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肖永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教师业务的交流,我校于4月份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都展示了各自的风采。从这次听评课活动我收获很多,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的预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对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理解,哪些会,哪些不会,有什么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然后在把自己预习的思路带到课堂上,进一步地感知、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深刻。各位教师都能让学生在课下做好预习,特别是赵瑞冬老师在讲《容积和容积单位》,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前收集常见的容器如:矿泉水瓶、水杯等,学生从具体的物品中直观地认识了容积的概念,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有效的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导入的环节设置有效的情境,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若愚老师在讲《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中,利用家里面收电费的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结构严谨,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过程,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李慧兰老师在执教《两位数的笔算》时,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什么时间合作学习,怎样合作?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合作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体现了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各参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的思想比较新颖,练习的安排从基础到提高到拓展,层层递进,不断开放,科学实在,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本节课的新知识,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五、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六、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公开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功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有些老师匠心独运,如李若愚老师板书内容形象直观,更具效果,并为课堂增了色添了彩。每位老师的板书不仅列出了本节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的勾画了出来,使本节所学知识更加的清楚明了。也同时使我认识到,“板书”应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小学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育“名师”,讲“名课”,创“名校”,我校于2013年10月9日—10月21日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都展示了各自的风采。
一、直观而有效的情景创设
各位教师都能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引入,有目标,有自主学习的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及时点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小组合作交流作用。特别是马丽晨、朱瑾英、姚翠霞、马永艳、桑倩、刘爱秋、郑凤玲、侯慧娟、于媛、李松几位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盏“指明灯”
新课堂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刘爱秋老师在讲《6的乘法口诀》时,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卡为引领,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去学习,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特别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郑凤玲老师在执教《方程的认识》时,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桑倩老师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什么时间合作学习?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合作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体现了合作精神。
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各上课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的思想比较新颖,练习的安排从基础到提高到拓展,层层递进,不断开放,科学实在,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本节课的新知识,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五、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棒”“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六、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公开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功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有些老师匠心独运,如王变英老师能将板书内容以坐标出现,形象直观,更具效果,并为课堂增了色添了彩。每位老师的板书不仅列出了本节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的勾画了出来,使本节所学知识更加的清楚明了。也同时使我认识到,“板书”应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七、不足之处
(一)个别班级课堂常规不太好
(二)个别教师有拖堂现象
(三)个别教师板书设计不太合理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要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全部成为优秀教师。
南关小学数学组 2013-10-22
第三篇: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七星一中 李弘梅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管局联考排名第一的孙祥玲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及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练习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本次活动,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
什么时间合作学习?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3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时间作保证
合作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记得有节课,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他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了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问题他都能举手发言,也许这就是成功带来的自信吧。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我可以参加一下吗?”“老师也想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我认为联系实际也需要注意几点:(1)数学问题有的来自生活实际,有的还来自数学本身,不能也不需要故意去联系实际。(2)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又给出具有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内容、方式的理解,我以为这样的处理对学生学习、思考很有价值,培养了他们探索和发现的本领!
总的来说,这次的评优课非常成功。效果不错,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为日后的教育积累起有价值的经验。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我将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2011.11
第四篇:初中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我有幸聆听了付婕老师A班的《加减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组》一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引发学生进行
xy22数学思考。付老师的艺术引导:针对例题对学生提出了这样
2xy40的问题,“除了能用代入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消元之外,你还能找到其他方法对其消元吗?”,从而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学生观察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二、在探究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付老师在讲解消元法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完成加减消元法的讲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引导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去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付老师的这节课,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什么时间合作学习?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合作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总之,听了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数学听评课心得体会
金寨镇中心学校 冯 燕
2013年春我校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今天已经告一段落了,各位老师的作课说课、各位领导的精彩点评和各位教师的互评,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确定位置》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记得有节课,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他很紧张,结结巴巴
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问题他都能举手发言,也许这就是成功带来的自信吧。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我可以参加一下吗?““老师也想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我认为联系实际也需要注意几点:(1)数学问题有的来自生活实际,有的还来自数学本身,不能也不需要故意去联系实际。(2)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总的来说,这次的听评课非常成功。效果不错,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为日后的教育积累起有价值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