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5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实验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第一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学习整理如下几点: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 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 要求进行操作。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 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 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 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 着的酒精易漂浮在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 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 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 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 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 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 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优秀文章 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自己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疑激趣,营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良好氛围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从学生最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切入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

如:《空气在哪里》一课我以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的兴趣都被谜语调动了起来,都争先恐后的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空气,我接着问空气在哪里?导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此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使课堂研究直奔主题,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探究提供了时间的保障。《空气在哪里》一课中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魔术表演来突破这个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表演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小魔术,《把纸放进水里不会湿》:杯底塞一张纸,杯子倒扣在水里,让学生猜纸湿了没?学生猜(湿了或没湿),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揭秘。纸没有湿,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纸不湿的原因,总结出:纸和水之间隔着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纸没有湿。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把认识空气的教学融入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氛围之中,从而在这过程中不断暴露科学问题,又不断的解决科学问题。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深厚的兴趣,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以谜语、小魔术等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提高他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小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二、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确方向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的现实缺乏认识,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认识。空气在哪里?你知道吗?有的同学说在大自然里,有的同学说在操场上,有的同学说无处不在等等。既然这么多地方有空气你能找到一些空气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吗?在实验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空气在哪里,接着老师抛出找空气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找空气。

小学科学课涉及了很多的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跟游戏很相似。作为教师,应该把游戏与实验区分开。“玩”是为了愉悦,发现与学习的欲望不强烈;“科学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发现与学习是目的。因此,实验前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备方向,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三、丰富素材,拓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广阔空间

这节课我每组准备了1号和2号两个材料袋,1号袋里装的是塑料袋、注射器、饮料瓶、杯子等各组的材料不一样,利用这些材料寻找身边的空气。2号材料袋里装的是粉笔和砖头,用来寻找物体空隙里的空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砖头、粉笔等物体的空隙中也有空气。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找到自己身边的空气进行展示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然后通过粉笔、砖头找到物体孔隙里的空气,空气这种气体在学生的脑海中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为下一步研究空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的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呈现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富的、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是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四、小组合作,构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互动平台 以小组合作为主,是目前科学课共认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浅显没有深度。为了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科学搭配,明确分工

课前根据学生特长、学习水平等分组,每组设小组长、监督员、材料员、汇报员,由学生自愿组合,并做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利用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熟悉操作过程的每一步,在组长和组员的合作下认真完成每一步的操作。由纪律性强的同学担任监督员,配合组长在探究前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监督每一个步骤是否合理。每个小组分工合理,相互合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如在第一个“找空气”实验中的小组活动,材料员拿出材料袋让组员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每人选一种材料找空气,汇报员组织学生逐个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空气的,小组长负责安排交换材料,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空气。每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学生都会向我展示他们找到的空气,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表情,我借机问怎么找到的?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用更多方法找到身边的空气,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生生参与,人人动手

虽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经我了解他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操做能力逐渐被弱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如在第三个实验研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让每生都轮流做一做,将杯子竖直的插入水,探究杯底的纸为什么没有湿?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他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纸不湿的原因,老师因为杯子里有空气,老师因为空气挡住了水„„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象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同一个实验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了人人动手做实验,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操作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动手操作永远比空洞地听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并促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研究“空气性质”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空,因为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空气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我在第一个“找空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了多个有的有趣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从具体的实验中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在体会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接下来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就不再抽象。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探讨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性质,有的学生说:空气没有颜色。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而我却看不见它,所以说空气没有颜色;有的说:空气没有气味,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我用鼻子闻不到什么气味。有的说:空气是透明的,因为我们老师之间隔着空气,我却能看清晰的看到老师,所以说空气是透明的;还有的同学表达的更有趣:老师空气没有味道,我用嘴巴尝了尝什么味道也没有„„多么生动的语言,这可是在通过多个动手探究活动后才达到效果。学生们通过动手探究,获取新知,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由于科学课上小组成员科学搭配、明确分工,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保证生生参与,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新知。课堂中学生各施所能,每个组都能团结互动,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小组合作构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

《空气在哪里》一课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从三个小实验中更体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用各自想到的方法去找身边的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我利用多样化的材料,结构性的呈现,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动手、交流等方法,找到了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气体,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研究出了空气性质。在小魔术的兴趣带动下,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动手操作为小魔术解密,解释纸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整实验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对学生由扶到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环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实验课总结

通过对《科学》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学》课中有许多方面内容需要一线的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例如对新教材教法的创新使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对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等等。虽然要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但我们仍要尽量在更多的方面开展研究,广泛的积累经验。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各年级每班每周只有三节《科学》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有高效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从新学期开始我们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的研究上。首先,在备课方面,我们既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大胆的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法,我们通常先依据各种目标设计出每节课的活动过程及实现目标多项方案方法,再通过同类班开展教学实验,从各种方案方法设计中选择最佳的情景设置、最佳的教学策略、方法、最佳的评价时机和语言等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最优化的教案设计,并结合评价设计、学生反应和课后反思等内容制成独特的表格式教案。其次,为了及时的记录下每节课稍纵即逝的教学灵感及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我们还特地准备了“科学教学日志”本,用来及时记录每节课的收获、反思。在上面记录着教学的实施过程、记录着班级的学习风貌、记录着学生的优秀表现,还记录着教师的发现、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感动和遗憾。可以说它同时具备了“教学反思记录”与“学生优秀表现记录”的双重作用,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客观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有利工具。

二、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为了更好的开展过程性评价,本学期我教研组选择了以档案袋作为记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为阶段性评价总结提供最客观的资料依据。每个学生档案袋上都记载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们把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作业、奖状、喜报之类,只要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材料随时存入档案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的档案袋一天天丰富起来,这些丰富的内容见证了学生努力的过程,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并且增强了他们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及时整理资料,方便学生们的随取随放,我们还给每个班设立了“科学档案箱”,专门用来盛放学生的档案袋。

3、针对课前学习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便笺本,专门用来记录准备任务。其次,设立了“课前准备情况自评表”,该表也采用等级符号进行评价:圆圈代表准备很充分,三角形代表准备的一般,叉号表示没有准备。所有评价都由学生自评自添,目的是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加强学生自制自律意识,慢慢养成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如何使科学课“更好玩”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课例研讨

活动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教学会诊查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使学生在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过程,自主充分的开展活动,这决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的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纵观以往的科学教学,我们发现,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缩减及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短缺的限制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特别是受当前考试压力的影响使一些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画实验图、背实验现象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势必影响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梳理问题定主题:

我校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而忽略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科学课无创新性、枯燥乏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但学生体会不到探索科学的乐趣,而且造成课堂效率低,知识掌握肤浅,印象不深,学生无法想象那些没有看到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鉴于这些现状,我们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课“更好玩”。并把这一问题定为我们科学课例研讨的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理论学习明方向

主题确定后,我们组全体教师认真集中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河北教育》等相关资料,还进行很多网上学习,观看了《河北省小学科学获奖课例实录与点评》;网络上自主阅读博客,查找网页,如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国期刊网、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学习活动中,大家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关注实验过程指导、给予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虽然实验课要体现“好玩”,但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是经过“学生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四、集体备课找方法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一问题。我们以陈全勇老师在学区中心校获得特等奖的课例《食物的营养》为例组织科学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综合了大家的想法,把重点做了转移,达成共识。主要强调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质疑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组决定由陈泉勇老师向大家展示这节课。

五、大家观课验实效

陈老师刚才进行了课堂实践。

六、个人反思说得失

我们观看了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陈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陈老师反思:

《食物的营养》教学反思

我们这节课是遵循《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

以下我通过本节课设计的四个部分来说一说我们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自己对怎样上好科学课的认识:

第一部分:

我们这节课通过讨论、观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这部分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对具体的科学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加讨论、分析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第二部分:

用探究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初步尝试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分析食物的主要成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这节课中设计的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实验现象,得出验证的结论。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实验学生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实验,争取每次实验后,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所提高。

第三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在以“小知识”的形式介绍日三餐合理的饮食,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最后一部分:课后延伸,帮助自己父母设计合理的、营养的一日三餐,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主,遵守发现问题、分析实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争取在小学阶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实验,形成正确的实验习惯,为以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学生实验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学生没有完全按要求做实验,实验效果一般。

2、教师的科学语言还要更科学,尽量多用有效的科学语言表达科学知识。

3、要努力促成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力求营造宽松有效的课堂气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宗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注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七、同伴互助共分享:

刚才陈老师深入细致的进行了教学反思。主要从设计理念、预设与生成、教学效果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感谢陈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课例,大家肯定迫不及待的想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就以陈老师提供的课例为载体,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王景春:

明确实验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明确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生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物体都能导电吗》一课,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推出一些金属有导电的作用,但木头不导电等,就需要实验去验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称为:证明„„。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是整个科学学科学生实验中的主要部分,如《摩擦力的秘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类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说成:研究„„,明确实验目的以后,学生会在以下的操作中明确指向,积极去探究科学道理。例如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赵丙贵:

培养进行学生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牛顿对猜测作出过精辟的论断“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测和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猜测和假设,就没有研究的方向,更谈不到科学的发现。在这节课设计的实验中(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首先让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猜测与假设的重要性。对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要立刻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猜测与假设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蔡立成:

敢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动手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一个连基本操作都不会的学生,很难想象他有多强的创新能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高低是评价科学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志。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针对初学科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对他们既稀奇又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把实验作为重点,重视实验操作的启发,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科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有些做不了的实验,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王春娟: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明白其中的奥妙。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更加强烈的想去探究,但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用眼看,用手、耳、鼻等全面的感知事物。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将动手操作进行到底,那就是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写下观察操作的现象、感受,并要注意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我们在设计课时也注重了这一点,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并且还要专门派小组长检查记录。本节课我们在这方面„„..。

戴建华:

训练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实验结论的得出是思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这必将产生新的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家,这意味着新的发现,对于课堂上的学生,则意味着对现有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的获得。所以,得出结论是探究过程的高级思维,是能力和知识双丰收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设计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历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3个实验的过程,试验后让学生把结论说出来,这样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试验后让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科学的关键是用科学,在这节课中通过学习知道了食物营养的不同作用,回过头看自己设计的一日三餐是否合理,帮助父母设计一顿合理的饮食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梁建江:

考虑安全问题

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实验的安全。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的提示,如果学生使用烧杯不当时,就可能导致烧杯破裂发生危险。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指导了学生怎样使用酒精灯,用镊子夹取瘦肉烧时注意别烧手等安全教育。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取决于对实验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经常由于方案的制定不科学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在教学时,把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板书,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让学生小组充分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所有因素。

八、专业引领再提高

我们的老师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我们的讨论很热烈,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使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更深入而有价值。但也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请王主任为我们进行专业引领。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了解了食物的营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提问题的习惯、设计实验习惯、积极思考习惯探究习惯、认真倾听习惯等都得到了培养,在围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取得一定效果。教师们围绕主题讨论也很热烈,通过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王玉春:

我从以下两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本节课的看法:

1、这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了用试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能力目标。

2、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操作过程不够规范。(2)教师科学语言不够规范。

二、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1、掌握实验方法,提高设计实验能力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总在不断重复老师的操作,不会自己设计实验,那么,学生操作得再好也是不会实验,更没有任何实践的价值。我们要教会学生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具体实验操作方案,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案指导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磨练学生实验意志的过程,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的顽强意志。实验的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2、提供实验材料,树立求实的学风

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材料,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行实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通过实验证明,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能发现要探究的内容,并实事求是讲出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对学生每次的发现,教师都不要放过,要因势利导,从学生无序的发现中引导了出有序的知识结构。

3、指导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需要学生使用仪器操作的实验,必须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变成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达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一要讲清实验步骤,二要提出注意要求,三要巡回对学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严格操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增强了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

4、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多方信息反馈,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对自然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概念、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不过通过以往和今天的课堂试验中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例如学生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不用外焰而用内焰;再如拿砝码时学生不用镊子,而是直接用手。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九、共识提炼为常规

听了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通过这次课例研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要紧扣“实验目的——操作过程­ ——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这四个要素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时,严格“操作过程”

3、实验中,全面“观察现象”

4、实验后,引导“得出结论”

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让科学课更有乐趣。

十、困惑引出新课题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的研讨又让我们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对我们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提高,在此次课例研讨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为我们下一步的课例研讨活动确定了重点。本次课例研讨虽然接近尾声,但对这些生成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却刚刚拉开帷幕,课例研讨活动永远是讲不完的话题。本次课例研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2011-09-23 09:47:06)转载▼

标签: 杂谈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来临之际,人类已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对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对于这个目标,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废除注入式,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双方的能动作用,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让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在我们时刻感受到目前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从优化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小学优化发展的途径。

二、内涵的鉴定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素质,促使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普遍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他们成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而属于自主创新性学习理论在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具体内容为:

1、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和谐环境,以树立教师创新育人意识、学生创新成才观念,营造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安全心理空间;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诱发创新学习动机;

3、加强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学会选择应用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

4、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活动方法拓展实践,实现方法内化为意识、能力;

5、发挥自主创新性学习评价的导向作用,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的改造世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里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学生中心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脑科学基础。脑科学家威廉•卡尔文认为“人的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人类对人脑潜能机器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认识等。为人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脑科学基础。

4、学习论为本实验提供了直接的操作依据。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相信95%的学生,给他以适当的学习帮助,充分的学习时间,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2)、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发现教学模式。(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信任学生,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是教学的基本条件,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可接受的情境,实行学习内容、方式、评价的开放性,学生自由活动、讨论、探索、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组织者,管理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4)、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师生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四、实验方法及原则

1、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测量法、比较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并推出示范课、研讨课、讲座,展开经验交流会,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原则

实验将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原则进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民主性原则。师生间建立起民主、自由、平等、安全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信任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合作意识。

(2)、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地学,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协力创造。

(3)、激励性原则。把激励创造精神摆在首位,激励、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鼓励教师和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不断追求新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4)、个性化原则。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教有特色;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鼓励学生在自主创新性学习方面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各具特点,风格独特的创造素质。

(5)、开放性原则。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解放师生的脑、眼、手、嘴、空间和时间,教、学、做合一,校内外结合。

(6)协同性原则。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7)、实践性原则。创造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师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实验对象、措施及步骤:

1、实验对象:

实验班

对照班

四二班

四一班

2、实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以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聘请县教科室领导为顾问,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整体安排,分阶段进行,组织相配套的研讨课、研习会、讲座、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活动,及时总结、调整试验的计划,及时交流、推广实验的经验。

(4)、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电脑进行升降联网,并上宽带网,购置课题研究需要的教育理论书籍,微机软件,扩大教师信息来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制定实验教师评估制度,用量化评估方法来促进教师研究工作,制定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6)、聘请上级科研部门、兄弟学校领导、专家指导。

3、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及创造性人格调查摸底,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计划,聘请专家开展开题签定。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2月)确定实验班、实验教师。系统研究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环境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方法指导,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以及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评价。定期开展实验研讨课、研习会、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讲座等,积累原始材料,及时汇报小结交流,编印阶段成果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08年3月——2009年3月)。主要任务,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后测,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编印成果集

六、实验的实施:

(一)夯实基点——创设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1、强化学习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实验初期阶段,课题组通过“请进来、派出去、勤学习、勤交流”的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聘请市教研室、县教研室等领导来校作专题讲座或指导教学实践;外派教师到西安、宝鸡等地学习取经;采用“集中辅导、个体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验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方法,研读代表最新理念的各种理论书籍,解读各学科新课标等,摘录有效信息,整理读书笔记。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个性、创造性被束缚,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也就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教学现象。

在实验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实行“不举手随兴发言”制度。学生想发言就直接站起来发言,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让他们来做小老师,点评补充学生的发言,反驳不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有时就像个“自由超市”,争先抢购自己“中意的产品”,以致于到“收关”阶段,教师总要说:己发过言的同学请发扬“谦让”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发言的乐趣。这种活跃的发言气氛,感染和激发起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总能很欣喜的看到哪些以前从不不举手的同学,也踊跃地加入到“抢购者”的行列。

(2)、确立“以学生创新素质发展为核心”的育人观

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新的天地一展才华。

2、强调尊重赏识,给予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运动空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在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突破常规,人格自由舒展,思维活跃激荡,创新学习潜能自由迸发。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时,必须从考虑各档次的学生出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各自的基础上去参与获取知识,培养学习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尊严和价值。做到7 个尊重: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⑦、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做到4个赞赏: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

(二)着力渗透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实施“着眼以学生学”的备课改革,实现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1)改革备课的要求。

①学生方面。备课的时候把出发点、着眼点落在“学生”上,要弄清我领着什么样的学生,采用哪种最佳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思维水平、爱好特长、个性差异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设计学生学习过程时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实现学习地最优化、高效化。

②教材方面。首先要做到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重复、繁琐的知识、习题,进行适当简化、删除,突出知识的主干,挪出时间拓展学习空间;对于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实际意义的例题、习题,进行大胆的改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根据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加工、改造,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现成的结论变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机会。

(2)改革备课的呈现内容与方式。

备课呈现的内容和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活动为主线,体现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

①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犹如课堂教学的“导航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素质,首先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确立以“培养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学习能力的四维目标。

②设计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辅助以教师教的过程: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民导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由原来的“教案”转变为“学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备课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法、学习法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过程设计,拓展题及创新作业的设计等,以及教后扎记。

③改革单一备课的形式。采用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备课,师生共同备课三种形式的结合。

2、建立“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主轴”的教学模式,实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过程的转变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最后离开教师可以自己进行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教”。我们尝试构建的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定向导趣 ——设问导疑 —— 点拨导思 ——拓展导创学】为(主),[自学生疑—— 探究质疑—— 合作释疑 ——实践创新]为(辅)

[定向导趣]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导在学生心坎上、疑点上、兴趣上、好奇心上,追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的效果,使导课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强烈兴趣。实验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导趣方法:①、披文入情,激发情感;②、设置疑问,启迪思维;③、形象故事,引人入胜;④、创设情境,渲染气氛;⑤、演示练习,直观形象;⑥、幽默语言,轻松愉快。

[自学生疑、探究质疑]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选择、去探究、去综合、去感悟、去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设问导疑]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之后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

[合作释疑、点拨导思]“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针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和“合作者”位置上,让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合作讨论和动手实践,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鼓励,给予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点拨,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之后提供“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注意在学生“困惑处”适时点拨“技巧”,在思维的“堵塞点上”适时点拨“方法”,在矛盾的“叉道口”适时点拨“方向”,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独立解决问题。实验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注意克服以下“毛病”:A、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让尖子生回答问题,而使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B、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或动手实验,忽视了学生个人、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问题不能被真正理解;C、教师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没能抓住学生“盲点”于无疑处生疑。

[拓展导创、实践创新]在学生解决了疑难之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继续主动探索,或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在尝试中实践创新,这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自主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

教师在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和使用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习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凸现一个“创”,把“教室”转变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展示墙。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因课型、学生、内容的相异,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式”或“不完整式”。此外“尝试教学式”、“引导探究式”、“情境创设式”、“学法指导式”都是本实验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3、组织“以多元结合”的组织形式,实现从“接受”到“互动”的转变。

教学是师生双方全方位互动的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互动,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中,我们提倡实验教师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以“互动学习小组”为主的,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合理组合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前后座位组成“小小组”,或“全班围圈坐”等等,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不仅通过言谈,而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取长补短,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使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显现,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4、选择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参与情感交流,参与操作观察,参与思考、讨论、作业、评价,眼、口、手、脑并有,体验智力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中我们经常采有以下方法:

(1)竞赛辩论

采用竞赛辩论形式,自由组合成辩论小组,自主冠以队名,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把学生组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或开展竞赛。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反两方思维活跃,各持已见,场面异常热烈,学习效果甚佳,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合作性。

(2)变换角色

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角色换位,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征询学生的意见,并在教法上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让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最佳方案,采纳学生关于教学的主张,让学生轮流上台授课。学生可以上讲台分析题意、向学生介绍自己分析、理解题意地方法和自己的做法,可以总结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向老师质疑,可以参与老师的板书,可以设计作业和训练。

(3)动手操作

紧抓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兴趣点,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单一的活动形式,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使学生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摆弄学具,是达到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理解新知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六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先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尽可能不同)请组长给长方体编号;再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中;然后数一数:摆的每个长方体各用了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体积分别是少?填在表中。最后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学生看出:长方体中,长与每排摆的个数相同,宽与排数相同,高与摆的层数相同。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摆的个数×排数×层数,通过实验探索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这样,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学生能自己探索的,教师不去代替。

②画一画,剪一剪。我在教学《设计美丽的图案》一课时,利用五彩缤纷的画片,让他们剪剪贴贴、折折拼拼,组成各种巧妙新奇的画。让学生在拼画过程中,能够尝到独立设计、自我创造的喜悦,产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紧抓突破点——指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性学习,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的指导,在学习方法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发展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

1、激发动机,铺垫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情感基石。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2)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且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3)促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

2、教给方法,掌握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科学策略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实验中,我们通过开设讲座、讲名人故事、读名人传记,崇尚名人名家,心中有仿效的偶像,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课前自定目标。即在教学的每一课时,都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对自己提出将达到的目标,并写在所定学习内容的前面,促进学生自我督促,并付诸于实践。由于是小学学生,在制定目标时要放宽要求,要求学生先预习学习内容,了解基础知识。如我在教《长方体、立方体的认识》,在学生探究时,要求小组内自定活动目标。有一组制定如下:知道长方体的特征有那些,立方体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了目标学生学得更主动。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才更持久。②、及时鼓励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来开展活动,当目标实现时,一定要进行表扬。要想学生能养成自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及时体验目标实现后的喜悦。归纳为如下流程图:教师提供刺激 ——

了解学生情况 ——

恰当评价学生

——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创新性活动——

自我总结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实验中,我们十分注意“还权于生”,引导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并且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积极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角色、学习方法、学习难度、学习负荷、学习速度、学习伙伴、学习评价,实现学习的最优化。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选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适宜的学习方式去开展活动,在不断优化学习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③、作业练习自主选择。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存在着程度不同差异,针对这差异,我们在布置或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类型,内容和完成的时间。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又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发挥他们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敢于质疑地学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将陶行知老行政管理的小诗赠给学生,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只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知,在求疑中发展思维。②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培养质疑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更好的理解学习新知此外,演示法、比较法等都能将学生带入质疑情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③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4)指导学生自信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去参与,乐意去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多让学生参与,经常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学得自信,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例如,一位教师在探索圆柱、圆锥、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时,利用“再创造”教学法,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动脑、动手,自己创造出这些公式。当他们“创造”出这些了不起的公式时,我们不仅给以热烈地掌声,还要以这位同学或这一小组来命名,然后把它写进班内的发明栏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信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好数学,承认他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哪怕只有点滴,并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做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变得对学习充满自信,能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不断地给自己和老师带来惊喜。

(5)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理想合作学习的具有以下功能:A、它有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B、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观和群体创造意识;C、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D、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实验中,我们尝试了“双体互促式”合作学习法,个体与群体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小群体的“竞争”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①、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采取的是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法,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共3小组,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②、融入竞争,优化合作。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③、精选内容,提高效率。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我们选择合作内容时,遵循以下三原则:A、模式性。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

(6)指导学生反馈调控学习。指导学生善于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监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学习目标。

(7)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

①、预习通读,质疑问难。预习时带着问题读书,读书中提出问题,圈圈点点,写批注、问题、心得体会。②、勤思多问,探索思路。听课时将自己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带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抓重点,听得主动、积极、动脑思考,争取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向同学请教,学思路,听门道。③、看批摘录,手脑并用。听课过程中做到眼看手摘,耳听手记,简练明了,重点突出,坚持记好每一堂课的笔记。④、查漏补缺,经常复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如”,经常性复习,提倡每晚上临睡觉前,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过一遍“电影”,去粗取精,归纳思考。⑤、精选多练,一题多解。不仅要学会解题,而且要做得巧妙,一题多解从而获得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实验中,我采用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1)、课堂渗透。教学中渗透学法,以教法指导学法。(2)、经验交流。针对某种学法知识或某种学习经验举行校际或班级创新学习经验交流会,从中吸取营养,发掘带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学习方法。(3)、专题讲座。收集有关学法的资料,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4)、资料传播。利用书籍、报刊、广播、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推荐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法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3、调度时空,运用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视对教学时空的调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等)对40分钟进行科学分配,给学生学习以足够的选择机会和主动发展的时间,留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内化”的时间,让学生按个人认知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地学习;创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室空间氛围,让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学生的思维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抓准关键点——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的广阔时空。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中解放头脑,开拓思路;解放眼睛,敏于观察;解放嘴巴,敢说能说;解放时间,选择性学习;解放空间,拓宽眼界。实验中,我们安排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创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1、在“创新作业”中实践

创新作业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再现,创新作业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环节“拓展导创、实践创新”延伸拓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的创新作业本,每2—3天布置一次创新作业,评改采用师改、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作业的兴趣,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欲望。设计的创新作业遵循以下原则:作业形式多变性;作业内容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作业答案多元性;作业性质挑战性;作业评价适切性。

2、在“课外阅读”中实践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中,我们打破旧有教学机制,努力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融合的开放型教育体系,为学生大脑“加速”提供了充沛的“动力资源”。

3、在“兴趣活动”中实践

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望。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庆“六一”活动、“十佳小榜样评选”等每年举办一次;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找春天、放风筝、写公益广告、欣赏美景;每周开展两次“班级小电台”、“创新作业展示会”活动;定期开展“创新金点子”、“口算竞赛”“巧算竞赛”、“动手操作竞赛”、“解决问题竞赛”、“数学指数综合运用能力竞赛”、“小制作赛”等活动。把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让孩子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五)、突破难点——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参与和互动,采用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在家表现”学生先自评,再由家长评,期末教师总评;“在校表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再由教师评定。同时强调被评价主体之一——学生参与评价,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评价的机会,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在评价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自信心。

2、评价内容综合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每一学期的对实验班学生期未评价我们一改过去重知识、重分数的“成绩单”,实行“全面素质报告单”,采用“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等级+行为规范等级+身体素质情况+特长、爱好、能力+教师寄语”的方法全面评价,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专项列入成绩单。(具体见附件)

同时注意评价标准多层化,“面向全体,参与就有进步,提高就要表彰”,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实验中,我们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优项目主要有:“三好生”、“创新学习小能手”、“十佳队员”、“拼搏奖”、“小蜜蜂奖”、“文明队员”、“优秀学生”、“小巧手”、“小歌唱家”、“小雷锋”、“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演讲家”、“小发明家”、“小作家”、“小博士”等十六个奖项,连同“雏鹰达标奖章”共二十三项。除“十佳队员”、“三好学生”外,评比不再按比例限定人数,只要符合评选条件和程序的即可表彰。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有些项目,如小蜜蜂奖、拼搏奖、文明队员、优秀学生等则按学生不同能力分级评优表彰,以激励更多的学生不断进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将“面试”、“访谈”、“动手操作”、“行为观察”、“平日测评”、“班级日记”、“开放性考试”等运用到实践中去,追求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实验中,我们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灵活选择评价方式,及时性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在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

七、实验的成效:

1、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根本的转变,真正树立起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科研观。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深刻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并能运用这些先进的理论、观念,指导教育教学、科研教改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被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四名教师被评委教改实验先进个人。

(2)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队伍。学校教师教育观念新,理论修养较深,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灵活、熟练地掌握“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评价和管理。

(3)初步建立并掌握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操作体系。对“自主创新学习”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教学程序、操作方法、评价管理等,都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实施方案、论文总结、教案和公开课显示。我承担本课题以来多次上公开课,校级公开课10余节,镇级公开课3节,县级公开课1节;撰写出经验论文6篇,案例5篇,整理出研讨课教案10余节。

2、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兴趣增浓。本课题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搭起了丰富学生活动的舞台,提供了个性张扬的机会,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真可谓:如鱼得水,自由游戏,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实验班学生,喜欢学习的人数占94%,发言踊跃的占76%,创新作业感兴趣占95%,喜欢课外阅读的占94%,喜欢小课题研究占58%。

(2)技能扎实。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获省市级奖27人次,县级奖60人次。

(3)创新意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具体指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敏锐力、想象力等)和创造性人格(具体指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挑战心、冒险等个性品质)都明显优于实验前和对比班。

(4)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增强。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质疑学习、选择性学习、反馈调控学习、自信学习等学习策略,实现了学习的优化、高效化。

八、体会与讨论

1、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体现整体性

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渗透到教学环境、课程、教学方法、社会实践、学习评价等各个教育因素之中。同时必须与家长经常性沟通、研讨、交流,取得共识,使他们认识到新世纪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在家庭中也要逐步树立创新的育儿观,改变传统的习俗和不科学的行为方式,努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自主活动、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

2、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创新型教师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把教师的知识储藏与学生的知识量定为“一桶水”与“一碗水”之比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探求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自主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创新型教师在信息时代须不断地积绽学识,在工作中敢于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自身首先要有自主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3、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教评价:(1)是否灵活使用教材,能否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从内容上提供保障。(2)在课堂上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否暴露、挖掘学生的原始思维。(3)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实用。(4)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能否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环境。(5)、看教师是不是很好地发挥了组织者、指

九、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和谐环境,营造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安全心理空间;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更新,把教师的教育观念定位在时代发展前沿,即创新育人意识、学生创新成才观念,从面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诱发了创新学习动机;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学会选择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通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构建了一个以学校为中心,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核心的立体式教育网络;通过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实验后测表明,本实验的实践与探索是成功的,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格明显优于对比班,较实验前测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两年的实验时间是匆忙的,有些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有些实验措施还不够科学,有待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高效地引入现代化的传播媒体,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同的课程、课型如何科学高效的运用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从面向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如何开展丰富多彩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未充分发挥出激励、导向功能等,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入地探索、完善。

第三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 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 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年级科学教师

方年柱

2015年元月

第四篇:科学实验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许亚红

在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对小学科学教师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校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关于实验装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及实验教学的策略等知识教学,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教学中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在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专家们就科学疑难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对照自己平时教学,虽然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但对于部分实验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成功等结果,教学中倍感困惑。这次培训恰好安排了实验教学现场指导,在现场我们培训每位教师都认真亲手操作这些实验,同时就自己平时中困惑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真是对症下药,参加培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有效性。通过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为实验有效性改进创设了极佳途径,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符合科学教学实际。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科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科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科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

1.以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科学实验室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科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以校本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科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

“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科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的基本特征,它的教学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学活动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切莫盲目滥用。

让我们都珍惜每一次培训。

第五篇: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短暂的培训深刻的感悟

——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7月7日-7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阳泉市2013年实验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中,不仅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而且熟练地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真可谓“不虚此行”。下面就我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一些感悟和收获整理如下:

感受之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因此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科学教师则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受之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感受之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好实验课,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

感受之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才会更高。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下载科学实验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实验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实验学习心得体会 Word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9月25—28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实验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围绕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开展,通过此次科学实验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

    科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2013年4月14日,我县进行了《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看......

    科学实验

    实验1:长尺翘纸一、猜想:如图所示,用力快速拍打长尺一端,纸会翘起来吗?长尺会掉吗?再快速一点呢?①在桌子边缘放一把长尺,约三分之一的长度处于悬空状态。②将一张普通A4纸平铺在长......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习体会 县实验教学研究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我有幸听了六位专家老师的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甘州区沙井镇新民小学张勤 2012年4月1日,甘州区小学实验教师培训暨教学研讨大会在马神庙街小学召开,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师调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对有关的科学仪器加强管理,并切实提高小学生......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

    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榆阳区芹河明德小学 杨登峰 很荣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又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明确科学实验管理标准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