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蒙氏混龄班半日观察感想 ——关于蒙氏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社会认知的辩证教育评价
幼儿园蒙氏混龄班半日观察感想
——关于对儿童社会认知的辩证教育评价
周一上午八点我们和老师一行来到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幼儿园进行半日观摩。进入幼儿园大门,我们看到了温馨的欢迎标语以及正在门口等待迎接孩子们老师们温暖的笑容。经幼儿园统一安排,我来到了蒙台梭利特色的混龄(5)班。
虽然仅仅是半日的观察活动,但是我依然印象深刻于观察感受到的蒙氏教育理念下混龄班级儿童的“轻拿轻放”以及教师的“轻声慢步”等。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在混龄(5)班见到了从三岁到六岁不等的共26个小朋友,对比之前在其他普通幼儿园作为观察者的感受,这次观察活动我观察到孩子们几乎都是动作轻轻地搬取或放回他们自由选择的物品或教玩具,但是作为一个基本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未来幼儿教育者,这不禁引发我内心一个问号:“这样教育下的儿童不是与儿童自身好奇好动的天性相违背了吗,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剥夺了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机会?”
于是,我更仔细地观察各个区角中儿童的活动,其中,在教室周围整齐排列的儿童置物架中,放置着盛放了红枣或花生的一个个玻璃小碗吸引了四个儿童的注意力,他们双手轻轻地捧着一空一满的玻璃碗并放置在桌子上,然后双手搬起桌旁的椅子并轻轻地放下,孩子们开始安静地坐下来,在玻璃碗中有一个可帮助孩子们夹住红枣或花生的夹子,孩子们专注地用右手拿起夹子从装满红枣的小碗夹入放置在空的玻璃碗内。在这个过程里,时有孩子们不小心把红枣撒在外面,从旁观察到的班级老师不会马上打断孩子的活动,老师静静观察孩子等待孩子活动结束才轻轻告诉孩子需要捡起来掉落的红枣。老师发现了其中一个孩子并不会使用夹子完成这个活动,老师就等待孩子把东西放回原位之后,老师单独地为孩子找到一个位置,并用规范的手势为孩子做出示范,然后轻声鼓励孩子重复刚才的动作。我完整观察了这整个过程,我赞许蒙氏教育所用的教具大多取材大自然,可以帮助孩子接触认识自然,同时体会到过程中孩子们没有争抢东西的“秩序感”‘及这个夹红枣的活动给孩子双手小肌肉以及专注力进行的训练,但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孩子与教师的互动也仅限制于部分孩子遇到自身无法解决时。
针对我最开始进行观察时心里的问号,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3-6岁社会领域发展的意义是在于提高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对此次观摩到的蒙氏教育混龄班的教育评价是两方面辩证的。一方面,教室内丰富的教玩具给予儿童极大的选择,并且每种教玩具都会有教师说明规则以及做出规范的动作示范,这无疑会帮助儿童理解“秩序”,这会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的各种规则,形成有安全人格。同时,根据儿童生理发展规律,儿童双手是在迅速发展中,孩子渴望运用双手功能的愿望在自由选择数量丰富的教玩具以及专注使用教玩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儿童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形成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但是,另一方面,蒙氏教具最初的开发是针对自闭症儿童以及智障儿童,教玩具的使用过程很少有儿童之间的互动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减少了了儿童的人际交往机会,如果教师从旁设计补充给儿童一些活动上的合作和互动,会更好的帮助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第二篇:混龄教育是蒙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混龄教育是蒙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混龄合作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家的延续,同时也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没有玩伴的不足,更是一个真正的小社会雏形。而传统教育按年龄编班的形式对发展孩子健全人格危害甚多,蒙特梭利明确指出:“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又而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样会打断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 混龄班里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方式:
1、年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学习年长儿童的工作,获得年长儿童的关照、引导和帮助。
2、年长幼儿:通过独立工作或协助年幼儿童工作,获得自信心、责任感和领导力。
3、同龄幼儿: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帮助:
1、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类似于”家庭”的混龄编班形式,对克服独生子女适应力不足的现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的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自然地学会了与人交往方式和方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蒙氏混龄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孩子们在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工作,有利于建构健全人格。
2、有助于幼小衔接顺利进行。这种不分年级制的混龄教学方式,是孩子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小学教育的最佳模式。实践证明,在爱的堡蒙氏混龄班生活、学习过的孩子,个个都呈现出自信、专注、阳光、健谈、善于社交、乐于合作等特点,而且进入小学、中学后品学兼优,个个都是班干部,呈现出全方位的爆发式效果。
总之,在混龄班中,幼儿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幼儿从最初的“被照顾者”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最终发展成为“强者”,在混龄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成长!
一个人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对世界多一份关怀,就会养成感恩的美德。蒙氏混龄教育既是雏形小社会,又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第三篇:蒙氏数学教育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QD
蒙氏数学教育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您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呢?您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和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有个良好开端呢?您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很好数学心智,使孩子将来做事情都会井然有序、有条理呢?
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喜欢数学,在家中进行教育,孩子不感兴趣,家长更是不知道该如何系统的教育,反而把孩子越教越糊涂。对孩子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最好的玩具,通过孩子感官的实践和体验,它能够调动孩子极大的热情去反复摸索和操作,从而使头脑中模糊、混乱的概念清晰化、条理化,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
起初有些家长并不太了解蒙氏教育,但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便发现了孩子的转变。蒙氏数学课程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的、通过直观的教具、老师巧妙的引导,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并掌握。让孩子在游戏中爱上数学,用孩子的话讲是在“玩数学”,很多知识点是在玩数学中,孩子会自己发现。因此,蒙氏数学看重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同时,帮助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蒙氏数学也在促使家长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的数学启蒙,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6岁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失时机,将来则需要几倍的工夫来弥补。而蒙氏数学教育则抓住了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获得加减乘除运算能力,为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如虎添翼。
同时蒙氏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如:学具的收放,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孩子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训练了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
蒙氏教育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从根本上促进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了小学教育之前的全部基础数理知识,为以后接受小学教育做了充足的准备。如果能够抓住时机,针对孩子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需求给予正确、适当的引导,并且提供必要的教具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数学能力就会迅速发展,且受益终身,顺利衔接小学教育。
第四篇:吴会琴 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对幼师素质的要求 内蒙古阿左旗第二幼儿园
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对幼师素质的要求
吴会琴
内蒙古阿左旗第二幼儿园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混龄编班现象出现在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班级中,混龄教育也越来越多得被人们所熟悉。对于混龄教育者的素质要求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本文就混龄教师的素质要求,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教育的偏见、混龄教育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混龄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机制提出更高要求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蒙台梭利 混龄教育 教师素质
一、关于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混龄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编班形式一直是严格地以年龄为依据的,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学校课程体系是相一致的。以年龄特征为依据的目标评价所导向的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教学,因而,同龄编班是教育得以顺利和成功的保证。尽管也存在着少数混龄编班的情况,那都是由于园舍规模、入园人数等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
个别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由于其课程的需要,也采用了混龄编班,但在我国教育背景下的蒙台梭利式混龄版中,除了个别化操作活动以外,还不得不辅之以同龄分组教学,以求年龄目标的达成。
在此,我们很想知道的是,幼儿园混龄编班教育的价值究竟何在?近年来在德国慕尼黑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中,赫然呈现出一项混龄教育的国际合作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在于,传统的混龄教育年龄跨度小,仅仅局限于3岁之前的混龄和3至6的混龄,现在他们正在研究的是年龄跨度更大的混龄教育模式。
目前,上海市一所幼儿园在历经多年的试验以后,向我们展示了全方位混龄的教育模式,幼儿全部混龄编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全部混龄活动。在对其进行初步的考察以后,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又一成果,它提示给我们一条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混龄教育模式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是与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密切相关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与教师的素质
混龄教育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组织和实施,不仅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理念来改变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这种改变不是一般的学习和培训所能实现的,而只有在面对问题、反思教育行为的改革实践中,才能把握真理改善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二)蒙台梭利混龄教师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教育的偏见
一个普通的老师不能立刻成为混龄教育老师,他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教育的偏见。第一步是预备想象力,不把幼稚的小孩当小孩,事实上就是对孩子有信心,孩子终究会借助工作表现显露其本性。即使有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来到他面前,都不动摇其信心;他眼中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他相信一定会看到孩子因受工作的趣味吸引,最终展现其本质,他等待孩子发出专注投入工作的讯息。
这个发展过程约有三个阶段:
1.作为学习环境的管理者与维护者,老师应专心做好他的工作,不必在意孩子的问题与困难,要相信环境必能使他痊愈。环境的吸引力会使孩子的意志坚定。给孩子陈列的学具,要经常保持美观、明亮、完好无缺,带给孩子新鲜感;身为教学资源之一,老师本身也应富有吸引力,端庄,衣着体面并装扮整洁;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态度亲切又优雅。
2.在第二阶段,老师要开始处理尚未步入轨道的孩子——心思散漫、四处游荡、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老师要善于诱导,可以使用各种技巧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给他做一些虽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刚开始会有一点不高兴,因为他的游荡被老师止住了,可是那对发展有益处。所以建议他做工作,是高明的、十分必要的策略。
3、通常先借助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让孩子产生兴趣,老师要退到后面去,绝对避免干扰。幼师还是难免犯错,例如经过一个原来很调皮,现在专心工作的孩子,特地去鼓励他一下,说:“很好!”这种好意的赞美,也会造成破坏,孩子可能好几个
星期不再碰那个工作。如果孩子碰到困难,老师不必直接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否则孩子失去兴趣、因为重点是克服困难,而不是把工作做完而已。一个搬着重物的孩子并不想要人帮助,对他来说,老师一直看着他,就会使他停止工作。只要孩子专注于工作,老师就不要理会他。至少不要让他觉得老师总是在关注他。甚至当两个孩子争着要同样的东西,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除非他们来找老师。
(三)蒙台梭利混龄教育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
那种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案,在规定的时间面向全体呈现的集体教学在混龄教育中是很难实施的,而在混龄班用大量时间去组织同龄分组的集体教学也是不现实的,(何况在幼儿园,这种面向集体的教学形式其积极性是有限的)。所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环境中,将教育内容客体化,通过让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混龄教育中的老师来说,环境创设的难度就表现在如何通过幼儿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互动,实现多种层次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个弹性化的环境是关键。当教师用最简单的想法即投放三个年龄目标的材料时,他们发现,孩子并不完全按照自己的年龄选择老师认为的合适材料,这里就引起了几种思考:一是小年龄孩子能按操作要求玩为大年龄孩子安排的材料,大年龄孩子也会按照为小年龄孩子安排的操作规范选择小年龄孩子的材料,这说明原来老师制定的年龄目标并非完全符合年龄特点,同时也表明同龄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二是当孩子在选择为高一层次或低一层次的年龄安排的材料时,也会改变操作的规范,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提高或降低老师所预设的操作规则,这说明,在预设材料的操作难度时不能只是依据年龄差距而应主要依据行为的水平层次。这样的一些发现和思考,对教师创设环境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大有帮助,坏境创设的弹性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老师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体现。
(四)蒙台梭利混龄教育是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
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中,每个教师都同时面对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孩子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大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法依据单一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如果说,在同龄教育中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因材施教的行为,需要一定的能力并付出努力的话,那么在混龄教育中则会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因为在混龄的教育背景中,教师无时不处在一个对象的比较中,孩子的行为随时呈现给你的是差异,面对同一个区角、同一种材料,教师看到的是行为迥异的玩法和玩法背后蕴涵着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的区别,当教师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来观察和指导孩子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
远比三个年龄的发展目标要复杂得多,年龄与目标的对应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教师的观察随时会激起大脑的思考:是年龄差异?是个性差异?是同龄中发展水平差异?是异龄组合的差异?久而久之,混龄教育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从孩子那里学会了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分析的能力。
1.对孩子的基本情况的把握
对于混龄班教师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详细地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龄、家庭状况、能力、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及孩子的年龄特点等,要对本班所有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选择分组教学时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组及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混龄教学中应该提倡按孩子的能力分组而不是按其年龄来严格的分组,要灵活教学,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混龄教育的优势。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也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知道面对什么孩子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待,而不能一刀切,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在混龄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老师既要摸清孩子的心里状况及秉性,还要灵活掌握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孩子,所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非常重要。
一般在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混龄班中有3至6岁的幼儿,所有大、中、小班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怎样去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年龄特征,这都要求老师对混龄教育有很好的把握。
2.面对活泼复杂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从表面上对混龄班老师的要求不多,尽量避免干涉孩子,留给孩子自己去活动。但是如果将教具一并考虑进来,如何将种类繁多的项目依照孩子的能力来计划,安排教学顺序与细节,老师的工作就活泼、复杂多了。并不是混龄班老师较被动,传统老师较主动,事实上所有我们提到的工作,混龄班老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之后老师的休闲与被动,是成功的表征,表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结语
蒙台梭利混龄教育者必须透视童年之秘,要比传统老师更深入了解孩子,不只是孩子生活的表象。了解孩子的秘密,使老师对孩子有深层的爱,也许是第一次体验真正的爱。但是老师不是孩子的仆人,要替他清洗、穿衣、喂食。孩子必须学着自己做这些事,以使自己独立。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为自己行动、自己做决定、自己思考,这是为心灵服务的艺术。当老师看到孩子真正心灵的展现而感到快乐,他对孩子的信心不会落空。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于优秀的混龄教育者来说,在手段和经验都不成熟的中国,对他们的素质要求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到、做好是很难的。从事混龄教育的工作者要比普通的幼儿教育者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看似简单,操作却难,需要更多的摸索时间与经验,但如果能达到混龄教师的素质要求,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是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王英杰,《比较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