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利之书》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艾利之书》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
摘要:人类的书籍全部被焚烧,矛盾不断地产生,继而引发世界全面的战争。战争过后,世界满目废墟,满目苍痍,凝重天色,漫天尘埃。当人们已经忘却曾经的世界,当曾经扔掉的那些东西人们现在却要争得你死我活。人,为什么存活?活着的意义?人类的未来以及这个世界的未来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答?艾利便是末日存活有着信仰的幸福的人。在上帝的召唤下,他找到了《The Bible》。在上帝的指引下,他一路向西,不断战斗,坚定从容,飘逸洒脱,最终到达图书馆,将信仰重新带给世界。
关键词:信仰
战争
《The Bible》
《艾利之书》讲述的是,在不太遥远的将来——30年后,世界爆发了一场最后的战争,大部分人类在战争中死亡,大气层破了个窟窿,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环境破坏殆尽,没有文明,没有法律,没有高速公路,地表如火一般炙热„„对于侥幸活下来的极小部分人类而言,他们面临着随时可能灭绝的危机。
当世界一片混沌,没有政府、没有组织、没有真正的权威,力量决定着一切。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没有信仰,只是苟活着。水,只能拯救个体的生命。卡耐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通过控制水源控制了一个小镇和些许武装。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只有掌握了人们的思想,才能够控制无数个这样的小镇。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派人寻找圣经。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明圣经代表着拯救和救赎,而卡耐基却要通过杀戮的方式去获得,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是上天选定的人。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知道,战争使天空破了个洞,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伤害了人们,将他们变成了食人的野兽。而侥幸躲在地下逃脱的人们在返回地面后只能一方面躲避着食人族的杀戮,另一方面寻找着赖以生存的水和食物,艰难度日。可以说,战争摧毁了家园,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世界变成如此的直接原因。然而实际上,在战争开始前人类就注定了将要面临这样的劫难。当书籍被焚烧,一同被销毁的还有慰藉人类心灵的媒介。人类从此失去了信仰,缺失了指引。当人类内心空荡无以填覆时,战争便不可避免,一切都不可避免。可以说,“焚书”导致世界如此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本圣经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说明上帝并没有放弃人类,人类还有希望。而主人公艾利,在主的指引下,找到了圣经,并带着它一路向西。凭借着信仰的支撑,毫无畏惧,誓死完成自己的使命。结局的时候,艾利并没有把一本形式上的书带到西方净土,而是把上帝的思想带了过去。这时候,他才真正的成为上天的选择,成为上天派往凡间的使者。而记满了上帝思想的圣经竟然是一本盲文书确实很令人吃惊(也许这正是这本书免于被焚毁的原因吧)。当影片的最后艾利背诵“创世纪”这一段落的时候,也代表着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艾利也最终得以安息,回到了主的身旁。
我觉得,最温暖的镜头是,艾利教女孩祷告,他说,以前人们不是这么吃饭的。人们吃饭前,会先这样说:“亲爱的上帝,感谢你赐我们食物,感谢你赐我们温暖的床,以及在寒冷的夜晚,我们头顶的屋檐,我们更感谢你在这样艰难的时间里,赐给我们友谊。阿门!”[1]为什么要谢饭呢。就是在有吃的时候默想匮乏,活着的时候默想死亡,孤单的时候默想友谊,今世的日子默想永恒。
什么东西可以统治人类?武力只能一时,肉体上的统治只能一时,这正是为什么强大的亚历山大、蒙古、秦帝国不过二世的原因;能统治人类的,就只有从他们精神上去统治,而信仰则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或许我们先不用统治这个这么有攻击性的名词吧,叫同化吧。西方世界基督教靠着教义慢慢去同化那一片复杂的土地,在黑暗时期甚至出现过神权高于君权的情况,一个成功的统治者都能把信仰技巧玩弄得出神入化。
正如《信仰的力量》中说的那样,“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2]
我相信,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但是,我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我相信自己的双手要劳动才能有得吃。宗教从其教义来说,应该说大部分的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只是当宗教为之神化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统治手段,在不断的重复中洗脑,改变你的想法,强化你的信念。我觉得,如果有神的话,神应该是智力、能力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外太空生物,才有可能做出人类无法理解的“神迹”。但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等”生物,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而且把宗教、信仰作为自己统治他人的工具,有些人为之奋斗、牺牲,有些人坐享其成。如果人类文明的传承重任落在宗教的书上,科学书籍可以扔了吧!本片结尾一细节的处理其实已昭示人类目前对待科学与宗教的态度——科学与宗教并存。要不,艾利为之保护并终生奋斗的《圣经》,不是最终也变成书架上一系列书中的其中一本而已罢了![3]
参考文献
[1] 解金良,英汉圣经名言[M],北京:商务书信国际有限公司,2002 [2]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李柏光等译,信仰的力量[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0年7月第一版
[3]B.C.谢苗诺夫,郑镇译,科学与宗教:相互关系、对抗与前景[J],世界哲学,2009(1),134-151
第二篇:“力量、信仰”观后感
《力量》、《信仰》观后感
通过收看《力量》、《信仰》影片,让我对那个年代的人、事以及精神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群最普通不过的人,如果不是生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可能他们就会如“草芥”一般生长、枯萎、无声无息,不会给任何人留下什么长久的记忆。
但恰恰就是这一群人,一群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却用他们最瘦的肩膀,扛起了那个苦难的世界,用他们那朴实而宽厚的胸怀呵护保护了我们党的有生力量。
红嫂、六姐妹等一批最普通而光辉的名字让我从深处去感受,那个岁月那群“最普通人的”内心及行为。
朴实,这应该是那个时代中国最基层百姓的最真实写照,一代代一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通过自己辛勤努力渴望明天生活会更好,与世无争且心怀美好。
坚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给这个国家的人民以苦难,也练就了他们隐忍坚韧的性格,让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得以繁衍生息。
信仰(任),也许你可能认为就是这么低层的一群人,他们为生存而挣扎,会有什么信仰?那你就错了,恰恰就是这群人,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他们信任共产党能够带给他们更加光明、温暖的明天。他们的这种信任,通过日积月累在内心深处就转变为了一种信仰。也
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或根本就说不出来这种感情这种感受叫做“信仰”,他们会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给我带来好日子”、“我愿意”,就是这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最真的信仰。
支前,救护伤员,抚养安置共产党人的子女,送自己的孩子入伍,加入这支队伍成为共产党人,甚至为了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
从以上的这些看出中国百姓的美好,是他们支持、支撑我党我们祖国走向胜利。建国六十年后,回过头来认真看看想想,他们生活的怎么样?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他们有什么诉求?我们给予了他们什么?我们对他们有没有愧疚之心?
结合现在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发现我们为群众做的与他们曾经的付出差的太远。在我党“功成名就”之时,我们却忽略了,曾经用真情、用真心、用臂膀、用双手托起我们的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现在就是需要我们走近、走到群众中去的时候了。密切联系群众,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从现在开始做起。
第三篇:《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国家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学习党史是每一位爱国爱党的青年人的责任与义务,是对党性修养的教育,在商学院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信仰的力量》,这是一部以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他从多个党阶段的讲解,颂扬革命精神,引导着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忘历史教训,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发奋学习,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前途岁月,1921年7月浙江嘉兴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3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满怀信心以改造中国为几任,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在人民指明方向和奋斗目标,令他们充满自信与豪情的源泉便来自《共产党宣言》之中,陈望道先生进行了第一版中文的翻译,他对中国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犹如划开黑暗的利刃,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撒满中国大地,为无数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带来了生的希望 :李大钊先生基于共同的民族责任,理性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让世人了解了什么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以青春热血和生命践行,: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风骨,51岁的徐特立在国民党的绞杀中,不忘寻找党的组织,顺境逆境看风骨,风骨便来自信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革命战争年代每一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首不朽的诗篇作者便是方志敏,方志敏被俘宁死不投降国民党,被残酷杀害,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杨善洲,用身体力行,展现着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忠诚,栽树二十载,荒山成林海,并价值三亿元的林海无偿上交给国家,中国共产党对信仰的坚持有多久,杨老用一生给了我们答案;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鲁迅等革命先驱上下求索,一代代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一同书写下我们的千秋,历史不能忘却,精神永远流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每一位革命先烈我们都应铭记,我们更应清楚的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忠诚不是自发的,不是盲目的,而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指导,源自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实践,源自于100年理性思维和理论创新的的自觉选择,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没有坚守信仰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也难以赢得中国人民的信赖,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使沉睡的东方雄狮苏醒了起来,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并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信仰的力量》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代代共产党,革命先驱为了将全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时,那股信仰所散发出的力量,顺境逆境看风骨,风骨恰恰来自信仰,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践行,我只想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更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回望征程,再看今朝,信仰的精神,已经充斥了我的热血,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定不忘革命先辈的英勇就义,牢记自己的使命,以信仰为我终身的指路明灯,精神食粮,支持党拥护党,坚守一名共产党人的信仰,忠诚于信仰。
第四篇:信仰力量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信仰的力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塑造了近现代西方道德文明的精神风貌。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信仰的力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塑造了近现代西方道德文明的精神风貌。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年来的奋斗历史,我们党 95 年的沧桑岁月和战斗历程,是一部共产主义奋斗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95 年前的今天,正是以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刘仁静、李达、李汉俊、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包惠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强力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 年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中国大地迎风飘扬,引领中国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地求解放、谋幸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进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华民族正在以和平、发展、合作的形象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历史,缅怀无数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党的光荣传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虽时代不同,但责任相同,我们要把革命英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正如英
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所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来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生。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5 年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靠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可见,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是我们克服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正所谓:”一个民族可以贫穷、可以暂时落后,但是它绝对不能失去信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胸怀坚定信仰的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才有了今天的富强,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然而,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部分党员干部政
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漠视人民利益,迷恋宗教、崇拜迷信,腐化变质、违法犯罪等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的表现。作为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95 年的革命历史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只要有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就能自觉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战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相反,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从根本上讲都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理想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党员干部应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警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净化思想灵魂,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从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正像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扎实工作,把工作的成效交给群众去评判,真正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坚持清正廉洁。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能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尚俭戒奢,抵制”四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影响了党的形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人们常说,清廉是福。清正廉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因此,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地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绝对不做,同时管好家人和身边的人。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舆论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原
著,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013 年 12 月 3 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实际是他多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是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那么更进一步则可以认为,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理解、掌握经典著作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且要结合工作实际,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见贤思齐,不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始终保持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
(二)
带着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这是一部真实可信的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了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它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是我们党的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中许多人物是我青少年时期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是引导我追求进步的动力和榜样。这次观看纪录片《信仰》,再一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再一次被他们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
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这样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工作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生活中勤俭节约、文明社交、遵章守纪、友爱他人,讲秩序、讲卫生,做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细胞,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三)
值七一建党来临之际,中铁建宁杭客专通信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组织项
目部全体人员观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我深感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信仰》分为三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 集,每集时长 50 分钟,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纪录片《信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阐述理论观点,用观点统领故事,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主要选取一线典型,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四是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 90 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 91 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人不能没信仰,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支持。信仰是灵魂的支柱,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毫无价值的。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信仰,有信仰才能进步和发展。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 90 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当项目部全体人员观看完了纪录片《信仰》,大家随即展开了热烈积极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当前紧张的宁杭高铁建设之中,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四)
看完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感慨万千。这部片子非常朴实,故事感人,虽然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但一点也不枯燥,让人能够坐得住、看得进。”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突出”情“、”义“、”力量“三个视角,”那些已经过去的信仰的故事,将永远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灯塔。“
”情“,以情动人。感人的故事情节往往是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比如陈树湘烈士,感人的事迹很多,在湘江战役中怎么指挥的、怎么战斗的,都很值得写,但片中只写了一个细节,就是他牺牲的方式,他是自己把自己的肠子揪断壮烈牺牲的,看到这段,大家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义“,义不容辞。就是责任心,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是因为他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人民有高度的责任感。王进喜为什么那么拼命?因为他心里装着国家,决心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邓稼先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亲自到实验场?他不知道危险吗?不是!因为他不想让中国被人家拉得太远。沈浩为什么要留在小岗村,难道小岗村的生活比省城还舒适吗?当然
也不是,是他知道小岗的老百姓渴望走上富裕的道路,他有这个责任帮助他们早日完成这个心愿。
”力量“,油然而生。把”情“和”义“表现的充分了,”力量“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正是有了这样的牺牲精神和责任感,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带头人,跟随党的队伍才会越走越长。该片通过议论、点评、总结、升华,彰显共产党人的伟大力量,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在共同信仰的感召、凝聚、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磨难,办成了三件大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面前,在我们党面对的种种考验面前,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更是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坚守信仰,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用”那些已经过去的信仰的故事“,”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灯塔"。
第五篇: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主题影片观后感------客运处邱鹏超观看完“信仰的力量”主题影片后,我被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党人,在和平年代,把人民放在心里,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心中的道德基准,时刻准备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而深受震撼了。也引发了我对在和平年代,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实践、坚守信仰这一问题的思索。
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而有些同志已经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者丧失了斗志,辗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者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无视方圆规则,愚蠢地自恋。信仰已经被有些同志放在了蜜罐中,变成纸面上的文字,而思想上的空中楼阁早已岌岌可危。这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
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我想这也是《信仰的力量》主题影片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90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像许振涛、王乐义、李树森的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他们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材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函。
作为一名年青的共产党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时刻思考“入党为什么,做干部为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