2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农大看望师生,回想起总书记不时向我们挥手的场景,内心激动无法言说。今天,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再次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祖国的未来属于中国青年,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让我们充满自豪,信心百倍。一位来自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生说:“我想我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一刻内心的感动与热血,并将融入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会让祖国失望。” 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复旦大学正在西部支教的同学表示,总书记的5点希望言辞恳切、句句入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毕业后到西部工作的决心。南开大学学生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尽情展现人生价值。山东大学学生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唯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民族复兴和祖国未来贡献力量。江南大学同学表示,总书记强调要“与人民相结合,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这既是青年运动的前进动力,更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说,总书记强调要既认真学好基础知识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既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我们要按照这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四川大学学生党员说,总书记的讲话深化了我们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认识,我们要用激情、青春、智慧和力量创造于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用奉献和奋斗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兰州大学同学表示,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壮丽的伟业正召唤我们为之拼搏,美好的蓝图正等着我们去实现。
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组织好、引导好、服务好青年。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党组织负责同志表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身以立学为基,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育人能力,立足本职、心系学生,以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团委表示,要牢记总书记教导,主动适应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团干部和辅导员说,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争当奉献社会的模范,争当促进和谐的模范”,我们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养成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培育青年学生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观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深刻指出,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因此,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提高青年一代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拔尖人才,担负起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始终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刻苦学习,勇挑时代重任。
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青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当代青年,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青年学习成才、成长进步创造了空前良好的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任务也为广大青年施展本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条件,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就是中国青年面临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技能、积累工作本领、塑造创新思维的黄金年代。在这期间,人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愿望强烈,学习的热情高、记忆力强、精力旺盛。在当代,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必是学习型社会。而一个社会前进的步伐,与青年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尤其要勤奋学习,引领时代前进的脚步,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观点,学习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不负时代、人民和国家的重托。
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竞争。而学习,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是创新能力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基本实力来源。学习是青年成才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和源泉。不好好学习,不以学习为基础,成才和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广大中国青年,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既认真学好基础知识,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既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既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又努力掌握实用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广大青年要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这也是广大青年保持生机活力,保证方向正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结合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为中国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为当代青年建功立业明确了前进目标。广大青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信念·责任·实干·创新
——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5月15日下午,学生处在综合楼1101会议室组织召开“信念·责任·实干· 创新”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团委、专职辅导员、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大家共同畅谈中国梦、青春梦。学生处处长陈谊主持座谈会并传达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座谈会上,师生代表分别结合实际,围绕讲话精神畅谈体会和感受。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点希望,为当代青年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座谈会上,辅导员冯靖老师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不是用来享乐的,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懈怠,要倍加努力,为实现青春梦而努力奋斗。”辅导员赵媛老师说,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要把握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努力践行,勤于实践,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增添青春正能量。来自商旅系的学生代表侯伟伟说:“作为上农的学生,应将上农梦、青春梦、中国梦结合起来。以“青春中国梦·源远农耕情”为主题的“上农之春”文化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青春的机会,让我们领会到上农精神的所在。”动科系学生代表舒雪林说:“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绚丽的时光,不应被乌云密布遮盖了属于我们的阳光。追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不要害怕,即使前路遍布荆棘我们依旧要勇往直前,就像冰心笔下的一江春水,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也要奔流入海。”
学生处处长陈谊要求大家要深刻理解 “五个一定要”的殷切希望,准确把握人生方向,练就过硬本领,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主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要深刻理解总书记讲话中的人生箴言和青春寄语,倍加珍惜青春,自强不负青春,有成无愧青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座谈会为青年学子进一步学习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光荣传统、勇于开拓创新搭建了交流平台,对于引领青年人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