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1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在11月21日,学校组织了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两项专题讲座,在全天的学习中,我对创新理论与实践专题更为感到兴趣,我对这专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项专题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教学改革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第二篇: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创新
浅谈新闻的实践与创新
【内容提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新的生活内容层出不穷。现实生活总是把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新课题摆到我们的面前。我们无法回避,无法绕道而行。新闻工作更是如此,与时俱进一直都是新闻更好服务于受众的指针和方向。于是新闻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与创新交相辉映。
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灵魂。实践和创新亦步亦趋,同步并肩才能面对新的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是新闻观念的创新,要淘汰某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新闻观念。例如,把新闻传媒单纯看作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而与市场毫无联系的社会舆论机构的观念;把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新闻传媒的市场化运作相割裂、相对立的观念;把新闻传播等同于某些思想观念的生硬灌输,等同于简单的、乏味的宣传的观念等等。如果新闻观念没有相应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创新。
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我们在对新闻事业的管理方面,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与生生不息的新闻实践和创新相此,新闻管理体制显得相对滞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新闻传播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传媒遍布在受众的视野当中,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要能够占领市场和赢得受众,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进行各项机制的创新,如用人机制的创新、劳动报酬分配机制的创新、经营机制的创新、资本运作机制的创新等等。
三是新闻业务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新闻报道耳目一新,喜闻乐见,对受众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概括来说,就是在实践中坚持以视觉创新、题材创新、手法创新来实现新闻宣传创新。
首先是视觉创新。就是把目光及时转向群众,及时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新闻宣传要为群众所接受,报道的视角一定要改变。过去,我们的很多报道之所以离读者距离较远,往往从领导的角度、部门的角度、工作的角度去向受众介绍,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新闻报道成了硬性的“灌输”。被动的接受和主动地认可甚至可以决定媒体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经常思考四个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决策、法规和新闻信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广泛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哪些全局性的情况,获得什么重要信息;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用这种服务性的思维去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会事半功倍。报道的认可率高不高,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转换报道视角,有没有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东西。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寻找角度,提炼主题,新闻报道就能出奇制胜,多姿多彩。
其次是题材创新。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切入,去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鲜素材,开掘新闻亮点。新闻宣传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寻找新鲜素材、新闻事件、新的思想、新的规律、新的经验的过程。新闻题材的创新,切入点要放在老百姓的关注点、聚焦点上。没有百姓关心的新颖素材,新闻宣传就会失去活力。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挖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媒体每天都有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这些报道虽然工作性强,但内中也含有群众关注的信息。采编人员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进行优化处理。追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寻找群众关切度高的题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媒体要善于从工作性报道中开掘新闻富矿,而且应贴近百姓生活,直面社会热点,正确引导舆论。药价虚高,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平价药出售、深受群众欢迎的“老百姓”大药房,进驻杭城后却遭到同行全面封杀。浙江日报记者抓住这一新闻事件,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进行跟踪采访。以《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为开篇,整整一周内,每天用半个版的篇幅连续报道。这组报道不仅受到广大读者赞扬,也大大推动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它之所以收到好的效果,就因为题材贴近百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
再次是手法创新。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独特的构思、新颖的表达手法。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作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这根“线”,就是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意义的独特角度,最能为受众接受的表达方式。报道手法创新十分重要。新闻实践中也有多种成功的途径。如:以小见大;静中观“动”; 逆向思维;讲故事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一位哲人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新闻要为群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一味沿袭固有的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宣传手法的创新当然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创造受众最能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新闻,才能使新闻产生无穷的魅力。
第三篇:2013年创新理论与实践试题
2013年创新理论与实践
1.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不代表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水平。
A对 B错
2.信息是创新的材料和依据,因为创新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加工。A对 B错
3.创新能力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新思维加工,提出新想法、创造新事 物的能力。
A对 B错
4.联想思维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A对 B错
5.技术移植法是一种正向思维的方法。A对 B错
6.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经过实践检验、评价才能确定。A对 B错
7.对科技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创新保护机制是知识产权制度。A对 B错
8.行政管理的核心是领导者,行政创新的核心是领导者的创造力。A对 B错
9.科学技术作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总产出能力的提高产生间接的作用。A对 B错
10.对于文化形成、文化创造来说,精神文化是基础和前提。A对 B错 单选题
1.()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方面的支持,提供精神方面的动力,也为科技创新提供适应的环境和氛围。
A文化创新 B科技创新 C制度创新 D理论创新 2.人才资源的开发中,政策性开发指()
A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B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人才
C制定恰当的政策,培育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D合理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 3.()是善于组织、进行高效协调的能力,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形成整体合力。A决断能力 B沟通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实践操作能力
4.()是把事物分成具体部分,认识各个方面的特征,进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A综合能力 B分析能力 C推理能力 D判断能力 5.()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存在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基本心理过程中。A记忆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注意力 6.创新思维方法不包括()
A逻辑思维方法 B非逻辑思维方法 C理性思维方法 D哲学思维方法
7.现代任何一项新创造或新发明,其中约()的内容均可通过各种途径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科学成果中获取。
A 64% B 86% C 80% D 90%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行政创新的途径不包括()
A扩大民主 B健全法治 C转变职能 D人治
10.()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A 2006 B 2008 C 2009 D 2010 11.从成功率来看,纯学术性基础研究能最终实现科技创新的概率只有()A5% B10% C20% D30% 12.()是有关创新的想法或设想,它是创新活动的先兆。A创新思想 B信息 C知识 D劳动
13.()创新活动的重点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A生产阶段 B市场阶段 C研究开发阶段 D设计或试制阶段 14.从文化类别划分,有()
A个体文化 B科学文化 C传统文化 D封建文化 15.从文化地理角度划分,有()
A海洋文化 B城市文化 C农耕文化 D本土文化 16.文化产业核心层不包括()A新闻 B出版 C广播 D网络
17.()继承和发扬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主张。A孔子 B陶行知 C庄子 D荀子 18.最有效的知识是()的知识。
A自我控制 B自然科学 C人文科学 D哲学
19.()主张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创新学习D引进学习20.()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A学校 B老师 C教室 D学习者 多选题
1.国家创新体系包括()
A大型企业集团 B高技术企业 C科研机构 D高等院校 2.根据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创新分为()。A学习创新 B自主创新 C模仿创新 D合作创新 3.人力资源的素质指劳动者的()
A劳动态度 B工作质量 C创新能力 D自学能力 4.创造性学习方法包括()A从“学会”到“会学” B从求知到求智
C从“占有”到“追求” D从面向过去到面向未来
5.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
A学会处理分歧 B运用头脑风暴法 C运用类比法 D运用结合法 6.创新思维系统由()组成。
A知识因素 B智力因素 C心理因素 D品德因素
7.英国科学哲学家贝弗里奇曾经从创造过程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A批判性思维 B想象性思维 C抽象性思维 D无控性思维 8.知识结构包括()
A扎实的基础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科学合理的知识布局 D广泛的邻近学科的知识 9.交流激励型交流激励创造规律有()
A交流激励法 B智力激励法 C竞技赛场激励法 D信息交合法
10.按照有意想象的内容的新颖性、独创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A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创新包括的形式有()
A观点创新 B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C创立新的理论体系 D语言创新 12.理论创新过程的阶段可概括为()A准备和酝酿 B具体实施 C完成阶段 D反思和总结 13.行政管理创新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A理念、观念创新 B政策、决策创新 C体制、机制创新 D语言创新
14.行政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有()A扩大民主
B实施权力下放 C健全法治 D保障民主权利
15.科学的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中的运行规律的概括和反映,主要包括(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程序原则 D合法原则 16.知识包括()两大类 A显性知识 B隐性知识
C社会知识 D书本知识
17.科技创新的特性包括()A复杂性 B不确定性 C高风险性 D高投入性
18.文化的本质属性是()A文化是学而知之的 B文化具有结构
C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 D文化是动态的
19.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A重技术轻基础理论 B重理工轻人文 C重男轻女
D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
20.开放教育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B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 C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
D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第四篇:创新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题目
1.浅议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创新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创新企业文化为例(可以选其他)
3.刍议我国传统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4.刍谈我国传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5.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6.培养造就创新型大学生的途径选择
7.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
8.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障碍与对策
9.管理创新在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10.11.撰写一份创业方案 自拟题目
要求:
1、最后一次上课带来;
2、字数要求2000以上,A4纸打印
3、其他要求:文章内容及字号要求:
(1)文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文章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
第五篇:创新理论与实践概论题
1.中国共产党党内事务部的建设包括(P202)。(多选)A组织建设B思想建设C制度建设D文化建设
2.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的一元化领导体现为(P197)。(多选)
A党委制和党组制B党管干部制度C归口管理制度D党委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
3.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形成是(P188)的产物。(多选)A政治B经济C文化D社会发展
4.随着个性心理学的出现,智力一词被广泛运用,出现了一些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如(P7)等。(多选)A二因素论B群因素论C智力的三维模型D个人论
5.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P298)。(多选)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6.创造性教育要特别考虑到(P344)。(多选)
A呈现式、发现式和创造式B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效果
C创造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关系D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的作用
7.勤奋学习对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是(P67)。(多选)
A创新能力开发的必然要求B必须明确范围,突出重点C应寻求技巧D提倡创造性学习方法
8.创新方法类型中的交流激励型,基于交流激励创造规律原理的具体技法有(P118)。(多选)
A交流激励法B智力激励法C竞技赛场激励法D信息交合法
9.行政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有(P240)。(多选)
A扩大民主,实施权力下放B健全法治,保障民主权利C转变职能,完善公共治理D以上都对
10.开放教育具有的基本特征是(P346)。(多选)
A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B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
C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D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11.主要创新方法中的类比法按原理可分为(P131)。(多选)A直接类比B拟人类比C象征类比D幻想类比
12.(P338)是未来教育学习和生活的四大支柱。(多选)A学会学习B学会做事C学会做人D学会生存
13.创造性学习方法包括(P68)。(多选)
A从“学会”到“会学”B从求知到求智C从“占有”到“追求”D从面向过去到面向未来
14.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创新思维的技能包括(P75)。(多选)
A掌握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B掌握发散思维C掌握横纵思维D掌握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15.从不同的阶段性划分来看,科技创新过程可以区分为(P273)。(多选)
A感性阶段B概念化阶段C研究开发阶段D设计阶段
16.合理知识结构具有的特点是(P70)。(多选)
A具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B具有双重知识结构
C具有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D具有大量程序性而不是陈述性知识
17.非逻辑思维主要表现为(P94)。(多选)A直观思维B联想思维C幻想思维D灵感思维
18.创新主体为了实现创新目标,会表现出一定精神的状态,主要表现在(P106)。(多选)
A盲目自信B以求真与合作来应对复杂性C以乐观与毅力来应对不确定性D以冒险与奉献应对风险性
19.在激励法的自由畅谈阶段,要遵守下述规定(P122)。(多选)
A不准私下交谈B不准代表他人发言C与会者一律平等相待D应力求简明扼要
20.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改革之一是坚持改革稳定进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P192)。(多选)
A需要进行宏观的战略思考和运筹B需要循序渐进、平稳过渡C革命D剧烈变动
21.创新的个性的特点主要为(P56)。(多选)A勇敢 B甘愿冒险 C不具有幽默 D独立性强
22.创新能力行为标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P76)。(多选)
A学会处理分歧B运用头脑风暴法C运用类比法D运用结合法
23.智力的基本要素包括(P101)。(多选)A记忆力B思维力C观察力D注意力
24.以问题为中心的理论创新过程包括(P142)等方面。(多选)
A批判性思维B逻辑思维C辩证思维D相关学科知识
25.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的一些特点包括(P211)。(多选)
A民主、人本型政府B法治政府C责任、服务型政府D透明、诚信政府
26.科技创新的特性包括(P269)。(多选)A复杂性B不确定性C高风险性D高投入性
27.对公务员来说,最重要的保护则是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判断)
28.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多想多思,不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判断×)
29.科学技术作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总产出能力的提高产生间接的作用。(判断×)
30.经济增长以知识为基础,科技创新是核心和关键。(判断√)
31.教育创新体系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判断√)
32.自主创新(再次创新)是在原有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或多向拓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判断P4×)
33.人们干任何事情总是希望一举成功,害怕失败,这不是人的本能。(判断)
34.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判断)
35.在行政体制创新中,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判断)
36.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本质、最根本性的是创新。(判断)
37.创新的机理是突变论,是原有极限的突破、新事物的产生。(判断)
38.类比联想是按照事物之间在原理、结构、形状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联想,期望从现有的事物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判断)
39.制度是人们创造的用以约束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价值目标而理性地制定出来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制约的体系。(判断)
40.政治体制是以国家权力结构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判断)
41.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功能。(判断)
42.知识经济的来临昭示着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时代要成为历史。(判断)
43.揭示创新的心理内容,对于发挥个体的创造才能,提高人才资源品位不具有重要的作用。(判断×)
44.从逻辑上讲,任何真正的问题都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之下提出的。(判断P92√)
4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判断√)
46.文化是一个多重复合系统,不具有复杂的结构。(判断×)
47.跨世纪人才,不仅需要知识多一些、知识新一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具有创新能力。(判断)
48.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不代表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判断)
49.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给出统一解释,既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也是科学问题产生的最基本的途径。(判断)
50.通过材料的更换实现创新的,就是材料移植。(判断)
51.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判断)
52.创新思维包括两种基本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判断)
53.行政管理的核心是领导者,行政创新的核心是领导者的创造力。(判断)
54.科技创新动态过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这个动态的整体是复杂的。(判断P272√)
55.创新作为人类知识生产的原动力,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体现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判断√)
56.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一个静态过程。(判断P268×)
57.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判断P305√)
58.人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相同的要求。(判断)
59.技术移植法是一种正向(侧向)思维的方法。(判断P135×)
60.理论创新的问题,实质上是哲学认识论问题。(判断P143√)
61.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判断)
62.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P27)。(单选)A70% B86% C80% D90%
63.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用(P24)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单选)A10B15C20D25
64.(P67)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和储存性上。(单选)
A综合能力 B记忆能力 C学习能力 D观察能力
65.()是有关创新的想法或设想,它是创新活动的先兆。(单选)A创新思想B信息C知识D劳动
66.(P103)是指引人的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单选)A兴趣B自信C动机D意志
67.创新概念最早是(P1)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单选)A 1912B 1918C 1920D 1926
68.人才资源的开发中,政策性开发指(P51)。(单选)
A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B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人才
C制定恰当的政策,培育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D合理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
69.在(P273),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以及有关的知识,察觉到存在一些创新的机会,形成了创新思想。(单选)A感性阶段B概念化阶段C研究开发阶段D设计或试制阶段
70.(P130)是通过对发明创造对象的特性分析,分门别类地将事物或课题的特征或属性全部列举出来。(单选)A希望点列举法B特性列举法C缺点列举法D类比法
71.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P161)。(单选)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72.美国人类学家(P306)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对文化的本质属性作出总结。(单选)
A克鲁克洪 B洛姆 C巴伯 D爱因斯坦
73.中国共产党是通过(P198)的形式而获得执政地位的。(单选)
A革命 B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C战争 D世袭
74.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P201)是指各政党自身的存在、发展和活动,凡不涉及保密的,都应当向人民群众公开,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单选)A法制化B制度化C规范化D透明化
75.从文化来源划分,有(P311)。(单选)A海洋文化B城市文化C农耕文化D本土文化
76.美国著名学者(P317)在《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中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道德、宗教等社会现象,提出了文化进化的基本观点。(单选)A克鲁克洪B洛姆C威尔逊D爱因斯坦
7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单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执政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8.(P345)提出以天地自然为大宗师的教育思想,主张教学要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相融合。(单选)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79.(P146)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单选)A毛泽东B爱因斯坦C邓小平D牛顿
80.环境资源与能源部门不包括(P237)。(单选)A铁道B地震C气象D旅游
81.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将形成(P258)为次核心的发展格局。(单选)
A北京B天津C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D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
82.从文化社会发展角度划分,有(P311)。(单选)A海洋文化B城市文化C农耕文化D本土文化
83.胡锦涛在2006年1月9日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P24)。(单选)
A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B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 C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中心环节D把提高国家竞争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84.人才资源的开发中,自我开发指(P51)。(单选)
A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和技能B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人才
C制定恰当的政策,培育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D合理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
85.在(P273),创新活动的重点是新产品或新工艺并入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单选)
A生产阶段B市场阶段C研究开发阶段D设计或试制阶段
86.经济和市场力量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加,各跨国公司普遍以销售额(P278)以上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