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工匠读后感
大国工匠读后感
何为工匠?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能工巧匠、巧夺天工、匠心独运、鬼斧神工便是对工匠及其手艺的赞誉之词。出土西周先秦的青铜器、秦始皇陵兵马俑、活字印刷术、火药发明等等,无一不再教育着后人,造福着万世。对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最出色的专家既不是博学之士,也不是帝王将相,而是那些隐于市井的手艺人,是他们,传承着历史,推动着社会进步。
正如《大国工匠》的开头所说,“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就是这样一群人,在祖国飞跃式发展的背后默默的付出与奉献。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上名校,进阶考研读博,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钻研和不断的创新,凭借着专注与坚守,成就了一段段令人叹服的传奇。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的确,作为以“世界工厂”自诩的我们,带了这么多made in china 的产品之后,世界对于我们的评价又是什么呢?质量不过关、技术不过硬,相信这些不是对于‘中国制造’的一面之词。诚然我们也在反思,为何整个世界对于“德国制造”青睐有加,为什么德国人所造的东西就是高我们一等?道理其实很简单,四字足以:标准、严谨。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对这个道理进行了阐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看到了这么多的中国匠人在不断的传承与坚守着民族精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制造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灿烂与辉煌。
炼技修心,兼济天下。坚守必有孤独寂寞,创新都会绞尽脑汁。大技艺之后都有大困难需要客服。为何总是这般为难自己?除了兴趣,所有的坚守都源自于爱。工匠皆有爱众惠民之心,这几乎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定律,这也是他们破解难中之难的根本动力和最大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在读完工匠精神之后受益匪浅,育人育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将传承千百年的“匠心”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篇:大国工匠读后感
姓名:揭秉文
班级:14物流
学号:1442008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发现大国工匠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其实,这些“大国工匠”并非都是劳模身份,但他们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总书记在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现在,《大国工匠》五一特别报道,就是要引领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学习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多弘扬“大国工匠”的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烹小鲜如治大国”的极致精神。哪怕再小的细节,也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只为打造极致产品和体验。放眼世界,“工匠精神”曾让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受益,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几乎征服了全世界。毋庸讳言,相比几十年前,今天的中国,“工匠精神”似乎有所迷失与跌落,这与中国的大国身份很不吻合。高凤林等“大国工匠”们的奋斗历程,再次提醒全社会: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念,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思想,重新规划人生,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以“工匠精神”去锻造和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让人生放射出炫目的光彩。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第三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传技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很有意义。
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zuowen.yjbys.co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第四篇:《大国工匠》浅析
节目内容
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制作背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节目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二 工匠精神”,在2016年的春天,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显然,“工匠精神”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命题。
工匠,传统意义上来说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岁月的洗礼,在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正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早在一年前,现代快报就注意到了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与渴求。品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追求精益求精,消费群体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都成为“工匠精神”在当今迸发的基础。因此,2015年3月12日,现代快报商业周刊率先推出特别策划《致匠心》,聚焦互联网+下的中国企业的发展,采访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企业家的匠心精神归根结底是创新精神。
有专家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现阶段大多数人已经摆脱温饱阶段,开始拥有购买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从消费的角度而言,选择“工匠精神”优质品则意味着向“物美价廉”告别。近期《新周刊》刊登的《低价社会——中国式消费批判》一文中犀利指出:廉价并不省钱,反而是一种新浪费。廉价破坏创新,廉价抹杀品质,廉价远离匠心,廉价滋生血汗工厂,廉价产生更多的快递与垃圾——廉价没有让你生活得更美好,反而让你生活得更糟糕。
统计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工匠精神成为其“长寿”的秘诀之一。而远在瑞士的制表匠则充分演绎了何为“工匠精神”——如劳力士蚝式腕表,每一只均凭借其精准获得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作为真正生产一体的制表商,劳力士自设厂房设计、研发和生产腕表所有必要零件,从黄金合金的铸造,到机芯、表壳、表盘及表带的加工、打磨、组装和修饰,独立完成全套工序。
第五篇:感动中国大国工匠读后感
感动中国大国工匠读后感
每年,在《感到中国》的节目上,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为事业的默默付出,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我国航天领域诞生过许多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等。这不仅仅是航天领域的精神,而是国家的精神。不仅仅是航天人的骄傲,也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春节过后,徐立平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人物,颁奖词这样赞扬他:“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是啊,每次进入装满火药的发动机壳体时,每个人都会是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我们可以想象到,无论工作多少年,多么有工作经验,都不能使心里没有丝毫的紧张。徐立平回忆,“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工作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导弹装备的心脏,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火药整形在全世界也一直是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个工作难度和危险度都非常大,全中国也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徐立平在这个工作上一做就是二十八年,付出了他的整个青春,28年来,徐立平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随时都会出现生命危险。28年来,徐立平就是这样严格要求着自己,兢兢业业,与最危险的火药为伴,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徐立平用航天精神来鼓舞士气,凝聚民心,为各行各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技艺精湛,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于磨砺。他们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成就自己一番事业,拓展人生价值。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