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沂蒙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林志艺先生的沂蒙民俗艺术收藏梦
感受沂蒙文化 体验民俗风情 ———林志艺的民俗收藏梦
撰稿:飞雪迎春
摄影: 碎玉笛
一走进林志艺的小楼,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仿佛置身时空的隧道,一件件旧物件把我们带到了几十年上百年前。
对于我们这一辈人,很多的旧物都似曾相识。这一盏油灯,妈妈曾经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衣衫;这根长长的烟袋锅,爷爷曾经让我把烟点;那座笨重的老式的唱片机,曾经播放着爸爸最爱听的戏曲,我们也曾经跟着摇滚的节拍呐喊。。。更有老奶奶出嫁的披肩,雕花的大床,衣架,衣柜,甚至做饭用的风箱,洗漱用的铜盆,各式各样的酒具餐具茶杯茶碗,老农的蓑衣斗笠扁担。。。每一件里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历史的隧道里走来,娓娓诉说着陈年往事。
看到这些古朴的,简单的,甚至粗糙的老家什老古董,带给我们的是遥远的回忆,有的甜蜜,有的苦涩,但是都透着亲切。忍不住走上前,观看,摩挲,品味,感动。。。
这些藏品的主人,就是林志艺,一个热爱收藏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自己注册的商标“蒙山来客”已经慢慢走向外界,并被更多的商家顾客所熟知,旗下的食品产业也做到了省内省外,每年的利润也相当可观。然而这些都不能带给他满足。2011年,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旧村改造也进行的热火朝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老家具老古董们纷纷走出了老房子,摆在了大街小巷。但是很多主人并不知道它们的价值,随处摆放,丢弃。看到这些陈年旧物,林志艺心里的一个梦想被点燃了。从小热爱艺术收藏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把这些零散的老物件收集起来,搞一个民俗旧物博物馆,留下几代人的记忆,唤起几代人的回忆,也让后来人能够看到过去的历史呢?
说干就干,他拿出做生意积累下的资金,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收购这些将被主人遗弃的旧物。为了收购这些旧物,他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除了本村的,邻村的,他的足迹还到了外县外市的乡村古镇。每当听说哪里有一件有意义的藏品,他就兴奋不已,哪怕再远的路再恶劣的天气也要赶过去,为的是不旁落他人之手,甚至担心被不识货的主人损坏遗弃。有的藏品主人不愿意出售,他便一次次上门求购,用他的真诚感动卖主,并最终成功。他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对收藏艺术的执着追求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原来不理解甚至反对的人,包括亲朋好友邻居百舍,都慢慢开始支持他。有的老大爷老大妈还亲自送来他们家里的旧物做藏品,按他们的话说,这些东西在他们手里啥都不是,可是在博物馆里,给更多人看,那就是有价值啦!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林志艺的民俗收藏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他的藏品已经有几千件,并且还在逐渐增加中。这些藏品涵盖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文革各个时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针线盒,大到家具农具,有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有历史文化的见证---书籍,报纸,照片,书信,契约,文革时期的奖状,证书,各种本本,仿佛无声的诉说着每一段历史。小林的楼道里摆着各种坛坛罐罐,两边墙上贴着各个年代的奖状,照片,文献资料,从这头望过去,真好像站在历史的长廊里。这边是21世纪,那边是沉睡的历史。我从这头走到那头,慢慢浏览细细品味,心里便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我是何人了。
小林的梦想很远大,在他的描绘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他计划投资数十万,要建成一个博物馆,背靠蒙山俯视蒙阳,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感受沂蒙文化体验沂蒙民俗,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学习,感受历史,寻找自己的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们祝愿林志艺的民俗收藏道路越走越宽广,祝愿我们的沂蒙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这里只能展示一部分藏品,更多的藏品都在他的小楼里,期待着各位赏鉴。如果您对收藏感兴趣,对民俗有研究,或者家里有有价值的藏品也可与小林联系,他的电话是***。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