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黍黎释译 理解及心得体会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此诗由英国著名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狄兰·托马斯1914年10月27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狄兰青年时代首次发表诗集就受到了文坛关注,可谓是年少成名,少年英才。
大都年少时轻松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常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行事大胆不受束缚于俗世和传统伦理。也是因为这般铸成了狄兰诗歌超现实主义,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
今天选择黍黎释翻译的版本进行分析学习,点评感悟。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标题的翻译除了良夜二字用得很文艺外,其他都中规中矩,不过翻译作品除了逐字逐句还要视角广阔从全文看。)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暮年也应在黄昏中燃烧
(黍黎释将close of day翻译为黄昏非常到位也更加具有诗歌的韵味,外国诗翻译成中文切忌直译,要学会融会贯通,兼具音律和意义。外国诗文,不仅仅是诗文,外国文学喜欢用一些消极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译者将咆哮省略甚是可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
(Dying light这个已经在欧美文学中时常都涉及到,古代欧美宗教将善恶美丑塑造得特别鲜明,有彻底的邪恶,也有彻底的正义,dying light 消逝的光芒,希望逐渐消失,眼看着却无能为力,触目尽心。)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智者临终前深知黑夜到来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他们的智言将不能再照亮岔路
诗文第一小结将全诗带入一个非常劣势绝望的境地,希望逐渐破灭,连昔日的智者在临终之时的语言也昭示邪恶将笼罩家乡全景。欧美文学以及宗教中总是涉及到末日这么一个话题,这个话题长久不衰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圣经,由于人们的原罪,天神会降灾难于大地,使人们新生,洗脱罪孽。特别是魔幻作品,无论是史诗小说《魔戒》中的兽人种族,还是大热美剧《冰与火之歌》的凛冬将至都会将原住民赶尽杀绝,但是绝望中的人类即使在绝对的劣势中也能取得胜利,使人看了深受鼓舞,有点心灵鸡汤的作用,只是中世纪的欧洲人民过得十分窘迫,生产力低下,战乱不断,教团以及国王就喜欢拿原罪说事,说这是神给我的考验,大家的内心不够高尚,要虔诚善良,所以有人说宗教是一种心理寄托这一点儿也不假,说这么多,介绍这么多背景,是因为要想理解英文诗就要从整个欧美文化背景出发。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善良的人啊,当最后一波浪潮呼啸而过,尽情哭喊吧。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微小的行动也能在青春里舞出辉煌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追逐太阳并放声歌唱的勇士们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他们沉浸在悲痛中已无法自拔。
对绝境的反抗很大程度上也是情绪的发泄,无论是人为还是天灾,都会给人的心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不仅仅是肉体的痛苦。在诗歌表现上,欧美文学喜欢用简单明了的词汇表达意境,don’t go,and learn,too late都是十分简单的词汇,但是用在欧美文学上就是觉得合适,用中文翻译就显得没有文采,黍黎释将learn翻译为幡然醒悟,将the last wave by 翻译为当最后一波浪潮呼啸而过,中国文学讲究一个诗意含蓄,高雅婉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行将就木的人带着迷茫的眼神(这句翻译我给译者满分,欧美诗文习惯用极端消极的词汇表达感情我之前就提到过,但是翻译到中文,就会显得突兀,引起不适,所以翻译作品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惯,死亡和瞎这些概念都会引起中国人的不适,和喜欢从绝境中重生的欧美文化不同,中国文化讲究一个平安,祈求幸福。)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而失明的人却能行像流星一样闪耀
(gay不仅仅专指出轨,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比如快乐,华丽的意思。这句话的翻译行云流水,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不如直接换掉字面,用起字意。)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我的父亲啊,你在这伤心欲绝之际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我祈求现在用你的热泪诅咒吧,祝福我吧。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
全诗就此完结,仅仅到反抗的热潮就停止,这可能和作者当时生活的环境有关,狄兰刚成名之时,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英国从被德意志统一的厄运中挣脱,盟军击败法西斯阵营,不仅英国避免了亡国厄运,在美军强大的活力下,盟军光复欧洲全境,占领德国,希特勒自杀。但是,欧洲战场是当时科技最发达国家的正面不留余力的较量,即使战争赢了,对国土的破坏十分严重,昔日的家乡残破不堪,家人离散。所以狄兰的生活环境十分困难,但是也有一丝一毫的光芒,那就是不会放弃,直到最后。
狄兰的诗对生与死的描写非常多,他的时代教会了他生命的宝贵,无论什么样的困境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凡人终有一死,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向死亡迈进,不过,生命的意义不是终点,而是其中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