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生心脏中心进修学习的经历心得体会
我于12月初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伴随着很多新的体验和收获。现在把这半年来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习的情况总结一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北京大学的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于1918年, 是与北京协和医院同期建院的我国老牌医院之一,也是解放前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资、管理、建设的医院。医院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占地面积不大,但范围不小,有职工2351人,当置身于医院中时,会发现一切都井井有条,就诊环境十分温馨。
经过隆重的开班仪式及一周的进科培训后,就进进了紧张的临床学习中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设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变态、血栓栓塞、心脏外科及血管外科等专科,中心主任为中国血汗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心脏中心科室管理规范。每周一上午各科室组织进行大查房和病情讨论。心脏外科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浏览心脏彩色B超、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前资料,确定医治方案。排出一周手术。对疑问危重病例,参加周一下午的心脏中心疑问病例讨论会。经管医生需制作幻灯汇报病情,各位专家讨论分析可能病因,做进一步相干检查,诊断,确定医治方案。心脏中心每周都有2-3次学术讲座,先容心脏疾病的检查及医治新进展,要求接收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必须参加,实行学分制,需要修够相应学分后才能顺利结业。心脏外科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周本科室研究生每人浏览并翻译一篇英文文献,制作成幻灯情势向科室全体医生进行讲授。每个月科室召开一次科研例会,拟定与临床相干的研究课题,汇报科研进展。其间我积极参加心脏中心及心脏外科组织的业务学习,使自己的进修生活更加充实和成心义。这儿的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对下级医生及进修医生提出的题目有问必答。十分重视对下级医生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该医院心外科分为三个手术组,每周10-20台手术,我所在的小组以复杂先心病为主。期间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单心室、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管畸形等疾病的手术医治有了较深的熟悉。对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轻症法洛氏四联症常规采取右边腋下小切口手术医治。切口隐蔽,不锯断胸骨,保持了胸廓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微创及美观效果。冠心病搭桥手术基本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是常规手术,天天2-3台,搭桥技术熟练。重视动脉血管桥的临床利用。70岁以下患者常规采用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并使用内窥镜辅助获得大隐静脉,对患者下肢美观性较好。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抖的外科医治,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的同时行射频消融手术,一期医治房颤,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对大动脉外科疾病的医治,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手术、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技能非常高深。心脏外科医生知识全面,与心脏外科手术密切相干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监护都隶属于心脏外科。心脏外科医生是多面手,除平常的手术还帮助ecmo的管理。而且需要担当平常心脏监护室的值班工作,每一个外科医生都需要在心外科监护室轮转工作一年。熟练把握呼吸机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机地使用,腹膜透析技术。只有把握监护室的基本技术,才能做到对重症患者病情变化了然于心,对疾病熟悉、术后病情变化,转回有全面的判定。其心脏手术的管理让我赞叹的第一是硬件方面:每例手术都利用全面的监测手段,除桡动脉、中心静脉监测外,常规使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锲压。触及心内操纵手术,术前、术后利用食管超声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对低心排的患者术后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而非经验来估测。体外循环常规实施血液超滤,利用充足的血液制品。重视心肌保护,在心脏停跳期间下降室温,使用变温毯,心脏局部降温,定时灌注心肌保护液。第二就是所有员工工作态度认真,不管碰到甚么情况,仿佛历来不会失往耐心。监护室护士负责,培训水平高,对病情变化能及时判定,并向医生反映,使病情得到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记录具体,真实。固然手术量其实不十分大,但是工作量却很大,不但由于她们的工作程序要繁琐很多,也由于她们严格遵守制度,对每项都要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令我感慨很深。我想,在我们的平常工作中,比高精装备更需要的是良好职业培训和充分的耐心。除此以外,医院人性化的管理也给我很深的印象。进出住院部大楼都需要持工作证件或陪护证方能进进,24小时严格检查。进进大厅后每一个电梯均有专职的电梯司机,维持上下电梯的秩序,使电梯使用效力最大化。并使急、危、术后患者得到及时转运。医生、护士给予患者解释具体,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全国着名三甲医院之一,该院接收很多来自各地的参观、访问和进修医生。继续教育办公室员工们不但友好和善,也善于和学员交换沟通。屡次组织活动与学员联谊,并赠予记念品与礼物。特别是当春节因值班不能回家,大年初一医院书记及相干领导与未回家的学员一起共进午饭,让人感动。
我回首这段时光,审阅本身的改变。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日子,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使我院的心外科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二篇:医院:医生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培训心得
我于12月初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现在把这半年来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习的情况总结一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北京大学的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于1918年, 是与北京协和医院同期建院的我国老牌医院之一,也是解放前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资、管
理、建设的医院。医院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占地面积不大,但规模不小,有职工2351人,当置身于医院中时,会发现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医环境十分温馨。
经过隆重的开班仪式及一周的入科培训后,就进入了紧张的临床学习中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设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脏外科及血管外科等专科,中心主任为中国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心脏中心科室管理规范。每周一上午各科室组织进行大查房和病情讨论。心脏外科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读心脏彩超、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前资料,确定治疗方案。排出一周手术。对于疑难危重病例,参加周一下午的心脏中心疑难病例讨论会。经管医生需制作幻灯汇报病情,各位专家讨论分析可能病因,做进一步相关检查,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心脏中心每周都有2-3次学术讲座,介绍心脏疾病的检查及治疗新进展,要求接收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必须参加,实行学分制,需要修够相应学分后才能顺利结业。心脏外科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周本科室研究生每人阅读并翻译一篇英文文献,制作成幻灯形式向科室全体医生进行讲解。每月科室召开一次科研例会,拟定与临床相关的研究课题,汇报科研进展。其间我积极参加心脏中心及心脏外科组织的业务学习,使自己的进修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儿的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对于下级医生及进修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十分重视对下级医生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该医院心外科分为三个手术组,每周10-20台手术,我所在的小组以复杂先心病为主。期间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单心室、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管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轻症法洛氏四联症常规采取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隐蔽,不锯断胸骨,保持了胸廓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微创及美观效果。冠心病搭桥手术基本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是常规手术,每天2-3台,搭桥技术熟练。注重动脉血管桥的临床应用。70岁以下患者常规采用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并使用内窥镜辅助获取大隐静脉,对于患者下肢美观性较好。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的同时行射频消融手术,一期治疗房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大动脉外科疾病的治疗,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手术、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技巧非常精湛。心脏外科医生知识全面,与心脏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监护都隶属于心脏外科。心脏外科医生是多面手,除了日常的手术还帮助ecmo的管理。而且需要担当日常心脏监护室的值班工作,每个外科医生都需要在心外科监护室轮转工作一年。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机地使用,腹膜透析技术。只有掌握监护室的基本技术,才能做到对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了然于心,对于疾病认识、术后病情变化,转归有全面的判断。
其心脏手术的管理让我赞叹的第一是硬件方面:每例手术都应用全面的监测手段,除了桡动脉、中心静脉监测外,常规使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锲压。涉及心内操作手术,术前、术后应用食管超声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对于低心排的患者术后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而非经验来估测。体外循环常规实施血液超滤,应用足量的血液制品。注重心肌保护,在心脏停跳期间降低室温,使用变温毯,心脏局部降温,定时灌注心肌保护液。第二就是所有员工工作态度认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似乎从来不会失去耐心。监护室护士负责,培训水平高,对于病情变化能及时判断,并向医生反映,使病情得到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记录详细,真实。虽然手术量并不十分大,但是工作量却很大,不仅因为她们的工作程序要“繁琐”得多,也因为她们严格遵守制度,对每一项都要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令我感触很深。我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比高精设备更需要的是良好职业培训和充分的耐心。除此之外,医院人性化的管理也给我很深的印象。进出住院部大楼都需要持工作证件或陪护证方能进入,24小时严格检查。进入大厅后每个电梯均有专职的电梯司机,维持上下电梯的秩序,使电梯使用效率最大化。并使急、危、术后患者得到及时转运。医生、护士给予患者解释详细,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全国知名三甲医院之一,该院接收很多来自各地的参观、访问和进修医生。继续教育办公室员工们不仅友好和善,也善于和学员交流沟通。多次组织活动与学员联谊,并赠送纪
第三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于12月初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现在把这半年来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习的情况总结一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北京大学的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于1918年, 是与北京协和医院同期建院的我国老牌医院之一,也是解放前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资、管理、建设的医院。医院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占地面积不大,但规模不小,有职工2351人,当置身于医院中时,会发现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医环境十分温馨。经过隆重的开班仪式及一周的入科培训后,就进入了紧张的临床学习中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设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脏外科及血管外科等专科,中心主任为中国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心脏中心科室管理规范。每周一上午各科室组织进行大查房和病情讨论。心脏外科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读心脏彩超、造影等影像学资料
,分析术前资料,确定治疗方案。排出一周手术。对于疑难危重病例,参加周一下午的心脏中心疑难病例讨论会。经管医生需制作幻灯汇报病情,各位专家讨论分析可能病因,做进一步相关检查,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心脏中心每周都有2-3次学术讲座,介绍心脏疾病的检查及治疗新进展,要求接收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必须参加,实行学分制,需要修够相应学分后才能顺利结业。心脏外科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周本科室研究生每人阅读并翻译一篇英文文献,制作成幻灯形式向科室全体医生进行讲解。每月科室召开一次科研例会,拟定与临床相关的研究课题,汇报科研进展。其间我积极参加心脏中心及心脏外科组织的业务学习,使自己的进修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儿的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对于下级医生及进修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十分重视对下级医生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人才梯队。该医院心外科分为三个手术组,每周10-20台手术,我所在的小组以复杂先心病为主。期间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单心室、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管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轻症法洛氏四联症常规采取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隐蔽,不锯断胸骨,保持了胸廓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微创及美观效果。冠心病搭桥手术基本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是常 本文来自杂烩,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规手术,每天2-3台,搭桥技术熟练。注重动脉血管桥的临床应用。70岁以下患者常规采用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并使用内窥镜辅助获取大隐静脉,对于患者下肢美观性较好。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的同时行射频消融手术,一期治疗房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大动脉外科疾病的治疗,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手术、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技巧非常精湛。心脏外科医生知识全面,与心脏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监护都隶属于心脏外科。心脏外科医生是多面手,除了日常的手术还帮助e的管理。而且需要担当日常心脏监护室的值班工作,每个外科医生都需要在心外科监护室轮转工作一年。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机地使用,腹膜透析技术。只有掌握监护室的基本技术,才能做到对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了然于心,对于疾病认识、术后病情变化,转归有全面的判断。其心脏手术的管理让我赞叹的第一是硬件方面:每例手术都应用全面的监测手段,除了桡动脉、中心静脉监测外,常规使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锲压。涉及心内操作手术,术前、术后应用食管超声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对于低心排的患者术后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而非经验来估测。体外循环常规实施血液超滤,应用足量的血液制品。注重心肌保护,在心脏停跳期间降低室温,使用变温毯,心脏局部降温,定时灌注心肌保护液。第二就是所有员工工作态度认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似乎从来不会失去耐心。监护室护士负责,培训水平高,对于病情变化能及时判断,并向医生反映,使病情得到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记录详细,真实。虽然手术量并不十分大,但是工作量却很大,不仅因为她们的工作程序要“繁琐”得多,也因为她们严格遵守制度,对每一项都要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令我感触很深。我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比高精设备更需要的是良好职业培训和充分的耐心。除此之外,医院人性化的管理也给我很深的印象。进出住院部大楼都需要持工作证件或陪护证方能进入,24小时严格检查。进入大厅后每个电梯均有专职的电梯司机,维持上下电梯的秩序,使电梯使用效率最大化。并使急、危、术后患者得到及时转运。医生、护士给予患者解释详细,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全国知名三甲医院之一,该院接收很多来自各地的参观、访问和进修医生。继续教育办公室员工们不仅友好和善,也善于和学员交流沟通。多次组织活动与学员联谊,并赠送纪念品与礼物。尤其是当春节因值班不能回家,大年初一医院书记及相关领导与未回家的学员一起共进午餐,让人感动。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日子,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 本文来自杂烩,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使我院的心外科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四篇: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xx医大学xx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进修体会及建议:
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4、建议医院成立综合急救中心,建立急救留观室,合并撤销输液室,这样也有利于留观室的病人的管理及得到更好地治疗,符合住院条件的建议患者应该收住院治疗,同时也给医院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收入。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轮转,急诊科医生不固定,让急诊科医生也学有专长,学而有所用,让全院医务人员得到全面发展,让住院部的医生得到急诊方面的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及技术。
以上是我对医院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有不妥,还望各位领导谅解,因为我是中医院的人,院兴我荣,我爱医院。
第五篇: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医生在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之前,都让别人帮忙进行核对,对方确认后才能使用。下面是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开放床位达4300多、年门诊量达255万、年出院患者12.3万、年手术量6.3万台次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是目前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而骨科也在其列。华西医院骨科分为三个病区,下设“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上肢创伤、下肢创伤、骨肿瘤、以及运动医学”六个亚专业医疗单元,年手术量达6500台次。从2005年至今,华西骨科做到了“零投诉零纠纷”,在华西医院骨科进修的三个月中,医疗、教学和科研都了我们很深刻的感受。
一、医疗方面
1、华西骨科平均每日接收急诊患者达30-40人次左右,其中收住院近20人,其中创伤占绝大多数,有大约10例行急诊手术,其余限期手术。早晨7:45准时交班,由总住院医师汇报急诊会诊及收治情况(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出院患者情况(必须在患者出院前两天汇报并交由总住院医师行病历检查,汇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由各主管医师汇报病史行术前病例讨论,各主任和专业组长提出治疗方案;早晨8:10左右,住院医师已经进入手术室行相关术前准备,例如下肢转子间骨折,安放牵引床,消毒铺巾。同时主任和各专业组长开始查房;每天教授早查房一次,下午下班之前由专业组长或者主治医师进行晚查房,解决相应问题和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对于急诊入院患者立即给予牵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皮牵引或骨牵引。
2、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完善相关知情谈话。华西病历里所包含的知情谈话达10余种之多,其中以下是我院所欠缺的:特殊医疗材料使用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术前小结及手术计划核准书、特殊药物知情同意书、医学生及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最重要的是医师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上到科室主任下到住院医师研究生医师,对患者提出的每一点疑问,都详细解释,术前谈话时详细到具体手术过程的讲解。
3、规范合理用药,术后当天使用一次抗生素,无任何辅助用药,术后第二天起仅使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本药物。
4、每个医疗小组排定每周固定2-3天为自己的手术日,其余时间不安排该医师的手术,如遇特殊情况,可在手术台次未安排满时行连台手术;这样给医师一定时间去解决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问题。
5、加快床位周转,对患者可以减少住院花费,对医院可以增加效益,一般创伤患者术后第三天在确保切口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即可出院,在院外拆线;在院外设立二病区,对于需长期住院患者,转到二病区进一步治疗,如需再次手术治疗时,再次转回。由专人负责床位预约事宜,方便患者就医,避免因床位引起的纠纷。
6、各亚专业组分工明确,加强协作。本专业组不得收治其他亚专业组患者,例如:遇多发骨折患者,下肢组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必须请上肢组医师施行上肢骨折手术。如医疗组长外出,本组患者由其他医疗组长全权负责。
二、科研方面
华西医院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发表自主知识产权论文4篇,获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经费总额达6.5亿;今年前三季度共发表SCI360余篇,有9种学术期刊挂靠华西医院;骨科与国外知名教授常有往来,经常有国外专家来医院讲学,我们恰逢澳大利亚著名关节外科专家RamiSorial教授交流来访。华西骨科要求副教授以上三篇论文中必须包括一篇SCI,主治医师每年发表核刊论文三篇以上。
三、教学方面
华西医院骨科每年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培训进修生50余名。在骨科各个病区轮转,每个病区3个月。实习生每周安排一次小讲座,由副教授以上亲授。综上所述,华西之所以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全国领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
1、告知义务,即患者知情同意权,无论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术前谈话、特殊材料、还是实习医生临床教学、出院事宜均需提前告知患者。为此,华西医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患者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共同签字后附在病案中。
2、注意义务,是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监护,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治,避免延误病情,这也是正确诊治的保障。我们所在的骨科除了常规的主任查房外,各专业组每天均有早晚两次大查房,科室除总住院医和值班医生24小时在岗之外,每个组还安排一名医师随时处理组内患者问题。
3、救治义务,是工作重心,也是医疗质量的体现,从而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通过这三月的学习,让我们年轻医生看到了自己与国内先进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为新医大一附院骨科中心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生活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内,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触良多。
还记得,接到进修通知时,我内心万分激动,十分感激医院和科室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去进修之前,我就认真地复习了《临床骨科护理学》中的有关内容,以加强自己的专科理论水平。并为此次进修学习做好计划与设想。
也许自己的要求与期待过高,进修的前三周,内心十分失落,原因是:这三周来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护理工作外,老师们很少给我们进修生讲课,较少给我们进行十分正规的护理查房。当然,这里存在客观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时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余,只能主动向护长要求——每周跟教授查房一到两次,并且下午三点钟后去参加《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护长答应之后,我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换好工衣出来,先做好一两个术后病人的床上浴再去参加交-班和查房。在《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结束后,工作之余,我常常去参加大学或医院举行的一些学习讲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学习的机会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课学习的机会。我在这三个月内,参加了大学、附一举行的许多学习课程,如《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院内压疮的认识”、“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外科伤口处理的新进展”及《临床护理教学新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班等等,并且有幸参加了“2011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多学科诊治研讨会”。这些课程、学习班或研讨会,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了解了更多、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护理事业的美好未来。
此外,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进修的学习方法不同与其它的学习。如果我们用十年以前实习的态度和方法走进进修的地域,那样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进修的前三周的经历,总想着“老师会主动教我”,“护长会妥善安排好自己的进修学习”,最后只能失望。进修学习,是一种“自我寻求、自我思考”的学习。在进修过程中,要学会“偷”。自我学习与偷学,对每一个进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师,大多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都很强。当想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拿去复印,借口问“可不可以带回宿舍看?过两三天还回来。”她们总会很有礼貌地告诉你“对不起,这些东西是我们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这里看吧。”这样,只能想办法回去“学习”了。作为进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发现有高年资的护士导师在为下级护士进行一些专科示范或上小课时,要学会抓住这种学习机会。有时了解到护长或专科护士要外出会诊或参加会议时,先争取机会跟着去,不让听了,再走也不迟......附一各项制度的完善性与执行性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在附一,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十分重视两人核对制度。挂瓶、发药等等护理操作都是两人一起去执行,哪怕是打一瓶葡萄糖或是一瓶林格液都是两人一起执行;在关节显微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之前,都让别人帮忙进行核对,对方确认后才能使用。
在附一,知贤任用的做法,让我感触很深。如在骨科,有工龄23年的老护士仍与工作1~3年的年轻护士一样上早班(7~14班);有工龄才四五年就已做了总带教、工龄六七年就做了专科护士的,在护理工作中,她们对能力的重视,远远大于工龄。并且她们的护长能根据护士的性格特点与能力来安排病区的护理管理QC工作。
进修生活是辛苦的,进修学习充满着希望与激-情。只有在进修过程中品尝过艰辛,才能耕耘出甜美的硕果。今天,我自认是满载而归,希望能将所学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医院和科室的护理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护理部:进修学习的一段时光,其实也似一个人职业生涯的缩影。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的精神,要“自我寻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才能更快的进步成长,而不是等着“被别人来教导”“被别人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一段进修学习的经历,积极主动让自己的境遇发生改变,由此所带来了满满收获,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三:医生进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随卫生系统赴德国交流团到德国工作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随导师上台做手术,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单词。短短两个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国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医院和医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赞叹,感谢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随着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我们30名医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医院里,非常幸运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st.vinzenzkrankenhaus。这是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医院,医院只有三百张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没有找到医院的大门在哪里,但是这个医院每年却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术,是整个州的骨科中心。现年76岁的院长Thumler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它的髋关节置换已经做到第5次翻修(国内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医院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以骨科为重点的医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着上了四台手术,上午两台,下午两台。分别是两台关节置换、一台关节翻修和一台关节镜手术,尽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德国不愧是西医的鼻祖,手术过程中每个医生手术操作都非常精细,非常爱惜组织,解剖层次清楚,止血彻底,显露充分。德国的手术器械也让我爱不释手,尽管已经很旧了,但是维护的非常好,而且设计合理,材质优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术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贵,但是经常用着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坏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家医院,不同手术都有专门配套的工具,各种自动拉钩的使用减少了上台人数并且能有效的显露手术视野,让我们中国医生都称赞不已。德国医生专业分工明确,每个高年资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医生工作量很大,他们没有午休,手术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萨等各种食物,医生们下了手术就可以去吃点东西,这时下一个病人已经推到手术室在麻醉了,一个手术间每天排上3-5台的关节置换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还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辛苦的,在德国作医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专业技术而言,我们和德国的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国人开展的手术我们医院基本都在开展,在有些领域我们开展的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想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细化,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整个骨科发展,才能更快的缩短我们和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术风格上都会有所改变,怎样让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治疗更细致,更人性化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收获,这些必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好的作用。
医生在美国医院进修见闻及感受
引: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2014年7月,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交换进修项目的第一个中方学者,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每天的临床工作和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早上的查房;收病人时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等等一系列过程;出现一些本科室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时请其他科室会诊协助治疗......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半年的学习令我感触很深的是以下的几点:
1、作为教学医院,每天的讲座很多。只要你肯学,就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心内科,每天中午的十一点是心电图讲座,十二点由本院医生做临床方面的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基础知识,最新进展,病历讨论等。讲座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期间由科室提供免费的午餐,如披萨、汉堡等,大家边吃边听,真正体现了分秒必争的精神。每周三下午是fellow(专科培训医师,有点像国内的主治医师)的讲座,既有专科培训医生们自己选定题目的讲座,也有高年资attending(主治医生,更象国内的主任医生)的讲座及点评,时不时还有外院的专家授课。周五的早上七点半则是心脏电生理室的讲座,市内各个医院的心脏电生理医生们都要参加。医学院则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的中午举行全院的讲座,周四以基础研究为主,周五则是临床内容,主题是morbidityandmortality,即每周一个病历讨论,涉及临床各主要科室。
2、围绕在医生周围的良好的合作团队。这个团队使得美国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不用被琐事分散精力。比如,美国医院里特有的“医生助手”,由专门的医生助理或担任,可以在医生诊治病人之前,先与病人交谈,问病史,查体,开具部分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也十分到位,比如病人需要做胃镜,医生只需开具医嘱,自然有护士处理好相关的事务,医生只需在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即可。不像在国内,医生要事无巨细,从检查前的准备一直关心到检查后的处理,很是消耗精力。另外,还有药师指导和监督临床的用药,技术员负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当病人没有保险,或是其他原因付不起医疗费时,会有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经费问题。而病房里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在手术前,还有进行过相同手术的志愿者与之交谈,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曾经参加过几次病人临终前的抢救,小小的病房里居然有二十几个医务人员参与病人的抢救,包括了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还有一次,一个患躁狂症的心衰病人在查房时情绪失控,3分钟之内,三名医院保安就出现在病房的门口;5分钟之内,精神科的医生就前来会诊。让人感到,在美国当医生真是没有后顾之忧。
3、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医生每天会花很多的时间与病人交谈,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国病人对医生十分信任和友好,也非常地尊重医生。不像在中国,巨大的工作量(每天诊治病人的数量可能是美国医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和病人支付医疗费用上的压力使得病人把医生放在对立面,医患矛盾很尖锐。
4、住院时间远远短于中国。病人渡过急性期或者危险期后,就会被转到康复中心继续治疗,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医院的压力,也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良好的转诊制度。病人一般先到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治疗,那里的医生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时,才将病人转至上一级的医院,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使得各个医院的医生水平比较接近,不容易出现中国这样,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临床水平的较大差别,也使得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生。
当然,美国的医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病人的数量少,很多基本操作没有机会做或是做得很少;医生在培训中能够见到的病人、病种不多,能够积累的临床经验就少于中国。还有医疗器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极其惊人。在医疗中,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比如每天重复做若干的血液检查,胸片的常规复查等。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一样存在,我曾经遇见一个病人同时使用包括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在内的四种抗生素。国内很少见,我们医院尚未出现的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心内科的监护室里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几个既往或是现症感染病人。
另外,我想就我个人的经历说一下在美国医院进修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语言。美国医生说话语速极快,VOA的SpecialEnglish是每分钟90个词,StandardEnglish是每分钟140个词,可是这些医生们每分钟起码要讲250到300个词,比我在这里听的美国当地电台的播音速度还要快得多。尤其是汇报病史和做讲座的时候。可能他们太忙,又非常认真、敬业,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最多的信息,所以说话特别地快。除了快之外,就是缩写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