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培训学习感悟[推荐]
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培训学习感悟
春暖花开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县国培计划2016----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培训,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一线普通的老师,我怀着认真倾听专家的讲座,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为目的,向名师学习与同行交流互助的心情,认真地完成了本次培训。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我在一次次感悟中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一、珍惜培训机会,学习氛围浓厚
参加培训的同事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快的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认真、虚心、诚恳的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如饥似渴的接受着新鲜的教育理念。在议课环节,小组互动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聆听和记录,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二、认真聆听讲座,在收获中提高自我
黄彦波校长的讲座《小学数学与代数内容分析》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有全新的认识,新课标在不同学段对学生的不同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思想观念还有待更新,作为现代教师的我,必须从以往的管理者、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在了解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课堂真正的高效起来。
成都教育专家孙老师报告,使我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备课评课的重要依据----课标,同时明白了一堂好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对课程有深入的研究,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不需要面面俱到,一堂好的数学课“一节课一个情景”、“ 一节课一句话”突破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学,是一个静的、慢的教学过程,“课堂留有空白时间,留有思考”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看书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在同事间多交流、多磨课、研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听专家的讲话。我从心底佩服专家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知识渊博,使我明白了学无止境。
三、观摩名师授课,寻找差距
本次培训直面课堂,观摩了四位老师的示范课,使我深感自己与名师的差距之大,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向翠、王晓丽老师的课:情景导入生动有趣,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特征,在整堂课中恰当的融入了游戏,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王小丽、张兴英老师同课异构的《乘法分配律》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教育底蕴之深厚,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之强,教育辐射面之广。特别是名师李亚玲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亮点十足,充分体现了名师风范,让人享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作为引领者、组织者,让学生观察、去发现问题,在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余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最后课结束了,但思维不停,留有余味。这几堂观摩课,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让课堂情境化、生活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注重知识的多元化,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并在各种交流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通过观摩,我找到活力四射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名师风范、提高自我,刻不容缓。
四、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在感悟中进步
在进行了三天的学习交流中,班主任为学员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我们学员之间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深感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之高。他们对课标的解读、对知识的发散非常到位,真正读懂了教材、灵活的驾驭教材。他们对课的点评深刻到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都是他们经验的积累,我受益匪浅。
总之,这次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高。
第二篇: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感悟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培训感悟
镇赉县大屯镇中学 李立
自从参加了2018年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四个阶段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大。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不仅聆听了精彩的专家讲座,还欣赏到了几位语文教师在诊断示范以及研课磨课阶段所展现出的教学风采,真是感慨良多。通过送教下乡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也更新了教学观念,我倍感珍惜。在这里,非常感谢上级部门对我们农村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将本次培训后的感悟简要总结一下:
一、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学到了更多课堂教学方法,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二、通过培训学习,让我体会到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培训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在教学后需要不断地查找不足,要不断进行反思,更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多,虽然感觉很短暂,但是对我有深远的影响,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争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第三篇:2017国培送教下乡感悟
2017年“国培计划“旬邑县送教下乡培训感悟
学校
郑家镇中心小学
姓名
鲁静妮
2017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7)” 陕西省旬邑县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在这里,让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苏争艳教授和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赵精兵教授的精彩讲座。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让我受益匪浅。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现就将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此次讲座中两位专家尽显风采,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幽默、他们的言谈、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他们在教育行业独到的建树无不使我们国培班学员折服与钦佩。也让我们更好的认知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正确认识建构个体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讲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豁命讲课只因热爱”
一切的成功源于热爱,那一个个光环更是始于热爱。那惟妙惟肖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朗诵,出色的演员,优秀的教师,激情、睿智集于了他一身,赵教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等多重手段,为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教学情境,引起了一阵阵掌声,一片片笑声。他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使我们大家在愉快中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同时让我们更折服于他精湛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三个多小时的讲座,赵教授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坐一分钟,他用自己的风格在陶冶大家,他用自己的精神在浸润大家,他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教学的艺术。三个多小时,太多太多的思维撞击,太多太多的思想引领,太多太多的自我觉醒„„而那一句句至理名言,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生命的光彩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源于那份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在林林总总的教授行列中,赵教授无疑是与众不同的。他被誉为“疯子教授”,“奇葩教授”等等,但所有的称呼中都不约而同地含着褒扬之意。的确,看着赵教授在讲台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我们惊羡于他的记忆力、敏锐力、洞察力、表演力。我们也许只是自叹没有如他的天赋。但是,当我们看到他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教案设计,看到他在教案中所粘贴的一张张随时记录和摘抄的便签时,我才真正领悟到他与众不同背后那无比寂寞的勤奋。可以想象,作为五十多岁的他,在繁忙的授课、讲座之余,每晚伴着灯光研读的场景。其实,不仅仅是赵教授,但凡与众不同的人背后,都是无比的勤奋。此时我不由得又联想到了自己。说真的,原来的自己一直也很努力,也很好学,曾为了教学而翻看各类杂志,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观看更多名师讲课视频,探索他们的教学机智,学习他们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设计,偶尔还会加注一些自己的见解或更好的建议„„而现在呢,常常以有了一点点经验为由,渐渐疏离了曾惺惺相惜的台灯,以白天工作的繁忙为理由,将曾每晚陪伴自己的笔端束之高阁。这是不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但长此以往,怎能继续前进?怎能做到与众不同?
四、“教学模式与叙事方式的改变是最美的教学艺术” 同样的教学内容经赵教授的演绎,变得那么妙趣横生,而又深入浅入,这就是“变化”的魅力。赵教授说;“教师教得如何,本人最清楚。”他还说:“当学生已不愿再听你的课时,就该进行自我反思了。”的确,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有些学生不愿听讲的现象,这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批评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上进心,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很少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我的课是不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我的授课内容是不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触发点?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对孩子抱怨自己以前的学生在学到这一课时,表现多么多么的优秀,而现在他们却这样的启而不发。我们还是把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殊不知我们的教育对象已发生了改变。就如赵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的一样,不同时代的人在拍照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与之相同,不同时代的孩子在接收教育时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何不想着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呢?反观自己的课堂,一直想着力打造“深邃课堂”和“诗意课堂”,这个想法本身没有不妥之处。在前些年的践行中,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觉得已无法突破。这就是一种思维的定势,更是一种缺乏变化所造成的结果。在课堂上,为了“深邃”,为了“诗意”,我似乎成了“不苟言笑”的代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孩子们进入“深度思维”,但殊不知“一节课中没有笑声,是失败的”。赵教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富有时尚感”。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真正走进教育对象——零零后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他们所能接收的形式,与他们共读、齐乐、同聊,着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得既“深邃诗意”又“时尚新潮”。
五、“小故事诠释大道理”
赵教授的讲座始终以故事贯穿其中,让我们在小故事中自然而然明白大道理,这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大的启发。但我们毋庸置疑的是,这所有的小故事不是凭空而来,这全是他厚积薄发、日积月累的积淀。“不是你上课不活,而是你肚子里没有东西”。这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话,却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其实,有时候更应该是一海洋的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天天都要有阅读量。有了量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变化,就不相信我们的课堂不活。
一天的讲座,我们两眼发光,双颊泛红,两手发红。这时,严冬中的寒冷早已被浓浓的温暖所替代。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最理想的课堂形式吗?两位教授带给我们的启迪经过我们的内化后,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会让孩子们小眼发亮,小脸发光,小手高举——那样,迎接我们和孩子们的将永远是——四季如春。
第四篇: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培训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培训
心得体会
山阳县法官镇初级中学 程上航
今年秋季学期,我参加了“国培”,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周内工作,周末学习,着实很辛苦。经过两个月的鏖战,终于在这个极端寒冷的日子里将你送走,临走的的那一幕,我突然间的觉得有些依依不舍。希望我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学习期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基于此,我才能有幸成为“国培计划”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培训期间,国培办公室的领导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我首先聆听了徐赐成老师对《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的详细解读,使《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中的那些平凡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我感到《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认真去推敲和琢磨,也深刻感受到《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对基础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指导意义。王思怀教授的《教师职业素养》讲座,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宝鸡教研室屈达老师《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提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指我们还听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小王林波老师《让课例研究 助理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王林波老师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形式”“课例研究的操作”“课例研究报告撰写”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对“课例研究”这一形式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的实例指导。这让聆听讲座的老师们不仅能对课例研究有深刻的了解,更为大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例研究点亮了一盏明灯。王林波老师用诙谐的语言简要地讲述了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的点滴基础与不凡“铺路石”,旁征博引地分析了、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专业化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地位的基础应该是“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奉献为本”。而由一线老师送的现场观摩课更是让我对老师的激情和课堂把控能力深深震撼,她们表情之丰富,语言语气之多变,动作夸张,无不彰显着她们的智慧。还有许许多多让我受益良多的东西,专家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努力实现着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次培训,我思考了很多,特别是我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这些天的学习我也认识到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数学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第五篇: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
2019年秋季开始的国培xx县送教下乡到了成果展示阶段,现在是2020年2月。坐在电脑前,我开始总结我的这次活动,那就是:二分辛苦,十分收获。
我先说说辛苦:我清楚的记得去年12月xx那天在xx镇x中举办的那次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我和我校的xx老师必须自己骑着电车去,清早7点左右,我们俩“全副武装”包裹严实地出发了,一路上向北走,北风呼呼,吹得脸生疼,脚冻得没有了知觉。30多分钟后走到xxx村里,打听了两个人才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学校,找到听课的地方后,才发现屋里没有取暖设备,坐下吧,冷得厉害,只好站着,喝点热水暖暖。还有一次,是去年12月xx日在xx一中开展的小组活动,下午4点30,活动结束,出来才发现,天上忽然下起了霰,雪珠子飒飒有声。等出了xx一中大门,霰忽然变成雪花,纷纷扬扬,从北面直扑向我的脸,那日的雪仿佛故意调皮,专门扑打人的眼睛,睁眼吧,眼睛生疼;不睁眼又不行,得看路!身上的雨披被风刮的荡来荡去。出了xx大街走到大路上,风越发大了,空中的雪花好像也密了,竭力睁开眼睛,小心翼翼沿着路边行驶,路上基本没遇到人,平时抱着看风景走路的心态,这段8华里的路程二十多分钟就走完了,而那天我总觉得道路漫长,走了吗快40分钟!
话又说回来,一分辛苦总有一分收获,这次培训收获还是很多,不客气的说是十分收获:
首先是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原来很多老师对于作文指导课,恐怕都没有明确的思路,作文指导,无外乎是大概分析一下作文的题目,有时还会读上一两篇范文,这之后就让学生写作了。多年前我有时候就会苦恼,一届学生带了三年,到了九年级,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好像还是“原地踏步”。所以作文指导课一直是我教学中的“短板”,不好解决。这次培训,我的作文指导题目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面的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一次讲课是我在我校七一班讲了一次,觉得效果不理想;第二次,我对设计进行了修改,借班上课,上完之后,我对设计再次进行了修改,后来我在xx一中又讲了第三次。上课之前觉得还行,实际课堂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也不是理想。三次课上完之后,我一度陷入沮丧和苦恼之中:不知道怎样才能在学情和设计上找一个融合点,或者说突破口。后来,进修下学校的薛永杰老师给我发来了关于一部分资料,我忽然豁然开朗,再次着手修改我的设计,去年10月xx日,我县联片教研第五片区的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6个乡镇十几所学校的五十多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我第四次讲了《写人要抓住特点》,由于这次的指导方法变得具体,降低了难度,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好,课堂效果比较理想,在评课环节,这节课得到了绝大多数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认可和好评。据后来的消息,有的老师利用我的课件回到自己班上课,效果很好。这后面其实还有第五次上课和全新的设计,还有越来越好的课堂效果。这次讲课后,我胸中的块垒顿消,我认识到,一个快到知天命之年的老教师,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堂打磨得更好。另外这次课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的作文指导教学要紧抓课本,仔细钻研琢磨课本上的提示,充分考虑学情,真正埋下身子,掏出力气,才会把课上得越来越好。
其次,这次长时间的培训也拉近了不同乡镇老师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增加了友谊。我们都从彼此身上汲取了自己需要的正能量,特别是进修学校的王长丽老师,她做事态度极其认真严谨细心,参与培训的老师无不佩服继而受到感染,于是培训的态度变得端正、认真起来;她做人温和真诚坦率,让接触她的人时时感到如春风拂面,受益匪浅。2019年12月xx日下午5点多,我从xx一中回到学校,没一会就接到她的电话,她是问我有没有回到家。那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窗外冰天雪地,心中暖流汹涌。其实那时的她自己还坐车走在在半路上,彼时暮色已经半笼,省道上雪水淋漓,估计车速会比较慢,不知道她何时才能到家?自己尚且没到家,却牵挂着别人!还有许多细节,有些课我自己讲完后往往都抛诸脑后,而她却把某个环节记下来,反复琢磨,变换语言,让课堂的某个环节顿时变得更明确简洁!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哪里去找?这样的伙伴,这样的朋友,得一个,此生足矣!
短短的一篇文章不足以说完我的感触,一句话,“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只能“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不用扬鞭自奋蹄”吧。