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刑事诉讼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1范文
参加刑事诉讼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
由于学院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有如下心得:
1、刑诉法再修改是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制定,1996年进行了首次修正,这是时隔16年之后,刑诉法的再次大修。
虽然1996年的刑诉法修改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程序设计上存在许多疏漏之处,突出表现在强制措施、审前程序、证据制度、死刑复核程序、司法监督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其次,诉讼模式上未能统一,在“控辩式”庭审方式与“纠问式”侦查程序和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的规定上仍有冲突。再次,对规定不够明确的地方,与刑事司法有关的国家机关都制定了本系统执行刑诉法的“解释”或“规定”,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造成了法律适用的混乱,严重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因此,只有在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刑诉法,才能解决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使不同的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之间保持协调一致,最终完善司法体制。
2、刑诉法再修改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体制过分要求司法机关及诉讼程序关注控制犯罪,导致实践中不择手段地侦破案件和追求高效率的定罪,从而造成当事人的人权无法得到保障。1996年修改刑诉法时,虽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仍远远不够。如诉讼法没有在条文中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屡有发生,尤其在适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证据存疑案件的处理、律师行使辩护权、死刑复核等等重要程序方面,利害关系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良好保障,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难以通过程序内的手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这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格格不入,也不符合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进一步修改刑诉法,对加强对公权力的程序约束、实现刑事程序法律化,强化对人权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刑诉法再修改是刑事诉讼制度国际化的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系逐步构建,对外交往更为密切,尤其是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交往与国际合作的领域空前扩展,这就要求司法体制必须与世界接轨。我国政府1997年来先后签署加入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条约。一些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无罪推定、沉默权、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在我国现行刑诉法中还没能得到体现。因此,从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角度看,再次修改刑诉法也是一种必然。
4、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牵涉到公安侦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安机关必须对公安侦查工作作出相应调整,方能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公安侦查工作影响较大的莫过于收容审查制度的废除,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律师可以介入侦查程序的崭新规定。在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已经很习惯于采用收容审查手段来办理刑事案件,从而形成了以审代侦、先讯问后取证的办案模式而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有关机关已 明确宣布废除收容审查制度。对此,公安机关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然觉得难以适应。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介入侦查程序,这标志着我国的诉讼制度又向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由此可见,律师的介入,对公安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侦查人员应当在律师介入之前就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掌握犯罪的主要证据,以掌握进一步侦查的主动权。
修改后的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同时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第二篇:参加刑事诉讼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22[小编推荐]
参加刑事诉讼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为加强系统专门化队伍建设,提高系统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虽短,但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六天来,我认真聆听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周欣、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雷建斌、省厅法制处副处长李朝晖等人就刑法修正案的基本理论等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法律应用能力,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刑事诉讼法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加强法制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我们现阶段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虽说我们已经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清理行政执法依据,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和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手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事实上,在我们的执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有一些不完备的情况或者漏洞,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自觉地行动起来,这些自觉地的行动才会汇聚成一股汹涌的力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加强法制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体制过分要求司法机关及诉讼程序关注控制犯罪,导致实践中不择手段地侦破案件和追求高效率的定罪,从而造成当事人的人权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进一步修改刑诉法,对加强对公权力的程序约束、实现刑事程序法律化,强 1
化对人权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牵涉到公安侦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安机关必须对公安侦查工作作出相应调整,方能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修改后的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同时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能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以致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法制人员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已身上的责任更加重了,要确保每一件经手的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质量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无错案的发生,使每一个执法案件都经得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该说,这次培训使我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严把案件审查关,充分发挥好法制科的 2
监督作用。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专题1
一、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院在控诉方、辩护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共同参加下,以庭审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以解决被告人是否犯罪、犯有何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和处以何种刑事处罚等问题的过程。狭义刑事诉讼,以法院为中心,仅指审判阶段。
广义的刑事诉讼:所有以落实国家刑罚权为目的的活动,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甚至执行,涉及权力主体较多。
刑事诉讼一般采广义。
刑事诉讼一般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明犯罪事实、确认犯罪参与人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活动。也有人认为刑事诉讼通常指由国家提起的、以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问题为核心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
王李两家因争用水源而引发纠纷案
王李两家分属两村,均毗邻一地下水源。由于所处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两家常因用水问题发生争执,今年夏季旱情严重,王家兄弟以其所承包土地多于李家为由企图独占水源,并在一次与李家父子的争吵中出手打人,导致李家老父腿部骨折和腰部挫伤,老二受轻伤,还肆意毁坏了李村分配给李家承包用的集体所有的拖拉机和一些农具。事后王家为息事宁人,试图付一笔赔偿金给李家,但仍霸占水源。李家大哥看到父亲卧床难起,十分气愤,叫嚷要以牙还牙,“出了这口窝囊气”,夺回水源,“让王家知道我们李家不是好惹的”。老二则主张“打官司”,向法院“讨个公道”。而李村的村干部为避免事态扩大争斗不止,劝李家道既然王家已作出较充分的赔偿,就不要再另起争端,由村干部出面协调重新拿回用水权,而且只要不到法院去告发,法院是不会理的,这样对大家平安相处也有好处。
问题:如何看待各人的主张?这一纠纷应通过何种途径处理?
评析:王家兄弟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李家成员的个体民事权利,还扰乱和破坏了村庄的社会秩序和安全,已涉嫌构成故意伤害和毁坏财物的犯罪,不仅为李家所不容许也为国家所不容许。应分清纠纷的性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适宜的诉讼或其他解决途径。
李家大哥主张“以牙还牙“是不当的。他要采取的是一种“私力救济“的办法,由于受害人无法避免偏见和认识能力的有限,所以这种解决冲突的手段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令被报复者接受,容易带来新的冲突,反而具有社会破坏性,更有可能因此而构成新的为国家所不容许的犯罪;这也不利于双方纠纷的彻底解决。
村干部的建议出于维护安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混淆了两种法律关系和两种诉讼的性质。霸占水源、侵害李家成员的人身权/财产权而应加以赔偿等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既可循民事诉讼的途径加以解决,同时由于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民事权利也可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协商解决纠纷。但王家兄弟故意伤害他人、肆意毁坏集体财产,已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触犯国家刑法,很有可能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应通过刑事诉讼加以评价和处理;且从这一纠纷的性质看已超出了由被害人自诉的轻微刑事犯罪范围,适用国家公诉原则而非不告不理原则,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的村干部,更应意识到法律的尊严国家利益和的重要性,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推动村民履行法律义务、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主动动员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使纠纷进入刑事诉讼的轨道,这才是真正维护大局和社会安定的做法。
李家老二的做法基本得当,但仍应分清不同诉讼的性质;当然,诉讼在本案中的意义已不仅仅“给个说法”、“讨个公道”了。
刑事诉讼,是以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为使命的诉讼形式,它既具有各类诉讼的共同本质,又具有刑事诉讼的特质。其主要特征(广义的刑事诉讼)是:
1.刑事诉讼是落实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2.现代刑事诉讼一般实行国家干预原则;
3.诉讼的结果和过程直接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
4.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利或有义务参加诉讼;
5.诉讼应当依法定程序进行;
和民事诉讼相比,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法定的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和法院等)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二、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特征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刑事诉讼法的特征:
(1)刑事诉讼法主要是公法。
刑事诉讼法不宜简单地认定为“公法”。刑事和解、诉辩交易。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体地位。
(2)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注意程序的独立性。就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上,“程序法是实体法之母”。法官在审理同种类的诉讼案件中,逐渐形成人们之间类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
(3)刑事诉讼法是限权法。
刑事诉讼是国家追诉机关发现事实,打击犯罪。但刑事诉讼法的功能在于限制国家追诉机关的权力。刑事诉讼的很多原则、制度体现了限制国家追诉讼权的精神。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精神是限制国家追诉权。
(4)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
刑事诉讼中人民的权利最容易被国家侵犯。刑事诉讼法以保障人权为本位。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精神一脉相承。刑事诉讼法是小宪法。刑事诉讼法有宪法化的倾向。
中国第一起诉辩交易案
2002年4月11日,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根据牡丹江铁路运输人民检察院的指控,2000年12月18日晚,被告人孟某在黑龙江省绥芬河火车站北场内,因车辆争道与吊车司机王某发生争执。随后,孟某和王某等数人争吵。因感到势单力薄,孟某打电话叫来了6个人,与王某等人发生互殴,最后被害人王某脾脏破裂,小腿骨骨折,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这是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但公安机关没能抓获与孟某同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牡丹江铁路运输人民检察院欲以故意伤害罪起诉孟某。
孟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由于本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在逃,无法确定被害人的重伤后果是何人所为。公诉机关认为,由于本案系多人参与混战的特殊背景,既是抓获所有犯罪嫌疑人,证据收集也将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被告人孟某对找人行凶造成被爱人重伤后果理应承担重要或全部责任。
公诉方建议辩护人同意采用案件管辖法院准备采用的“辩诉交易”方式审理此案。辩护人在征得被告人同意后,向公诉机关提出了“诉辩交易”申请。控辩双方进行了协商,达成三点合意:被告人承认自己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愿意接受法院的审判,自愿赔偿被害人因重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对其从轻处罚;辩护人放弃本案具体罪责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护观点,同意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证据及罪名,要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公诉机关同意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请求,建议法院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并可适用缓刑。
控辩双方达成协议后,由公诉机关在开庭前向法院递交了“辩诉交易”申请,请求法院对双方达成的“辩诉交易”予以确认。
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受理了该申请后,由合议庭对双方达成的“辩诉交易”进行了严格的程序性审查,认为该“辩诉交易”协议及其申请文本内容齐全,签字、印鉴清晰,格式规范,决定受理。同时,双方又组织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进行了庭前调解,并达成了被告人赔偿被害人人民币4万元的协议。
开庭审理中,合议庭对双方达成的“辩诉交易”实体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查。法庭合议后,对控辩
双方达成的“辩诉交易”予以确认,并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孟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至此,国内第一例试用“辩诉交易”方式审理的刑事案件宣告结束。整个开庭时间仅用了25分钟。
问题:本案诉讼违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辩诉交易:实际上是一种认罪谈判。它是由检察官与辩护方进行谈判,谈判的内容实际上是检察官降低指控罪名或降低求刑,被告人就检察官所期望的次级罪名认罪,控辩双方的谈判一经法院批准即产生定罪效力。辩诉交易在美国十分盛行,95%以上案件以辩诉交易方式结案。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辩诉交易制度。
本案诉讼活动采用辩诉交易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证据不足的问题,但这不仅于法无据,实则直接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等规定。由违法程序所产生的判决仍是有效判决,其所引发的是正当程序的危机。
刑事诉讼法是强行法,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都应当严格遵守。尤其是公安司法机关,应当模范地遵守这部法律。因为刑事诉讼法不仅是赋予国家机关一定权力的法律,也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的法律。如国家机关不遵守这一法律,就难以防止公民个人的权利受到政府的侵犯,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也就可能难以实现。
三、刑事诉讼法的功能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事诉讼的功能1:发现事实解决纠纷;2;程序正义。(理性的价值。人道的价值。)
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在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社会,由于政府权力本身就是以保障个人权益为存在根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采取民主宪政体制的现代各国,不论其实现民主的具体形式以及民主程度如何,无不在刑事诉讼中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尽可能统一。从理论上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应当并重,任何一方都没有优越于对方的理论根据。片面强调惩罚犯罪,轻视或者忽视人权保障,必然导致政府权力恶性膨胀、任意拘捕、无理追诉和不公正的审判,甚至不经任何程序非法剥夺个人的自由、财产乃至生命。反之,片面强调保障人权,轻视惩罚犯罪,势必导致过分地限制政府的权力,致使犯罪活动猖獗,社会不得安宁,个人的权利最终还是得不到保障。只有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紧密结合起来,对二者同等看待,才能在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达到平衡,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既符合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需要,又能满足个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所应该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需求,使立足于个人自由、平等地追求幸福权利的民主法治社会能够和平地、持久的存在和发展下去。
但在现实的刑事诉讼中,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却总是表现出明显的对立。产生对立的原因主要在于特定时空条件下政府与个人在刑事诉讼中所追求的利益的冲突。从惩罚犯罪方面看,政府能够用于证实、惩罚犯罪的人力、物力的有限性,代表国家执行职务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人员的素质和相应的技术手段的有限性,以及犯罪的复杂性和新型化,加之有关惩罚犯罪的立法和刑事政策并不总是能够反映多数社会成员的正当要求,使得政府在实现惩罚犯罪的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违章越轨甚至侵犯人权的行为,或者通过修改刑事政策,采取某些限制个人权利的措施,从而导致个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低下、待遇恶化,使司法公正程度降低,错案相对增加。
从保障人权方面看,受经济发达程度、政治民主化程度、法治化程度、社会多元化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立法上所承认的个人权利(法定权利)在范围上一般总是少于个人相对于政府的正当权益(应有权利),而且法定权利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又会受到一定的“折扣”。法定权利与应有权利、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使得个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超越法定的界限,甚至利用
法定权利为自己开脱罪责。
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某些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的措施,但保障人权似乎还没有上升到与惩罚犯罪并行的刑事诉讼目的的高度。中国刑事诉讼的纠问色彩,执法和司法人员的人权保障观念尚比较淡薄。这种偏重惩罚犯罪、轻视保障人权的目的观。
2.我国需要继续在三个方面完善相关的制度:第一,进一步扩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使其真正成为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如废除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问的规定,全面确认不被强制自证其罪的权利;彻底推行无罪推定和一事不再理原则;扩大律师对侦查程序的参与程序,保障律师为履行职责所必要的条件和权利等。第二,严格限制侦查、起诉权力。侦查程序应当进一步法治化,限制人身自由或侵害财产权、隐私权的强制性措施,如逮捕、搜查、扣押、邮检、窃听等,除紧急情形外,应当经过独立的司法机关批准,并严格适用条件;加强对侦查权力的检察监督和公众监督;要公诉机关在决定起诉后立即全面开示一切对于准备辩护有用的证据;废除检察院对于审判活动的监督权等。第三,通过司法改革,建立现代法院制度,确保法院的独立性、公正性、中立性和权威性,并使之拥有阻止政府干预司法、以司法权制约侦查权和起诉权的足够条件和能力,确保在个人权利受到非法的和无根据的侵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第四篇:参加中央团校培训心得体会1
参加中央团校第289期培训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央团校第289期培训学习。中央团校为我们这些工作在基层的团干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等的交流平台。作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团校培训的我来说,更加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端正了思想。我想每一位来到中央团校学习的朋友都应该感到人生能增添了来到中央团校学习培训的经历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培训期间,各位知名专家教授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出发,以共青团干部的自我成长团队建设以及共青团活动的方法及如何做好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主线作了精彩讲解,教授们以学识的渊博,清晰敏捷的思路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以前以为非常枯燥的理论知识原来也可以讲的如此引人入胜,原来非常难以把握的内容可以这样的深入浅出。同时班主任在课余教会了我们许多科学的健身方法,让我们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参与学习。授课期间我们赴中国青年报社参观,与报社的编辑记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企青年的思想。在培训过程中,团校还组织我们参观了中国航天城,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还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习内容丰富,操作方法实用。
团的重大核心要把青年的思想作为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青年团工作要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把工作重心改进到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上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方法,就要通过创新融入到青年工作中去,把青年团工作抓实。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传媒体系及优势,加快青年工作传媒载体的更新,微博的新兴使得微博力量体现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它以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主要渠道,所以可以用微博来开展团工作,随时抓住青年思想活动的想法,策划及开展过程让大家反馈想法并增加友谊。通过微博在工作外沟通,使团委更加了解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和新想法,这样团委开展工作就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面对青年思想活跃,崇尚自我,发展方式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我们青年团干部要走向青年团员的内心世界,让广大青年团员认知认可认同你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沟通效果,才能更
全面的了解青年团员的所思所想,要发挥青年团的组织优势、互动优势。青年团的着手工作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上,注重从寓教于乐,使广大青年在参加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做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及不同场合开展青年思想素质工作,促进青年思想素质教育工作。
三、增强工作信心,坚定理想信念,重视团队协作。
各位教授的精彩表现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信心,增强了理想信念,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以前工作中从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工作姿态。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要逃避,要解决问题,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当今社会,是需要大家积极协作的社会,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作为青年团这样一个大团体,团队建设尤为重要,怎样加强团队建设,怎样可以创造工作绩效,如何实现最终的目标,都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要服务于青年团,就有义务帮助青年团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性格倾向,摸清他们的心理问题,这些工作都要求团干部对一定的心理知识有所了解,如何运用到工作中去。
感谢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启发良多。当走进中央团校的那一刻心情依旧,当手捧结业证书时荣耀无比,当短暂的培训结束后师生同檐,亲密难舍难分。我们将带着责任带着梦想追求投入到今后是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开创团队生活的新理念。给予青年团爱的鼓励!
天津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六分公司
团干事:时昀 2011年11月15日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练习题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纠问式诉讼”中,诉讼程序的进行主要取决于()
A.被害人B.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官吏
C.被追诉人D.被害人的近亲属
2.外国人在我国实施犯罪,必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是()
A.各国驻华领事馆的外交代表B.途经中国的各国驻第三国外交代表
C.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D.不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
3.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只能是()
A.法人B.自然人
C.非法人组织D.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4.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受“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约束的诉讼主体是()
A.公、检、法专门机关B.被害人
C.被告人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
5.在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应当由()
A.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
C.检察机关立案侦查D.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
6.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不包括()
A.自行回避B.申请回避
C.指令回避D.无因回避
7.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阶段书记员回避的决定主体是()
A.审判长B.刑庭庭长
C.法院院长D.审判委员会
8.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的最早时间是()
A.审查起诉之日起B.审判之日起
C.侦查之日起D.提起公诉之日起
9.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原则是,若被告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原告人的损失()
A.可由国家代为承担赔偿责任
B.可以其家庭财产赔偿
C.可以其服刑期满后劳动所得赔偿
D.仍只能以被告人本人财产为限进行赔偿
10.下列诉讼阶段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
A.上诉、抗诉期内B.二审阶段
C.侦查阶段D.刑事执行阶段
11.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间是()
A.3个月B.6个月
C.12个月D.18个月
12.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的送达主体是()
A.司法机关B.被告人
C.辩护人D.自诉人
13.某甲因受到某乙的严重伤害,于是向犯罪地法院报案,法院应当()
A.接受某甲的报案材料
B.告知某甲向犯罪地公安机关报案
C.告知某甲向某乙居住地公安机关报案
D.告知某甲向检察机关报案
14.侦查阶段,享有扣押电报、邮件批准权的主体是()
A.侦查人员B.侦查人员所在的部门负责人
C.侦查机关负责人D.同级法院
15.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每一次补充侦查的最长期限为()
A.半个月B.1个月
C.2个月D.3个月
16.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
A.可以听取被害人的意见B.不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
C.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D.可以不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
17.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只能适用于()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18.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 80条规定,享有独立上诉权的主体是()
A.被告人B.被害人
C.被告人的辩护人D.被告人的近亲属
19.在我国,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必须经过()
A.最高人民法院批准B.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C.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中级人民法院批准
20.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
A.一审程序B.二审程序
C.对生效裁判重新审判的程序D.死刑复核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大陆法系刑事审判方式的特点是()
A.由合议庭法官主导庭审的进程
B.控、辩双方经法官同意后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C.法庭在审理之前可以了解全部案件事实及证据材料
D.法庭审理采取交叉询问的方式
E.由控、辩双方主导庭审的进程
22.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权包括()
A.批准逮捕权
B.提起公诉权
C.对法院、公安机关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权
D.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权
E.刑事裁判的执行权
23.中国公民张某,在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内实施犯罪行为,对其享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有()
A.张某原户籍所在地法院
B.中国驻美大使馆所在地法院
C.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所在地法院
D.张某出境地法院
E.张某主管单位所在地法院
24.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代理人的种类包括()
A.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B.自诉人的诉讼代理人
C.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代理人 D.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代理人
E.刑事被告人的代理人
25.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拘留与拘传都有权适用的机关有()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
E.司法行政部门
26.对于一般公诉案件,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主体包括(A.检察机关B.公安机关
C.法院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E.被害人
27.在侦查过程中,询问证人的地点可以是()
A.证人的住处
B.证人所在单位
C.证人所在市、县以内的指定地点
D.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
E.证人所在市、县以外的指定地点
28.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
A.被告人B.犯罪嫌疑人
C.鉴定人D.翻译人员
E.被害人
29.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上诉与二审抗诉的相同之处有()
A.都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B.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C.都可以经过一审法院向二审法院提出
D.都可以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
E.两者的法定期间相同
30.与公诉案件相比,自诉案件的特点有()
A.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先行调解
B.自诉人与被告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
C.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
D.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出反诉
E.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调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自诉人
32.刑事拘留
33.级别管辖
34.不起诉
35.监外执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6.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哪几类?)
37.辩护人的权利包括哪些?38.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39.论述“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40.某甲因抢劫罪被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上诉期满后,某甲未提出上诉,同级检察院亦未提起抗诉。上诉期满后的第5日,中级人民法院启动死刑复核程序,向高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高级人民法院指派5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核。合议庭经过审理,未提审被告人某甲,即认为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判量刑过轻,于是直接改判某甲死刑立即执行。请指出该案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