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旅游感想
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旅游感想
7月18日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旅游活动,地点是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一大早,我3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起了床,匆匆洗漱完毕,拎着大包的零食以及饮料,和同我一起走的同学,一起早早来到了学校。
我们在5时50分上了大巴,在客车中度过了3个半小时,终于在9时20分到达了4A级的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首先,我们参观了宣教馆,详细地了解了各种湿地动物,观看了动物标本。其次,我们来到了文博馆,参观了东北古代原始居民遗留的石器等物品,了解了东北的文化历史。随后,我们来到了鬼屋,我原来是开路先锋,可走着走着,便不敢向前了,最后,我是第4个冲出鬼屋的人。这时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于是我们来到了北大荒风情园,吃到了丰盛的午餐。我们享想用无污染的纯绿色食品,品尝了鲜美的老头鱼以及绿色猪肉,真是一顿健康无公害大餐。饭后,我们玩了最有趣的cs野战,一阵“枪林弹雨”,同学们在草丛中你追我“打”,在欢笑中上了回程的大巴,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
这次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给我最美的印象便是绿。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周围的芦苇也是绿的,微风轻轻吹过,太阳暖暖地照耀着,这绿便像是融化了,肆意流淌着。不时可以看到可爱的小小的野鸭,悠闲地在水中玩耍着;瞧,不知什么原因,那边惊起了一滩水鸟;看,一群白鹤正在戏水,呼唤着自己的同伴。一处又一处,一景又一景,无处不透露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丰富知识,多长见识,将来把东北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兰州湿地公园旅游演讲稿
兰州湿地公园旅游演讲稿
兰州湿地公园位于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建设面积32.86万平方米,总长度约3公里。兰州湿地公园围绕“水、草、路、桥、石”造景,形成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隐有现、有开有合的富有感染力的景观区,给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空间..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有种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
湿地公园以水景作为全园的核心景观,通过将黄河水引入,形成水系并进行地形的处理,在景观空间上形成开敞、幽闭,形成形式不同的水体景观。并在水与岛、水与绿之间架设形式各异的木桥,将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全园的景观骨架。根据花木的不同特性,选取恰当的绿化方式,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将现存的芦苇等植物予以保留,恢复其茫茫草海的大尺度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使干道绿化带、农庄村落融为一体,保留现状植物和水域,在湿地游览沿线体现不同风格的湿地景观,如水生植物区、沼生植物区、水生鸢尾区、鸟类观赏区等,从而形成游览活动景观的对比和区域特征。
兰州湿地公园无疑为百里黄河风情线增加了亮丽的一笔。
第三篇: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湿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了湿地和城市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并指出了城市湿地的特征和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建设的功能及意义展开了研究。
(2)在对国内外的一些城市湿地公园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游憩学理论等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展开理论研究,并提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2概念阐述
2.1城市湿地公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湿地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提出根据地域及湿地的特征等,将湿地划分为城市湿地和非城市湿地两大类,后者亦可称为乡村湿地。这一分类是湿地应用分类的新尝试。对于城市湿地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城市湿地主要是指位于城市区域内和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它是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的复合体,而其相对应的范畴即乡村湿地则是指处于乡村或自然环境中的各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2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
2.2.1完备的生态系统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属于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界限明晰,具备一定的规模。园内的生物应该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植物类主要包括:沼泽植物、盐沼植物、红树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底栖植物等。2.2.2具有多种类型和区域特色
受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湿地或湿地景观呈多样性类型。从宏观上看,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城市发展要求可以建成不同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微观上水域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或演变的生态和景观的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系列,以及鸟类、底栖动等构成丰富的生态景观,形成了湿地公园竖向变化的特色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类型、物种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区域类型的湿地景观微塑到公园内供游人认知与体验。2.2.3别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生长、栖息着众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城市湿地公园中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空间多变,景观体验丰富。湿地景观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田、广场,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景观的水平生态学过程使景观元素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格局。密林、疏林、草坪组合成自然的景观植物群落,水中、水面、水岸、森林组合成立体的优美的景观画面。栈道、平台、廊架将公众引入自然的生境。观鸟、划船、采莲、垂钓、潜水、灌溉、喂养等湿地游憩成为人和自然的交心之旅。科普、考察、参观等活动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
2.2.4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与运行自组织体系节省了大量的维护费用,减少了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使公园持续发展,使得湿地公园具备比一般公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3城市湿地公园功能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较强的调节城市气候能力;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游憩场所和教育场所;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较大作用;经济效益突出;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可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3国内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1国外湿地公园案例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包括人工湿地的兴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了成绩,建设了大批城市湿地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伦敦湿地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华盛顿郊外的亨特利湿地公园。这些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都成为了当地居民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游憩和环境教育中心,本文在这里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3.1.1伦敦湿地中心
伦敦湿地中心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离市中心5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min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该公园是由4个废弃的混凝土蓄水池改造、恢复而成,公园共占地105英亩。该公园规划的目标在于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的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除此之外,呈点状散布在公园内的建筑均为小平房木屋,和公园整体的环境相融合。该公园是世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3.1.2奥兰多湿地公园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图2)是在伊斯特里(Easterly)湿地恢复工程中建立的。湿地系统中铁桥东部湿地区域被称为奥兰多湿地公园,在公园里沿着要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周围有一条2英里的观鸟线路,公园中还专设有慢跑小道,自行车小道。园区内参观的主导路线上均竖立了引导标志,并为参观者指明最佳的观鸟地点。奥兰多湿地公园不仅被当地的中小学校用来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的自然实验室,还被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学生和教授用作实习和科研的基地。
图2 奥兰多湿地公园
3.2我国城市湿地公园
目前,内地己完全建成的湿地公园并不多,大多都处于建设、规划和筹备阶段,这里就其中部分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简要介绍。3.2.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3)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公园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面积超过3.46k㎡,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图4)。西溪湿地公园特色: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民风,醇厚质朴。国际公约秘书长皮特先生认为西溪湿地很漂亮,“几乎完美的体现了湿地中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的特征要素”。
图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平面图图4 西溪景观
湿地公园西溪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以综合利用为手段,坚持积极保护方针,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也就是通过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3.2.2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绍兴镜湖新区内,在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公园所在的区域是绍兴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该湿地公园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公园生境划分为三大区块。北部区块包括北湖景区、水花园景区、密林景区三个景区,该区块主要以烟波浩渺的湖泊湿地景观为主,展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图5)
图5 镜湖风光 3.3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
3.3.1成功经验总结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真正建成的湿地公园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成功经验的总结主要是根据上述国外和港台城市湿地公园实例提出。成功经验可以主要归纳为,(1)灵活有效的协作开发模式,既国外很多的湿地公园建设大多遵循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投资为补充的开发模式。这一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够更大范围地动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城市的生态建设;(2)生态、科技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湿地公园是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场所,因此公园设计应当充分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更好地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3)水的利用与湿地保护有机结合,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环境特色,生态保护与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4)旅游与湿地特色相结合湿地旅游特色,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3.3.2存在问题分析
在对当前我国内地城市湿地公园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内地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缺乏规范的管理,从整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迅速,缺乏规范的管理,致使在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2)未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一些城市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未能真正遵循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如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盲目引用外来物种、游览设施和活动项目的设置未充分考虑公园的环境承载力等,导致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二次破坏;(3)公众参与性不高,游客参与性不高往往是由于湿地公园本身的旅游活动项目或环境科普知识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比较单一而导致的,还有一些湿地公园虽然有很好的服务和功能设施,如湿地展览馆、湿地实验中心等,但由于缺乏引导和介绍,在公园对公众开放后,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4湿地公园规划的方法与内容
4.1规划内容框架
城市湿地公园的内容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即物质空间和功能体系两个层面。4.1.1物质空间层面的四个内容
(1)基础规划,湿地公园的基础规划是湿地公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居民点改造规划两个内容,是湿地公园建立的根本。
(2)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是湿地公园规划的首要任务,因为保护湿地生态和文化是湿地公园建立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前提。包括:分级保护、旅游承载力的规划、湿地生态恢复、湿地文化保护。
(3)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包括旅游策划、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规划等方面,是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4)景观规划,城市郊区湿地作为可见生活质量的一部分,对于当地社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地区计划者和企业家来说,要想吸引商业和旅游业,景观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开发湿地时,在计划决策中必须首先考虑景观的问题,根据旅游要求和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湿地景观规划。
4.1.2功能体系层面的四个内容
则对湿地公园的软系统进行规划,这样“软硬兼施”的湿地规划是对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保证。它包括对各系统完整性的设计和分析论证,并提出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运转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生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能量流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和管理系统规划等。
(1)生态系统规划,包括对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设计。首先应从生态系统各个级层检测现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找出缺失或薄弱环节,并作出专门的恢复、补救建议,同时提出保障措施。其次,建立生态网络,保证景观斑块-廊道-基底结构单元的完整性,同时将整个园区纳入到更大区域的景观格局中。
(2)物流系统规划,包括对物流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物流系统的网络由点和线这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完整规划物流的来源供应、供应链及最终排废的处理过程;强调物流的末端处理,寻求材料的最大化在循环和再利用,通过替代材料的使用和开展园区范围的一体化废物处理,减少有毒材料的风险。通过资源交换和再循环网络将园区产业和周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在一起。这些产业可以开展副产品交换;园区内部的物流系统应与外部能量流结合,形成完整的物流链。
(3)能量流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及旅游开展的能量来源、消耗过程的一个辐射系统的高效化。通过对设备的设计或修正,进行热能联产、能源梯级使用以及其他方法最大化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企业间的能源流动获得更高的效率,广泛使用可更新能源。如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对风能的利用等,都是使能量流系统更加高效的方法。
(4)水系统规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供水系统的高效化、无害化;一是湿地水系统网络化和联通化。水使用系统考虑用水量,应尽量就地取水,减少建设费用,同时成为保护水质的内在需要;根据水的不同质量开展水的梯级使用;强调水使用的末端处理,达到无污染排放,应有明确的设施与措施,对污水的最终排放进行处理,防止对自然水功能体系规划是从对湿地公园进行统完整性与可持续性规划,它与以上各项专项规划并不矛盾。这四个功能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规划理念隐含在物质规划的内容中。
4.2规划原则
湿地公园能够给予当地社区适当的利润,将湿地旅游活动与湿地生态保护相联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旅游服务,使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同时游客可满足其旅游体验;并为所属城市居民提供短期旅游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规划中必须遵守如下原则。4.2.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郊区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城市郊区湿地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也是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4.2.2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郊区湿地公园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虽然保护是湿地公园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我国城市郊区湿地公园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湿地公园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4.2.3突出自然原则
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单纯商业化倾向。4.2.4环境承载力原则
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湿地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湿地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城市郊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2.5分区管理原则
根据湿地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湿地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结语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概念,也是对待自然资源的一种新的态度和理念。我们应该看到,仅仅通过规划师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对城市郊区湿地进行复兴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人们对城市郊区湿地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规划的参与者、决策者,同时也包括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同时规划师也在城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开发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城市郊区湿地这一种集中了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因素特殊的规划对象,规划师应该打破专业的局限,吐故纳新,转变传统的规划设计观念,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规划中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提出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使湿地公园的建设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各项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2]周多复.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J].城市研究,2000(4):7-9.
[3]克雷格.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L2005. [4]彭少麟,任海,张倩媚.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26-2030.
[5]陈宜渝.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阴冲国基础科学,2002(1):17.19. [6]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叨.地理科学,1998,18(4):294-300. [7]左东启.论湿地研究与中国水利[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1):14-21. [8]刘红玉,赵志春,吕宪同.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等1999.21(6):34-37. [9]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M].规划师,2001,17(6)
[10]陈久和.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以杭州西湖西进为例的研究[J].浙江学刊,2002,1:185-188.
[11]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94-100 [12]郝日明,许瑛.城市湿地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6):46-49
第四篇:千层河湿地公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是201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公园位于陕西省岚皋县境内,卧居川、陕、鄂、渝交界的大巴山北坡,属岚皋县国营林业总场管辖的国有林区,公园东与本县四季镇接壤,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毗邻,西与本县石门镇相连,北与横溪镇交界,总经营面积3860公顷。
一、基本情况
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根据资源特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合理,自然与人文单元的完整性原则将湿地公园规划为五大功能区。即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现已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有:亚高山草甸、珍稀观赏植物园、喀斯特高山湖泊、原生态高山河流、瀑布群、古盐道、古栈道等。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建设情况
1、已完成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及评审;
2、景区景点开发共30余处,现已初具规模和接待能力;
3、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修建停车场2处6000平方米,售票厅1处800余平方米,景区星级厕所1处,简易厕所2处,景区浏览步道6公里,景区观景桥3处,避雨亭3处,游廊2处,新修景区旅游公路10公里,水、电、讯已基本到位,目前基本具备旅
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4、通过品牌创建,千层河湿地公园已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景区;
5、已建立起千层河景区旅游网站; 6、2014年10月获得市级“平安景区”称号。
三、主要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园建设工作,申报初期即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园筹建领导小组,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后,又成立了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落实机构编制及人员经费;
2、严格规划管理,做到科学合理利用。建设中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方案执行;
3、坚持保护优先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
4、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采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招商引资、鼓励职工入股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5、注重公园品牌创建、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使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扩大。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靠国家转移支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公园的快速发展;
2、国家湿地公园保障机制体制没有落实;
3、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没有到位;
4、按现代旅游发展的要求,景区基础设施和建设还相差甚远,有待进一步完善;
5、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五、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1、尽快成立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及经费。
2、进一步完善和修改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性详规,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利用。
3、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维修景区浏览步道5.8公里,新修景区公路6.5公里,景区步道6.5公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3500平方米,修建景区厕所6处,完善标识标牌体系等,使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更加完备。
4、加大景区品牌创建力度,力争用1~2年时间成功创建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4A景区。
5、拓展宣传促销渠道,重点加大周边省市的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创新宣传促销模式,加大宣传促销投入。
6、加大资源保护力度,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做到保护和利用并举。
7、按照湿地公园发展要求,加大科普宣教工作力度。
8、充分挖掘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湿地景观资源,加大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介。
第五篇: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西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外,2014年太和县实施的工程还包括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以及四季花海农业公园、太和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的建设等,这些都在改变着太和。
太和县发改委副主任张振宇介绍,2014年可以说是太和县的大建设年,相关部门提前谋划了113个项目,项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成立十大建设指挥部,确保项目开工建设。至2014年底,全县实际开工项目数超过谋划的项目数,全县新开工重点项目157个,项目总投资280.1亿元。
组织近6000人看变化
“为了让大家看到新变化,总结经验,也为了谋划2015年的发展,太和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月25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报告、看变化、议发展’活动。”张振宇介绍,这次活动要求全县各乡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县直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部参与进来,共有近6000人,要求他们学习县委十届六次全会工作报告,在看变化后谋划2015年的更好发展。
“通过观摩学习,我们感受到太和面貌越来越靓,应以实际行动为太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潘如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