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3: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

第一篇:【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元典之一。它是中华文化之奇葩,已是东亚人民的共识。早在汉代,此书已被列为五经之首。此书的出现,具有传奇色彩,《汉书·艺文志》称此书之完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伏羲氏始画八卦,成为《易》的源头,当时尚无文字。中古周文王拘于羑里,始演《周易》,有了经文五千言。近古孔子作《易传》(“十翼”)阐发《周易》内涵,使之成为哲理著作。汉代以后,研究《周易》的著作,数以千计,发展博大精深的易学思想体系。封建社会实行科举考试,《周易》被视为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列为必试的内容。

17世纪,《周易》传入西方世界,逐步引起西方学者、科学家们的重视,不断获得意想不到的高度评价。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伴随《周易》研究的深入,西方学者对《周易》的高度评价,不断引起中国学者和易学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到此,我觉得有广泛征集、介绍的必要。目的在力图引起人们作一必要的对比,以便深刻检讨我们自己对待《周易》的评价,同西方名家对《周易》的评价,存在哪些差异,并深入思考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我想,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出现过一股“《周易》热”,在一次广泛的“《周易》热”之后,希望来作这样一个检讨,是不为过的吧。

首先,将收集到的极不全面的世界名家对《周易》(西方学者一贯称作《易经》)的评价,作个粗浅的介绍,供大家集中参考。

一、莱布尼茨对《周易》及易图的评价

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末年十八世纪初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和

数学家,是现代电脑遵循的二进制原理的发明者。他的友人白晋(中国名)来到中国,受到康熙帝的重视,留在京师,康熙要求他研究《周易》。白晋将他获得的朱熹《周易本义》寄给好友莱布尼茨。莱布尼茨看到《周易本义》卷首所载的《伏羲六十四卦圆方图》十分惊喜。写信告诉白晋,说这幅易图所显示的阴阳符号互变原理,同他所发明的二进制原理“完全一致”。莱布尼茨称《周易》为上古遗留给后世的“珍贵纪念品”。他还专门写了论中国哲学的专著,并将其制造的计算机赠送给康熙,还准备帮助中国建立科学院。从此大大促进欧洲学者研究中国哲学和《周易》的兴趣。

二、黑格尔对《易经》哲学的评价

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是马克思的师长。他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有较大影响,可称作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源头之一。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称赞《易经》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他从《易经》(包括《易传》)中看出中国人早已有着抽象思维的能力。他本人对于那些凡是没有抽象概念表述的哲学,是从不加以肯定的。

三、玻尔对《太极图》的推崇

玻尔是美籍丹麦人,与爱因斯坦齐名。他所发明的量子物理学,获得诺贝尔奖。1937 年,应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之邀,前来中国访问。当他在孔庙看到阴阳鱼太极图时,惊叹不已。他认定这一图象是对他所发明的量子力学理论最恰当的图象表述。他认为太极图中显示的阴阳动态平衡思想,正好充分显示了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

丹麦国王表彰他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决定为他颁发一枚徽章,这枚徽章可以看作玻尔家族的族徽。这枚徽章的图案就请玻尔自己设计。玻尔将太极图设计在徽章的中心。从此,西方学者、科学家对中国的《周易》太极图都非常感兴趣。

四、李约瑟论《周易》与中国科技

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抗日战争期间,曾以英国外交官身份长住重庆。此后他以毕生心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了巨型《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轰动世界。周恩来总理称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李约瑟博士宣称:“人类古文明的源头在中国。”他对周易评价甚高,认为《周易》是一部“万有概念宝库”。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对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著名易学家周敦颐、朱熹等人的思想给予世界科技的影响,作了崇高的评价。写道:“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思想,包含着宇宙间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原理,即‘阴和阳’以及构成一切过程或物质的‘五行’。”

“从怀德海上溯到恩格斯和黑格尔,从黑格尔到莱布尼茨,造成欧洲现代科学文化的灵感,也许是欧洲人的,但欧洲最现代化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所受到的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的恩惠,比现代世界上已认识到的要多得多。”

五、荣格论《易经》思想的世界价值

荣格是当代欧洲心理学的权威。他对《周易》的高度评价,远远超乎中国人。他在《易经》英文版序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唯一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者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经过四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地方。”

荣格还公正地指出:《易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思维方式的表现。《易经》是伟大的中国科学的“标准著作”。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它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学。

荣格饱含深情的评论《易经》对欧洲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他指出:“《易经》提示了伟大真理的某种最质朴的意义,提示了深刻含义中单纯的一面,它将我们带入了金色沁人的香气之中。它小心翼翼的走进来,在欧洲的土地上,插下了一颗嫩绿的秧苗,使我们获得了对生命及其意义的一种新的感受,这一感受与欧洲人的剑拔弩张、狂妄自大的意志判若云泥。我认为它带来了中国精神之根,一个几千年一直活着的精神之根,并将它植入了欧洲的土地。”

六、萨根、恩伯格论遗传密码(DNA)与伏羲64 卦 世纪初,世界生物学家发现生物遗传密码,即双螺旋结构的DNA,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世界。

世界著名宇宙学家卡尔·萨根教授,见到我国一幅《伏羲女娲图》,其中的伏羲女娲交织着呈双螺旋状。他出人意料的指出:这一双螺旋画面同双螺旋结构的遗传密码DNA 极为相似。

随后,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恩伯格进一步指出,生物遗传密码DNA 同伏羲64 卦卦象组合的相似性。写道:“人类历史上一种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遗传密码的发现,至今已被认识的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组合了生命样式),DNA 由64 个密码‘词’组成。„„中国五千年的一个‘词’系统《易经》,可宣称它在自然哲学方面的优先权。”

七、丁肇中论高能物理学粒子观与“八卦”

丁肇中先生是一位美籍华人,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93 年4 月上海《自然杂志》第四期上,发表论文《世界上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组》,介绍丁肇中的科研成就。引用他的一个著名论断,“中国古代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观点,粒子观和连续观。”并指出:“粒子观起源于八卦”,“连续观起源于道”。

八、卡普拉论《易经》的崇高地位

卡普拉是当代美国物理学家,他著有《物理学之道》一书,书中把《易经》《老子》和佛教禅宗经典,统称为“东方神秘主义”。他对东方神秘主义绝无贬义,而认为中国哲学对当代自然科学有着神奇的启迪作用。他说:“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种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最坚实的哲学基础。”他在《物理学之道》中,引用了《伏羲八卦图》《伏羲64卦方圆图》,并对阴阳学说作了科学评价。他写道:“阴和阳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对立面,是导致所有运动的基本原理。但是中国人并没有到此为止,他们进一步研究阴和阳的各种组合,从而发展了一套宇宙的原型。《易经》详细阐述了这个系统。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他还指出:“《易经》的崇高地位,只有《吠陀》和《圣经》与之相比。”

读后沉思

世界名人论《周易》,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够全面,只介绍以上几位。读了这些名家论述,十分兴奋,从而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周易》一书堪称中国国宝,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五四”以后,可以说长期被遗忘,研究者真是少之又少。直到今天,从全国人口来说,恐怕真正认识到它的思想文化价值的人,还不到十万分之一。我深有感触的是,在《周易》爱好者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只将它看作与算命、看风水有关的书,很少有如海外学者、科学家们那样对《周易》的思想、学术价值有崇高的评价。同样一件瑰宝,在产地和海外的评价有如此差异,好似同样的奇葩,却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原因只能多从内部找。

近现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封建文化成为主要的批判对象,《易经》被视为传播封建思想的大毒草,遭到无情的唾弃,是十分自然的。加上它本来就存在占卜之书的名式,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民间的口头语:“学了《周易》会算卦”,这种评价,积重难返。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自明末以来就闭关自守,眼光日益狭隘,对近现代西方发展的科学技术、现代文明,日益隔膜,口里喊治国、平天下,其实视野并不开阔,难以用新的视角来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弘扬《周易》和易学的任务,至今还异常艰巨,有待易学同仁精研深思,再接再厉,努力奋进。

第二篇:《物理世界奇遇记》读后有感

《物理世界奇遇记》读后有感

清明假期在家读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作者是美国的乔治。伽莫夫,他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20世纪物理学的发现和重要理论。本书读者只需要具有初中以上的科学理论基础,就可以毫不费劲地读完、读懂这本书,然后也许你会形成新的世界观。

书中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我们这个宇宙的开始是从一个点发生了大爆炸,在10-32秒的时间里形成了我们这个宇宙99.999%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以同样的速度向四周飞散,在飞散的过程中局部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形成星云,50亿年后继而出现星系、恒星,然后才有行星,偶然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了生命、进化出人类。也许再经过50亿年,这个宇宙会达到均衡状态,即不再膨胀而是开始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下向内坍塌、收缩,恒星和星云变成白矮星与黑洞,连光线都逃不脱黑洞的引力,所有的物质与能量最后汇集为一点,正物质与反物质产生湮灭,正能量与反能量产生抵消,宇宙终归于虚无。

我理解,在宇宙产生的大爆炸那一刻产生了能量和负能量,能量转化为质量,这就是爱因斯坦着名的公式:E=mc2,由此式变化为m=E/c2,这就是相对论提出的物质与能量是相对的,是可以转换的。

相对论指出光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c,是这个宇宙中的极限速度,没有一种速度可以超过它。如果一种物体的速度很快,那么时间就会很慢,这就是相对论的钟慢效应,也就是假如它的速度达到光速,那么时间就停止了,这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讲诉的时间的相对性,如果一个人以极快的速度去太空旅行,当他返回时发现他会比自己的孙子还要年轻!这就是时间和距离的相对性,速度公式:v=l/t变化出两个公式:L=v*t和T=l/v,宇宙空间的尺度L一般用光年来计量,在不同速度下,一秒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世界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物质和能量是相对的,但实质上物质就是能量,这可以从人类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得到验证。微观世界遵循量子力学,宏观世界遵循经典力学,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都要服从统一的力。世界上产生一个负电子的同时就会出现一个正电子,产生物质的同时就会产生反物质,甚至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等量的反能量,这样我们的宇宙终究是平衡的。

这样我们的物理理论和哲学的辩证法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有虚就有实、有正就有负、有美就有丑、有贫就有富;同时他们又是相对的,虚和实是相对的、正和负是相对的,美和丑、贫和富都是相对的,你看一个人丑陋,那么你在别人眼中一样是丑陋的人;你嫌弃别人的贫乏,实际上你在对方的眼中一样是贫穷的!

用不同的尺度标准来衡量一个事物,他的结论截然不同,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可能每个人的结论都是对的,关键是你要找到适合你的结论!

第三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有感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 教育先行;终身教育;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以上是学会生存的核心内容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感慨良深。通过研读,我重新认识了教育体系,重新正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学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

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的现状,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它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接着,书中着重从理论上论证“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报告认为,心理学研究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它,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从而证明教育对人的完善是何等重要。因此,“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部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居间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这一要求和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为迫切和必需了。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是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其核心是学会生存。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

生存是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生存的质量吗。我们作为从事在第一教师,更应该明确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这也是这份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也许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太浅薄了。学习文化的知识固然重要,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存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现在我们已经在感慨:哪一行的饭都不好吃。所以未来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思考的更多一些、更全面一些。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里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仅仅自己要去身体力行,还要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学无止境”在当今的形势下,显得尤为的重要。课本在不断的更新,培养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方法的教学。我想让我的学生们能学到更多“捕鱼”的方法,“捕”到更多的“鱼”。

我们常常说,教育要与世界同步,要与时代同行,做到与时俱进。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是比较先进的,比较适合我们孩子成长、发展的呢?《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给了我们答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在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世界教育的形势、观点和改革的调研后写成的。

从内容上看,该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国际合作问题。

该书非常精辟的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在这四个支柱中,核心是学会生存。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认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读到此时,我会情不自禁想到我们目前的教育,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将世界推向文明、推向幸福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发展、未来的生存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全社会给他们的教育的影响的,尤其是学校教育。

自古以来,尊师重教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共同认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地位也一直领受神圣和崇高。正因为这样,教师的威严自古就让学生感到“不可亲近”。但是,现在情况已有所不同,尊师重教依旧是社会高度重视和发扬的,但教师的地位和神圣感发生着变化。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更好地开展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即“学会生存”。比如,面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首先要从心里接受他们的差异,认同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放大他们的优势,从内心接受他们,喜欢他们,冷静思考他们目前的状况,找到问题所在,想办法一点一点帮他们把基础补上,把能力提高。发自内心的关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能感动学生的,它能让老师耐心指导,能让老师想方设法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内心的关爱也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兴奋,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求知充满渴望。我们身边很多优秀的老师,她们用无私的爱,用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健康的发展。

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有老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很叛逆,很不听话。其实,也许他没有从自身行为去反思,想想自己的行动能让学生听话懂事吗?有些老师依仗传统权力,在班上非常严肃,高调强调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对学生施加很强的约束力和压制力,规定他们这样不好做,那样不能做。其实,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是充满幻想和冲动的,越是禁止和反复强调的东西,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这样,“他们又违纪了”,又要进行处理了。我们发现,也是所谓的凶的老师,学生越不听她的话,越是和她对着干,越不怕她。反过来,对于讲道理、真诚关爱,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她们没有很高昂的声调,不用过激的手段,而是冷静地对待出现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所在、严重性及解决的的途径,并时刻督促学生改进,和他们一起成长。学生也会高调宣称我们喜欢某某老师,于是学科总是得到学生的充分重视,学生从这门学科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很多学生回校告诉老师,中学阶段对难忘的老师,总是教给他们最多知识的老师,总是让他们受益很大的老师。相信,体现在行动上的关爱,会对学生影响深远,会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对学生的关爱是持续的是时刻留意的;对于落后的学生,我们的耐心往往和他们的进步是成正比的,而期望值往往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关爱。其实,学生的成长总是比较缓慢的,对知识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越是在紧张和压力之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多停留在表面,没有时间和空间去体会知识的精髓和实质,于是可能造成学过的知识很快遗忘,会做的题目不久又变成陌生了。面对这种结果,我们老师应该冷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更应该将“关爱进行到底”。关爱是时刻的,是持续的,是全面的,更是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坚持和拥有的。只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关爱,真诚的关爱,学生就能更快地成长,就能够冲破极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是用教育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关爱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生存,应该从学习基本技能开始。要学好基本技能,应该从学习知识文化到掌握应用开始。我们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我们所能做的,是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老师从内心热爱学生,在行动上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指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奉献,学会为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学会生存》揭示了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先于经济。

教育,这个伴随着人类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多少年来一直被当做“软科学”而屈待。其实,人类社会的哪一次进步与教育无关呢?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使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时代却已向人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如埃米莉迪更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鸟重新回到她的剿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我们就是要把教育出这样的一批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我们要知道付出的人生才没有虚度。只要你对别人给予了帮助,那就表明你没有虚度你这一生。正如: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重要的不是你所学到的,而是你所传授的,重要的是你的每一次正直,怜悯,勇敢和牺牲使人充实,让人强大,或者能够激励人,让他们以你为榜样。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你离开时,多少人感到这是永恒的损失。重要的不是谁在怀恋你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怀念你。相信你得到了这些重要你便没有虚度这一生。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会人人都有这思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易经】世界名人论《周易》读后有感(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