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心得体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由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第二篇: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发展酉阳教育事业作贡献
麻旺中学·冉艳琼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近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认真详细地学习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法律、法规的知识,同时还认真学习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开展“三项教育”活动的文件,使我明确了酉阳教育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县委陈勇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使我倍受鞭策和鼓舞。下面,我就开展“三项教育”活动以来,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认真开展“三项教育”活动的学习,努力解放自己的思想
对照学习,寻找差距。以前,我在思想上、学习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观念落后、解放思想的程度不够;政治意识不强,大局观意识不够;敬业精神不强,对教育法规的学习理解不够。在听了陈勇同志的讲话以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及时地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尽快地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自己,明确了必须“向先进地区学习解决思想,向先进人物学习,爱岗敬业,向人民群
众学习执教为民”的深刻道理。通过学习,使我转变了思想,明确了责任,增强了意识,从而看到了酉阳美好前景,对酉阳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力争为酉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陈勇同志在《发扬长征精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酉阳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的讲话中,向我们深刻地阐述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长征精神就是敢于奉献,不怕牺牲,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今天,我们更应该牢牢地把握发扬长征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不计得失,埋头苦干,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酉阳的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发扬长征精神,既要面对现实,知难而上,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的酉阳精神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去,为实现酉阳社会经济新跨越作贡献。
三、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坚实执教为民信念 目前,酉阳全县各族人民在陈勇书记的带领下,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四件大事”,努力推进“四大战略”的各项工作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酉阳人,我看到了酉阳千载难逢的发
展机遇,看到了酉阳今后美好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更意识到了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五个重庆”、“六个酉阳”的过程中,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勇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作贡献。今后,我要不断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同志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解放思想,执教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重振酉阳教育雄风,抢占渝东南教育高地,做一名不愧于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将是无限的荣光!
谢谢大家。
2009年7月15日
第三篇: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征文演讲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诗生动反映出红军将士不畏艰险、跋山涉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回顾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不难发现这样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600余次战役战斗,平均每天行军34公里,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20余座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历时两年,纵横十四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征途在神州大地播下革命的红色火种,燃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万水千山间,红军长征的痕迹渐渐湮没;岁月长河中,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仍激荡在心间。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隆重集会上,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长征永远在路上,要不忘初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一次次攻坚克难、化险为夷,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这一切,都源于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和指引。
理想如炬、信念如钢。我们要高举共产主义理想旗帜,风雨如磐不动摇,走好脚下长征路。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党员干部们要勤学勤思,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刻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引领理想、指导实践,以实干践行看齐,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铭记历史开拓创新。什么是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深刻诠释了开拓创新的长征精神,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找到了革命发展的新机。长征是一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的伟大远征,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实现了人类生存极限的突破,更翻越了教条主义思想藩篱实现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理念的新突破,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走的路也是前无古人的,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敢于开拓创新、直面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与民相依砥砺前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征,与其说是红军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胜利,是军民的鱼水深情成就了这段波澜壮阔的辉煌传奇。在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中,面对无舟无筏寸步难行,随时都可能遭受敌机轰炸的危险境地,是乌江边的百姓们上山筏木砍竹、筹集家中的门板、铁丝、绳索等物资,搭浮桥、撑筏掌舵,助力红军成功渡江。在城口镇休憩整顿期间,红军为不扰百姓,在街上席地而睡,帮助老百姓打水做饭、清扫卫生,而百姓们也主动拿来生活用品支援我们的红军战士。长征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故事。忆往思今,党员干部要时刻将我党的生命线铭记在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初心、狠抓落实,让长征精神熠熠生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紧握长征精神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续写辉煌的新篇章!
第四篇: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展望未来之路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在这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惨烈的敌我战斗,留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等辉煌诗篇。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是一座雄伟的丰碑,一部惊险传奇。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不论是在弥漫着战火、硝烟的昨天,还是和平年代的今天,七十年来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广为传诵,经久不衰。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们。很多革命先烈毅然决然的为革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立下无数功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然而,新一代红军的传人们并没有躺在先辈们创造的功劳簿上,真正履行好我国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驻守在祖国各地,保卫着祖国的领土,给祖国人民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祖国安定祥和繁荣富强。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长征的经典战役被多次搬上银幕,许多看过这些电影的学生深受感染。在一次比一次深入的了解了红军长征的那段峥嵘岁月后,很多学生表示要学习红军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学习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贵品质,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革命的接班人,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不断的探索。中国红军长征史专家陈宇大校曾经在接受某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征是一个讲述不完的故事、读不完的书。三十年来陈宇大校已九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实地考察研究长征,倾三十年之精力研究红军长征史,著书立说五十多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目前他又以“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总顾问和策划、副总指挥身份,第十次重访长征路,陈宇大校认为:长征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长征精神万岁》一书中将长征精神提炼为:坚持信念,吃苦牺牲,求实创新,团结自律。
除此之外,长征的红色精神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早在1936年,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就在陕北实地采访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1937年,他撰写的《西行漫记》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在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很多外国人也参与其中。70年前中国的一个事件为何能引起他们的热情,或许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注解:“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
七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长征的红色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长征精神已经跨越了时代的界限。它不仅是当年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所在,而且是今天我们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长征的不朽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第五篇: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毛主席的诗词从小就一直在我们的耳边萦绕。从这首诗让我体会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了到红军的英雄气概,领略了革命先烈的豪情壮志。每次一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心潮澎湃。
长征是什么?360百科中是这么说的“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是360给的答案。但是仅仅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长征不仅代表着一次军事行动,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叫做“长征精神”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简而言之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年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争取解放的路上不断前进,直至取到胜利的那一天。同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依旧需要传承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时期,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继承与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将当年长征中那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精神变成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前进的巨大动力,并且将所学到的贡献给祖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当年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但是新长征的路并不会轻松,它只能更艰苦、更漫长。因此,当我们回忆长征的时候,更要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以此作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的推动力。
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不断的激励我们成长,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