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 心得体会(范文)
《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心得体会
大王庄中心小学 孙宝锋
读了郑立平老师的《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文章里说郑老师特别能吃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弘扬吃苦精神。弘扬吃苦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生存竞争的需要。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吃苦精神的含义,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我们赖以生存的学生和家长,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要对得起作为“教师”的称号,就必须肯吃苦,能吃苦。只有肯吃苦,能吃苦,才能尽情品味“苦尽甘来”的滋味。当我们看到一届届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赞誉,我们会觉得自己曾经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弘扬吃苦精神首先要提升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标准,展现敬业精神,事关能力素质,影响事业发展。
工作中,我们要不怕吃苦,敢于吃苦,要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反对享乐主义作风。弘扬吃苦精神,必须要克服自己拖拉作风,力避懒惰散漫,改变萎靡不振、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干出实效。弘扬吃苦精神,必须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度和纪律要求。要按时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必须严格按“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排忧解难,无愧“教师”的称号。弘扬吃苦精神,必须工作得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而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反思,敏于实践,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就像我每天都坚持看书,偶尔也会写写读书笔记啊日记啊,这么做笔试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与时代同行,并不断的提升自己。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班主任,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接受改变,“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当我们拥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更大的教育影响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灵魂却是“不可教”的,心灵只有用心灵来唤醒,精神只有用精神来陶冶。面对竞争残酷的现实,我们虽然很难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但与人为善、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师者古训依然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坚守的精神追求。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比做一个园圃,那么我们的主观意志就是园丁。在这个园圃里种上什么样的花草,抑或什么样的树木,还是任其荒芜,决定权完全在我们自己。许多人自己处于幸福的山中,而远近高低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风景;只要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多。当班主任,我们有那么多机会可以思考、创新、尝试!思考,特别是想自己的事,在班级这块自留地中种植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一种自由与创造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我们还可以获得一样对生命最重要的东西——爱!不单是对学习和书本的爱,不单是对各种知识和思想的爱,还有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可以让我们的一生都萦绕着充实与幸福!
看了郑老师的《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深受启发,我找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看了一下,对我触动很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又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去创造更多的成就和价值。所以,这个“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智慧和艺术。关于教师威信的确立,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职业,只要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大家心中是否具有“威信”,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在集体中拥有的威信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建立了一定的威信,为学生欢迎、尊敬、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然而,对于“威信”的误区却根深蒂固,以为只要单纯的让孩子惧怕,殊不知,这样确立一个人的威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切不可只会口头说教,只会许诺,却缺乏实际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这必须导致威信尽失。教师如果还能有一些让学生钦佩的才华,更容易建立威信,这方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由钦佩,转为信服,成为真正具备“威信”的教师。读了这本书,我渴望能够在才能、品德上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了,才能把我的孩子们教育的更好,多么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影响在孩子们身上永远留下美好的痕迹!
今日之教育已是继往开来、推陈创新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昭示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人生观。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超越狭隘的职业眼光,视教育为奉献终身的事业和精彩体验的人生,争做有品位、有作为、有地位的教师。
第二篇:像阳光一样生活
像阳光一样生活
当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时,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大地。清晨的阳光明亮而又透彻,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严冬的阳光给人们的心田送去最真挚的温暖。
阳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现在,有谁能像阳光一样的生活呢?或许在我们的身边这一切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当阳光透过绿叶,显得通体明亮,开始了崭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如此的美好,阳光是一切物体生存的必备条件。
阳光不会因为有了云的遮蔽而显得暗淡无光;阳光也不会有了石头的阻挡就停止传播;一切的一切说明阳光是坚强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免遭受黑暗的恐惧,但是不能因为就此而放弃对生的希望,在黑暗中我们努力寻找着光芒,却不知,在下一个路口,我们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而在外面,就是世外桃源,人间的仙境,那里怒放着生命之花,阳光微笑着与大地上的花朵窃窃私语,花朵抬起头,舒展了容貌,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了阳光。
在这个社会中,到处都需要阳光,何不如把阳光洒下人间大地,让更多的人在阳光的沐浴中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呢?
像阳光一样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温暖人心的阳光吧!
塘溪中学初三:小易
第三篇: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在这本书里,蔡笑晚全面地叙述了对孩子蔡天文的培养经过。
一、学前教育。
出生两个星期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即用琴声和笛子的声音去引起孩子的关注。这种“专注”习惯的培养,对后来注意力集中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后,读书学习和处事都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使在街头,他都能专心学习。
2、带路训练。天文会走路之后,他父母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散步,总让孩子走在前着,为大人带路。几次以后,他就能大胆地独立前进了。这种训练在于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走人生之路,并大大培养孩子的自信。
3、语言训练。在四个月时,天文父母就对着他念《三字经》、唱儿歌,唱催眠曲。一周岁时,常常教他念《三字经》、《弟子规》,三岁时,念《千字诗》、《今日诗》、《明日歌》、《十二诗经》、《朱子格言》,还有一些民谣。而这些,天文那时就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
4、数学训练。三岁以前,主要是认识一些数字,进行一些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三岁以后,对孩子进行了正规训练,让他背加法表和乘法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趣味数学的故事,让孩子解答其中的数字问题,以此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二、中小学时期的教育
1、入学准备时的教育。天文入学前的一两年,蔡笑晚就带着天文到学校看学生上课读书,天文看得很感兴趣,很羡慕。经常问什么时候能上学。他父亲就跟他讲:再过一个新年你就能读书了。于是他就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等待着,那年春节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因为终于盼到了读书的时候。入学后,蔡笑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取得沟通,反复说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并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告诉老师,同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多奖励,少惩罚。第二、可以温和的地方决不严厉。第三、作业尽量精简,使学生有自由发展的余地。这些做法,使天文很顺利地开始了学习。
2、摆地摊的教育。一般的家庭,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再穷也不能让八岁的孩子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但蔡笑晚认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这件事可以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具体的素质教育,使他从小懂得人生的艰难,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并能激励他去奋斗、去拼搏、求上进、争出路。于是,在天文八岁时的那个暑假,天文在自己家门口摆了个地摊。摆了一个星期,收获还不错。一个星期之后,天文还想继续做下去,但他父亲没有同意。他父亲说,现在你是求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有时间多看书、长知识,不能为了这些“小生意”浪费时间。
3、竞争意识的培养。天文在小学里读了三年之后,他父亲给他转学了,因为他原来的小学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为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必须让孩子进入较强的竞争群体之中。天文因此而被转到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竞争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奋斗、拼搏的精神,不安于现状、不安于平庸,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优秀、争先进,并让他从小懂得竞争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努力、最顽强不屈的人。他们不怕失败,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毫不气馁地勇敢前进,去夺取胜利。但是,蔡笑晚也没有勉强要求天文去争取第一名,他总是说:优秀很重要,名次在前十名都是好的,差一两名并不说明问题,偶尔在十名之外也不要紧,真才实学最重要,读书像马拉松赛跑,开头所处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冲刺时最先到达终点。
4、营造立志氛围。当时,尽管家境贫寒,住的只是三十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屋。但蔡笑晚却在房子里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设计,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励志格言和家训。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画像,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法拉第、哥白尼等。让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画像和故事慢慢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树立偶像的地位。这种氛围对孩子确有很好的立志教育作用,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大的心胸气概、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5、培养早期行为习惯。
① 诚实守信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能欺骗孩子,承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很差,只要是实话实说,就不能给予严厉惩罚;相反,要给予特别的关怀,给予温柔的开导和教训,使他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孩子承诺父母的事一定要让他能兑现,既不能给孩子过高的具体要求,也不能让孩子承诺无法兑现的事;从小让孩子养成“一诺千金”的习惯,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他兑现,即使是不正确的事,也要妥善解决,决不能让他失去信用。
② 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③ 遵守时间的习惯。
④ 独立自理的习惯。
第四篇:像绅士一样生活读后感
黄志伟书友:
乘休息天一口气把书读完,掩卷长思,这的确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作者是英国人爱德华·伯曼,他自述此书是写给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在六七十年代谈论绅士风度,那会给人扣一顶帽子的。今天不同了,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但打开此书第一章,作者写了中国新富的陋习。1995年一位中国商人打开了12瓶拉菲堡红酒,倒入12只杯子招待客人,在频频干杯声中,昂贵的12瓶红酒顷刻灌下。作者的结论是:暴殄天物、荒唐至极。可见,享受豪华昂贵的物质生活原来与绅士风范无关。真正的绅士无论是品红酒、呷咖啡、穿高品质的衣服与开有气派的车,都是极讲风度与格调的。一套精美的服装,富人可以穿得粗俗不堪,绅士却小心打理,使之呈现最佳状态。同样一座豪宅,富人花了很多钱,结果是画蛇添足,装饰得毫无情趣,绅士花不多的钱,处处让人眼睛一亮。本书从鞋子、领带、吸烟、喝酒、对待女士的态度,如何驾车谈到绅士的精神气质,读来都让人有所触动、有所思考。作者指出:绅士的精神气质应该包括骑士的勇气、服务公众的道德意识与处于任何极端困难中永远不变的谦恭礼貌。本书还探讨了英国绅士与中国君子的不同点与共同之处。
这本书的有意思是在于对中国一些稍富即躁的人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与建议。贵族是要三代造就的,那话有点绝对。但一夜暴富与几十年的文化修养熏陶却是事实。在我访问的30多个国家中,给我最佳印象的是英国。在一些不文明的国土上,豪华房车与名牌服饰不能掩盖一些人不文明的陋习。我想,真正的中国绅士也不仅仅是自身具有美德,还应树立公共服务观念。这正是此书的宗旨之一。
第五篇:像狼一样工作 像猫一样生活
像狼一样工作 像猫一样生活
像狼一样工作,这个比较好理解,研究狼性文化的书籍与文章,在职场可说是铺天盖地,所谓“狼性”就是:一是敏锐的嗅觉,隔老远就能嗅到哪有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总而言之呢,狼性文化的主旨内涵就是一个“狠”字,这个狠不光是对工作、对竞争对手,也包括对自己狠。在狼性文化的倡导者华为公司,每个人都要成为志愿者,自愿奉献超时工作时间。
用手干活、用脑干活、用心干活,豁得出时间、豁得出精力、豁得出体力、豁得出身体,甚至豁得出命,这样的人,才是狼性的,自然企业老板都喜欢,所以,狼性文化在职场一发不可收拾,华为人,也因为具有狼性,而成为许多企业在用人时的首选。
即便任正非本人从2000年起,已经不认可狼性文化了,也无法阻止狼性文化在中华大地的燎原之势。
不过,人生除了像狼一样工作,还要有另一面,就是要有生活。如果生活常常被我们忽视掉,会反过来影响我们,有的时候,还会是特别大的影响,除去个别凋零的白领玫瑰不说,不是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方数据说,超过50%的职场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与抑郁。
与狼相反,人类的宠物——猫,完全可以用来代表生活。想一想啊,猫咪从来就是自在、享乐、任性、优雅、魅力的代名词。
许多人认为猫虽然陪伴人类的时间超过3500年,但仍然未经完全驯化,因为,他们对人的依赖不像狗那么彻底。猫的精神很独立,甚至有些任性,他们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主人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因而,猫与人的关系类似一种更加平等的朋友关系。
一些喜欢狗的人不那么喜欢猫,他们需要俯首帖耳、听话的宠物,即便被套上链子,也会摇头摆尾。精神独立的猫,使他们觉得无法控制,于是,常常评价猫不够忠诚。
而猫并不在乎这种评价,依然我行我素,他们会霸占家里面最温暖、最高的位置,然后,舒舒服服地伸出爪子,摊开肚子酣睡;他们挑食,不喜欢的食物,他们看也不看,而面对美食他们会不请自来,死缠烂打也要得到自己该得的一份;他们爱玩爱闹,最大的理想是跳到书架背后,沿着书架把所有的书和摆设挤到地板上听响。
尤其厉害的是,当他们不需要的时候,会把主人的爱抚置之度外,一走了之,而当他们想和主人亲近的时候,则不会管你是不是在看报纸,他们会一屁股坐到报纸——你的注意重心上——让你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他们会坐在太阳下面,一边沐浴阳光,一边清洁整理自己的毛,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然后,用一双瞳孔忽闪的、迷人的、无辜的眼睛望着主人,总之,猫咪总有魅力,让人类欲罢不能。
猫咪还不用减肥,知名的加菲猫、叮当猫、猫叔,都是饕餮的、胖胖的、迷人的。
猫不是生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中,要适应全球各地的环境,要与多变的人类相处,猫咪并不容易,但猫却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看来,我们真的要向猫咪学习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生活得快乐开心,像猫一样生活,做回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