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天津美院画展有感
参观天津美院画展有感
2013年11月9日,我们西青电大年画大专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终于来到盼望好久的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展、敦煌壁画临摹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看展。此展览不但展出了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52幅,再现了敦煌石窟的艺术信息;同期还展出了天津美术学院藏品中张大千先生在敦煌临摹的一幅榆林窟西夏壁画和部分美院师生于上世纪80年代绘制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
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信仰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石窟的壁画中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画家们把自己所看到的宫殿楼阁表现在壁画上,所以我们从经变画的净土世界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恢弘气度;从佛国世界中的音乐舞蹈场面中,看到了隋唐时代宫廷乐舞景象。从佛教故事画中的生活场景,看到了当时社会中的商旅往来、茶舍酒肆、求医生子、婚丧嫁娶、耕作、收获、冶铁、酿酒等等内容。表现佛陀作为悉达太子时的成长故事中,画家们没有按印度的生活环境来表现,却是按中国的房屋,中国的人物服装特点来描绘,这正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敦煌壁画虽然是佛教绘画,表现的主题是外来的宗教,但其中的人物、服饰、建筑以及各种社会生活场景正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因此,敦煌艺术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是认识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同学们为敦煌艺术而震撼,不但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共同关心敦煌和全国的其他文化遗产,关注民族复兴与文化传承。
同学们也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并希望学校多多安排此类活动,以增长学生对美学的认识,提高对美的品位与格调。
第二篇:参观画展
参观画展
三(1)班 聂权炜
指导老师 吕慕云
星期天,江门五邑小记者协会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去五邑华侨美术馆参观画展。
我来到五邑华侨美术馆,看见有许多与我一样的小记者已经很早来到这里等候了。这个美术馆位于五邑华侨广场右侧,外墙是用玻璃镶嵌而成的,既美观又大方。
过了一会儿,有几位记者把我们带了进美术馆。我看见漂亮的画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我一幅一幅地仔细去看。这些画可真不少,有《有劳有逸》、《日出而作》……数也数不清。
这些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座座像塔一样的东西,四四方方,和我们现在住的楼房差不多,我第一次见这些东西,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便找来一位记者叔叔来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些东西名叫碉楼,是开平的名胜古迹。以前的中国人为了谋生而远走他乡去了外国,过了几年后,他们赚到了钱,回到了家乡过生活,但强盗同时也猖獗了起来,他们为了防止强盗闯进来抢劫,所以才修建这种外国引进家乡的建筑。既坚固,又豪华,还能防止强盗抢掠呢!这些碉楼现在已经成为开平市的一大特色了,而且开平市政府正在准备向世界文化组织机构申请为国际文化遗产。
不知不觉,展览结束了。参观完这个展览,我认识了我们侨乡人的悠悠历史,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这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的家乡的建筑尽自己的一份力!评语:习作记录了参观的过程,详略得当,最后还有感而发,小作者的作文功底真不错.
第三篇: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南仓小学
张华海
2016年11月1日下午1点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党员去了天津博物馆。参观《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弹指一挥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已经有 80 周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现在大多是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然而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时,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进入展厅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眼前出现了一支斗志激昂的队伍——红军。1935年的6月,正是南方最热的时候。可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却要翻越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大金山。红军中有许多是南方籍的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看见过雪山,更别说去翻越它了。但困难吓不到我们坚强的红军战士,摔到了,爬起来继续走;没有粮食,就吃草根,甚至吃皮带。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有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山上,他们献出了自己最绚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感人的事迹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记得一个名叫邓仕俊的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负了伤,不幸又得了伤寒病,实在是走不动了。面对茫茫大草地,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泪。师长杨朝礼同志得知后,决定留下4个战友照顾他。邓仕俊在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终于赶上了大部队,但是照顾他的4个战友却倒下了3个。革命胜利后,邓仕俊同志以“生命”为题写下了这段感人的回忆。在回忆中他深深地怀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邓仕俊同志深情地说:“想到这儿,我就越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很多。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一般的国家,一般的政党,一般的人能够完成的,他只属于我们坚强的中华民族,只属于我们勇敢的共产党人,只属于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看完展览,我深有感触。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上,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重兵围追堵截中,靠双脚走完二万五千里,这是亘古未有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英雄篇!从红军的种种事迹中。我懂得了许多。
第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鼓起勇气面对它。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克服,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退缩了。那么想一想红军战士们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根本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他们所经历的磨难相比较,我们的这些小小挫折更加是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作为我们中国人就要有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义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那些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们为我们争取来的这学习、生活的机会白白浪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脸面活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为我们的国家出一份力,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的社会有部分人是自私自利的。在生活中,他们做的一切事情只是为了自己。比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看到一个弱者受到欺负时,大多数人都是绕道行驶,生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再想一想我们的红军战士们,他们在踏沼泽时,有一个同伴如果掉下去了,其余红军战士们会竭尽全力去救那个人,他们全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救人的过程中自己身陷沼泽,而只是一味地去帮助那个人。再比如,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受伤了,他们绝不会扔下他不管,而是几个人搀扶着他,甚至背他前进。要知道,多带一个受伤的人会使整个部队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把我们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长征的伟大壮举,带给我们不竭的源泉,长征的辉煌胜利,注入我们无尽的动力,长征的无数牺牲,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希望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能够继承红军传统,勇往直前,弘扬长征精神,无往不胜。
第四篇: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一走近天津博物馆,我就被博物馆前卫的造型所吸引,博物馆大量使用了西方最时尚的玻璃和钢铁建材,从外面看建筑设计整体就像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天鹅。我不禁感慨正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博物馆。听解说员介绍,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历史文献、近现代文物、地方民间工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为办公区,二、三层为展览区。我们参观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等展厅,字画、古玩、瓷器、砚台、木器等各类珍品经过精心设计摆布、揭裱、整修,放置于镜柜中,在和谐雅致的灯光照衬下,显示出非凡的气度。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最壮观的一站。它分大九部分:天津历史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启蒙、殖民统治见证、北洋亲政的诞生、中西文化交汇、北方经济中心、日本侵华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这里荟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历史人物以及出现的文物,早期电报机模型,20世纪的织布机、纸钞货币、汇票,北宁铁路机车模型„„看着这些具有历史传统的种种,我犹如回到了20世纪,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街区,亲眼见证中国的兴衰。在看日本侵华基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抽疼。绞刑架上无辜的中国百姓,土坑中紧闭双眼的孩子„„我们一路跟着历史的足迹,回顾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耻辱,艰辛,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历史在变化,历史在发展,现如今的天津已不在是外国殖民者的殖民地,进步着的天津,不断发展着的天津,充满生命力的天津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这次参观天津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还感到了现在天津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总的来说,天津市博物馆作为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仅肩负着保护本地区地上、地下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更是集中展示华夏文明的一座古代文化艺术的璀璨殿堂和百年天津风云的历史走廊。
第五篇: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去了天津博物馆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银河广场,它的建筑外形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非常富有时代感以外艺术性。已经成为天津的地标性建筑物。它是一座集合类文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珍藏了各种文物,如:书画,玉器,瓷器,青铜器,各类钱币,甲骨等等。
我个人对书画及玉器更有兴趣一些,又有这次很好的机会,所以就仔细参观并记录下来其中的一些。
据介绍,天津博物馆的藏玉自成系统,精品荟萃,芸有2000件左右。时代从原始社会跨越至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特别要说的是商代,战国与西汉的藏玉,可圈可点,在国内的博物馆中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比较欣赏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展品,及解说员对它们的讲解。苍玉璧,直径达到40厘米。它的外形古补雄厚,色泽可比苍天,是西周天子祭祀天神的礼仪重器。
黄玉谷纹龙首璜,是春秋时期装饰性玉器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精美,繁复,色泽纯正称为佳品。
白玉六纹龙首带钓,长25厘米,作工精细,是当时宫廷贵族中的上等服饰。最值得一提的是青玉行气铭饰。它的体态呈12面楞柱状,表面刻篆的铭文达45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其春在上,地其春在下。顺其生,逆则死”据解说员介绍这45字论述了呼吸和行气的全过程,是我国古代的关于气功修炼的最早记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但在我看来它并不仅仅只具有这些价值,它还具有精美的雕刻花纹及优雅的造型。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在绘画中这里的藏品更是精品。北宋范宽的水墨山水画《雪景寒林阁》堪称是爵士泛点之作,《雪景寒林阁》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林之老干的苍劲与挺拔,山脚云霭的神秘与迷蒙,这些都衬托出山势的雄壮伟丽,山林间村居座落,隐约可见一人启门而望,仿佛观赏萧寺雪景。整幅作品气势辉煌,在范宽现存的画作之中,可称是绝世珍品。
不过比起范宽的作品,我更喜欢喜欢朱耷的《河上画图卷》整幅作品长卷巨制。他的笔触奔放,墨色苍劲,技法精练,画面整体气势磅礴,起伏跌宕,酣畅淋漓。并且其布局严谨,诗、书、画、印俱佳,是水墨写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存于世的朱耷绘画的最精备。
当然我所介绍的还都只是天津博物馆的参品之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其间还有更多的珍品。
通过这次参观天津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还感到了现在天津的快速发展与创新,经典的馆藏,造型独特的馆院,这无不是天津人的智慧与汗水,这次的参加更加深了我努力学习,以后建设好天津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