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12: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第一篇:“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酒泉第四中学 马富国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经过对这次会议的学习和体会,认识到有3点的具体要求。1.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2.深入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3.领导干部要增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素养和能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这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一起用力贯彻落实,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绝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现代中国人基于民族深厚底蕴做出的智慧提炼和科学判断,可谓字字珠玑。为此,每位中国人当对此五大理念深思之、辨明之、躬行之。教育作为文化高地,自然不能落后。每个教育人应立足岗位,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深刻领会,扎实践行。创新发展。首先要守住传统,盯紧课程、课堂、课题,向课程要学生素养、向课堂要教学质量、向课题要教育效益。重点是不能机械重复、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断增大、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让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学校内涵更加丰富,让孩子们的童年多姿多彩。

协调发展。首先要做好常规,做好制度体系建设。规矩可以界定各种权力、义务,可以厘清各种边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个人的自由。个人自由、负责,自然顺畅。重点是分清轻重、主次,让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让教育和社会相得益彰。

绿色发展。首先是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让意识、知识在运用中巩固,形成思想。重点是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多动手、多运动。

开放发展。首先是做最好的自我,不固步自封,不自以为是。重点是树立学习意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知困能否产生学习欲望是关键。愿意学习,心态自然放开,新鲜空气也就进来了。

共享发展。首先是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重点是求同存异,各取所需,抱团取暖。学校与社会其他单位之间各有优势、老师与家长各有所长、老师与老师各有特色、老师与学生之间各有所依,当共赢成为共识,成果自然共享。

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纲领,《建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体现了宏伟蓝图壮观;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体现了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体现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强决心。

“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要求,拓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内涵,意义重大。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必将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决战决胜,离不开目标指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就是展示前景、凝聚民心、激发斗志、催人奋进的旗帜。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新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不懈奋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学习中,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和本领。以发展的眼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任职负责的态度工作,配合好身边同事,协调好人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讲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就是指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队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导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将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小姨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一是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建议》提出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二是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到四个方面即“四个推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三是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到六个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血统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建议》对坚持开放发展做了五个方面的部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议》提出要把坚持共享发展落实到七个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发展新理念的首要和引领地位。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建议》指出的“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仅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创新”一词就出现27次。因此,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有创新就有希望。

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综合业务科 余晓静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总书记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

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

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四篇: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气象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气象发展

2016年8月23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来看,“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将引领气象事业发展,为“十三五”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提供根本理论指导,也是“十三五”气象发展的根本方向。

一、《规划》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气象发展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突出“双轮驱动”(突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着眼“两个突破口”(以气象核心技术攻关、气象信息化为突破口)和“两个切入点”(以有序开放部分气象服务市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做好“四项工作”(加快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全面提升气象预报预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构建智慧气象),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不断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规划》明确提出“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气象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统筹开放、坚持气象现代化不动摇。发展理念包括:突出创新发展,着力激发气象发展的活力;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补齐气象发展的短板;重视绿色发展,着力引领气象发展的新领域;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展气象发展的新空间;强化共享发展,着力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二、《规划》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

《规划》在充分考虑“十三五”气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气象发展目标,勾画了未来五年气象发展蓝图。

《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由“四大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业务初步具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能力,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规划》同时提出了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集约共享的气象信息化、效益显著的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功能完善的生态文明保障、科学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优先发展的科技人才体系、科学法治的现代气象管理等8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13项主要指标。

发展目标突出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突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突出了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力求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

三、《规划》主要任务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新的布局,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应的将“十三五”气象发展主要任务明确为“改革创新”、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统筹协调、推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保障气候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开放合作、构建气象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共享共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五个方面。五个方面的任务相辅相成,共同支撑气象现代化“四个体系”建设。

——改革创新,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面向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借助改革和创新的强大动力来解决我国核心业务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因此,将“改革创新,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作为“十三五”气象发展五大任务之首,重点包含四项主要内容: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实现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新突破、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优先发展。旨在强调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以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攻关、气象信息化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人才为支撑,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道路。

——统筹协调,促进气象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气象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在适应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急需紧扣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断提高气象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因此,将“统筹协调,促进气象可持续发展”作为“十三五”气象发展的第二大任务,重点包含四项主要内容:加快气象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气象资源统筹利用、强化部门间协作机制、依法依规推进气象协调发展。旨在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依法依规,统筹推进气象区域、气象各领域、气象行业、气象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强化气象部门法治建设、气象智库建设,实现气象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绿色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生理代谢、运行机制和行为方式等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时期,推动绿色发展,要创造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繁荣的良性循环,绿色发展理念将对做好气象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将“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作为“十三五”气象发展的第三大任务,重点包含四项主要内容:加强环境气象与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序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旨在引导“十三五”时期把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促进绿色发展贯彻到气象事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序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在保障国家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气象自身的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构建气象发展新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赋予了比原有的开放更丰富的内涵。“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推动由气象大国迈向气象强国,必须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开放发展。因此,将“开放合作,构建气象发展新格局”作为“十三五”气象发展的第四大任务,重点包含两项主要内容: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新布局、深化国际气象合作。旨在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气象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气象开放。突出以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研究制定气象全球战略,深化国际双向开放交流合作,构建气象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气象开放程度,为气象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共享共用,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象服务能力。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公共气象是社会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是气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共享气象发展成果是气象“十三五”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将“共享共用,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象服务能力”作为“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第五大任务,重点包含三项主要内容: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保障能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旨在倡导全民全行业的共享共用,突出把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气象共享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象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供给和公众共享,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共享发展。

四、《规划》工程项目充分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十三五”气象发展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气象创新发展项目、气象协调发展项目、气象绿色发展项目、气象共享发展项目四类发展项目,共计16个重大工程项目。其中,气象创新发展类项目包括气象卫星探测工程、气象雷达探测工程、气象综合观测设备设施建设工程、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和气象科技创新工程5个工程,气象协调发展类项目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和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两个项目,气象绿色发展类项目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项目、粮食生产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4个工程项目,气象共享发展类项目包括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警工程、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现代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项目5个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涵盖“十三五”气象发展的关键领域,将带动或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着力发展智慧气象 打造气象现代化的“升级版”

《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由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智慧气象”成为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规划》提出“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发展目标。为什么要在《规划》中把智慧气象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面对加速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国际气象科技竞争,我国气象部门必须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管理理念,通过资源集约、系统智能化、流程优化等途径,把气象打造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在联系的“感知系统”,进而使气象工作实现观测弹性化、预报精准化、服务敏捷化、创新便捷化。

《规划》将智慧气象确定为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气象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的责任担当,顺应了科技变革潮流,契合了以气象信息化带动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内涵,适应了气象科技的时代特征和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气象与科技、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第一,从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来看,发展智慧气象就是在践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气象服务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提供让人民满意的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发展智慧气象,气象信息获取将更加智能、精准、大众化,气象预报预测将更加准确、精细、多样化,气象服务将更加个性、贴身、敏捷、普惠化,气象观测将更加标准、智能、信息化,气象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法治化。可以预见,在智慧气象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将享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气象服务产品、更加便捷流畅的气象信息服务、更加愉悦贴心的用户体验。

第二,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趋势来看,这为发展智慧气象提供了很好的科技基础,以气象信息化带动气象业务智慧、智能化。从全球来看,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带来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智慧”特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气象工作的不断融合,气象工作也逐步呈现出“智慧化”特征。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技术等推动下,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气象服务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这为智慧气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给气象数据的采集和气象服务带来相当大的便利,为发展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能服务提供了可能,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强大驱动力。

第三,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来看,发展智慧城市、智慧行业等,不仅为发展智慧气象带来了新理念和新动力,而且也将为气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平台。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调要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气象现代化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跟上甚至引领智慧时代步伐。

第四,从世界气象科技发展潮流来看,发展智慧气象将使气象科学与技术更加紧密交融,气象业务与服务更加交互,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融合。现代气象本质上就是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分析、发布、应用。从全球范围看,“智慧”正在引领着各个领域的创新方向。美欧等气象强国非常重视信息新技术的应用,并已用于实践,并且在数值预报等气象核心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要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关键还是要在气象预报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发展智慧气象,在观测、预报和服务等各领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有助于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在气象科技领域的新突破,进而掌握全球竞争先机。

《规划》如何部署和要求,推进智慧气象的目标实现?

《规划》提出,新时期要建设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即要着力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无缝隙、精准、智慧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着力构建以科学标准为基础、高度法治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同时,中国气象局已印发了《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建设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进行了明确部署。

一是构建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支撑,推动发展“智能感知”和“智能预报”。既要实现对气象要素、经济社会影响、用户需求和工作运行状态的智能化感知,也要实现对气象要素、气象灾害、气象影响的精准预测。面向业务和服务需求,抢抓智慧业态发展先机,优化业务布局。构建天地空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作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敏捷响应需求、时间空间可调、云计算技术充分利用的智能预报系统,资源集约、流程高效、标准统一的气象信息业务系统。

二是构建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以精准智慧为导向,要求能够敏捷响应和有效适应社会个性化、专业化需求,依靠信息化智能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依靠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精准型、个性化、按需响应”的智慧公共气象服务,将智慧气象的元素融入到各行各业。

三是构建现代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是发展智慧气象的重要基础。《规划》把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放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下大力气在智能观测、精准预报、智能服务等方面研发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气象应用技术,实现国家级气象业务核心技术的突破。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十三五”期间,还要不断创新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培养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四是构建现代气象管理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管理职能。从注重发展规模、硬件建设,转向更加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队伍素质提高,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从主要依靠部门管理为主,转向充分融入各级政府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建立新型的现代气象运行管理机制,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与气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完备的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智慧气象?

推进智慧气象,对于《规划》实施来说,关键是抓好顶层设计和工程项目两个抓手。以规划统领智慧气象发展,以工程项目带动或促进智慧气象发展。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智慧气象的顶层设计工作,为更好推进《规划》实施和智慧气象的发展,正在编制气象信息化发展规划等17项配套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涵盖气象业务服务、科技和人才等关键领域,统筹谋划和支撑智慧气象的发展。同时,中国气象局还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准确把握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努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气象,推进气象与科技、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让“智慧”体现在气象现代化的各个环节。鼓励开展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

在工程项目方面,《规划》提出了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等20个工程项目,涵盖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科技人才等《规划》的重点任务领域。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带动或促进智慧气象的发展,从“智慧”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水平,促进气象观测更加智能化,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高效的普惠气象服务等。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年11月30日四版 责任编辑:张林)

第五篇: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也是本次全会的亮点和重大贡献。

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有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建议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谋篇布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规。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总书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总书记今年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自2010年开始,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会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他还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例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它集中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胜之道。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全球的使命,也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度、力度有目共睹。2015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对于“美丽中国”“绿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如此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与形势要求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芝麻开门,这门已经开了你就关不上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中国顺应了这样一个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他还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地区、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其他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繁荣之中。

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建设“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必须牢固树立,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坚持这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将深刻改变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力量,深刻影响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将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推动建立更为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作者兼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梁言顺 来源:学习时报)

下载“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大理念学习心得

    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全面小康的蓝图业已绘就,民族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 201......

    五大发展理念

    形势与政策 看法:五大发展理念是转变中国发展方式的新起点。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历......

    五大发展理念范文合集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学......

    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和探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即在建党100年,到2020年全面建......

    五大发展理念

    在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方面,有以下几点把握: 创新发展理念方面:在市委党校唐钰岚老师的课上,唐老师给我们举了例子,比如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国人对iPhone的疯狂追求,还有就是我......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创新发展篇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创新发展篇 2015年11月10日09: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一)(共5篇)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一)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 (谭翀)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