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均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和教导处轮流主持,利用每周星期五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每学期期末师资培训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全校教师传达,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基础上,带回更多更新的教育工作理念及方式。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科研室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学怡童思》及《怡韵悠悠》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南岸怡丰实验学校
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市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我校所属教师,凡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区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一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本区范围内流动的,由学校具体负责,并报区教委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区缺编以及薄弱学校;整体超编的学校,要通过转岗、培训、调出等方法进行消化。
4、教职工跨区流动,由区教委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本着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严格控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城区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轮岗支教人数:每学年安排1-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我市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
5、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每年可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有支教义务的学校挂职或顶岗任教。
6、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始前,将安排情况上报区教委同意后实施。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派出单位对支教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生活补助。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区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在其任期内要有在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区教委,并进入个人档案。
2、区教委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南岸怡丰实验学校
第二篇: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11-10-12 16:04:50来源:作者:
凤阁岭中学李金陶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小学城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区教育部门决定,自今年秋季开学起组织开展城乡学校间教师交流活动。本次交流安排我们凤阁岭中学与虢镇初级中学结为联合学校,两校各派出6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长期以来受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及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我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教育成果等方面与城区中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此次组织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城乡学校间的帮和扶,予和取,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城乡教师交流对我校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
就师资队伍而言,我校青年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虽然年轻教师工作热情高,容易接受、传输新事物,但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山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次交流中派到我校的6位教师均是虢镇初中的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在这一年里,他们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手段及科研成果带到我们山区学校,促使我们改进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成效,更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能够较好地解决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本次对口交流活动的组织发展恰好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了锻炼、交流、提高、发展的平台,我校广大青年教师十分重视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积极向支教老师请教,通过探究教法,吸收经验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加强课题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我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我校派往虢镇初中的6名教师在融入新的学校后,将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多交流,多观察,勤思考,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业务素质。他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自己在交流中学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等及时反馈回校,以供借鉴学习,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城乡教师的形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师为本,发挥教师群体效应,根据教师群体共振互激的原理,使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交流中产生学科领军人的典型效应,调动我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认同感,促进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
我校的教师对口交流工作才刚刚起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积极研究,借鉴和学习经验,不断加强与联合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我区教师对口交流工作开创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吴川市优质教育普及行动,结合本市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实际,积极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工程,落实各级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要求,探索创新了校长教师团队式对口双向交流模式,不断加强对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管理,切实发挥了城区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出一批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市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
一是实行团队式对口双向交流。该市将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结为帮扶对子,改变以往将交流教师随机零散安排到山区薄弱学校的做法,将教师交流与名校孵化工作相结合,在结对学校之间开展团队式对口双向交流。一方面由一所或几所城区学校选派优秀校长和教师去山区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把城区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成熟的管理经验带到山区学校,实现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由山区学校派出同等数量的校长和教师来城区学校任职任教,体验感受城区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方法,为将来回到山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借鉴、积累经验。
二是选派骨干教师。每年暑期,该市根据各校教师结构情况和交流轮岗范围,确定参加交流轮岗的学校,分配参加交流轮岗的人数,对各学校上报的交流轮岗人员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审查确定交流人员符合条件,没有患病、怀孕等特殊情况,要求城区下派的教师要由学校中层干部带队,安排骨干教师参加。2014年全市交流教师中高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名师有47人,占交流总数的30%,保证了交流轮岗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实施。
三是加强交流管理考核。对交流轮岗工作的管理分为平时检查和考核。平时检查由分管领导带队,对交流轮岗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交流
轮岗人员进行查岗,对交流轮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交流轮岗学考核由市统一管理,每学年结束时统一进行,采取民主测评、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形式,对交流人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结果,派出学校不再重复进行考核。同时,该市要求各交流团队每月定期向上级汇报交流工作动态,通过《吴川市教育》期刊、《教育简报》、吴川市教育体育网等平台公布各交流团队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交流轮岗工作中的动态信息进行交流。这些措施切实调动了交流轮岗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交流轮岗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据悉,吴川市的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从2011年9月起,每学年安排一期,每期安排30人左右,2012至2014三学年全区共安排城区和山区学校对口双向交流校长和教师58名。吴川市委书记、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多次亲山区慰问交流教师,指导工作。《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吴川市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吴川市团队式交流工作进行了报道。
第四篇:教师交流制度
鼓励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泉阳中心学校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科研室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教师论文集》及《小荷》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泉阳中心校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校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我校所属教师,凡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县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三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本乡镇范围内流动的,由联校具体负责,并报县教育局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以及薄弱学校;整体超编的乡镇,要通过转岗、培训、调出等方法进行消化。
4、教职工跨乡镇流动,由县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本着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严格控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城区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轮岗支教人数:每学年安排1-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我校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
5、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每年可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有支教义务的学校挂职或顶岗任教。
6、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始前,将安排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同意后实施。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派出单位对支教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生活补助。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县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在其任期内要有在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县教育局,并进入个人档案。
2、中心校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第五篇: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由党支部、校长室和课程教学部轮流主持,利用每月一次星期一下午的时间,与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
2、教研组学习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举行周周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教研组长要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配合教科研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校内交流。原则上第二学期举行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和成果交流会,对教科研工作总结的同时,对教师的课题(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交流,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4、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介绍、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5、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要求教师将外出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向组内教师传达,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每学期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撰写教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等。撰写科研论文不同层级老师不同要求。一般老师坚持每月写一篇有关教育或文学类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反思等小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
7、网络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栏目、FTP教师学习笔记和教师论坛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和专题读书活动,以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师学习内容。
8、学校科研室和教工团支部合作汇编《教师论文集》及《小荷》校刊,以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与成果推广。
9、学校建立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凡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课题结题材料、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获奖课件等原件须及时向教科室申报、登记、归档。一方面学校作为教科研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10、学校要建立点名考勤制度。除政治学习遵守请假制度外,参加教研组学习也要遵守请假制度,对无故迟到、缺勤的教师教研(备课)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并纳入期末教师出勤考核奖。
城关一小
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
为深化我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面推行教师交流制度。
一、异地交流
1、我校所属教师,凡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的都要分批进行交流。交流以市县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为主。交流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小学每年在10%左右。
2、教师交流自每学年始执行,交流时间不低于三年。交流前,要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对未实现交流目标的教师适当延长交流时限。
3、编制限额内,教职工在本乡镇范围内流动的,由联校具体负责,并报县教育局备案。超编学校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富于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以及薄弱学校;整体超编的乡镇,要通过转岗、培训、调出等方法进行消化。
4、教职工跨乡镇流动,由县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
5、本着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严格控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轮岗支教
进一步推进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一)、范围和对象
1、城区在职在编教师均有支教义务。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的在职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轮岗支教。
3、支教期限为1-2年。支教期间,实行顶岗教学。轮岗支教人数:每学年安排1-3名。
4、支教的范围是我县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
5、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每年可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有支教义务的学校挂职或顶岗任教。
6、教师轮岗支教派出单位,于每学年开始前,将安排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同意后实施。派出单位编制不足的,由薄弱学校上挂教师跟(顶)岗。
(二)、轮岗支教人员待遇
1、支教人员在支教期间,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并享受原单位同职、同岗、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派出单位对支教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生活补助。受援学校要妥善安排和解决好支教人员的生活问题。
2、支教人员表现突出,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时给予优先考虑。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县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在其任期内要有在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轮岗支教人员的管理
1、轮岗支教人员受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为主。支教人员每年要提交支教工作总结,由受援学校进行认真评议后,上交派出单位和县教育局,并进入个人档案。
2、县教育局将定期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汨罗市城关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