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塘江畔聆语听文(杭州二中学习心得)
钱塘江畔聆语听文
——杭州听课学习有得
经过两天的地上天上的辗转,终于在5月14日凌晨抵达了我们出行的目的地——杭州。清晨,在杭州特有的濛濛细雨中我们开始向杭州二中进发,对于原本就不怎么能认清方向的我来说,在陌生的杭州的雨天里,要想辨认并记住杭州二中的位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清晰地记得我们的车沿着钱塘江走过,便自己做主,把听课的地点定义在了钱塘江畔。
走进大门就看到了杭州二中庆祝学校建校111周年的横幅,才知道杭二刚过了111岁的生日,而他们学校这次承办的“中国名校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为引导、支持新课改而启动的“聚焦课堂”专题研究的一次中期展示活动。简短的开幕式后我和同行的陆老师跟随引导员来到了语文课的活动地点,参加了来自杭州二中、北京101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成都七中和福州一中的五节课的听课和评课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忘了是在哪听过的这句话,听完五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体会了为什么会说“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为这次语文的专题单元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探讨”单元,上课的五位老师中有两位同时选择了我国著名现代戏剧家曹禺先生的《雷雨》,还有两位同时上了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还有一位老师选择了《辛德勒的名单》一课。尽管教学内容一样,但选题相同的老师的教学角度、教学设计和行课方式各不相同,让我真正认识到面对相同的文章,可以通过不同的着力点来演绎相同的精彩。
杭州二中的娄雨奇老师通过分析周朴园的语言让学生逐步走近人物来感受他的性格特征,经过学生讨论最后评价人物形象,其中的亮点是在分析中得出了阅读剧本的方法,并且运用了电影视频台词和剧本台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剧本的语言妙处。而北京101中学的田园老师则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他问的“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认过程中谁更主动一些?”“鲁侍萍为什么没有在周朴园认出她之前离开?”等问题让学生直接进入了人物性格特征的讨论,也给我们听课老师提供了另外一种解读这篇课文的思路。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黄胜和福州一中杨卫民两位老师都讲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她们上课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黄老师重在鉴赏细节、品味人性,她引导学生找出细节并重点分析的方法很常态,很自然;而杨老师则是通过分析节选部分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观众的不同反应来对比美与丑,并得出结论,达到教学目的。两节课的设计思想各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另外的一位老师,来自成都七中的李雪娜老师上的《辛德勒的名单》一课,也因为方法和思路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而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活动中“教而后思,思而善教”是我的又一个重要收获。听完五节课后紧接着的就是评课活动,评课过程中由上课的老师先介绍了自己上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在听他们介绍时,我认识到教学能力的提高来自教学理念的引导,而教学理念的进步则来源于对课堂的思考。就课堂教学而言,确实是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上课的五位教师都是基于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或平时上课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思考而设计这次课的,不管他们的课堂结果是什么,我认为从这个点出发,行动了就是成功的。
专家的点评更是提升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从教学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来自上海育才中学的特级教师李强老师在评课时提到的三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李老师提到了文学作品的解读在课堂上要更多的运用归纳法,他说到归纳是加深文本印象和学生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次,李老师还提到了新课改中提问的艺术,他认为要把学生的提问当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李老师还谈到了在新课改中课堂上究竟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李老师提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的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在私下里也有过思考,只是没有那么深入,李老师的讲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听完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特级教师顾朝晶老师在评课时从教师的基本功谈到了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的熟读精思、合作探究和质疑争辩等问题,顾老师指出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有教师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文本后才能真正指导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文本并且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听课时我非常幸运地坐在了顾老师的旁边,听课过程中顾老师还针对语文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朗读,选修课怎样利用学案,怎样利用电影视频资料等问题给我做了指导,让我受益匪浅。第三位评课的专家是被称为“当代语文教育思想家“的陈钟樑老师,陈钟樑老师说到了语文课的诵读的重要性和教师学生熟悉文本的重要性,还讲到了语文课堂的基本是要像“语文”,咬文嚼字和辨词析句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和重点,另外陈老师还说到了研究性预习的问题,他说学生的举一反三重要,但重要的首先是教师的“一”。三位专家老师的评课有理念上的指引也有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听完他们的评课真让我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不禁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语文教学的盛会,也特别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同事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我的杭州之行,钱塘江畔,聆语,听文!
第二篇:钱塘江畔聆语听文(杭州二中学习心得)
钱塘江畔聆语听文
——杭州听课学习有得
经过两天的地上天上的辗转,终于在5月14日凌晨抵达了我们出行的目的地——杭州。清晨,在杭州特有的濛濛细雨中我们开始向杭州二中进发,对于原本就不怎么能认清方向的我来说,在陌生的杭州的雨天里,要想辨认并记住杭州二中的位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清晰地记得我们的车沿着钱塘江走过,便自己做主,把听课的地点定义在了钱塘江畔。走进大门就看到了杭州二中庆祝学校建校111周年的横幅,才知道杭二刚过了111岁的生日,而他们学校这次承办的“中国名校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为引导、支持新课改而启动的“聚焦课堂”专题研究的一次中期展示活动。简短的开幕式后我和同行的陆老师跟随引导员来到了语文课的活动地点,参加了来自杭州二中、北京101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成都七中和福州一中的五节课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忘了是在哪听过的这句话,听完五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体会了为什么会说“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为这次语文的专题单元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探讨”单元,上课的五位老师中有两位同时选择了我国著名现代戏剧家曹禺先生的《雷雨》,还有两位同时上了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还有一位老师选择了《辛德勒的名单》一课。尽管教学内容一样,但选题相同的老师的教学角度、教学设计和行课方式各不相同,让我真正认识到面对相同的文章,可以通过不同的着力点来演绎相同的精彩。
杭州二中的娄雨奇老师通过分析周朴园的语言让学生逐步走近人物来感受他的性格特征,经过学生讨论最后评价人物形象,其中的亮点是在分析中得出了阅读剧本的方法,并且运用了电影视频台词和剧本台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剧本的语言妙处。而北京101中学的田园老师则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他问的“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认过程中谁更主动一些?”“鲁侍萍为什么没有在周朴园认出她之前离开?”等问题让学生直接进入了人物性格特征的讨论,也给我们听课老师提供了另外一种解读这篇课文的思路。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黄胜和福州一中杨卫民两位老师都讲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她们上课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黄老师重在鉴赏细节、品味人性,她引导学生找出细节并重点分析的方法很常态,很自然;而杨老师则是通过分析节选部分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观众的不同反应来对比美与丑,并得出结论,达到教学目的。两节课的设计思想各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另外的一位老师,来自成都七中的李雪娜老师上的《辛德勒的名单》一课,也因为方法和思路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而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活动中“教而后思,思而善教”是我的又一个重要收获。听完五节课后紧接着的就是评
课活动,评课过程中由上课的老师先介绍了自己上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在听他们介绍时,我认识到教学能力的提高来自教学理念的引导,而教学理念的进步则来源于对课堂的思考。就课堂教学而言,确实是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上课的五位教师都是基于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或平时上课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思考而设计这次课的,不管他们的课堂结果是什么,我认为从这个点出发,行动了就是成功的。
专家的点评更是提升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从教学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来自上海育才中学的特级教师李强老师在评课时提到的三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李老师提到了文学作品的解读在课堂上要更多的运用归纳法,他说到归纳是加深文本印象和学生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次,李老师还提到了新课改中提问的艺术,他认为要把学生的提问当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李老师还谈到了在新课改中课堂上究竟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李老师提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的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在私下里也有过思考,只是没有那么深入,李老师的讲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听完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特级教师顾朝晶老师在评课时从教师的基本功谈到了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的熟读精思、合作探究和质疑争辩等问题,顾老师指出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有教师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文本后才能真正指导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文本并且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听课时我非常幸运地坐在了顾老师的旁边,听课过程中顾老师还针对语文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朗读,选修课怎样利用学案,怎样利用电影视频资料等问题给我做了指导,让我受益匪浅。第三位评课的专家是被称为“当代语文教育思想家“的陈钟樑老师,陈钟樑老师说到了语文课的诵读的重要性和教师学生熟悉文本的重要性,还讲到了语文课堂的基本是要像“语文”,咬文嚼字和辨词析句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和重点,另外陈老师还说到了研究性预习的问题,他说学生的举一反三重要,但重要的首先是教师的“一”。三位专家老师的评课有理念上的指引也有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听完他们的评课真让我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不禁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语文教学的盛会,也特别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同事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我的杭州之行,钱塘江畔,聆语,听文!
第三篇:语 文 听 课 报 告
语文听课报告
扶余县第三中学王忱
相互听课评课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搞好听课、评课,对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学期我在全面听课的同时,侧重本学科课程,全组教师的课基本上都听了一遍,大约40节,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做一简要总结,和大家共同来分享和探讨,期望有更多的朋友来关注高中语文新课改。
授课教师成熟的教态、教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亮点: 首先,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新课改的春风温柔地吹进了高中课堂。在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减少了,个人表演作秀的成分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眼中有“(学)生”了,心中有“(教)法”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这种教学理念的变化,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变得富有生机起来。不知多少次,孩子们充满睿智的思考,动情入理的分析,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生动的表达博得老师和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在课堂的方方面面,三维目标的有效结合也给课堂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总之,这样的课堂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万紫千红的春天。第二,教材处理取舍得当,彰显教学重难点。不再是以前的从始至终,剖析麻雀,零敲碎打。当然,该有的教学环节一定不能随意舍去。语文课堂的一般环节包括导语、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深层探究、延伸拓展、课堂小结这几个部分。这些环节一般来说不能随便删减。对文本重难点的解读分析也绝不能舍去。比如周作艳老师讲《小狗包弟》一文中最后关于人性丑恶的问题的剖析就突出深化了重难点,但教师处理的却显得简略,这就使得文本深度挖掘透彻。林小红老师讲《荷塘月色》中对重难点段落“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的玩赏、品味和拓展显得非常到位。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取舍得当,收放自如的课堂。
第三,设置有用有效的课堂环节。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首先明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本人或者学生读出,速度稍慢中间有停顿较好,贵在直接鲜明地亮出目标。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力争做到三个字——“实、少、小”。所谓“实”就是切实可行,不空泛,不过于拔高,设置当堂就能完成的目标;“少”即目标不要设置太多,一般二到三个为好;“小”即切入点要精要巧,不可过大过高。再次,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课堂中“学生合作”的环节,学生常常热烈地讨论,往往人声鼎沸,但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热烈不等于深刻,安静不等于平淡,有时不妨让学生沉下心来安静地思考,仔细推敲挖掘,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问题设置很有价值。刘恩博老师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教师设置了“蔡元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探究,这就需要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支撑自己答案的有理有据的内容,并在学生的回答中互相碰撞并修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所以,这个问题就设置得比较合理比较有价值。最后,再来谈谈课堂环节中的“拓展延伸”部分的处理。“展”就是面宽,“伸”就是有深度,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上,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这个环节要避免强行硬加的东西。一些老师的设计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这种课堂的延伸是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成的,比如高原老师讲《小狗包第》的“拓展延伸”环节就让学生对此写一篇推荐词,向你的一位好朋友介绍这篇文章。这个拓展延伸就很漂亮,学生在想推荐词的时候,就肯定需要对这篇文章再次梳理,他一定会再次返回到文本,然后找到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理由表述出来,这样的延伸就让人感觉到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总之,在预设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老师们以提高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能力为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环节,真正走入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四,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中,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是直接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点,所以,课堂提问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既不过难也不过易,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指向性明确的,能够体现思维品质的问题。比如朱小会老师讲《动物游戏之谜》时就始终围绕着“谜”来层层设问,显得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提问这个过程最能体现出教师的素养,在自然生发的过程中显现出教师功底。
第五,就是老师特有的语言魅力。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
当然,所听的课程不是没有不足的,以下几点听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教师要因势利导。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给予适当的点拨,必要时要以设问的方式完成,但原则是:结论主要是教师点拨,学生总结。教师要随时板书,最后串点成线,水到渠成。我建议在课堂中要注重每个环节的阶段性小结,阶段小结和课终总结有明显体现。
第二,教师要知行并重,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从某一角度来说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有时是表象甚至是暂时的,而能力是内在的和恒久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课堂才能亮点频现,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更主动,才能势如破竹,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培养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让他们会说、善说、善辩,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内在体现,现阶段我们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严密性。语文教师在学生面前都要讲书面语,做好示范作用。
第三,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课堂上不要只见知识结果。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综合的教学活动,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上来说“能力标”和“情感标”比“知识标”更为重要。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生成,即学生已经融入课堂,有问题意识并且有令人称奇的表现。
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
第一,个人的基本业务素养提高要从钻研教材做起。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把枯躁无味的知识上成使学生乐学的精彩趣味课,需要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能驾驭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有的课为什么达不到既定目标?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是对高中阶段的所有教材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钻研教材入手,从整体上把握高中阶段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个人业务成熟,专业精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加强反思,准确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实质,努力锤炼自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再固定于一两种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三,要始终如一地贯彻“以学论教”的思想。教学不能唱独角戏,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有教无学不是教学,有学无教当然也不可以。教学目标是要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任何教学都是在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基础就是学生的素质,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学,今天的“用心教”是为了明天学生的“自主学”,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教师要积极地采取或变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这学期的听课,留给我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审视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是教改中的一次再思考,它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给新课改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初一李晶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听课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
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6�7�6�7。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王晓林老师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授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格、嗜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呼应直观生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听
第四篇:小 学 语 文 听 课 体 会
小 学 语 文 听 课 体 会
龙海市港尾中心考后小学
郑恩惠
这次听课活动使我受益颇深。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其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簿,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又浮现在眼前……
最感人肺腑的是郑惠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优雅的古乐,郑老师深情的诵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最令人义愤填膺、心潮澎湃的是林亚芬老师执教的那节《圆明园的毁灭》,文字与录像的结合再加上老师那动情的语言,不仅是学生,在座听课的老师也被带入了文中,英法联军的野蛮残暴,激起了每个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郑惠彬老师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的年轻老师。她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也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变成爱心小天使来拯救小鱼,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
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成功的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
2、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低段的字词训练,朗读指导,高段的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朗读、板书还是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评价语都是一个闪光点。老师得体准确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走进与文本的对话中。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