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做人 后做学问 再做事
先做人 后做学问 再做事
——读《论语》一点体会
民航文化传播网 马玉堂
近日研读《论语》,深深领悟孔子的智慧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体会其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的根源。特别是对孔子关于“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相关语录感触颇深。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人要孝顺父母,要恭敬师长,要诚实可信,要博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做到了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很显然孔子把人的品德放在了第一位,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得“孝、忠、信”的人,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左传》中也曾提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学问。同样也论述这样的一个道理,即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近日,胡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与孔子的“先做人,后做学问”的思想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宗旨不变、党的纲领实现。曾参观蒙牛生产车间,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倡导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的企业文化,更是道出了一个成功企业的用人标准。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何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尊重自己的师长,就更不可能虚心求教;不诚实,绝没有信誉可言,更谈不上敬业,甚至为事业献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德之人是君子,无德之人是小人,亲君子,疏小人,事业成。
讲“先做人”,并不是说“做学问”不重要。打下了做人的根基,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国之栋梁,这就为“再做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再做事”当然是指做好事,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并努力做出成绩。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党的90年历程中,的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身边事可以验证这一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体现。
孔子曰:“君使以礼,事君以忠。”这里的“忠”是诚信、忠诚之意。做事“忠”首先要爱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荣誉大于生命;做事“忠”其次要爱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履行自己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持续安全发展,这就是爱党的具体表现;做事 “忠”第三要敬业。“即来之,则安之”,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人“事”做好了,家之兴;家“事”做好了,国之安;国“事”做好了,民之福。
“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体现了孔子教书育人的重要思想,呈现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做人用人的标准,应是人生的座右铭。
第二篇: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窍门。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商业社会里打拼,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法则、规律、技巧和窍门,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这不是大话,而是实话。对于现代人而言,“会做人”讲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业精神,有协作精神,有情义,有担当。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的确,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都是不把自己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的人。做人做事不锋芒毕露,不狂妄,不骄不躁,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实本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够问心无愧。所谓成就感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过后,回头再看来路时那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愉悦之情。一步步走来,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 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
我自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二十年的工龄,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得自身领会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人的一生不管是从家庭婚姻,还是工作事业,都要历经许多的坎坎坷坷,人身的经历可以是一本教科书,她可以教会人如何做人,也可以教会人怎样做事,做人和做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思想和行为,也决定了最终做事的结果。二十年的做人经历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当然这些道理的得来是我个人经历中酸甜苦辣的合成。在今后的人生经历中我依然坚信二十年社会经历的人生哲理,坚守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以优秀的本质、良好的思想、平常人的心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王 琳
二OO八年元月十日
第三篇: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一)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语
所谓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无人之事或无事之人。人和事作为主体和客体,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灵魂,事是人的诠释。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统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来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问题实质上归结于形的问题,故先做人后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质。曾经听过一堂讲座,记得老师的一个问题:“去西天取经的为什么不是别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个“德”字。一个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了“德”,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于老子道德经。“道”―宇宙万物自然的本质和法则,他的定义是以崇尚自然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伦理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无法进行抽象描述的哲学概念;“德”―道家的定义是:宇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过探索得知的规律。儒家把他引申为专指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完善个人良好素质的终极标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心是什么?决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还要有入世的胸襟。试想一下,一个集嫉妒、情绪化、斤斤计较于一身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会忘记“与人为善”。现在虽然强调“彰显个性”,可是做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可以更进步。
同时,要懂得知足常乐,知足并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一种心态,人生就是对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如果一个人活在埋怨与嫉妒里,在双重折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内心强加给的痛苦,还会因为埋怨和嫉妒丧失信心,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最终导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和享受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最美丽的语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会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开。金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为了钱,失去了善良本性,成为金钱的奴隶。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但是,需从正道的获取,贪婪是罪恶的源泉。
另外,要不断的学习进取,“活到老学到老”是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海瑞母亲教育海瑞:“不要学你父亲,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求取功名!”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怎样一笔莫大的财富,我们又传承了多少?社会在进步,知识是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唯一方式。曾经和一位老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经过半年的学习后,才知道老师是澳大利亚人,然而老师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众多中国人汗颜,老师说:“不论多忙每晚一小时,坚持读书。”正是因为持之以恒的学习,才有了书香飘逸盈满怀。而诚信却是做人的根本,在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讲信义的同时,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看到自己的缺点,肯定别人的优点,鞭策了自己,鼓励的别人,最终学习了别人的优点,何乐而不为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要有好的性格并善于吃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才会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美丽是不会因为容貌、身材、衣着„„而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让情绪左右自己的,现实很残酷,一句幽默的话,给别人快乐的理由,给自己改变局势的能力,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只有自己。老人常说:“吃亏是福。”一个福字蕴涵了多少道理,在你为别人着想的情况下,你才会获得回报,你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若不会做人又何来做事,如果连做人都不会有何来成功?故先做人后做事,人事皆一品。
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二)人生实际就是四个字——做人与做事,总是用最完美的方法来完成这四个字,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成败之事。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先做人后做事》这本书开篇便指出了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然后分各个章节逐一讲解了一些做人和做事的法则、技巧。分时段阅读完此书后,自己也有所启发和感受。
要学做井井有条的人,不厌倦小事。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其实也是要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做事得有条理,将复杂的任务细分成几个步骤去完成,按部就班,逐级攻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定期清理自己的办公桌,看起来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正是这一个小习惯,可以让自己知道哪些是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哪些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处理,不至于让自己丢三落四,在忙碌应付之中可以让自己工作更加有效率。
要学会正确评估自我。我们总是习惯于去注视别人,却很少愿意心平气和地来认识一下自我,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人就更少了。其实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都会说错话,做错事。连圣人都有“吾日三省吾身”,对于我们凡人来说就更加要不时检视自己才行。留一只眼看自己,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估。而能否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我定位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了我们自己能取得有怎么样的成就。评估过高,则会好高骛远,评估过低,则会妄自菲保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的真正实力,自己该干什么,路该往哪儿走就有了方向,就会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要保持热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总是一片坦途,总会不时伴有一些沟沟坎坎,这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是要区分成功与否,就要看这个人是能够突破困难还是看到苦难就逃避。不管怎么样的困难,始终保持热情想着怎样去突破,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成功。认为无法突破的人,才会觉得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其实此书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在每一章节中都讲到了一些比较具体的做人处事技巧和道理,能学之一二我想对我们不无裨益。
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三)《先做人后做事全集》这本书,工作之余陆陆续续看了些,收获不少,篇篇精彩,字字珠玑,每篇都从一个方面阐述了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根据理解来谈谈读了这本书后的一些体会。
《先做人后做事全集》一书,中心思想是讲:做人首先要有好品质,有了这个基础,做人就不会偏离正道太远;做人要学会选择与放弃,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和放弃中度过的,人生有很多不可兼得的东西,只有会选择、会放弃,才能获得最多;做人要重视信誉,我们应该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只有得到周围人的信赖,我们才能获得更多机会,才能得到更多帮助,也就更容易成功;做人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做人要有宽容心,宽容心是社会的粘合剂;做人要知足常乐,修心养神;做人要舍得真心付出,多些给予别人“施舍”和帮助,会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要懂得知足常乐,知足并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一种心态,(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人生就是对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如果一个人活在埋怨与嫉妒里,在双重折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内心强加的痛苦,还会因为埋怨和嫉妒丧失信心,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最终导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和享受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最美丽的语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会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开。金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为了钱,失去了善良本性,成为金钱的奴隶。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但是,需从正道的获取,贪婪是罪恶的源泉。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10年、20年„„50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何异于行尸走肉。人人都要有自我、有个性、有思想,哪怕10年、1年、一月乃至一天,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生死已无关紧要了。意义何在?生活在真实中,依心性而行,该做则做,不该做则止;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由于不做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乐道,而知足常乐。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牵挂,每天都是好日子。没有妄想、烦恼,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
最后,要有好的性格并善于吃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才会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美丽是不会因为容貌、身材、衣着„„而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让情绪左右自己的。现实很残酷,一句幽默的话,给别人快乐的理由,给自己改变局势的能力,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只有自己。老人常说:“吃亏是福。”一个福字蕴涵了多少道理,在你为别人着想的情况下,你才会获得回报,你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若不会做人又何来做事,如果连做人都不会又何来成功?故先做人后做事,人事皆一品。
第四篇: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康德语
所谓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无人之事或无事之人。人和事作为主体和客体,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灵魂,事是人的诠释。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统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来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问题实质上归结于形的问题,故先做人后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质。曾经听过一堂讲座,记得老师的一个问题:“去西天取经的为什么不是别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个“德”字。一个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德”,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于老子道德经。
“道”― 宇宙万物自然的本质和法则,他的定义是以崇尚自然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伦理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无法进行抽象描述的哲学概念;“德”― 道家的定义是:宇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过探索得知的规律。儒家把他引申为专指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完善个人良好素质的终极标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心是什么?决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还要有入世的胸襟。试想一下,一个集嫉妒、情绪化、斤斤计较于一身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会忘记“与人为善”。现在虽然强调“彰显个性”,可是做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可以更进步。
同时,要懂得知足常乐,知足并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一种心态,人生就是对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如果一个人活在埋怨与嫉妒里,在双重折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内心强加给的痛苦,还会因为埋怨和嫉妒丧失信心,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最终导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和享受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最美丽的语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会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开,读后感《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金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为了钱,失去了善良本性,成为金钱的奴隶。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但是,需从正道的获取,贪婪是罪恶的源泉。
另外,要不断的学习进取,周恩来总理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怎样一笔莫大的财富,我们又传承了多少?社会在进步,知识是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唯一方式。曾经有一位老师教大家中国古代文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知道老师是澳大利亚人,然而老师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众多中国人汗颜,老师说:“不论多忙每晚一小时,坚持读书。”
正是因为持之以恒的学习,才有了书香飘逸盈满怀。而诚信却是做人的根本,在琐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讲信义的同时,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看到自己的缺点,肯定别人的优点,鞭策了自己,鼓励的别人,最终学习了别人的优点,何乐而不为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要有好的性格并善于吃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才会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美丽是不会因为容貌、身材、衣着…….而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让情绪左右自己的,现实很残酷,一句幽默的话,给别人快乐的理由,给自己改变局势的能力,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只有自己。
老人常说:“吃亏是福。”一个福字蕴涵了多少道理,在你为别人着想的情况下,你才会获得回报,你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若不会做人又何来做事,如果连做人都不会有何来成功?先做人后做事,人品即事品,故先做人后做事,人事皆一品。
第五篇:先做人后做事资料集锦
正方相关资料集锦
做人的意义:满足别人的需要,先让别人满意,从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忠、义、仁、勇、智、诚、信(做人的本职内容)
做人: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中展现自己的内在素质,赢得别人的信任。
做事: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从而实现人的利益。
关系:做人事做事的前提与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价值所在,二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但以做人为先为重。
做人五心、三不争
让领导放心、让部属热心,让同级相信,让大家齐心,让自己称心。不与领导争名,不与部下争功,不与同僚争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里说得先做人中的人的意思就是你必须先在社会中先立下诚信.只有有了诚信也就有了人脉.有了人脉不管你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人帮你的
先学做人,再做事。人活一辈子,会面临无数问题,一件事处理不好,可以改进。而人品不好,无法与人共事。
三故事
一、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习惯是由态度所转化的每一个行动所组成,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一个好的习惯在你的举手投足,你的行为言谈,都时时会流露出你的人品与风格,是否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否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是很关键的,也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做成事情。
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一句宰相家的邻居建房时,多占了一砖他家的宅基地,宰相家人写信给他,要求宰相出气。宰相收到家人的信后,当即赋诗一首,回寄家人。诗人中说:千里家书为道墙,让他一砖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名宰相对待名利的胸怀,不也正有今天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吗?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想做一个好官首先要淡泊名利,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损害了做人的尊严,更不能用老百姓的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肥了自己的肠子,沦落为“小人”,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女孩并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人,可以让人过目不忘,她的外貌不光谈不上漂亮,甚至说不上清秀,穿的衣服也有一些土气,面试官试图从她的谈吐中发现她的不俗,可是失败了,这真的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子。面试官摇摇头,对她说:“好吧,谢谢你来我们公司应聘,面试结果将在两天内揭晓,请等通知,”不过,面试官清楚地知道,这个通知是不可能有的,而女孩也没有说什么,道了声“谢谢”便起身准备离去。
不过女孩接下来的行动却让面试官有点意外,她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鲜红的血渗过划破了的外皮流了出来,女孩眉头一皱,面试官忽然记起来,椅子上这颗钉子已经跳出来好多天了,昨天也有人来面试被刺过,但也许是并没有划伤的缘故,没有人太留意这个钉子,更没有人想到把它砸下去以免再有人被划伤。可是,你看,这个女孩,资历上并不出色的女孩,顺手拿起桌子上的镇纸大理石板,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好再次直起腰来,歉意地对面试官笑了笑,道了声“再见”,便捏着受伤的手指往门外走去,“请留步”。面试官叫住了她,迎着女孩狐疑的目光,他问,“对不起”,你可以明天就来上班吗?
后来,面试官对她说:“我知道你并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最优秀,最胜任本公司工作的,但就在你拿起镇纸石把钉子砸下去的那一刻,我决定将你留下,因为你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工作交给你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这是我对员工培训内容里的一个部分,我自己也很有感触,做事之前先做人,一个钉子,一件小事,做到其实并不难,就看你主观上想不想去做而已,只要你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也一定可以做好,或者是做的更好,你说呢? 管理学上有一种“中庸”理论,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想要稳步发展的组织,都要划分出三个档次,首先是德才兼备,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后才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无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极其危险。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能征善战,英雄无敌,但品格低下,先认丁原做义父然后杀丁原,后认董卓做义父然后父董卓,最终被曹操抓起来,再也不敢用他,只得把他杀掉。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还是为人做事,都要牢记“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这句箴言,好的人品将有助于你走上成功之路。
《左传》记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说;最上等的是确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业,较次一等的是著书立说,如果这些都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就是不朽了,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会做人,拥有好人品。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好人品,使社会中的每个职业都很荣耀,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财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品行不佳的人,在这个世界上
首先要正确对待“名”与“利”,努力做“君子”,不做“小人”。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翻开我们的历史画册,舍身取义的例子层出不穷。有不媚权臣投身泥塑汨江的屈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有“粉身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的梅尧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大批革命者面对敌人的种种名利诱惑,不为所动,誓把“牢底坐穿”的英雄壮举,更是感天地泣鬼神。
善做事者有能力,善做人者有本事,既会做事又会做人者乃人中豪杰。
首先“做事”和“做人”是辨证的统一。矛盾的双方相互转换,辨证的统一,把事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做人”;反过来人做好了,有了信誉度和形象,别人愿意和你交往,促进了你的“做事”。如果你是一名基层民警惑是一名公务人员,你的职责就是服务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如果你能尽职尽责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这就是最大的“做人”。同时,在工作中,你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想群众之所想,及群众之所及,视群众为亲人;以单位组织为家,开拓进取,积极主动,为领导分忧,为同事解难,反过来你的“做人”,必然赢到领导、同事和群众对你工作(“ 做事”)的支持。总之,“做事”过程包括了“做人”,“做人”为了更好的“做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一定非得有一前一后,象翟鸿焱、马一先生所说的那样,先把人做好后,再去“做事”。“做人”和“做事”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如同砍柴一样,往往“磨刀也误砍柴功”,如果等你学会砍柴的诀窍,再去砍柴,那么柴早就被别人砍完了。机遇就象一列火车,到点就开,从不等人,不管你来与不来。还是“小平”同志讲的好,“摸着石头过河”,边砍柴(“做事”),边总结刀卷的原因,边磨刀(“做人”),这也叫“与时俱进”。对此,我斗胆的进言翟鸿焱、马一先生,将编著的《做事先做人》书名改为《成功有道》为好。
会做人,做事有人帮;不会做人,做事没人理;会做人,办事有捷径,不会做人,命运多坎坷。谢谢主席,大家好: 当对方辩友的陈词依然在耳畔回响,我不由的想起来陶老先生说过:“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真耐“我”寻味啊!但在细细品味之时却发现对方辩友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中却对学做人学做事的理解有失偏颇。
提到做人,很多人会想到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学做人就是让孩子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这种认识太狭隘,我们所说的学做人,首先是让他们学做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其次是合格的社会人。让他们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人格;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学做事,则是指学习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
我不得不说:“对方辩友,做人不能太CNN啊!”
我方冷静地结合主客观因素阐述我方观点:学做人比学做事更重要。
首先,学做人、学做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有所贡献。可见两者的重要性。但要阐述的是何者更为重要。有一名言:会做人不会做事是废物;会做事不会做人是危险物。敢问对方辩友,你觉得是一废物在身边危险还是一手榴弾危险呢?
第二,做事先做人,修行先修身。
万事万物必有根基,学会做人才是最根本的。要想做成事就要先把“做人”这个根基打牢。就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啊!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感悟世界。有如前人所说的: 先做人后做事.美国微软公司的人格化管理给我们的启示,企业重视员工的“心灵”重塑,也就是说要公司员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条件下为公司服务。
第三,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从接触环境,认识环境,改变环境;从接触人,认识人,改变人;这是从出生到死亡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做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一个环节,是由做事完成做人的结果。不会做事就是不会做人,因为现在的人就是社会人,无法独立于社会而生活。有如“韩信”,身为军事天才的他,居高自傲,不懂处理君主与他人的关系,最后无法立足社会。
而做事是人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会了。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学会做人?主要还是由他做的每一件事上来体现,如果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他自然能学会如何做好一个人,如果只能做好个别的几件事,仍不能算为做好一个人,或者说已经学会了做人。但是,如果非要让一个人学会了做人,再去做事的话,那个人要怎么来学会做人?是从每天的一事不做,虚度光阴中学会?还是说也要从学会每一件小事开始?同时,我们说的“做事”,不仅仅是狭义的“为人处世”,更是贯穿了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举止、心态、习惯、价值观等。大到日常生活中的和什么样的
人来往、如何相处;看待金钱、权利的态度;小到日常的起居、饮食习惯都是一件件事„„
还有,我方认为的做人,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而不是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环节。按照反方的逻辑观点,先做人再做事的话,明显具有一个阶段性的划分,是不是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间做了人之后,就不用再做人了?连人都不做了还怎么做事? 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语 所谓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无人之事或无事之人。人和事作为主体和客体,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灵魂,事是人的诠释。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统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来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问题实质上归结于形的问题,故先做人后做事。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质。曾经听过一堂讲座,记得老师的一个问题:“去西天取经的为什么不是别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个“德”字。一个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了“德”,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于老子道德经。“道”― 宇宙万物自然的本质和法则,他的定义是以崇尚自然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伦理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无法进行抽象描述的哲学概念;“德”― 道家的定义是:宇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过探索得知的规律。儒家把他引申为专指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完善个人良好素质的终极标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心是什么?决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还要有入世的胸襟。试想一下,一个集嫉妒、情绪化、斤斤计较于一身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会忘记“与人为善”。现在虽然强调“彰显个性”,可是做人要时刻保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