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感想(范文模版)
他们这样感动中国
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至今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丛飞、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刘翔、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荣锁、黄久生这样的普通百姓。其鲜明的民间性、大众性而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为更多人认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历时性要求和人性普世价值的共时性要求的完美结合。每个评选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中国并不缺少感动, 我们的社会也并不缺乏感人的精神和力量, 而缺乏的恰恰是我们的发现。《感动中国》就是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凡人还原于生活,它所做的只是发现感动、还原真实。连续每年的评选、颁奖,都在一次次地感动着民众,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
这里有用实际行动诠释个人价值,用宝贵生命抒写人生追求的先进个人。“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穿越一个世纪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著名作家巴金;好医生华益慰;蓝领专家孔祥瑞;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武文斌,虽然他们不像昔日在官方宣传中所塑造出来的先进典型那样高大全面, 完美无缺, 但是普通个体却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魅力。
这里也有为了人民利益奉献自己,舍小家为大家的社会群体。为修大坝离开祖祖辈辈的故乡三峡工程移民;2003年“11·3”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身的衡阳武警消防官兵;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它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青岛爱心群体微尘;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的全体“中国人”。对这些群体的歌颂是在重塑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脊梁的敬意,而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那些默默的奉献者。他们们让人们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他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用人的本质去创造属于人的美好生活,使个体摆脱了作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欲望主体和人性普世价值的冷漠旁观者的角色,使个体回到了坚实的生存大地,生活的真谛在感动中得到了真正的昭示。而对于生活世界的芸芸众生来说, 感动也使其生活中被欲望叙事所遮蔽的人性之美重焕光彩。
这里更有颂扬无国界、无民族界线的传递爱的方式。无论是义侠巴郎——烤羊肉串的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还是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他们都用自己的心与行动贴近需要关怀的人,让他们得到温暖。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却牵一缕温馨的春风感动中国,博大的爱心托起希望的星座。他们洒一路淋漓的汗水感动中国,付出了所有的所有青春、亲人甚至生命却从不想所得。他们抒一腔坦荡的情怀感动中国,滚烫的心灵就是就是一团火。感动我们的不只有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的人物,都继续在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换言之,感动中国只是一种具有深刻隐喻的符号,在这面闪亮的旗帜下,我们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物。
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感动中国11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可以说体现了个体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体职业分工与传统的世俗偏见之间的关系, 体与人性普世价值观念,个体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在张力。这些标准凸现的是一种永恒性的话题, 而剔除的却是一种商业性时尚性娱乐性话题。从而构建出社会与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熔炉模型,感动人物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累积性效果。
正是他们这些永葆历史的青春的获奖年度人物及其故事,犹如一面面明镜,映照出人性与精神之美,然而对“感动中国”人物,不能止于感动。这是一个粗糙的时代,在斑驳陆离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感动,正如白岩松所说,“在社的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善的愿望并没有泯灭,甚至因此变得更加强烈。”当用心欣赏这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时,除了感动,更多的则是感慨。
李桂林是四川凉山二坪村的教师,妻子陆建芬是代课老师。由于小学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他们都要接送孩子们上下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年复一年。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的艰辛付出诚然可感,而导致他们如此可感的前提,却是触目惊心的公共责任缺失,是不正义、不公平、不人道状态的延续,这是令人恐惧的一种感动方式。这样的“感动中国”,我们还在仅仅是感动吗?
更有昔日感动中国人物,转身被控诈骗威胁情妇。田世国,因为捐肾救母的感人壮举,于2005年1月被央视评选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同样是田世国,被指“诈骗”老乡39万。还有媒体称其散发情人裸照,随后被田世国告上法庭。诸如此类的感动中国人物是否依然坚守如故仍然值得怀疑。
悲情催泪过后荣光短暂,坚守和苦痛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鲜花、掌声、赞扬,对于他们,不过是短暂的光荣。2011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一对兄弟当选。哥哥孙水林带着妻女回家准备给工人发工资,路上出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贴上了自己的钱,终使民工们领到了工钱。然而,对于弟弟来说,赞誉已经不那么重要。哥哥的故去意味着家中失去顶梁柱,其年迈的父母怎么办?善待生者,才能使好人孙水林含笑九泉。没有制度的保障,没有社会的帮助,他们的苦苦坚守只是另一种无能为力。
10年之间,100多位“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中央电视台台长曾说:“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更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与见证。”然而,感动中国并没有化解社会的冷漠,利益纠葛中,冷漠和防范仍然存在。还记得小悦悦吗?一个生命宣布死亡,两度被碾压,18个人漠视,拾荒老人救起,这一系列的背后无不是在表示着中国当代道德的现状,那就是道德荒漠和文化沙漠化。
需要追问的是,是谁成就了他们感动中国?不欠薪本应是社会常态,如果工头都不欠薪也许不欠薪就成为不了新闻;普通人资助近百名贫困学生,这值得尊敬,但是资助贫困生不应该是职能部门的责任吗?
“感动中国”绝不能仅有“感动”,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否则,如果仅有这一次次瞬间的“感动”,而缺少应有的“行动”,“感动”必然会被尚不够理想的现实稀释成片刻的审美感受。感动,有用吗?有人如此困惑。没有制度兜底,感动注定廉价。当“感动”变为行动,当各级政府不再置身事外,进一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化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的功能时,这样的“感动”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二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中,最令人感动的往往都是那些最平凡的“普通人”,然而他们在生活中的坚持,奉献却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真正的明星。成为我们的道德楷模。
何玥,一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不幸地患上了不治之症,虽然她的生命走到尽头,但她毅然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正如颁奖词中写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也许如今许多成年人对器官捐献依然持有排斥的态度,但是何玥却是如此懂事,她的勇气点燃了其他病患的生命之光。在生命最后之时,坦然对待生死,在生命最后之时,她依旧不忘善念。捐献器官让何玥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价值,她以另一种方式存活。生命有限,爱则永恒。她的无私奉献,不仅让病患得到救治,更是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她让更多的人明白了器官捐赠的意义,解开传统观念对一部分人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她的大爱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去消除人际间的冷漠,唤醒我们心中的善念,让我们不再吝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当人们在街上看到受伤的人,多想想何玥,人们就能停下匆匆的脚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高淑珍,一位农村妇女,在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14年间收教近百名残疾孩子。简单的“炕头课堂”,清淡的饭菜,高淑珍给予残疾孩子们的却是浓烈的爱。尽管她条件有限,负债累累,她依然不放弃不拒绝一个孩子,努力给他们带来最好的生活。正如颁奖词所说:“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高淑珍在她的爱心小院,守望者这些孩子,守护他们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手为残疾儿童构筑爱的世界,让他们学习知识,感受温暖。这有别于其他一些只为残疾儿童提供物质援助的行为,高淑珍的行为让残疾儿童心理得得到重视与呵护。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她的艰辛,但是更打动我们的是她的坚持。她坚定的信念与爱为那些残疾儿童遮风挡雨,她优秀的品质将深深影响那些孩子们,伴随他们的成长。
周月华二十多年来,丈夫艾起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而艾起则用20年的行动,实践着结婚时的诺言,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这么多年来,夫妻间携手为村民带来了及时的治疗。正如颁奖词所说:“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他们在山路中艰难前进,从未放弃。丈夫背起妻子,背起的是两人的爱情的承诺,也是对村民健康的承诺。他们肩负起了责任,且从未把它放下。行医20年,他们给村民带去的不仅是治疗,更是如亲人般的守护。尽管周月华腿部残疾,但她未自怨自艾,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为村名提供最大的帮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以大爱对待社会。
第三篇: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
电信0905
1404090624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
之并蒂雪莲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______感动中国人物 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词
他们只是一对平常的夫妇,他们只是平常的老师,但他们在平常的职业上作出了不平常的是。他们用爱心温暖了高原上孤儿的心,用12年的守候放飞了孩子们的梦想。
一次旅行改变一生
2000年,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化学教师胡忠和音乐教师谢晓君夫妇的女儿出生了。孩子8个月了,胡忠对妻子说,国庆大假我们去甘孜塔公草原旅游吧,也好给孩子断奶。
一路上,谢晓君被塔公草原美丽的景色所倾倒,但更触动她内心的是,在塔公乡的西康福利学校,谢晓君看到了众多孤儿渴求知识的双眼。
回来的路上,两口子没怎么说话。后来,丈夫胡忠告诉妻子自己哭了一路。和妻子商量以后,胡忠向学校交了辞职信就去西康福利学校任教了。虽然孩子还不到1岁,但谢晓君选择了无条件支持丈夫,“当时也没考虑什么,只觉得那些孤儿太可怜了,他们需要老师啊。”
西康福利学校是甘孜州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的民办福利学校,胡忠以志愿者身份到学校当了一名数学老师。而那以后,谢晓君的所有假期都在西康福利学校度过的。她为孩子们排练节目,教唱歌、舞蹈,教汉语,时间长了。藏区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谢晓君,她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回到成都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们纯净的眼神常常让谢晓君魂牵梦绕、难以割舍。她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愿望:到塔公去!
音乐教师艰难转型
2003年,成都市教育局选拔一批教师到甘孜州支教,谢晓君立即递交了申请,最终如愿以偿到了西康福利学校。第一年,她担任的是音乐老师、自然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型,在成都最好中学担任专职音乐教师的谢晓君开始硬着头皮学做实验,学图书管理,学做“妈妈”。在家从未踩过缝纫机的她学着在缝纫机上给孩子们做鞋垫。一双鞋垫她要做半天,但当看到孩子们拿到鞋垫时欣喜的眼神,谢晓君感到由衷的快乐,于是为孩子们做了几十双鞋垫。
刚到塔公的那个冬天,停了一个月的电,连开水也没得喝,谢晓君感到前所未有的冷。她学着用炉子烧开水,“我不会烧炉子,一个藏族老师就帮我烧,她端着炉子在操场上跑,说这样有风。哈哈„„很辛苦地把开水烧好了。哎哟!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喝开水也那么幸福啊!”
一年过去了,学校让谢晓君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并任教四年级和一年级的语文。学校缺乏教参,谢晓君让妈妈从成都买来很多语文教学配套参考书,认真备课、负责地教这些不会说汉语的藏族娃娃。第二年,谢晓君又主动向石室联中提出继续支教的申请,并连续支教了3年。这3年中,她连续两年被西康福利学校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调进甘孜永远留下来
2006年8月,谢晓君支教期满,石室联中给她安排了初一(7)班的班主任和初一年级14个班的音乐课。在孤儿们的泪光中,谢晓君离开了耕耘3年的福利学校。
回到成都的谢晓君重新过上了都市人的生活,再也没有停电和寒冷的困扰,再也没有繁重的课时量。但她内心常常涌动的却是一种歉疚和失落,“我眼前常常浮现藏区孩子们期待的双眼。我是享受到了好的生活,可是那些孤儿呢?因为我的离开,他们又重新从希望之巅跌到了谷底。”
经过与亲人反复协商后,谢晓君作出了调进甘孜州的决定。2007年2月,谢晓君将工作关系调入康定,成为康定县塔公乡木雅祖庆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
“对这一重大决定,我至今没有任何遗憾和失落。相反,我的内心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我坚信我在履行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谢晓君说。
2007年春季,谢晓君作为康定县的公办教师来到新建的塔公乡木雅祖庆学校,教两个班汉语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她把7岁女儿也带来读书,自己住教师宿舍,女儿住学生宿舍。女儿在学校喊她“老师”,“我的女儿和学生是一样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她说。
无怨无悔把爱延续下去
这期间,胡忠一直在西康福利学校默默工作着,他先后担任过3个年级的班主任、男生生活老师、全校思想品德老师,从教务主任、后勤主任直至升任校长。12年间,胡忠仅回过5次家,和妻子也只能两三个星期见一次面。
在学校,143个孤儿都叫胡忠“阿爸”。12年中,胡忠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一个家,还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毕业的学生中,44人考上了大学,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今天的西康福利学校占地50多亩,篮球场、教学楼等一应俱全。木雅祖庆学校也从最初的600名学生发展到了1650名,校舍从4间板房变为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楼房。
如今,作为校长的胡忠,身份却仍是志愿者。长年的高原生活,谢晓君落下了背痛的顽疾,而刚刚40岁出头的胡忠已是满头银丝。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后,成都市教育局表示将尽快解决胡忠的公办教师身份。无论多么华丽的言语都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他们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对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当师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逐渐成为稀有时,他们用最纯朴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的爱,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颁奖词是对他们一声的写照: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2月3日,当他们当选为感动中国2011人物后,各大媒体纷纷对两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引发广大网友们的持续关注,他们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敬意。
面对荣誉,胡忠、谢晓君夫妇却谦虚地说:“我们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这样追捧。”
他们曾经说“爱心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
是啊,爱是幸福的源泉,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有了他们来做榜样,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传到越来越多的人那里去,我相信,爱的力量会改变一个地区,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命运。
第四篇: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感想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感想
看完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后,心中一片激动与期待,在这个越来越强盛的国家,每年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守着自己的信义,她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帮助着那些渴望上学但没钱的学生,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前放弃自己的一切,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整个中国!每一次看完《感动中国》这个时候,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散发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感动使我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奋进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使我产生无限力量,他们的事迹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是值得所有人感动和沉思的。他们是中国普通人群中的一个群体,他们并不特殊,他们所做的事为什么这么令人感动呢?因为并不是很看重个人的利益,他们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们所做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也是社会所缺少的。
武汉的信义兄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全中国人民上了一节很好的课,在这个人们普遍缺乏诚信的社会,他们的行为让人们重新拾起“诚信”这两个字,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诚信”这两个字。在当今社会,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事件屡见不鲜,他们有着“砸锅卖铁不欠工人良心债”的精神,在他们眼中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他们宁愿自己欠债也不愿意欠农民工的钱,这是何等高贵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诚信,这两个字,说起来
容易,真正要做好并不容易,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好好学习这两个字了!
安徽的洗脚妹—刘丽,14岁的刘丽因为家庭贫困,小学五年级之后辍学打工,为了贴补家用,为了家里能出两个大学生,辗转各地,辛苦打工,成为一个足浴城的洗脚妹。弟弟妹妹没有完成她的心愿,没有考上大学,她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让有人因自己的努力而走进大学校门,她开始资助贫困学生。每月3000多元的薪水,她大部分资助给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作为社会底层的打工妹,她的心底坚守着善良的底线,有人说刘丽代表的一类人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在他们脚下生根。一个没读过很多书的女生都会这高深的想法,那么真正属于这个社会的有钱人,他们的思想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又把那些慈善做的怎么样呢?我相信他们随便去一个旅游胜地去旅游花的钱都比刘丽几年的工资还高,真正该做好慈善的人又到哪里去了呢?刘丽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很微薄的,光靠她的力量要解决中国存在的教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出台更多好的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全国的老百姓也该出力,毕竟教育是个大问题,如果中国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话,就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中国各个方面的实力。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女生都能做的这么好,她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我相信大家都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家都要记住这个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它不是表面的,而是来自内心的,它触动了我们的心怀。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仍然正在进行中......
第五篇: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感想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感想
——让感动长存
看完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后,心潮澎湃,激动与期待充盈于心,在这个日益强大的国家,每年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守着自己的信义,她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帮助着那些渴望上学但没钱的学生,在多数人的利益前牺牲小我,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整个中国!每一次看完《感动中国》这个时候,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散发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感动使我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奋进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使我产生无限力量,他们的事迹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是值得所有人感动和沉思的。他们是中国普通人群中的一个群体,他们并不特殊,他们所做的事为什么这么令人感动呢?因为他们并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们所做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也是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日渐缺少的。
武汉的孙氏信义兄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全中国人民上了一节很好的课,在这个人们普遍缺乏诚信的社会,孙氏兄弟的行为让人们重新拾起“诚信”这两个字,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诚信”这两个字。在当今社会,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是开着宝马的老总和董事长也一样拖欠员工的血汗钱,而孙氏兄弟有着“砸锅卖铁
不欠工人良心债”的精神,在他们眼中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他们宁愿自己欠债也不愿意欠农民工的钱,这是何等高贵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孙东林说,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短短的一句话,折射出“诚信” 两字神圣的光芒,印衬出季布一诺千金的高贵气概。“诚信”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好并不容易,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好好学习和践行这两个字了!
安徽的洗脚妹—刘丽,14岁的刘丽因为家庭贫困,小学五年级之后辍学打工,为了贴补家用,为了家里能出两个大学生,辗转各地,辛苦打工,成为一个足浴城的洗脚妹。弟弟妹妹没有完成她的心愿,没有考上大学,她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让有人因自己的努力而走进大学校门,她开始资助贫困学生。每月3000多元的薪水,她大部分资助给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作为社会底层的打工妹,她的心底坚守着善良的底线,有人说刘丽代表的一类人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在他们脚下生根。一个没读过很多书的女生都会这高深的想法,那么真正属于这个社会的有钱人,他们的思想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又把那些慈善做的怎么样呢?我相信他们随便去一个旅游胜地去旅游花的钱都比刘丽几年的工资还高,真正该做好慈善的人又到哪里去了呢?刘丽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很微薄的,光靠她的力量要解决中国存在的教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出台更多好的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全国的老百姓也该出力,毕竟教育是个大问题,如果中国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话,就直接影响到科
学技术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中国各个方面的实力。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女生都能做的这么好,她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我相信大家都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家都要记住这个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刘丽!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它不是表面的,而是来自内心的,它触动了我们的心怀。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套用一部电影台词,如果要给“感动”加一个期限,感动一万年,感动天长地久,感动无边,感动永驻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