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太重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更深入的了解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但应当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练习,重视将物理科学的新成绩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毕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重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熟悉进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重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会,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进程,遭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进步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均匀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间隔;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摹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夸大进程与方法的教学,重视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夸大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进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和能力,和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夸大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和探究教学的情势,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新课标把进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除使用知道、理解等描写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写学习进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进程等。这类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夸大学习的进程。新课标还夸大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甚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以下:第一步,题目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料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重视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增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遭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很多题目。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触及科学的意义,应当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遭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渐建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题目的意识,以这类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第二篇: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三溪中学曾毅财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教物理,居然已经有十四年了。手里捧着物理课程标准,在思考一个久远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老师在传播着什么?如何传播?终于可以静下心认真领悟了!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雪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
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学习科学新课标体会
2010-10-08 14:37:31|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组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第三周的周五开展了学习新课标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科学(3--6年级)
课程标准》使我受益非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标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虽然也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总是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让学生实验,又怕学生失败,没有正确的结果。总是把实验步骤讲得过于详细。让学生汇报,总是围绕着对结论有效的信息,而回避一些对结论虽然无效但能体现学生探究意义的信息;一些分组探讨也是流于形式,草草收场。根据现状,我觉得认真学习并在教学
中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
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已经有所注意但做得还不够好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三、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通过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实在很大,通过这三方面的学习体会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另外新课标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细,它针对课时内容的各个方面做了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活动内容,让我在教学中更加有了方向,接下来我会将新课标学懂学透,真正让他对我的教学起到作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2011-03-23 15:37:04|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二是,严谨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三
是,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新理念”--全面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1)什么是“学科本位”?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新课标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新课标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
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2)怎样做到“突破学科本位”?新课标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要求:第一,在情感和态度上(情感体验),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在科学科学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现自已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比如: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后会怎样?用放大镜看指纹后再看窗外的物体,思考用放大镜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用开水把杯子烫热后立即扣在气球上。第二,在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上(价值观体验),能认识到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人从水里出来?为什么感到冷?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第三,重视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新课标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新课标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了要求。新课标还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或制约。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作用,鼓励学生对这
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
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
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
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过去的物理课程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
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
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新课标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标准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例如能量的概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能的转移和转化认识功,而过去却是先定义功,为什么是这样定义,不知道因为这是规定,现在是先学习能,再从能的变化来定义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不是“反射定律”);对螺线管的磁场没有终结性要求(右手螺线定则则不作要求了);对阿基米德原理不做综合性题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扩大知识面,求广不求深,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眼镜的度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光年、天文数字);双耳效应和立体声;时间放大镜。许多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如估算火车、飞机从上海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讨论用于望远镜的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为什么不能相等;节能日光灯是否节能。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
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新课标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在这方面有充分考虑。例如有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化肥、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科渗透,如耳、眼;动物罗盘;牵牛花的茎;电鳐发电;蛙的叫声、蝉鸣、蝉的口器。注重新科技知识。纳
米科学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内燃机;网络通信;磁悬浮列车等。
新课标注意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
5. 新课程的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
第一,更加重视利用身边容易获得的材料进行实验;
第二,更加重视“非学科”的通用的实践能力。这里提到的实践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照规范进行物理学的科学实验的能力。如仪器的正确使用、用图象作图法找出实验数据中的关系、按照规范化步骤进行的实验……这类型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另一类是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处理生活中、产业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如阅读说明书和尝试性操作、学习使用电器和仪器的能力、用科学知识及科学思维路线发现并排除自行车或家庭供水供电系统故障……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特征。新课程在重视第一类型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和强
调第二类型的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学生对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要求背诵具体的操作步骤。如天平的教学,不再要求背诵具体的步骤,增加了许多“怎么办?”、“为什么?”具体设计是: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第二步,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天平怎样才能放置水平?怎样使横梁平衡?游码做什么用的?增减砝码的顺序是先大还是小?第三步,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吗?
第四,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过去大在增加了。新课程中学生动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了,几乎每节课学生都要“做实
验”的!
二.“新思路”--多视角地体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新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物理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设计,它包含了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在内的教学流程图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和教师合理指导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纸。
2.新的作业设计
新课程作业设计包含了开放性作业的系列化结构;自主收集信息回答问题系列;调查系列;科学作文系列;动
手实践系列;因特网系列。
3. 新的考试题型设计
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比如:
第一,考察观察能力:某微型灯泡,它没有反光罩,但光却集中,它与普通灯泡有很大区别。试观察它的结构
特点,并照亮一个目标,观察它的发光特点。
第二,考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园艺家为什么失败?”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猜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吧。于是他将温室的四周都安装上了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的更好,可是他却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叶子呈现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绿色光,也说明绿色光正是植物所不喜爱的或者说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显然,只给植物照射绿色光,植物就会因缺少其它色光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请学生回答:一,绿色植物喜欢什么颜色的光?二,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色光?它喜欢什么颜色光?三,文中提到:“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文中有没有提到或暗示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有,请在文中标示出来,并概括出结论。
第三,考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凸透镜中心距桌面约高6cm,光屏中心距桌面也约6cm左右。此时老师拿来一支新的长蜡烛便切成两断,只把其一断插在烛台上做实验,你觉得这样做有必
要吗?说说其中的道理。
第四,另外还有考察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及考察没有学过的内容的能力等等。
三.“新评价”--体现了全新的科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淡化校内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以单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学生能力倾向不同,不压制有特长的学生,不让某方面能力差的学生勉为其难,不削长补短。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倡导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和进步进行档案式的评价,不赞成以知识考查为核心,不赞成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改革单纯注重知识的评价,把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纳入评价范围。注意把探究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把评价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等过程性评价。提倡“档案式评价”、“表现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已的成长。档案式评价可以收集很多内容,如单元学习记录卡;表现性评价记录;创造性作业(小论文、小设计、照片等);重要的独立性实验的记录;书面测验成绩和评语;学习中的出色表现等。它具有以
下特点:一是,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二是,重视体现个体差异;三是,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表现性评价是过程评价的方法之一,表现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学生能够通过主动体验和探
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机会。在开放性的目标指引下,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真实的,其背景也是真实的,所以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不是一种非对
即错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而恰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成就和水平。每个学生在表现性评价中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不同的,使评价者能够多视角地、深刻地、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
不足。
四.“新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看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创造性工作的话,那么制定新的教科书则是第二次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依据新课标、按照新教科书实施教学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创造性的工作了。因此面对新课标,新
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
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
(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开展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探索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法”是目前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 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教
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3.扩大知识面
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
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第三篇: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三溪中学曾毅财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教物理,居然已经有十四年了。手里捧着物理课程标准,在思考一个久远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老师在传播着什么?如何传播?终于可以静下心认真领悟了!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雪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
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第四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马杭初中 教育教学
闵迪]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以往的物理学习,和教学成果的好坏,书面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结果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新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活动、实验操作能力等实际能力的评价,提倡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老师讲学生听、师问生答、老师演示学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和学科研究,强调理解科学过程和自我探究科学知识.突出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已在物理课堂中得到创造性的运用。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因为旧的评价标准没变,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仍然是看他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仍然是看他的考试分数。旧的评价标准仍然较大程度的限制着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大胆使用。所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看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就物理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物理的规律本身的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物理有用而且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能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才能学得好。
四、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却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生成的知识和方法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总结而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创新。其实,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展开的心灵对话,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我们不应忽视精心地预设,也应将教学生成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理应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并在生活实践中领悟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第五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校本研修——新课程标准学习
理综教研组“新课程标准”
培训总结
暴红云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化学课程的构建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化学,从生活到物理、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了发展!
在我带领教研组内教师培训和学习之后,我主要就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作简要如下总结: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
校本研修——新课程标准学习
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