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周恩来观后感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原本以为一部较枯燥影片,可在两个多小时的放映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席。电影中的感人画面让我们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给我最大的感受共产党员要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我们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为飞行人员服务。
飞行部 蒋柯琴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给我最深的感觉是真实。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一个个还原历史的镜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飞行员,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准则,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飞行学员 蒯乃坤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深有感悟,作为国航的一名乘务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客舱服务工作中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用“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腔热情”来赢得广大旅客的信赖,树立国航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我作为一名党员,对新进的员工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做好一名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立足岗位,认真践行党员的义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分公司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乘务员朱雪蓉
分公司组织的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帮助我们党员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鞭策我们从事一线服务岗位的党员们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工作中注意从实际出发,重安全,抓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还必须带头全力以赴,倾力前行,妥善做好航班中各项服务工作,将周总理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安全的航行和服务工作中。
乘务员 曹英芷
近期,分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中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给身为一名新党员的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也让我在党性的认识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我是一名乘务员,在工作中要把坚持以旅客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旅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热情,关心旅客所需,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要充分做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主人翁,不做局外人,从大局出发,从实事求是出发,从公司发展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为公司向着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乘务员 田静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深深地被剧情所感动,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影片给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上了一堂课,作为一名党员无论是什么职位都该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勤勤恳恳地为民服务,同时作为区域乘务长,还要加强管理,用热情和诚恳帮助需要帮助的旅客、同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旅客带去优质的服务,踏踏实实干工作,勤勤恳恳搞服务给同事以一个鲜活的榜样。
乘务员 顾俊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党员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上了生动的一课。走群众路线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乘务员 邵姝雯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彰显的是共产党员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初的入党宣言还历历在目,如今已经走出校园迈进社会,选择了了民航空乘这份职业,在这份工作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更应该把党员的先进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出来,我深知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我要努力做一个民航人,努力做一个国航人,更应该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国航共产党员。
乘务员 朱琳
第二篇:周恩来电影观后感
求真务实硬作风 爱国爱民赤子心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有感
3月4日,正值后勤集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在学校党委与后勤党总支组织下,我满怀崇敬的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着眼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的背景下。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于1961年5月来到了河北邯郸的武安县伯延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影片开头那一幕,让人无法忘怀。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全国形势严峻,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与群众一样吃树叶、喝菜汤,绝不享受半点特殊待遇。
这在今天许多人看来似乎就应该是这样,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他是我们的总理,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就像伯延公社的主任说的,领导完了,国家和人民还指望谁啊!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与今天个别贪腐官员相比,后者当何以汗颜?
也正是有这样的品格,在周总理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总理。周总理与张二廷、连弟奶奶之间的细节故事,还有周总理离开时村民们难舍难分的表情与泪水,充分印证了总理与群众的雨水之情。在当今整治群众路线教育之际看这部影片,我深受启发。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加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更简单点说就是要让我们深入最一线的职工开展工作,深入我们的学生之间开展工作,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还有一点颇有感触的是,周总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村主任不说实情是怕总理和毛主席烦心,革命老区人民的觉悟是靠自己攻克难关,尽量不给毛主席添堵。可国家派人下来搞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摸清实际情况,解决民间疾苦。这两者看似矛盾,却目的都是一样的。周总理批评了村主任,坚持深夜给毛主席打电话,并第一时间公开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这种工作作风正是我们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的精髓,遇到问题不推诿、不逃避、挖根源、定策略,坚持实事求是,也正是这样才使伯延第一个解散了“大锅饭”。
结合后勤的实际工作,我们也在反思,我们是不是发师生的利益的缺失放在了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师生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好好解决,我们是不是真正与师生(我们的服务对象)建立深厚的感情,能够发自内心的服务好 大家。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王海格
2014年3月7日
第三篇:周恩来电影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王岚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作为教师,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赵玉梅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一名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李双平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李素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刘红梅
4月11日下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双语学校 顾秀娟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
第四篇:电影周恩来观后感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银川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
马雪舟
2013年9月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8月30日下午,银川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在老城区金凤凰电影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了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时间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通篇见微知著,催人泪下。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也给我们上 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我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一、权力和爱的平衡。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权力和爱是天平的两边,权力越多,爱就越少,权力越小,爱就越多。的确如此,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吃在一起,打成一片,包含了多少对老百姓的深情厚爱,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壮劳力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总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发号施令,却赢得了百姓最真挚的爱。总理即将回去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把当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爱和权利的平衡推向高潮。总理含泪吃了这碗拽面,私下却安排工作人员把连弟奶的棺材送了回去。这碗面是老百姓对总理爱的最高回馈。联想到这些年我们有极个别官员下来调研,警车开道,不到田间地头,只住宾馆、酒楼,他们运用手中权力呼风唤雨,搞潜规则,谋取私利,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尊敬和爱意。像原铁道部张刘志军,数年来运用手中权力大肆贪污受贿,怎么会和群众走在一起,他早已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在他心中很恐怕早就没有了对百姓的爱,有的只是对权利的欲望,把权力看做是敛财的工具,玩权力游戏,玩金钱交易,还哪里有一点点的爱。当然权利的对面是群众对他的爱戴也越来越少,对他的恨越来越多,你心中没有群众,群众心中自然也没有你,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也会选择,也在选择,哪些官为百姓说话,哪些官为特权人士说话,其实谁也不傻。权利和爱的天平是非常准确的,不容丝毫马虎。
二、调研与决策的平衡。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是一语中的。调查的真谛就是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其实很多问题是在调研过程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调查越细致越准确,决策就会越正确。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调查,其实就是在解决农民的饿肚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吃饭方式问题,是否还保留吃食堂饭的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方法,虚假的信息只会带来错误的决策,会误国误民。总理在邯 2
郸伯延公社调查过程中,总理一步步揭开以村主任凤林为首的村干部“善意”的谎言,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捕捉细节、去伪存真的敏锐的洞察力对今天的我们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实情况,靠的是真心、真情和真诚。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不正常。总理善于从细节入手,给小王老师穿鞋,去二挺家串门,一步步剥开伯延公社的“庐山真面目”,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感动。反观我们当前极个别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讲面子、走过场,听到好的心里就乐,听到差的嘴上就急,只愿听恭维的不愿听刺耳的,调查过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愿去碰触埋在地下的但危害极大的“潜雷”。追其根源,就是得过且过,满足现状,维持既得利益,出发点就是不准备解决问题,那么调查就不会有结果,决策也是应付上级和群众而已。如果是真心为群众办事,领导就会想方设法发现问题,这就是说还要涉及到一个调查方式的问题,老一代领导干部曾经“下乡蹲点”,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更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大家都知道一个最基层的单位不呆上一段时间是看不到真实情况的,只听汇报永远是有水分的,亲眼看到的尚且有假,更别说是在办公室听汇报了。据有关报道讲一个县在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粮库时弄虚造假,粮仓内上面是粮食下面是其他东西,事实是已经把库存的粮食卖了,套用国家的粮食储存经费。
上级领导想调研到真实情况,是需要技术的,哪些人会说,哪些人敢说,在什么情况下敢说是需要明察秋毫的。影片中德胜、二挺是敢说的,是想说的,但却是被村主任凤林压制和排斥的,村主任凤林把想说真话的人关在邮局后的窝棚里不让出来见总理,与现在领导下来检查时把害怕“放炮”的人软硬监视起来何等相似。影片中凤林压制和排斥他们的理由是为国家着想,为总理分忧。现在的个别领导可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是怕真话到了上级那里自己会掉了乌纱帽,是在为弄虚作假。其实现在领导想听到点真话还真的很难。当然真的为群众考虑想听到真话也不难,周总理不是听到了么?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心为群众办事请,想不想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的情况就没有正确的政策和决策,到头来只能是形式主义,瞎指挥,更是铺张浪费。影片中,通过总理和毛主席的半夜电话,第二天就雷厉风行解散了大食堂,这些都是我们多么需要学习的和借鉴的呀。这才是办实事,真调研呀!
三、惩罚与自责的平衡。
如果从心理动力理论分析惩罚与自责关系,可以这样阐述:当一个人犯错误时他一定会自知理亏,理亏就会内疚,内疚就会自责,自责就会向内探究,去探究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怎么去纠正和弥补,最后会自行调节和纠正偏差。所以自责是一个人向内心世界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和动力,如果这时候进行不当的惩罚,人的本能会把所有力量来对付这种惩罚的外力,向内探索的力量就会骤然减少,进而运用自己的防御机制进行合理化,“反正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谁也不欠谁,下次还这样”,唯一不同之处是今后的错误会犯的更加隐蔽和巧妙。这样反而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最好时机和动力。影片中当总理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给了百姓认识自己错误的机会,总理没有指责,却用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让他们在内省的同时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总理在处理伯延村委领导干部犯错误时也没有随意惩罚,而是用了另外一种非常高明的方式,结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村主任枫林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占了公家便宜的人也痛心疾首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从而很快解决了多吃多占的问题。由此想到现在极个别领导干部带着情绪工作,带着官架子工作,不做调查研究,不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拿老经验看待问题,动辄就批评、指责、埋怨、处罚,不讲场合也不考虑后果,结果群众有意见,问题没解决。影片中总理走了,群众哭了,那是真心的泪流,群众此时此刻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向内的力量,向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依恋周总理?
影片看完了,忽然想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生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第五篇:电影《周恩来》观后感
电影《周恩来》观后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周恩来》。虽然在此之前我对周恩来总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我对周总理的了解更深了,我被周总理身上体现的那种无私奉献,爱民如子,艰苦朴素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心中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愈发深厚。
影片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周总理为维护日常行政工作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设法拯救陈毅、贺龙等老同志;要求鞍钢复工;巡视河北邢台地震灾区与延安;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改善中美关系;对抗林彪、四人帮。最后周总理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献身了。
影片中周总理的形象令我印象深刻,倍受感动,我主要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总理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总理少年时期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建国后,周总理为了改变中国贫苦落后的面貌,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周总理最后这十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帮”横行,影片开头有一个镜头就是,有很多人在呐喊“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学习”。人们戴着红袖章满街跑,喊着“革命”、“打倒”。周总理心情沉重,他让司机开车去看看“革命”的学校,“革命”的工厂。学生不上课,工人不上工,连政府也不运转,大家都去搞文革了。周总理心里万分焦急,面对如此情况,他担心如何让国家秩序平稳下来,如何让钢厂炼钢,如何让国民经济增长,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国家的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特别是影片中周总理即使在住院、动手术这一痛苦艰难的时期,他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在昏迷的清醒时刻,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国家的统一大业,担心台湾回归等国事。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周总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他不管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忘不了我们的祖国,周总理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可以说是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
二、周总理爱民如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的一生是心为民系、情为民动的一生。“民事为天”、为人民服务是周总理精神的核心,他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周总理,背负一个国家的生死命运的重担,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关心群众,体察民众疾苦,同群众吃一锅饭,听到哪里的百姓饥荒或天灾,他都亲自过去,与民众共同渡过困难。
周总理始终如一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影片中1966年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周恩来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鼓励灾区群众团结起来,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带给了乡亲一起吃饭的情景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难忘。受灾群众无比的鼓舞和温暖。影片中周总理与灾区乡亲一起吃饭的情景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周总理时刻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视察延安时举起的那杯酒饱含了总理对人民疾苦的焦虑和关注。在车陷泥泞的时候,他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心帮助。小学生甩下书包,老农扔下锄头,从四面八方拥来,吉普车被人们托了起来,坐在车中的周总理,挥着手,眼睛湿润了。延河边抬起的轿车寄托了百姓对总理为民操劳一生的感激与敬仰。
周总理逝世前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周总理坚持正义,保护老同志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被关押,甚至迫害致死。周恩来作为一个总理,必须遵从毛主席的思想路线,但他从客观出发,对文革表示不理解,同时尽力保护老革命家、老干部不受林、江两个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
周总理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国家领导人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陈毅元帅对红卫兵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可红卫兵们却上台高喊“打倒陈毅”的口号。总理忍不住了,他一把夺过红卫兵手中的旗,说:“你们要打倒陈毅,就先打倒我周恩来。”总理的话语十分坚定,吓得红卫兵们连连后退。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当时的境况也是非常艰难,然而他依旧奋不顾身的保护那些老战友,老部下。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另我感到感动同时也很痛心,就是在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上,周总理出于革命根本利益竭力保护贺龙而力不从心,最终在其骨灰安放仪式上再也难以克制自己的悲恸与内疚之情,对贺龙同志的夫人薛明同志的凄楚呼喊和另人动容的三鞠躬,这里既有总理对革命同志离去的自责和无奈,更有对迫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反党势力的痛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总理对贺龙同志的夫人说,“我看,我的时间,也不多了„„”。周总理哭了,是对于自己的友人逝世的一种悲痛,也是作为一国总理,不能够拿出一个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歉意。
当年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说过的一席话就足以表达人们对他的尊敬:“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财产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在联合国银行里竟无分文的存款;中国有四亿多的人口,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竟无一个自己的孩子。”世界都承认周总理是无私伟大的,他的离去连联合国都为他降了半旗。可见,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赢得世人敬仰。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周总理身上那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深深感动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震撼我的内心,给我以深思,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崭新而美好的时代,要将周总理那崇高无私、艰苦朴素的精神发扬下去,向周总理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兴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