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落实市委统战部《关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
中共*市*区委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统战部《关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委统战部《关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实施意见》(遵统发〔2018〕2号),进一步构建我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的决策部署为抓手,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核心,以优化服务、降低门槛、减轻负担、盘活机制、提高效率为导向,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相互联动,打造我区健康有序的非公有制经济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搭建宣传教育平台。
1.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要制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计划,通过座谈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定期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党的十九大政策宣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视野,引导他们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完成时间:长期坚持,每年至少一次)
2.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环保分局、区安监局等要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本部门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具体做法等,提高知晓度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发挥商事制度改革的社会效益。(完成时间:长期坚持,形成常态。)
3.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定期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培训,宣传涉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财税改革政策和具体经办流程,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涉税涉法风险,让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生产经营。(完成时间:长期坚持,形成常态。)
(二)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搭建和用好政企沟通服务平台。
1.由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牵头,各部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每半年开展一次对企业、商会的走访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围绕影响企业投资意愿的国土、规划、建设等关键问题、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落实是否到位问题、政府服务理念问题、法治环境等问题开展调研。就如何建立助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企联动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领导挂帮企业机制等向区委提出意见建议。(完成时间:2018年6月前制定工作方案,半年走访一次企业,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牵头部门:区委统战部;参与部门:区发改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建设局、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人社局、区安监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分局)
2.由区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参与,围绕“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充分运用好各部门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行政许可清单、职业资格清单等,严格划定各部门权力边界,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窗口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凡上级主管部门对“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标有安排部署的,各部门要拿出本部门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明确落实时间,确保政策落地;凡上级主管部门对“最多跑一次”工作没有安排部署的,各部门要主动参与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倾听企业呼声,主动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前置条件,严格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的原则,减少经办人员在不同窗口、科室之间的往返,实现立等可取。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办理服务和终端自助服务,减少经办人员排队等候时间。对企业的各种收费服务,要完善网上支付、转账支付等方式,减少企业现场缴费。(完成时间:各部门于2018年7月底前就落实“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规划,报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发改局。牵头部门:区发改局;参与部门: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人社局、区安监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分局)
(三)搭建银企沟通平台,破解融资难题。
由区金融办牵头,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协助,各部门参与,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找准当前企业融资存在的难点、痛点,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区金融办要建立银企联动机制,力争半年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通过座谈,宣讲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制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家守法诚信经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结果的运用,探索建立金融机构和区委统战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评价结果用于信贷决策的工作机制。(完成时间:2018年8月前召开一次座谈会,以后每半年召开一次。牵头单位:区金融办;参与单位:区委统战部、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人社局、区环保分局、区安监局、区总工会)
3.由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牵头,制定领导干部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方案,组织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对企业综合评价为B级以上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制定结对帮扶表,明确各领导干部的帮扶企业、帮扶内容、帮扶措施等,定期走访企业,听取干部帮扶情况,并形成报告报区委参考。(完成时间:2018年8月份)
(四)发挥部门作用,搭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平台。1.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人社局要主动发挥联系非公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人才培养作用,在帮助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理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出台促进非公企业人才成长的政策,打破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在非公企业人才职称评定、人才培训方面开展探索,积极营造非公企业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完成时间:2018年8月前由区人社局将政策梳理或出台,区委统战部负责做好宣传工作。)
2.区科技局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梳理助推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特别要针对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出台扶持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区商务局、区工商联要高度关注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传统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的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发改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定期研究针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保障。(完成时间: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局2018年9月前将政策梳理完毕,区委统战部负责做好宣传工作。)
3.区招商局要制定工作方案,联合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每年面向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召开一次项目推介会,助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完成时间:每年开展一次)
(五)搭建民主监督平台,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作用
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人社局要主动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政风监督员、特约人员等,主动接受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民主监督,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法规政策的协商讨论,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完成时间:2018年12月前各单位要聘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行风、政风监督员,主动接受民主监督。)
(六)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搭建组织保障平台。1.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要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纳入全区人才培训规划,举办高层次培训班,通过知名专家学者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阵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完成时间:每年至少一次。)
2.区委统战部要加强与区人大、区政协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政治安排,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视察调研、民主评议、撰写提案等方式,向区委、区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畅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经济发展和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完成时间:每年至少一次)
(七)展示企业风采,搭建宣传展示平台。
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要在宣传工作中统筹安排对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宣传展示,大力宣扬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人士参与全区脱贫攻坚、社会公益、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社会的自豪感,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完成时间:经常性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常态工作机制。)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服务好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商环境的优化,既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态度问题,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2.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加快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转变服务理念,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减少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真正把服务企业的各项体制机制打造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3.相互联动。各部门、各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要避免闭门造车,部门和部门之间要相互联动,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增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减少扯皮推诿,在部门和部门之间形成1+1﹥2的改革效果。
4.定期总结。各部门、各单位要定期听取非公有制企业对改革成果的意见和建议,对改革不到位、改革不彻底的要坚决整改,对跟不上形势的改革要及时开展新的改革,形成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工作氛围。
2018年6月7日
第二篇:全省税务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
全省税务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经济
转型发展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系列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要求,进一步推动我省地税系统、国税系统改革创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部署,全面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以“对表对标对接”的要求,按照山西地税、国税系统“带好队、收好税、造环境、促转型”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当前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大局中,主动服务我省“六最”营商环境建设,争做转型发展“金光大道”的排头兵,全面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构造惠民优商的税收政策环境;打造为民务实的税收治理环境;塑造便民快捷的税收服务环境;营造亲民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等“四个环境”,实现我省税收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努力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服务。
二、主要措施
(一)政策上保障转型,构造惠民优商的税收政策环境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山西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复制推广一批、积极争取一批”的思路,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凸显洼地效应,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1.服务全省自主创新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2017]42号文件规定,全面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优惠政策。将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扩大到转让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对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其法人合伙人按照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结转以后抵扣。全面落实扩大后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涉及的股权奖励以及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转增股本应缴个人所得税一律按最长期限5年执行分期缴纳,在相关股权转让前,企业依法宣告破产的,对尚未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规定可不予追征。
2.服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用足用活双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科技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企业、机构和个人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聚集资金,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在各双创示范基地派驻税务人员,开设双创办税服务窗口、打造双创税收服务站。
3.服务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全资子公司,改制中资产评估增值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征收入库,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该企业国有资本金。对国有企业历史欠缴的地方税费,在改制重组过程中,经相关部门批准可以转增国有资本金。4.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完善印花税核定征收办法,对规模大、合同量大、符合核定条件的转型企业,经企业申请可允许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综改示范区内企业和国家鼓励类产业更新换代较快的以及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加速折旧。
5.服务产业结构优化重组。企业取得的不动产以及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进项税额允许在二年内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不征收增值税。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将从事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土地出让转让环节契税税率由4%调整为3%。对国家鼓励类企业占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且人均耕地在0.5亩以下地区耕地的,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取消提高50%征收的规定。对企业以前发生的欠税,清缴确有困难的,可先将欠税清理入库,滞纳金延后征收。被兼并重组企业存在欠税的,凡已落实由兼并重组方承担清欠义务的,可将欠税转移给兼并重组方负责清缴,支持企业加快办理兼并重组手续。
6.服务中小微企业“小升规”。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对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免征增值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月销售额不超3万元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征收率可核定为0%。支持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采取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合并、分立、无偿划转股权或资产等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建账建制,规范会计核算,促进“小升规”企业能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7.服务重点领域改革。根据国家部署积极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在权限范围内明确改革事项,按期完成水资源税费专项调查,做好水资源税征收办法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经各级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类保障性住房,以及贫困村整体搬迁等住房比照经济适用房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贫困户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扣减相关税费优惠,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减免税限额内,允许扣减相关税费。对煤炭生产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发放给井下作业职工的艰苦岗位津贴,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8.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全面完善现行土地使用税等级定额,对定额偏高、与本地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按相关程序降低税额标准。将房产计税余值的扣除标准由现行的20%、30%统一为30%。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由“先征后免”改为经审批后直接减免。取消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企业享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税收优惠的限制。
(2)管理上简政放权,打造为民务实的税收治理环境
树立诚信推定、风险监控、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坚持彻底有序地放,规范有效地管,切实为纳税人减负。
9.深化国税地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按照国家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以依法征管、权责清晰、科学效能为原则,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要求,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征管方式的转变,实现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户、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的“四个转变”,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能。
10.精简下放税务行政审批。精简税务行政审核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涉税审批事前调查,推进事前审批向事中和事后监管转变,构建“审批最少、许可最少、报备最少”管理机制。逐步推行省级税务机关无审批、无许可、无报备。将原来由省级税务机关审批的资源税灾害减免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审批等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含省直属征收管理局)、县级税务机关,实行“一级审批”。
11.推行新办纳税人“零门槛”办税。取消信息补充采集环节,“多证合一”纳税人首次办税时,不进行信息补充采集,发生纳税义务可直接办理涉税事项。为新办纳税人提供“套餐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多个涉税事项。大幅度压缩限时办结事项,由事前调查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即时办结,方便纳税人办税。
12.提供纳税人省内快速迁移登记。简化纳税人在本省内跨市、县变更(迁移)登记流程,对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流动的企业,取消主管税务机关注销审核环节,实行清税申报办法,发票缴销和清税申报在办税服务厅或网上服务平台“一站式”办结。
13.简化注销流程。简化现行税务登记注销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推行网上办理,实行10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对商事制度改革后,领取营业执照但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发生纳税义务或已将应纳税款缴清的纳税人,可以在网上简易注销。
14.减少涉税资料报送。清理减少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实行涉税(费)资料清单管理,清单之外的不得要求纳税人报送。能够通过金税三期系统自动生成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重点税源预警等报表,不再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由按月报送改为按季报送,减少小微企业报表报送次数。推动涉税资料电子化,减少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推行国地税涉税信息一方采集、双方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报送次数。
15.改进纳税人优惠备案和合同备案。改进各种税收优惠备案方式,实行备案资料清单式管理,实现税收优惠资料由报税务机关备查改为纳税人留存备查,减轻纳税人备案负担。取消非居民企业源泉扣缴合同备案环节,优化对外支付备案程序。
(三)服务上优质高效,塑造便民快捷的税收服务环境
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服务优质有感,办税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多样化、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16.提高政策服务透明度。创新政策服务,编制《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操作指引》。对税收政策科学分类,明确网上发布渠道和形式,升级12366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权威、规范、统一的政策口径,提高税收政策透明度。畅通税收政策推送渠道,为纳税人提供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查询,加大税收热点问题的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确定性的服务需求。17.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实施科技强税工程,立项建设电子税务局和云服务平台,实现无线服务、手机办税、微信缴税。大力推行网上自主办税,纳税人按提示自助填写申报信息,自主上传电子档案资料,税务部门限时办结。编制办税事项“全程网上办”清单,拓展网上办税功能,实现纳税人应纳增值税、消费税等主税和地方附加税费的一体化申报缴税。优化升级个人所得税网上申报功能,开展自然人实名认证、网上在线注册,逐步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自然人的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申报纳税等业务。
18.推行就近办税。全面启动国地税“涉税事项一人通办”联合办税工作,推行“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联合办税模式。推行涉税事项全国通办,全面开展国地税业务同城通办、省内通办。优化整合国地税办税厅资源,国税、地税联合进驻政务大厅,推行国税、地税共建办税服务厅,实现纳税人就近办税和“进一家门,办税务事”。推行国地税联合签署税库银协议,实现线上线下一方签署双方互认,解决纳税人多头跑问题。推行国税、地税联合实名办税,建立起统一的纳税人身份认证数据库,实现一次采集、双方互认、多处使用。
19.便利申报纳税。简并优化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申报表,提供网上办理更正申报功能,较大幅度精简表单填报,缩减纳税人申报纳税准备时间。小型微利企业和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不再按月申报,一律采用按季度申报缴纳税款。适时推出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实际经营额、所得额不超过定额的,取消汇总申报。实现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和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人全员网上自行申报模式。落实好煤炭等特定行业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分月预缴、按年计算的税收政策。
20.打造示范区服务标杆。为充分发挥综改示范区为全省域转型综改试验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综改示范区对标“雄安新区”国地税合作模式,打造以“一网通办、一表集成、国地联办、一次办结”为主要内容的便捷式服务体系;率先开展转变税收征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专项行动,为全省税务系统“造环境、促转型”树立标杆。21.支持企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机制,加强纳税信用动态管理,对不同信用级别纳税人,采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实施分级服务管理。推进建立“税银互动”机制,将“纳税信用”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资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共享交换信息、创新融资方式,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助力双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
22.开展万名税干入企服务。充分发挥税务干部熟悉经济、税收和财务管理的优势,省地税、省国税联合选派万名税务干部入企开展服务,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特别是针对重点改革领域企业、重点项目、双创企业,为企业讲政策、送优惠、解难题,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提升核算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理财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执法上规范统一,营造亲民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 坚持法治思维,规范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税企关系,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 争。
23.营造税收共治环境。推进税企共治,充分发挥大企业管理优势,建立大企业专业服务团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为企业风险防控定制“个性化”服务手册,开通“直通车”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税法遵从能力,降低税收风险;扩大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实现信息共享、管理互助、信用互认;出台《山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涉税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形成政府部门间的税收保障与共治格局;健全税收司法保障机制,构建公平正义的税收法制环境。
24.推行税收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推进权力和责任清单规范化工作,确保相同的权力和责任事项,在各级税务机关的名称、类型、依据、履责方式和追责情形统一规范,努力形成上下贯通、有机衔接、运行顺畅、透明高效的权责清单运行体系。
25.规范税收行政处罚。优化处罚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合并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进一步落实国地税联合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压缩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对纳税人首次违反税收管理且情节轻微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对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同一违法行为,国税局、地税局只处罚一次。
26.规范税收核定权力运行。依法行使税收核定权,进一步规范各税种和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的标准、程序和计算方法;推行核定信息公开,完善公开内容和程序,提高核定征收透明度。国地税联合开展核定征收,统一核定基数,保证同一区域内规模相当的同类或类似纳税人的核定结果基本相当。
27.规范税务检查权力运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全面推行“无风险不打扰”。加强进户执法计划管理,合并进户执法事项,推行国税、地税协同执法,避免对同一纳税人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严格执行税务稽查“双随机、一公开”,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提高稽查随机抽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透明度。建立健全风险应对任务归口管理机制,统筹“千户集团”税收风险、日常管理风险、税种管理风险和大企业管理风险等各类风险应对任务,实施集中推送,差异化应对,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8.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行税收执法考核评价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执法行为的过错责任追究。推行税务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有效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务行政复议工作,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是我省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各级地税、国税机关要迅速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融入到当前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大局中,落实到省局党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中,横下一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争做转型发展“金光大道”的排头兵,为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加强组织领导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是全省地税、国税系统当前的头等大事,是税务部门讲政治的具体举措,系统上下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省各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谋划统筹;要明确一名局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沟通,通力协作,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省局要站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高度上制定下发改革措施文件,加强对下工作指导。市、县两级要做好各项改革措施的承接落地工作,严格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和各项工作规范执行。
(三)全面贯彻落实 各级地税、国税机关要充分认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构建“亲”“清”新型税企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省局要对基层好的经验做法进行集成推广,最大限度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市、县两级要在省局的总体要求下,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措施,2017年底前要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加强考核监督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全省税务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的社会认同度。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好舆情研判,畅通纳税人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纳税人反映的各种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列为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大考评力度,对推进不力的要进行主体责任追究和问责,切实保障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减轻企业营商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在2012年减免56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减免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一条 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对全市企业免征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市人力资源局、财政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二条 除有特殊规定的企业外,堤围防护费按省规定的费率下限1‰计征,外贸企业按0.7‰的优惠费率计征,从事批发、零售的商业企业按0.5‰计征,维持我市对有关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市水务局、财政局、物价局、地税局负责)
第三条 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中,维持我市对有关企业的优惠政策。(市残联负责)
第四条 加大生态林认建认养等工作的动员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绿化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对企业免征绿化费。(市林业局、财政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五条 免征林权证工本费、林权勘测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费。(市林业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六条 免征国内植物检疫费、农机监理费。(市农业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七条 免征海岸电台无线电报电话费、油污水化验费、河道采砂管理费。(东莞海事局,市水务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八条 对企业发生的卫生监测费、委托性防疫服务费,市有关单位按现行收费标准90%收取。综合性酒店等企业同时从事餐饮服务和经营性公共场所服务的,卫生部门和食药监部门在办理相关卫生许可证时,互认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物价局和各镇街负责)
第九条 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粤财综〔2012〕262号)相关规定,继续对小型和微型企业停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工本费、劳动合同文本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ATA单证册收费、土地登记费。(市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贸促会、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条 免征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采矿登记费。(市国土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一条 免征企业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市工商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二条 免征因公护照费(含加急费)、户口簿工本费、户口迁移证、准迁证工本费。(市外事局、公安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三条 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ATA单证册调整费、货物行李物品保管费、《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工本费、《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签注费、海关监管手续费。(市外事局、财政局、物价局、国税局、地税局、驻莞各海关负责)
第十四条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3882号)相关规定,降低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市人力资源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五条 简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收费方式。将货物检验检疫费中的品质检验、动物临床检疫、植物现场检疫、动植物产品检疫、食品及食品加工设备卫生检验、卫生检疫(不收费)合并为货物检验检疫费一项,取消累计收费。同时取消以下规定:
1、同批货物检验检疫费超过5000元,超过部分按80%计收;
2、边境口岸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小额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收费,按70%计收;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小额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收费,按50%计收。(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六条 降低货物检验检疫费收费标准。
1、货物检验检疫费由原来的分别按货物总值1.5‰、1.2‰分别计收,降为按货物总值的0.8‰一次性收取;其中,介质土、植物油由按货物总值的0.67‰降为0.3‰收取;小批量食品由按货物总值的4‰降为0.8‰收取。
2、边境口岸每批次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边境小额贸易、对台小额贸易货物检验检疫费收费标准,统一降为按每批次30元收取。
3、仅实施卫生检疫的,不收费。(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七条 资源类商品,即《出入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第二十六章(矿沙、矿渣和矿灰)的所有商品和液化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110000)、气态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210000)、石油原油(商品编码2709000000)的货物检验检疫费,由从价计征改为从量定额收取。其中第二十六章(矿沙、矿渣和矿灰)的所有商品按每吨0.6元收取;液化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110000)、气态天然气(商品编码2711210000)和石油原油(商品编码2709000000)按每吨0.08元收取。(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八条 继续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其中,对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十九条 暂停对进出口危险品、有毒有害货物加倍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止。(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条 我市对市内企业生产的食品、重要工业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不向企业收取。对强制抽检的产品,市有关单位根据企业要求免费提供检测报告。(市质监局、财政局负责)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依法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需要抽取样品的,一般应当付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要由被检查企业无偿提供的,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法定检验检测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按规定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鉴定结果,有关行政机关在符合检测标准的前提下予以接纳确认。(东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市质监局、农业局、经信局、工商局负责)
二、着力减免涉企的中介服务收费
第二十二条 停止向企业收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报送单结汇联)、进口付汇单(进口报送单付汇联)、出口报送单退税联打印费。(驻莞各海关、市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交易服务费按现行收费标准50%收取。(市国土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四条 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服务费、城市规划信息技术服务费、招标代理服务费,均按不高于现行收费标准80%收取。(市环保局、住建局、规划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五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中介服务费、防雷设施检测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费,均按现行收费标准90%收取。(市住建局、气象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六条 东莞市三家公证处向企业收取的各类公证收费、采购中心收取的招标书工本费,均按现行收费标准80%执行;市住建局施工合同公证收费封顶10万元,有偿取得的二手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证收费封顶5万元。(市司法局、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七条 企业计量校准、特种设备委托性检验检测收费按现行标准的80%收取。(市质监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八条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审计服务,以计时收费为主,计件收费为辅。凡收费标准规定有浮动幅度的,均按原计费标准下限执行,即计时收费下浮40%,计件收费下浮30%。(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第二十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涉税鉴证服务且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在省有关部门未出台新规定前,凡收费标准规定有浮动幅度的,一律按原计费标准下限执行,即计件收费下浮30%,计时收费下浮40%。(市国税局、地税局、物价局负责)
三、着力规范涉企的镇(街)、村(社区)协议收费
第三十条 将镇(街)、村(社区)向“三来一补”企业收取的“外汇留成”统一为“‘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工缴款”,将向企业收取的“综合服务费”统一为“协作服务款”,将向企业收取的“土地管理费”统一为“土地使用补偿款”。双方已按原有收费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同的,由镇(街)、村(社区)与企业根据实际协商解决。除国家、省定收费和以上三类协议收费外,各镇(街)、村(社区)不得再向企业收取证明费、盖章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各种其他费用。(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一条 对“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工缴款、协作服务款,各镇(街)应按照“不新增企业负担”的原则制定最高收费标准,可在此基础下浮收费,不得突破;土地使用补偿款按合同双方协议的标准收取。(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二条 各镇(街)、村(社区)对2013年1月1日起新落户本地的企业,不应再收取以上三类协议收费,经与镇(街)、村(社区)协商一致的企业,直接承接原有土地或厂房的企业,以及故意变更名称或法人但实际控制人不变的企业除外。(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第三十三条 积极推进“一费制”,镇(街)、村(社区)原附着在土地出让、厂房出租之上的合作收益,可以根据实际并入土地出让金、租金等解决。(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第三十四条 镇(街)收费可由“一个窗口收费处”收取,也可以推行银行代收;村级收费由各村(社区)指定窗口收取,使用全镇(街)统一的票据。(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地税局负责)
第三十五条 各镇(街)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规范涉企协议收费的方案,于2013年1月30日前报市物价局汇总,由市物价局会市财政局审核并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各镇街,市物价局、财政局、法制局、农资办负责)
四、着力强化企业减负的保障措施
第三十六条 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全面放开、自由交易,取消地域垄断,鼓励集中交易、进场竞价、供需对接。(市经信局、供销社、监察局负责)
第三十七条 企业员工的宿舍用电按居民生活用电标准计价,相关企业可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供电部门应主动告知并协助企业及时做好用电分表计量工作。(东莞供电局负责)
第三十八条 围绕建设“好政府、大社会”的总体目标,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压减工作,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的“减、简、优、并、转”,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不再审批。(市转变政府职能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十九条 缩短部分行政审批的时限,切实降低企业在时间等方面的隐性成本。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网上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分别从原来法定的60天、30天、15天缩短为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重点项目缩短为5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从原来2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市重点项目缩短到3个工作日;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登记表备案的办理时限分别控制在15天、7天和5天内;交通影响分析报告的审批从原来5天缩短到3天;日照分析报告的审批从原来5天缩短到3天。(市发改局、水务局、环保局、规划局、市地税局负责)
第四十条 各镇街、各部门要对照本意见及近几年涉企收费清理的有关规定,全面认真开展清理工作。对于超越法律、行政法规收费规定自设执业资质、资格、业务标准和收费项目标准,或指(限)定当事人接受垄断性中介机构强制服务并收费的,一律予以取消。(各镇街,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一条 社会团体依法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的收费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社会团体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提供的服务收费依政府定价目录和市场化竞争状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市物价局、财政局、民政局负责)
第四十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将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项转移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或社会团体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与其业务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非企业组织获得费用或分成收入。(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行政权力、管理职能或垄断地位,强制企业参加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和接受不必要的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资格评审、质量(计量)认证等并收取费用。(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四条 继续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凡确有工作需要进行的检查,应经市减负办统筹和备案。涉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税收及计划生育等必须的检查,实行“履职不收费”的原则。(市减负办、监察局、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五条 市物价、财政部门要切实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检查,从制度和源头上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各级收费执收主体不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年限、随意变动执收主体和改变资金管理方式,严防涉企收费负担转嫁、反弹,巩固治理成果。(市物价局、财政局负责)
第四十六条 市减负办、纠风办要加大企业减负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协同监管机制,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企业负担情况调研,认真受理企业反映的不合理负担的投诉,严肃查处各类增加企业负担和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违纪违规行为。(市减负办、纠风办、效能办、监察局负责)
第四十七条 工商等各市场监管职能部门要切实提升服务意识,结合当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市监察局、效能办要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明察暗访活动,重点查处一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影响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切实端正政风。(市工商局、监察局、效能办和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四十八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此次专项清理收费所涉及的经费保障问题,市、镇(街)财政部门应按照公共财政、分级负担、平稳过渡、规范管理的原则,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妥善安排有关部门和单位预算,确保其相关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市财政局、各镇街负责)
第四十九条 各镇街、各部门应结合实际,依法调整收费项目标准,及时变更或重新核发收费许可证,防止发生“以证代文”、“以证批费”等违规行为,尽快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要抓好政务公开,明确办事指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多角度、多方面、多环节提示并推介各种可以减省企业成本的措施或渠道,引导、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用好相关减负政策,提高综合竞争力。(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第五十条 本意见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第二至十一条、第二十三至二十九条收费减免期限为两年。国家和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