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 《走进家乡、传承文化》
走进家乡、传承文化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办实事、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专业优势,参与家乡的经济文化发展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做贡献,我们二级学院开展了以“走进家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这个寒假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我发现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包油角、炸糖环、制作年饼,但是现在却发现没几个家庭是去做这些事情的,都嫌麻烦,都是到城里直接买现成的。我也央求过家里人去包包油角,但是他们总是说没空,而且又麻烦,所以就不了了之。我还发现,以前每到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写对联或请人写对联,然后自己贴。但是近几年来,从来没有人写过对联,都是到外面买那些印刷精美的对联,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慢慢地就发现,很多很多过年的习俗,就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好像慢慢地就失去了传承。还记得以前的老人们会做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例如竹编、草编、手工刺绣、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但是当这些老人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谁来继承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呢?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时尚之物不断涌现,各国之间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渐渐地淡出人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数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然而,众所周知,在一段不算太短的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冷落甚至否定。“拨乱反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剧烈变动所引起的文化秩序和道德混乱,使人们渴望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以至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因为这是近年来兴起的回归传统的全球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发掘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作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不过令我欣喜的是,我发现我们家乡正在盖一栋文化室,这个文化室是用来给村里的人自己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的,里面存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方便大家学习与传承。这个文化室是村委响应党的号召“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建的,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传承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不要忘了祖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要走进自己的家乡,好好学习好好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
走进家庭文化,传承家风家训
在去年2月份,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就说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是由无数个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组成的,为了繁荣发展着中国这个大家庭,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次回家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深入了解调查了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家庭教育和居家礼仪三个方面。
从善积德、家风传世
说起家风家训,每个家庭可能都不一样,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细细根究,又会发现,这些家风家训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正所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风气。寒假在家中和爷爷聊到祖父,祖父是邵阳市隆回县周旺铺镇上的一个医生,算不上是名医,但是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并且备受尊重,行医做到“三不”:不坐轿、不乱收费、不误诊。遇到困苦的患者,抓药全免,遇灾年月,开仓济民,一一相送,有乡人赠匾誉为“德医”,在很早祖上就留传有着:“从善积德,善举光宗”的家风,爷爷现在则是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在自己邵阳老家一所公办学校教书育人40年载,在爷爷任职教师期间,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牢记祖辈留下来的“善举光宗”,仍以扶助他人为己任,送教送学,帮农帮耕,深得乡亲称赞。到了父亲这一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父亲、叔叔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业上小有成就,虽然有句话说:无奸不商,但是爸爸和叔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儒商”二字,诚信经营自己的生意,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生意人的成功从来是取决于做人的成功,他们每年都会拿出生意经营来的钱来投资慈善,也常常教育我做慈善最不应该的是想着回报,一个人一辈子都做些善事总不会太差,人生在世,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你的手拉别人一把,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也会将这种温暖更好的传递,我想爸爸对我说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的教育是离不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从善积德,善举光宗。可能受到父辈的影响,我也有着自己小小的生意经,在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曾经一个人摆过地摊、在学校做过一些小生意跑过宽带业务等等,每次我都会记得父亲告诉我的:做生意你卖出你的产品的同时你一定要记得给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态度和服务,在一些商业实战中我也更加明白了父亲教给我的:做一个善良有德行的人远比做生意要重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或许曾经当初有过没有学经济的一丝遗憾,但是对自己选择这个专业至始至终没有后悔过,一直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希望有一天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讲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让他们以后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更顺利,习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如此崇高伟大的职业我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是我会为这个从小的梦想努力,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也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四字家训:勤学俭孝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教育他要做到“勤学俭孝”,从小爷爷也常跟我说,“勤”很重要,因此排首位,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家底,什么处境,勤以致富,懒惰败家,这也是他常常教育他的孙子和学生的口头禅;“学”即学问、学识、学习,一个人不论多聪明,一日不学就会变得愚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书达理,“俭”在当今社会尤不能丢,虽然当今时代物质丰裕,但是还是要做到节俭,“孝”心德为本,百善孝为先,只有孝者才能真正做到报效祖国,福及后人。爷爷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家训,一辈子踏踏实实教书,踏踏实实做人,因为是一名教师,对于做学问尤为认真,他至今仍然保留着年轻时候养成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阅读两个小时的习惯,白天会用钓鱼、下棋、学烹饪和看新闻等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记得从小在爷爷家里最爱的也就是那一堆满各种图书的书柜,爸爸叔叔从小也被教育一定要勤奋好学,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人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成长,上行下效,从小我也接受着这种教育,喜欢在阅读中思考人生,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我常思考常和自己的灵魂独处、和它对话才能让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做到孝是容易的,但是做到既孝且顺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在中国的传统中提倡的都是“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也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能多陪伴他们,但是孩子长大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去追寻的天地,尤其现在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做事情最追求效率和效益,随之北上广成了大部分的毕业生的首选,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能留在家乡有份简单的工作,这一简单而实际的矛盾就很难做到“顺”这个字,所以一定要学会平衡这种矛盾,在我家庭里,爸爸很年轻的时候就从家乡出来在广东打拼,然后有了一些小积蓄之后就在岳阳成家,爸爸在岳阳一安定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爷爷奶奶也接到岳阳来生活,爸爸叔叔平常对爷爷奶奶都非常照顾,每天晚上都会陪爷爷奶奶唠嗑儿、下棋。我每次从学校回去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希望有人能多陪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聊聊家常,我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和外婆家都会帮他们做家务,减少他们的劳动量,他们为儿女孙子辈操劳了一辈子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亲情更伟大。
家庭教育:学会独立与提高修养
在我受的家庭教育里可能影响我最深的是爸爸告诉我的: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学会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是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的。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家里对我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按照“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育子方针在教育孩子,我的家庭里我和弟弟是一视同仁的,都是严格对待,从来不娇生惯养,告诉我们自己想要的一定要自己争取,任何想用的东西都是靠努力挣来的,所以从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都会努力去做,专注的去做。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爸爸就把我放在了学校的寄宿部,而且交代妈妈不再给我洗衣服,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学会更好的照顾自己,也养成了一些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记得刚进入大学时,身边有些同学不适应离家这么远,也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而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都依赖于从小父亲对我独立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也是实践了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了“三道”中的“为生之道”的生命发展教育理论。妈妈常和我说: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尤其是女孩子。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和蔼可亲,小区里的邻居街坊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妈妈帮帮忙、唠唠嗑,互相关照,邻里关系非常和谐,我们家庭在小区每年一度的“示范家庭”中都被评为“和谐示范家庭”,受妈妈的影响,在待人接物上我也谦恭有礼,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上,除了多看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还尤其热爱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总觉得在现在的社会有一股浮躁之风,在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只有这样,以后毕业后在面临社会的各种诱惑的时候,也可泰然处之,让自己的灵魂不会随波漂流,思想才有精神家园。
居家礼仪
:家和万事兴
家庭礼仪,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称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我们家的礼仪往往都体现在很小的细节之中,家庭是一个集合体,家庭的成员都是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即使是如此亲的亲人我们都不会过多的干涉其它成员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很疏远很淡漠,恰恰相反正是这样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这是对亲人的一份信任和自由,记得小时候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我的日记本从来不会像班上同桌那样每次写完都会锁在抽屉里,妈妈从来不会翻看我的日记本,也不会每天督促我背书看书,因为自觉学习这一习惯在父亲的行为习惯中我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是妈妈对我的一份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和妈妈交代清楚去哪里,不让长辈担心,每次进妈妈房间,我也都会敲门,得到允许后才会进去,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围着桌子一起吃,吃饭不离开餐桌,吃饭也不准发出不雅的声音。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他游走了很多国家来推行“礼”,认为只有每个国人只有遵循礼法一个国家才会兴旺,寒假在家里看了老师推荐的电视剧《孔子》,被孔子那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而深深感动和折服,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先人的教诲,按礼行事,以礼待人。
以上四点是寒假对自己家庭的调查情况,我会和父亲一样,把家风家训一代代的传下去,发扬家庭里做得好的长处,及时反思,有做得不好的要不断改正和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文化的构与建,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这个大家庭建设好。
姓名:李丹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01306010113 联系方式:***
第三篇: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
精选范文: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共1篇)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共1篇)]篇一: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 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 传承文化
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共1篇)] 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共1篇)]
第四篇:国旗下演讲稿——走进经典 传承文化
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第五篇:关于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很重,但是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的却很少,传承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牢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给予其更活跃的生命力量,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目的意义,结果分析,解决办法 正文: 此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在大学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有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饮食等。尽管我们口头上呼吁大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愿意花高价钱进入麦当劳,肯德基用餐;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外国人过的洋节,对于本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就拿春节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特别注重它,反而会更加注重洋人的圣诞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技、工业、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前人积累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验和良好的环境。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不仅可以用经验更好的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诚信交易,从而为经济发展建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时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经济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格,提高名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更和谐的与人交往。。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和传承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但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的校园里面,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对此,我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做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60份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59份。男女性别各分一半,年龄主要在18到22周岁,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从我的问卷调查中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够,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很端正。问卷调查中第1—3题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很少有人能够精通传统文化,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只是一般的了解,23%的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较多,其余的了解程度是极少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网络和学习教材两种渠道上了解传统文化,还有许多大学生了解的传统文化只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和传统节日,对于中国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不了解。问卷调查中第4—7题是关于自己及家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家人都是支持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反对学生文化传承,至于具体原因我们调查人就无从知道,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是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学习本地的民族文化,支持并愿意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运动,不过大多数同学只愿意以自学的形式去体验民族文化,并不愿意以更正式的形式去学习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问卷调查中第8题是询问同学们认为有哪些因素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20%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40%的学生认为是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原因造成,其余的认为可能是民间流传的局限性。问卷调查中第9-12题是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来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可以成立一些特殊的组织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多数学生认为对于外来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平时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保护传统文化必须要有选择性,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和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当时封建社会里流行的“群尊臣卑”、“官尊民卑”、“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夫贵妻荣”等也都是当时宗教等级原则的具体体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抛弃。但对于儒家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兼爱互利,法家的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我们保护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的,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我认为对待西方的一系列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于这些节日,我们抱着随兴所至,悉听尊便的态度,但对那些既带有西方生活情趣又符合中华民族尊来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质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个人应意识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是对我们祖国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精神,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去认识、关注它,去保护它。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若一个国家的文化消失了,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富强,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付出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1】王嫣《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2009年第8期安徽文学
【2】 汪义平《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调查报告》2011年 【3】漓江学院《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2011年
【4】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