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腰站子东乡族乡关于机关领导干部转作风提效能的调研报告[范文]
腰站子东乡族乡关于机关干部转作风提效能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思想、生活和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结合县委“重调研、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文献的方式在乡机关就本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收回25份,谈话5人,占到机关领导干部总人数的68%,共收到意见建议13条,通过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机关领导干部现状
全乡机关目前共有领导干部40人,公勤人员4人,其中男性28名,女性16名,女性同志占全乡领导干部比例为40%,领导干部文化水平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整体上,近两年,全乡领导干部生活、工作和思想作风都有较大提升,责任心也不断增强,但在团队整体协作能力、个别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机关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导干部工作态度、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思想滑坡。抱着“干多不如干少,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心态,看到别的同志工作干得比较好或取得了一些成绩就眼红,挖空心思找喳子,私下背后瞎议论。“铁饭碗”思想严重,年纪轻轻就混日子,工作态度还不如工勤人员。
二是消极应付。有极个别机关干部缺乏锐气和生气,只做和尚不撞钟,无所事事混日子。对困难片面强调客观原因,怨天尤人,工作靠人催、汇报靠嘴吹,中心工作推不开。特别是个别干部,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无所事是,消极应付,不仅影响了工作、影响了自己,而且影响了其他同志,影响了机关风气。
三是推诿扯皮。个别干部存在着“能少管就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有利益有好处的事抢着干,对没有利益或比较
难的事不想干。在工作上通气少、协调不够,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人为增加了处理难度,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就“踢皮球”。
四是效能低下。部分同志对工作不会合理安排、不能统筹兼顾,对待困难矛盾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不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主动负责任挑担子,一味地等靠要,从而使工作越积越多,形成疲于应付的恶性循环状态。
五是纪律松懈。个别机关干部纪律松弛,自由散漫,上班不正常,串岗聊天,病假事假经常有。有的机关干部上班时间无所事是,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下载非业务数据等,直接影响了机关办公效率和整体形象。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机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工不均。从调查问卷和谈话的内容总结来看,缺乏公平合理的工作任务分配是部分干部群体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不积极主动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什么都不会的,“闲人”对机关干事创业风气的负强化作用远远超越了实二是目标不细。在落实目标管理方式方法的问题上,没有让干部群体参与到目标设定上来,使干部缺乏达成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目标的实施也没有进行细化、具体化的跟踪,使个别实施周期较长的目标失去目标导向作用。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领导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使干部在部分时候感觉分身无术,干了活还要得罪人,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三是监督不实。对工作没有进行常规有效的监督和跟踪,或是监督不力,形成了所有事项靠到最好关头搞突击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在领导干部群体还没有形成自动自发工作作风的情况下,对工作没 干型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
有设置有效的监督督促机制,不利于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四是奖惩滞后。工作干的好坏,全由年终考核来体现,没有体现出奖励与处罚的时效性,对领导干部队伍刺激不大,行不成工作上的动力和压力,工作的落实基本停留在领导的督促和干部个人的主动性上,造成了多干少干、干好干坏基本都一样的干事风气。
五是管理断层。在日常工作落实方面忽略了中层站所长的作用,管理直接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然后直接到干部,形成了分管领导大包大揽,站所长中间睡觉不铺毡的责任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部分干部不负责、不操心的思想作风。
六是个人因素。部分领导干部不会计划安排手头上的工作,对工作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存在能力上的欠缺。在工作上和思想上存在懒惰,不能自动自发的工作。三、一些对策及建议
在总结归纳调查问卷及谈话的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相关知识,建议如下:
一是合并现有站所。通过把现有站所划分到四办一部一中心(党政办、计生办、社会发展办、经济发展办,武装部、农业服务中心),把有能力、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选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来,设置为第一责任人,权责明确,增加管理层级。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团队联合攻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干部日常的管理和监督督促。
二是完善制度,确保做事与不做事不一样。在现有机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和常规,进一步的开拓创新,做继续的完善和细化,从制度上建立有奖有罚,奖罚公平的依据,使干部做事与不做事不仅仅停留在领导评比或谴责的层面上,从制度上侧重于激励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管理的时效性,设置专门的绩效及目标管理专员。建立目标和绩效专人管理的工作机制,对年度型工作任务和临时工作
任务在与执行干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把所有目标任务分解为周目标或每日目标,并由管理专员对目标完成状况进行时时跟踪,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做到周汇总、周公示、周考核、月总结。使干部干事有计划、有督促,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工作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四是在分析领导干部工作任务量的基础上,对各领导干部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平衡工作量。针对前期调查问卷和谈话中形成的意见建议,分工不均是造成干部主人翁精神欠缺,团队意识不高的主要原因,要在机关领导干部中培养自动自发的干事创业精神,首先就要打破现有的工作分工,从根本上消除“闲人”在机关的负强化作用,在机关形成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软环境。
五是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和培训,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在以制度管理为保障的基础上,有规划、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对领导干部开展以团队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建立起机关自我进步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腰站子东乡族乡2008扫盲工作总结
腰站子东乡族乡2008扫盲工作总结
2008 年,扫盲工作继续坚持“一把、二堵、三提高”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县扫盲会议精神,把扫盲工作列入乡上重要工作日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我乡“两基”工作成果得到显著提高,已全面完成了今年的扫盲工作目标,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今年扫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08年腰站子东乡族乡扫盲工作计划》和《2008年腰站子东乡族乡扫盲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强了对扫盲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了2008扫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乡的扫盲工作。并要求各村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加强扫盲宣传,增强扫盲意识,保质保量完成扫盲各阶段教育任务。各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扫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确保工作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扫盲各阶段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根据全乡文盲年龄和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重点攻坚,扫盲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育,为方便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主要采取以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时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二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教师、乡村干部、有专业技能的致富能人当扫盲教师,因为他们熟悉学员生活、习俗,教学语言、事例贴近学员生活,效果好。三是邀请县农业服务中心、县职中等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举办适用技术培训,让“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四是加强管理。建立扫盲档案,制订扫盲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使扫盲对象、扫盲时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扫盲经费全面落实到位。实行脱盲考试制度,学员完成扫盲学习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颁发脱盲证,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学习。经考试颁发证书,2008年全乡共计374名脱盲,圆满完成了扫盲任务。
三、加强师资队伍。为保证每位学员都学有收获,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选拔一些奉献精神强,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师选拔任课教师,并要求认真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结合文盲、复盲学员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把学员感兴趣的知识,细心传授,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学校利用远程教育媒体,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农村致富经验的技师及致富能手的课程,给学员观看。结合本乡实际,主要以种植枸杞、甘草、红花、牛羊育肥为主,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学员学习了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技术,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
四、工作措施得力。一是健全机制。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在乡政府统一部署下,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村上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扫盲工作责任。督查组经常性进行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二是明确职责。扫盲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同时,明确学校是工作的扫盲主战场,切实承担起扫盲工作的责任,做好文盲人口核对、登记造册工作,制定实施扫盲对象的脱盲计划。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学生积极投身扫盲工作,把教师参加扫盲工作的成绩作为职称评定、考核晋级、评选先进的依据。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组织学员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学员的文化层次不同,加上两个民族村群众语言不同,授课难度加大。
今年的扫盲已经结束,在下一年的扫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坚持“一把、二堵、三提高”的方针,坚持脱盲与巩固并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扫盲力度,完善扫盲档案,使今后的扫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腰站子东乡族乡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在扶贫开发中快速前进的腰站子东乡族乡
腰站子东乡族乡位于瓜州县城东104公里处,地处疏勒河中上游,东邻三道沟镇,西至沙河乡、布隆吉乡,北与河东乡接壤。自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确定为“两西”项目移民基地开始移民,1996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乡政府,2003年原河东良种猪场整体移交我乡管理,2006年9月,由省疏建委试点安置的扎花移民点移交我乡管理。2008年挂牌成立民族乡。全乡现辖六村一场(腰站子村、草湖沟村、唐墩村、辉铜村、扎花营村、马家泉村、河东猪场),4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01亩,人均占有耕地2.5亩,累计安置永靖、东乡、积石山、庄浪、通渭、定西等8个干旱县移民群众2681户,11946人,其中共迁入“两西”移民2138户、8871人,疏勒河项目移民东乡族群众543户3075人。
近年来,腰站子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两抓整推、乘势跨越”的发展战略,在全乡全面铺开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一栋栋新建的农宅新颖别致整齐划一,纵横宽阔的水泥村道干净整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来回穿梭,加上功能完善的村党支部、书籍齐全的农家书屋,全乡扶贫开发的成效令人叹为观止。腰站子东乡族乡扶贫开发的历程,是探索有效借助外力、充分激发内力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是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的过程,是探索贫困农村开展和谐社会建设路子的过程,是探索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体制、帮扶机制及整合资源和力量路子的过程,是探索贫困农村如何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路子的过程。
扶持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贫困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腰站子扶贫开发任重道远,省、市、县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又为全乡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共存,腰站子乡党委、政府在深刻分析、清醒认识乡情的基础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加快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全乡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主推甘草、枸杞、红花等中药材种植,并适时的提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双万亩”攻坚计划(即当年总计种植中药材过万亩,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枸杞种植面积过万亩)。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加上留床面积,全乡甘草面积达到11000余亩,枸杞面积达到4500余亩,并种植红花5200余亩,总计种植中药材超过20000亩,占到全乡耕地的60%以上,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搞好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在结合乡情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在全乡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借以开拓农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按照“1245”养殖模式和圈舍养殖的发展思路,全乡草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仅2010年,全乡就调引础母羊1200只、种公羊15只,培育育肥、贩运大户16户。全乡舍饲养殖户达到42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0%。全乡畜禽饲养量达到4.9万头只,牛羊存栏量达到21143头只,猪存栏量1207口,鸡存栏量12467只。使草畜产业收入占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以上。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培训是前提、项目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工作思路,以“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重点,采取政府协调、政策激励、协会组织、能人带动等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转,并逐步对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劳务输转效益。仅2010全乡开展展劳务培训18场次,培训人员2448人次,组织泥瓦工、电工、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328人,持证率达到72%;输出务工人员3434人,其中组织输出882人,就地转移695人,创劳务收入1602万元。劳务输转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全乡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着眼民生,狠抓扶贫项目落实
通过采取抢抓机遇争项目、围绕优势招项目、强化调度促项目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乡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村容村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准建设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把民族特困乡综合开发与千村扶贫、安居工程、易地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交通、水利等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解决温饱密切相关的项目上,充分发挥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截止2010年年底,全乡共组织实施新农村整组推进8个组、315户,修建暖棚圈舍429座,修建支渠5公里、斗渠4公里、农渠177公里,修建通乡公路30公里,铺筑通村公路104公里,铺筑居民点街道11条。
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协调解决了民族群众面临的发展难题。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严格按要求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各类救助扶贫物资,加快了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增强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截止2011年5月,全乡共争取低保户1269户,涉及群众4534人,其中两个民族村的群众全部享受低保。乡党委、政府还及时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如信贷困难而导致的农户无法正常春耕的问题,无户籍民族学生上学问题、就医难问题等,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的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困难,为民族村生产生活扫清障碍。
教育群众,健全机制,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按照“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户的思想教育,引导全乡广大群众打破小圈圈、旧框框,克服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抛弃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农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切实将农户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上来。同时,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自上而下、逐级负责的运行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包村挂项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和重点工作逐级分解,明确到人,确保了全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全乡各项事业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乡农村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草畜产业、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在带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形成与种植业互补的发展格局,改变了腰站子传统的产业构成模式,为全乡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到4289万元,较上年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30万元,较上年增长65.8%;“两西”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65元,较上年增长15%;疏勒河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元,较上年增长35%。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腰站子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以社会各业发展为己任,不断创先争优,坚持科学发展,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推进腰站子特色产业强乡、商贸流通和二三产业大乡,移民经济发展窗口靓乡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腰站子东乡族乡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汇报
腰站子东乡族乡农业 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腰站子东乡族乡就我乡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情况做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全乡基本情况概述
腰站子东乡族乡是典型的“两西”移民与疏勒河项目移民整建制安臵的移民乡。全乡面积5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01亩。辖六村一场,41个村民小组,累计安臵永靖、东乡、积石山、庄浪、通渭、定西等8个干旱县移民群众1742户、8209人。居住着汉、东乡、回、藏等四种民族。其中疏勒河项目移民东乡族群众共有543户3075人,占全乡总人口比例的38%,占全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98%以上。2010年全乡“两西”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9元,疏勒河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7元。预计到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4932万元,较上年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484万元,较上年增长15%;“两西”移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926元,较上年增长15%;疏勒河移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405元,较上年增长3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攻特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乡党委、政府按照“一特四化”和“三品两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促农增效的作用,采取协会助推、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逐步形成“依托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精品、典型示范带动、连片规模种植、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新格局。今年 全乡甘草种植面积10057亩,种植红花3653亩,板蓝根204亩,栽植枸杞780亩,累计达到3554亩,发展千亩枸杞示范园区1个,千亩甘草立体套种示范点1个,建成枸杞制干加工厂一座,“农户+基地+龙头”的枸杞产业已初步形成,为打造“万亩枸杞之乡”奠定了基础。孜然、茴香、工艺葫芦、紫皮大蒜等小宗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8000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2、坚持草畜并重,牛羊产业初具规模。乡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县委、县政府打造牛羊养殖大县的发展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为突破口,大力推广“1245”牛羊养殖模式,通过主抓品种改良、发展规模养殖、强化疫病防治、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加快推动草畜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草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共修建完成整组推进的牛羊养殖小区2个,参与农户75户,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区1个,建成饲草综合利用示范点2个,青贮带棒玉米120吨,发展“1245”牛羊养殖户96户,牛羊育肥大户45户,调引肉用种羊1200只。截止目前,全乡牛羊饲养量达到4.34万只,其中肉羊饲养量达到4.2万只,牛羊出栏2.32万只,其中出栏肉羊2.28万只,草畜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以上。
3、注重技能培训,劳务输转成效显著。按照“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抓手,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形成了输转前有引导,输转后有服务,外出务工有保障的劳务产业新格局,提高了劳务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今年全乡开展劳务培训15场次,培训人员2448人次,组织泥瓦工、电工、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328人,持证率达到72%;输出务工人员3434人,其中组织输出882 人,就地转移695人,创劳务收入1900万元。劳务输转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我乡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4、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乡集镇周边及中心村为重点,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整村整组推进,将新农村建设与集镇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镇绿化工程紧密结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居民点改造提升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建成腰站子村、草湖沟村、马家泉村、扎花营村、河东猪场 9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整组推进居民点改造提升示范点。二是铺通并改造了集镇2.5公里的下水管线,补栽白蜡、国槐风景树1000株。三是完成了辉铜村、草湖沟村、唐墩村、河东猪场15.2公里渠道衬砌工程,维修、加固破损渠道桥涵3.6公里16座。四是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依托“三北”工程和“三网”建设,狠抓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和集镇绿化工作,共定植防风林带65条32.4公里,定植绿色通道2条2.24公里,退耕还林巩固补植2428亩,同时加强生态管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挖、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五乱”行为,全乡林木资源和野生植被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集中开展了以“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整治了脏、乱、差现象。
5、优化市场环境,二、三产业后劲十足。采取“放水养鱼”的发展策略,促进了全乡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集镇道路的硬化、上下水建设、环境绿化和门店修缮,市场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集镇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搭建了聚集投资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市场平台,商业网点成倍增长,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乡共有商业门店165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3人,市场繁而有序、活而不乱,形成了一个集批发、零售、农副产品收购等商品种类齐全、经营管理规范的商贸中心,为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移民由于迁入的时间和来源不同,在具体项目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两西”移民村和疏勒河项目移民村在基础配套、产业培育、优惠政策扶持、移民收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具体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我乡疏勒河项目移民在迁入前后一直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早、标准低”的情况,渠、路、林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尤其是还有部分斗渠在设计、建设时存在缺陷,部分地段渠低地高,无法正常灌水,已撂荒耕地2800多亩,两个民族村土地相对贫瘠、盐碱化、板结严重,改良难度较大。在道路建设方面,目前黑色路面覆盖率低,通乡道路破损严重,大部分村组群众出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目前我乡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以出售原产品和原料为主。如甘草、枸杞,畜产品等。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上没有带来更大的实惠。
3、移民掌握生产技能水平低,培训教育任重道远。由于移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上接受科学技术培训的主动性差,在新兴产业培育和常规产业发展过程中,田管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在病农害防治过程中常存在“有病乱投医”的现象。对病农害不能对症下药,不仅病农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造成药害。
4、洪水冲刷耕地问题比较突出。我乡草湖沟村、辉铜村境内的六道沟河,是疏勒河的主排洪河道,自昌马水库建成,两干渠改造后,洪水改道,洪水过境量大幅增加,近几年每年都冲刷沿岸耕地,少的年份十几亩,多的年份三四十亩,导致沿岸部分农户耕地耕种困难极大,水土流失严重,经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水土流失治理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
四、2012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转型跨越、再造瓜州”发展思路和“五翻番一突破三提升”的战略部署,坚持打造“特色产业大乡”、“二三产业强乡”、“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窗口靓乡”、“万亩枸杞之乡”和“万亩中药材之乡”五乡战略,紧紧围绕枸杞、甘草“双万亩”攻坚计划,狠抓“一园、三区、一中心”特色经济发展链(“一园”即以绿园农场、乡农场、腰站子村九组为主的千亩枸杞连片种植示范园;“三区”是以腰站子村、唐墩村、草湖沟村、辉铜村和河东猪场四村一场为主的甘草立体化套种示范区,以扎花营村、马家泉村为主的千亩红花改碱种植示范区和草食畜牧养殖示范区;一中心就是把乡集镇建设成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动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土地改良、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盯特色产业、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三大主业不放松,加大对移民群众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思想教育的力度,坚持不懈地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更加和谐,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继续扩大中药材、枸杞种植规模,新植甘草5000亩,累计达到12000亩,发展枸杞1500亩,累计达到5000亩,种植红花3500亩,三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占全乡耕地面 积的70%以上。壮大草畜产业规模,新增肉牛300头,出栏450头,年饲养量达到1500头,新增肉羊8000只,出栏20000只,年饲养量达到48000只。切实提高输转质量,全力优化劳务产业,创劳务收入1900万元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二、三产业步伐,继续配套完善林网、渠道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到2012年底,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567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达到40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村一场增长15%以上,达到5665元,扎花营村、马家泉村增长35%以上,达到324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三)工作重点
1、稳步推进特色产业。2012年发展千亩甘草立体套种示范点1个,百亩连片示范点7个,500亩标准化枸杞种植示范点1个,百亩连片示范点2个,500亩红花连片示范点2个,双百亩连片示范点3个,同时结合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推广孜然套茴香、甘草套孜然、甘草套红花、夏季作物复种秋菜秋草等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力争使套复种的面积占到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
2、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步伐。以专业村、专业组、养殖小区、育肥大户为突破口,主抓品种改良、暖棚圈舍、饲草综合利用、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在加快扩群增量的基础上,缩短育肥周期,加快出栏步伐,提高养殖效益,在继续抓好“1245”牛羊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发展肉羊养殖专业村1个,专业组8个,培育牛羊育肥大户20户,建成饲草综合利用示范点2个,秸秆转化利用4000吨,新建肉羊改良点1个,肉牛改良点1个,全乡牛羊饲养量达到5万头只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3、拓宽劳务输转增收渠道。按照“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指导思想,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倡导和实现就近就地多渠道输转,加快有组织输转和技能型输转步伐,优化全乡劳务产业结构。全年组织劳务技能培训不少于5场次,培训劳务人员不少于800人次,确保50%以上的输转人员都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2012年力争当年户均固定长期输出1人,实现劳务收入19000元以上,劳务输转3000人次,劳务收入1900万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4、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农田水利、道路铺筑、新农村整组推进等为抓手,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加快灌溉渠衬砌力度,解决部分村组渠道破损严重,农田灌溉困难,影响制约种植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部分村村通油路铺筑,解决全乡黑色路面硬化的问题。三是重点抓好新农村整组推进。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格和标准,整组推进危旧房集中改造提升工程,引导全乡住宅建设向经济、实用的小康型发展,使农村达到道路硬化、村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五化”标准,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5、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更加重视项目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全乡上下想项目、找项目、引项目、抓项目的良好局面。在抓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多方搜集项目信息,积极谋划符合我乡实际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和生态治理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我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全乡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布局状况,把甘草加工作为明年项目储备的重点,及早谋划,促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延伸发展,力争投资400万元建成枸杞标准化生产加工项目一个,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助推全乡各业发展的作用。
6、切实抓好生态林网建设。以绿色通道建设、农田防护林定植、风沙口治理、村组绿化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12年计划新植千米农田防风林带20条20公里,定植绿色通道2条2公里,巩固管护好退耕还林面积2428.2亩,义务植树80000株以上,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8%以上。
四、保障措施
1、明确发展思路,助推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转型跨越、再造瓜州”发展思路和“五翻番一突破三提升”的战略部署和“重调研、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大兴调研之风,坚定打造“五乡”战略、“双万亩”攻坚计划和“一园、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针对我乡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把握乡情促发展”调研活动,开展一次“思想大解放,产业大发展”的大讨论活动,统一发展思想,激发发展干劲,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不断运用组织产业发展骨干分子和思想先进、认识明确的普通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运用分析、算账、对比的方式来解决传统农业与特色产业的比较效益问题,坚定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为全乡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继续实行领导包抓制,把各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落实到包抓领导和相关站所,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和政情民意信息员进行督察,确保工作实效,包抓领导总体负责、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相关站所协调配合、全乡上下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使特色产业目标全面完成,乡党委、政府实施,形成包抓领导总体负责、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相关站所协调配合、全乡上下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村组、站所“双承包”责任机制,由乡领导挂项包抓,分村负责,以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下达到各村组和各站所,提前动手谋划好各项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打好基础。
3、强化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对设施养殖小区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给予划拨。二是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除了享受县上产业发展、扶贫、养羊大县、种羊调引等扶持政策外,对内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村给予1000元奖励,对集中连片新植甘草500亩以上的村组给予500元的奖励,对集中连片新植枸杞500亩以上的村组给予500元的奖励。三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重点对种养大户增加贷款额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对新建的龙头企业在建设用地、水、电、路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畜产品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收购,活跃地方经济。
4、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加快发展的本领。着眼于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把移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是抓好政策法规教育。通过召开会议宣传、组织到老乡镇参观学习、邀请专家举办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对移民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政策法规和文化技术教育,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抓好科技培训。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制定全乡农业科技培训计划,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采取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办班培训,依托“阳光工程”、冬季集中教育的方式,做到每户至少有一名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三是采取组织村组干部群众现场观摩、典型示范、效益对比的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调优结构、培育产业、促农增收的科学理念,常抓不懈。
5、强化服务职能,维护农村大局稳定
一是配合相关部门对农用物资质量、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对 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种子等农资和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农民群众能够购买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用物资。二是在做好全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规范养殖经营行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认真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打击偷盗、破坏等犯罪行为,广泛开展平安乡创建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农户生活和生产安全防范力度。
6、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健全重大动物、植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臵机制,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的预警、测报、处臵机制,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积极做好防虫灭病、田间管理、疫情监测等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甘草等农副产品购销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落实好安全生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天灾人祸的发生,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五篇:腰站子东乡族乡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腰站子东乡族乡禁毒“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根据瓜禁毒委发[2011]1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创建“无毒乡镇”目标,结合本乡实际,抓住有利时机,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在全乡范围内认真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使我乡的禁毒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成立了由分管综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我乡的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综治工作例会,详细安排部署了本次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工作任务。
(二)协调联动,制度规范。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团委、妇联等单位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禁毒宣传工作,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深入人心。
(三)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本次活动紧紧围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主题,在面向全社会开展宣传的同时,把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农村留守儿童等高危人群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流动宣传和组织授课等形式,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向群众讲解了常见毒品的名称,宣传吸毒、贩毒的危害性,告诫人们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切实做到了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本次活动共计开展集中授课3场次以上,同时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致青少年朋友们的一封信”、“禁毒宣传画”共计300余份。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乡采取流动宣传、集中授课、悬挂禁毒宣传横幅、张贴禁毒宣传专栏、展出禁毒宣传图片、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解答禁毒知识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禁毒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禁毒的重大意义和吸毒、贩毒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禁毒意识。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次禁毒“流动课堂”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今后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多方配合,长抓不懈,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们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大禁毒经费投入,给禁毒宣传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将宣传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广泛,让更多的人了解禁毒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有识别毒品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提高警惕性,远离毒品。
(二)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禁毒宣传。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识别能力还低,要在各中小学的教育中融入禁毒宣传的知识,让中小学生提高识别能力,了解毒品的危害。
(三)在各村开展禁毒宣传。虽然本次活动能够让绝大本分群众了解禁毒知识,但是更多的人是呆在各家各户的,我们要把禁毒法及禁毒知识的宣传深入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营造更加良好的宣传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一如既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0一一年三月五日 腰站子东乡族乡综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